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60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全品月考试题四B卷Word格式.docx

泰安二模)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6.(2012·

海南单科·

T15)某学者曾提及:

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

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

7.(2012·

济宁二模)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

“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8.(2012·

上海单科·

T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9.(2012·

郑州测试)孙中山曾说: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举此二者,则民生主义之进行,可期得良好之基础。

”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它是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容

B.它是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

C.它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D.它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10.(2012·

云南二模)在《西方文明史》中,称孙中山组建的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遵循着三项纲领,

(1)民族独立

(2)民主政府(3)社会正义。

其中的“社会正义”是指

A.“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D.“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

11.(2012·

广东文综·

T15)图片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12.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

“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又宣示: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

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

”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

13.(2012·

T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4.(2012·

南京二模)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

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

“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使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

……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

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

……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

A.伽利略B.牛顿

C.爱因斯坦D.达尔文

15.(2012·

梅州质检)《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

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

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C.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D.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16.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

……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宪法中关予人口统计的规定

A.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17.(2012·

东北三校二模)卢梭在他的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强调,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定。

统治权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天赋人权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D.权力制衡

18.(2012·

山东文综·

T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9.“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20.(2012·

福建文综·

T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

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1.(2012·

济宁二模)读《1985-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单位:

%),该表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国有经济迅速衰退B.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集体经徘徊不前D.国民经济的活力日趋增强

22.(2012·

“江南十校”联考)2012年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首次提出“一国两区”,即一个国家,两个地区(大陆,台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的事件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

B.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C.1992年,两会(海基会,海协会)发布“九二共识”

D.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23.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

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24.(2012·

烟台二模)“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5.(2012·

合肥质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

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

”材料主要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2012·

淄博二模)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

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

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

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

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

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象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5分)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27.(12分)(2012·

苏、锡、常、镇调研)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上帝的道不是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

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四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

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分)

(2)材料二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其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有何关系?

(3)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三持什么观点?

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28.(13分)(2012·

T28)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

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29.(12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明除李时珍、徐光启外,还涌现出了朱载堉、宋应星、徐霞客等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群星。

他们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前沿,呈现出向以数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转变的特征。

材料二朱载堉(1536—约1610)一生潜心科学研究,提出“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于万历九年(1581年),创建十二平均律及其计算原理——“新法密律”。

在世界上第一次解决了困惑人们两千年的实现乐器转调的理论难题,被李约瑟誉为“虽然远离欧洲,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何以科技群星璀璨?

(2)你是否同意李约瑟对朱载堉的评价?

说明理由。

(7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代的政治制度。

汉初既延续了秦的郡县制,又继承了周的分封制,对地方的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

D项符合题意。

2.【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加强对盐酒税的管理,看不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没有提到坊市完全分置的问题,也不能说明盐酒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A、B、C三项错误,答案选D。

3.【解析】选B。

A、C两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推测出。

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德拉古法典》通过陶片放逐法来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反映了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

排除D项,答案选B。

4.【解析】选B。

“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分析各选项,A项“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大意是:

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

B项“阴阳二气高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气是世界的本源,阴阳二气构成整个世界,此外便没有其他任何物质。

D项“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大意是:

凡一种事物的兴起,一定有它的根源。

荣耀和屈辱的到来,一定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有对应的关系。

可判断A、B、D三项与材料言论无关。

答案应选B项“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即主张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与材料相似。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注意材料的信息“摆脱危机”“趋利避害”“最初的觉醒”符合的只能是面对英国的船坚炮利而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而掀起潮流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故答案为B项。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

林则徐、魏源等人只学习西方器物,没有形成“新学派”,排除A项;

孙中山等主要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学说,故与题干“所汲西学极为有限”不符,排除C项;

陈独秀等人对中学全盘否定,排除D项;

康、梁等人把西方的进化论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中国进行变法,故答案选B项。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考生材料信息获取与准确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由题干的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派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改革,B项正确;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排除A、C、D三项。

8.【解析】选D。

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D项正确。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故C项符合题意。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从材料三项纲领可知其“民族独立”、“民主政府”、“社会正义”就是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民生;

“社会正义”即社会革命、民生主义,故选择C项。

11.【解析】选D。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全面概括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清图片中的语句“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

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代战争的历史现象。

A项反对袁世凯时没有实现农工兵商学大联合,B项抗战时期没有打倒军阀的任务,C项五四运动时尚无“国民革命军”一说。

图片中的信息均符合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状况,故选D项。

12.【解析】选C。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日国家间关系变化的理解。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到1937年7月日本发动旨在灭亡中国的七七事变,面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蒋介石对日态度改变正是日军侵华逐步扩大的反应。

C项正确。

13.【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欧洲近代的宗教改革。

本题要求回答马丁·

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

马丁·

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

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项,B项明显错误,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14.【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从材料中“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使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数学驱散云雾”等信息可知诗句歌颂的是牛顿。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

1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科学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解。

自由落体定律是对亚里斯多德学说的否定,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完善;

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是对量子理论的完善。

故选C项。

16.【解析】选A。

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

材料信息中“自由人”和“其他人口”分别指白人和黑人。

从材料信息看,宪法将3/5的黑人纳入人口统计之内,这一规定是南北方妥协的产物,它既能保证南方“有一部分黑人人口统计在本州之内,在众议院中增加一定的议席”,又能使北方接受“并非全部黑人人口统计在该州之内,在众议院中增加更多的议席”这一事实。

A项符合题意。

1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

从材料信息可知,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合法权利,人民有权把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从统治者手中拿走。

这反映了人民主权思想。

18.【解析】选A。

本题以近代美国文化为切入点,考查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能力。

本题的题眼是“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即比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性。

A项是两者的共性,两者都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前者反抗天主教会的权威、强调个人的信仰自由;

后者反抗专制权威、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

B、C、D三项只符合启蒙运动的特征。

19.【解析】选B。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材料中主张以“竞争代替了先前(政府的)主宰”,符合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0.【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和学生的记忆能力。

解题关键是根据1912年前后的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

1912年前后,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试题所列的四种设备或情形中,①④是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特征的,②还未出现,③不符合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史实。

本题也可用排除法。

电视的发明是在20世纪20年代,把含②的A、C两项排除。

“泰坦尼克”号是从英国到美国,不可能经过地中海,再把含③的D项排除。

故选B项。

21.【解析】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

由题干中的“1985—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值的比重”可知是考查改革的成效知识;

从比较项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

从数据项可知,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集体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上升幅度大,结合题干中的限制词本质问题考虑,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不是本质问题的反映。

22.【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岸的分离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国家”,这也是“九二共识”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