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51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复习往年六年高考四年模拟习题15Word文档格式.docx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④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①错误,②正确。

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③,答案选C

4、(2010高考·

浙江卷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解析】C本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作用。

世博会就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通过“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表明文化交流借鉴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

A、B、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5、(2010年高考·

江苏卷2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解析】B本题考查考生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表明中国音乐受到欧洲的好评,故B符合题意。

A材料未涉及;

C表述片面,各国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色;

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表述不准确。

6、(2010年高考·

江苏卷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A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题干表明了这一点。

B说法片面;

CD项与题意无关。

7、(2010年高考·

江苏卷2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

“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D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②④符合题意要求。

①③材料未涉及。

二、非选择题

8、(2010年高考·

山东卷28)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6分)

【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

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9、(2010年高考·

山东卷29)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0、(2010年高考·

天津卷14)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

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10分)

【答案】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 

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11、(2010年高考·

江苏卷37)三、探究题:

本题18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

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魅】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答案】①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

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

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

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

12、(2010年高考·

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

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

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10分

2009年高考题组

(2009·

福建文综31-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回答

1~2题。

1.《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B

2.(2009·

福建文综)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A

3.(2009·

广东18)“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C

4、(2009·

广东19)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

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就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5.(2009·

广东20)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

这体现了()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答案D

6.(2009·

广东21)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7.(2009·

广东31)“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

这反映“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与经济相互交融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答案AC

8.(2009·

广东32)《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革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

这表明()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D.文体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答案BCD

9.(2009·

江苏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10.(2009·

江苏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天津文综10-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回答11~12题。

11.党和政府的做法体现了()

A.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C.对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权利的保障D.对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支持

12.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2009·

天津文综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2)有人认为,青年志愿者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的。

你赞同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1)①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

②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

③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

(2)参考答案一:

赞同第一种观点。

大公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应该作为当代青年的不懈追求,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志愿者活动中去。

参考答案二:

赞同第二种观点。

先公后私是一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这有利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发展,有助于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

14.(2009·

福建文综39)

某校高二

(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

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

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

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

“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

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只是,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1)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2)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

因此,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②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

因此,政府应有所不为。

(3)

措施

意义

答案1

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

1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2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3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

5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6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答案2

为汽车、钢铁、石化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

⑤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⑥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观。

我国采取有利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判断。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新举措。

B组2005~2008年高考题组

1.(2008·

广东单科,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温总理“以诗言志”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还具有重要影响,而不是说明传统文化的形成,故B项错误。

现代思想的源头是当前的社会实践,经济发展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故A、D两项错误。

2.(2008·

广东单科,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

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

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文化的发展,体现的是经济促进文化,并有了进一步创新。

③体现的是文化决定经济,所以排除。

材料中未提及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所以排除④。

3.(2008·

广东单科,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D.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解析不同地域的城市建设缺乏地方特色,有日趋雷同的趋势,这一趋势是不符合城市建筑文化多样性的要求的,是错误的,题中只有D项反映这种状况是错误的。

4.(2008·

广东文基,12)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独特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③不符合题意,斗牛、舞龙、桑巴舞体现了世界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

5.(2008·

广东文基,10)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①④是错误的,②③符合题意。

6.(2008·

广东文基,11)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

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

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

解析A、C、D三项说法都不科学,B项符合题意。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回答7~8题。

7.(2008·

山东文综,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解析承诺不能成为爱国主义的标志,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不能理解为只起推动作用,奉献社会体现的是人的社会价值。

故A、C、D项不选。

8.(2008·

山东文综,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北京奥运会是世界文化盛会,所以应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即尊重差异,作为我国公民都要做交流的使者,本题并未强调弘扬建设各国文化问题,即②与题干无关。

9.(2008·

江苏单科,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点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A

解析题干主旨是考查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得以传承的事例,说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10.(2008·

海南单科,14)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

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文化既要彼此交流、相互借鉴,又要保持个性,②片面;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应持的正确态度,而非各国都践行的现实,③错误。

①④正确说明了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符合题旨,故选C。

11.(2007·

广东单科,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解析本题重在读懂材料含义。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享用文化,①②④正确。

③将文化简单地理解为精神产品,将二者等同是错误的。

应选C。

12.(2007·

广东单科,31,不定项)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