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743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5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德者,得也。

”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

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

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

C.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B.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C.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

D.“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

的独特性。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C.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

D.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第九封信

金立明

“我很好!

一切都很正常。

胳膊恢复得很快,刚做过透视,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拆石膏了……”她提笔写道。

可是她想写的却是:

“快回来吧,我唯一的远在天边的骨肉!

我糟透了。

现在,我仅有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再看你一眼了。

我这骨折不是通常的骨折,刚从医院里回来,我能从医生们的眼神里看出来,很快,我就要离开人世了。

可是她是母亲,她不能这么写。

死是肯定的了,对于她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

可是要是她赶了回来,停止了两个月后即将完成的学业,面临将是双重的灾难。

而一份就已经过重了……我不能再给她添加那另外的一份了……自从有了这一想法后,每天,她都强打精神,开始想为她的孩子再做一些她所能做的事。

她开始一封一封地写起信来。

这是她一直保持着的习惯,每周一封信。

为了瞒住事实,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

写满了八封信后,在写第九封时,她的四肢便有些不听使唤了。

她有些后悔,她想到现在就是再想改变主意,想让她的孩子马上回来,怕都已经来不及了。

可是这第九封信她还是坚持着写完了。

有时一整天,她只能写上一两句。

死期临近了,病房里那位专职护士答应了她这严肃的请求,同意在她死后将按着顺序,照样每周一封地发出这些已提前写好、封好了的信。

那在英国攻读学位的女儿每次收到母亲的信时,都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悦。

说透了,在这异地,只有这才是促使她不断努力的真正动力。

“……新来的保姆姓陈,人挺不错,不像有的保姆,一吃完饭,洗完碗,就进屋里睡觉去了。

那天刮大风,所有的灯都灭了,她一直陪我聊天,直到天明。

“……在家时,小狗总是等你回来给它开晚餐罐头。

你走了都快四年了,可直到现在,它仍没有改过这一习惯哩。

那天傍晚,见它始终站在门口朝着后院的马路呆望,时不时地呜呜哀叫几声,我就完全知道,那是它在殷切地盼着你回来给她准备晚餐哩……”

学期终于结束了。

脱下那套为拍照而穿上的博士服后,她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而就在这个时候,第九封信也就随着到来了。

“具,不要难过,不能不告诉你的是,在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辞世近两个月了。

请不要惋惜我们没能最后见上一面。

……这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事了。

你没有父亲,一直靠打工挣钱学习,你的成长极其不易。

但好在千辛万苦,你还是入了正轨。

“两个多月前,在你写信告诉我,说你将闭门不出,直到获得学位后再给我写信时,我便有了这一想法。

“前面那八封信都是我在重病时写成的。

你没有看出破绽来,我很高兴。

……别哭泣,具,你不是常人,也别浪费路费再赶回来看我的骨灰盒了,这没有太大的意义。

关于我的病情,我已附上这段时间的病历。

“你自幼就比谁都美丽。

自你长成后,看着你简直是一种享受。

你比我怀你时所想象的要全面多了。

但可惜的是,从小时候起,你就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常因为衣服而受同学们的嘲讽,实在是太对不起你了。

在获得学位后,我希望你能开始一种真正的生活,希望能像那始终处于劣境中的辛迪瑞拉一样,总有一天,你的美丽,你的心地,你所秉有的一切都能得到公认……”

“哦,不!

……妈妈!

”看到这里,具再也忍耐不住地痛哭起来……“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常要用惨痛的、确确实实的牺牲,去换取那些所谓的虚无的利益啊!

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

时隔很久,她仍在想着,仍分辨不清:

母亲究竟是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还是一件错事呢?

(选自《深圳特区报》)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信”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写信和女儿读信的过程描写,表现了母亲对

女儿的深沉之爱,令人感动。

B.母亲的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目的是为了瞒住自己即将

去世的事实,让女儿能安心完成学业。

C.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高潮部分女儿读母亲第九封信,既紧扣小说标

题,又表现了母亲、女儿各自的形象特点。

D.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以第一封信展开叙述,以第九封信结尾,首尾

呼应,表现了作者对小说中母女的同情。

5.小说中引用了母亲两封分别讲保姆和小狗的信,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

”这里“利”和“益”具体指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种“利益”观?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巨大

陶涛

“有不少人在电子商务这个圈子里跳来跳去,但最后还是没有跳出去,毕竟电子商务是个趋势。

”在一家团购网站工作的于兰这样告诉记者,她认为很多人跳槽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原因是,“这个行业还有很多机会,很多人舍不得走”。

  

今年7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数将近有214万。

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应聘者众多;

另一方面,是匹配的候选人难找,总量不足、高级专业人才奇缺是突出问题。

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人才需求强烈,招聘压力大的企业占40.91%。

与此同时,80后、90后已经成为电商企业员工的主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崔立标认为,80后、90后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正在推动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鲜明的个性和超现实的价值观同样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

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看来,行业发展迅速且竞争激烈。

为了夺得市场,许多企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员工。

她还认为,由于电商行业快速成长,企业人力资源会面临各种压力,随着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熟,问题将会逐步聚焦到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上。

当当网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认为,企业人才资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是,尽管目前竞争激烈,但仍有大量零售企业、上游品牌商加大电子商务业务的投入,新进入者为加快发展步伐,经常选择从成熟电商企业直接挖人才的手段。

“以前只是挖中高端人才,比如客服主管、运营总监这样的人。

”深谙淘宝平台上商家运营状况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企业挖人更狠了,除了对高端人才奉上高薪外,对于普通的客服、甚至是只会制图的人也照挖不误。

最狠的是有的企业甚至把别人的一个工作组连锅端掉。

“许多人干了两三个月不到就跳槽了,一年里甚至能跳几家公司,因此电商的人才流失率也远远高于传统行业。

”曹轶宁告诉记者,目前电商企业人才的流失率普遍在20%-30%左右。

由于电商企业间挖人才现象的严重,企业的用人成本也逐年攀高。

随着企业向纵深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决定商业本质的供应链人才会越来越热门。

“能不能找到好的人,留住好的人,把他们培养得更好,让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美团网市场总监左潇表示,有足够好的团队,才会有很强的执行力。

电商人才稀缺会手慢企业发展,要保持公司长久的驱动力,电商企业要有意识地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在企业留人的最重要措施排名中,具有竞争性薪酬体系排名最高,占26.63%,接下来依次为完善的培训晋升制度、为员工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良好的企业文化、解决好员工所关心的问题。

报告显示,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中,高级综合人才、技术性人才、运营人才是三大主要人才需求。

而有3-5年大型电商企业管理经验,能独立完成企业电商部门或店铺的综合管理,这种高级综合人才将会一将难求。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962.47万人通过网店直接就业,网店缺工总量约为110万。

在这些网店中,个人网店占96.3%,带动网络创业就业人数达600万。

(摘自新民网《人社部调查显示:

962万人在网店就业》)

②人社部《网络创业促进研究报告》显示:

电商专业的毕业生,仅有2%的比例不需要电商企业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就能上岗,约48%的毕业生需要进行最少1个月的培训,超过50%的毕业生需要进行1-3个月的培训。

(摘自2015年3月5日《重庆晨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于兰看来,自己舍不得离开电商这个圈子,是因为电子商务是发展的趋势,

离开这个圈子,意味着自己就没有了发展的机会。

B.“最狠的是有的企业甚至把别人的一个工作组连锅端掉”,是对电商企业为找到

需要的人才而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现状的揭露和批判。

C.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型的交叉行业,由于其发展速度快,综合性强,电子商务产

品更新换代快,决定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难度。

D.材料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信息技术时代中国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并且暗示

读者,电商企业人才的社会待遇有可能会越来越好。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未来几年,由于中小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要更加趋紧,

这将带动就业人数的增加,使我国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B.80后、90后员工已成为电商企业的主流,他们在推动了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

时,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C.电商企业出现越来越多的员工跳槽现象,是企业为了降低用人成本而减少员工

薪酬,引起员工不满所导致的。

D.电商企业的纵深发展,需要企业注重员工的培训,有意识地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逐步聚焦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

E.材料介绍关于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巨大的现状的背后,是国家对电商人才培养的

诉求,这说明学校培养不了电商人才。

9.目前,我国电商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

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

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

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

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

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

胜独书议曰: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日暮议者罢。

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

“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

”胜曰:

“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

”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

“宜如奏所言。

”胜以手推常曰:

“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

胜曰:

“当如礼。

”常复谓胜:

“礼有变。

”胜疾言曰:

是时之变。

”常恚,谓胜曰:

“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

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

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

“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

列传第四十二》。

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

举相等/过微薄

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

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

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

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

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阅读答案__龚胜字君宾,楚人也。

少好学明经阅读答案__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

少好学明经。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茂才:

即“秀才”。

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

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迁、徙: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

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

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右迁,指升任官职;

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

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

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

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

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

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

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

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

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

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

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

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

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

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

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

“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

诗人在后四句

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15.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

“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从事物的变化角度,强调了世间万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适百里者”需要做的准备是:

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

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

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家长和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需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不刊之论。

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替美国火中取栗。

强权政治总是以舆论抹黑、武力威胁的方式压服反对的力量,这种危言危行值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种人工仿制的大理石石材价格是其它同类产品的40%到60%,优势明显;

材在外观、材质等方面也极具市场竞争力。

B.《向太阳》是艾青在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激越而丰

厚的情感创作的一首长诗。

C.报告显示,各级政府强化了对公立医院发展建设、长期债务化解、学科和人才

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D.我国发射风云四号卫星,整体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同类卫星水平,一举实现

了我国卫星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莱昂纳德·

科恩的歌①适合在黑夜里倾听的歌,他的呼噜和哼哼,本身就是迷迷蒙蒙的夜气。

②他几乎没有高频的声音,似乎也只有在静夜里才能清晰地听到。

那里面有③的颤抖,有细腻的弥漫,他④没有音域,⑤音域在极低的声部,低到常人很难唱的程度,像黑暗中黑亮的羽毛,看得久了,⑥看到清幽的闪光,美极了。

A

确实

稍微

并非

而是

还能

B

确是

精微

便能

C

所以

不仅

而且

D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协调一致,每句不超过15个字。

(6分)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是学校,

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

,那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

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去对付“熊孩子”无异饮鸩止渴。

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出校园”。

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权威,

(节选自《老师能否惩戒“熊孩子”》)

21.以下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明参加招聘会时写给某知名企业的自荐信,文中划线的地方至少5处语言使用不够得体,请你指出并进行修改。

尊敬的XX公司领导:

您好!

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