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953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3、受教师上课拖堂、校园安全问题和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课间学生被迫待在教室里写作业、看书……4、大多数小学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学生的活动场地不大,活动器材也十分有限,课间十分钟成了孩子们高叫的十分钟、戏闹的十分钟,也成为校园意外事故高发的十分钟。

这些高分贝的尖叫已经成了学校所特有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学生休息和调节,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的甚至缺乏知识品位而具有低级趣味。

如辱骂同学,说一些不健康的歌谣,顺口溜、做一些不卫生的活动等。

5、有益的传统游戏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

传统游戏种类繁多,对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都有好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家庭教育的欠缺,有些传统游戏正在被人们遗忘,有些已面临失传。

上述现象都会使学生课与课之间紧情绪未能得到调整。

可见,目前小学生课间活动在有效组织、作用发挥、传统游戏的传承、安全管理、师生观念改变及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他们的个性扬,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所以,要真正实现课间活动的目的,就必须发挥我们全体教师的作用,大力开发课间活动和对课间活动进行有效实施,用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吸引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与制度,推动课间活动的开展,规课间活动。

三、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从网上搜索和资料查询来看,教育界一般关注的是课间活动中安全问题,制定了许多安全守则,采取了安全防措施,当然也有一些教师研究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动起来,如“课间活动整体改革的研究”,它通过对学生原来的课间活动的调查,研究让学生如何充分动起来,它的活动形式多样,但大多数都倾向于对课间活动中使用到的场地、设备资源的研究,而缺乏对课间活动过程中如何开发人本资源、动态资源的研究。

其实学生在学校里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不仅是两节课之间的转换,而且是防止和缓解大脑疲劳的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休息和运动的时间。

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进行简单的活动,不仅是通过短时的环境改变对身心的保养,消除上课产生的疲劳,还可以通过运动促进身体机能的增强,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日积月累的活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四、改革措施

改革主

把课间活动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利用并能充分利用,把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体验,把权利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合作探究解决。

改革具体目标

1、在思想上改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提高师生对课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以活动促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审美。

利用一切时间育人,达到益智、舒心、强体、放松、有序、创新。

体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3、探索出小学课间活动优化设计方案。

4、开发小学课间活动资源。

理论依据:

1、现代德育论。

素质教育强调"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他们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学生对教育信息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能动地有选择的接受。

3、霍姆林斯基说:

“孩子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该受到指责的,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心灵上那种高尚的激情所促使。

如果你不明白,没有发现这种激情,你就可能扑灭那小小的,不易发现的人类高尚品格的火花。

4、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能者为师,让学生教学生。

研究容

1、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容、方式等调查研究,筛选发展。

2、小学生动态多元的课间活动方案设计的研究(设计不同年级的活动方案)。

3、小学生课间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有益的学生活动收集归纳;

开发创新新的活动等)。

研究方法

遵循调查-指导-试验-再调查-再指导-再试验的研究思路,推进本校学生课间活动不断丰富,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1、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研究和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校所有的档案资料,了解就课间活动管理方面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对本课题研究方案提出适宜的修改意见,以避免意想不到的困难。

2、案例研究法:

按照优化个性、发展特长的原则,通过对学生个体、班级个体的指导与观察,积累"

点"

的经验与做法,为全面整体规划、合理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研究的指导者,帮助学校课题组形成科学决策,以使课题规、正常的运作,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拓展知识的双全目的。

4、观察法观察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细微变化。

5、调查法调查家庭成员对活动的看法等,争取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

6、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工作措施

1、加强跟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同领域研究进展,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交流。

2、遵循调查-指导-试验-再调查-再指导-再试验的研究思路,推进本校学生课间活动不断丰富,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3、通过组织活动,指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间生活观。

4、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课间活动研究的汇报,商讨对学生的共同指导和帮助。

5、加强制度管理,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每位组员服从课题组的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地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各项研究任务,及时整理和归档资料。

6、加强学科合作,各学科老师分工协作,从本学科出发,设计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学生的游戏容。

五、本课题创新程度及应用价值

探索出小学课间活动优化设计方案,开发出小学课间活动资源,形成《小学课间活动资源校本教材》,在全市小学推广运用。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承担这一课题研究的人员,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校长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的积极参与和指导,为课题研究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主研的人员均为年轻的骨干教师,三位本科学历,二名专科学历。

多年来都工作于教育、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讨、比赛学习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并且他们都担任过市级课题主研人员,所研究的课题在省、市均有获奖,加之校园网络的建成为查询资料,钻研理论,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提供了新的平台。

我们会齐心协力,共同探讨,一起钻研,一定能圆满完成这一研究任务。

七、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研究预期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9——2011.1))

1、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成立了由鲜碧琼主席、仕琼主任全面主持、负责,有周仲晟等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制定好课题实施总方案。

2、制订研究方案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对学生在小学阶段课间活动方式及兴趣方向进行调研,撰写可行性课间活动优化设计方案。

3、课题组成员全面培训。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组织研讨活动。

通过多途径的培训活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阶段((2011.2——2012.10)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研讨,活动项目实践。

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多种形式,探索课间活动中实施的多种方法、策略和形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2、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成果的展示,对成效显著的活动给予推广,并留下影像和文字资料。

开展活动与行为习惯的比较研究、调查,对这一阶段的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切实提高研究的质量。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使各类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

3、课间活动全面开展反复论证阶段

(1)日常教学活动、广泛运用。

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日常的课间活动中。

并与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成果展示、课题推广。

将基本已经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边实践边推广,利用学校的一些对外开放活动等机会向同行展示并邀请同行专家论证。

(三)结题阶段(2012.10—2013.1)

1、活动实验材料的收集、总结。

2、课间活动形式展示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3年,2011年1月开题,2013年1月结题。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

收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拟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0月):

进行具体研究、活动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07月):

撰稿;

取得初步成果、课间活动优化设计开展论证阶段。

第四阶段(2012年08月----2013年01月):

课题结题;

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专家评审。

九、预期研究成果

教师及学校管理者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爱蹦爱跳”学生不受欢迎的思维定势,鼓励健康活泼多姿多彩的课间活动的开展。

重视课间活动的管理,把课间活动管理看作是一项积极的工作,而不仅仅是限制和预防,注重疏与导的结合,建立起全员参与管理的观念。

让学生明白不仅需要高分更需要高能,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交际能力才会走的更远。

让家长认识到课间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活动得当,将会受益匪浅。

教师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参与学生的游戏。

开发课间课程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间课程资源,提高课间活动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阅读随笔、读书心得、论文案例等。

2、撰写相关论文。

3、编撰校本教材(包括课本,音像制品,儿童读物)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成员及分工

鲜碧琼:

实验课题的策划人和负责人,实验开展的执教人;

全面负责课题实验工作。

仕琼:

负责实验方案、阶段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和实验工作报告的撰写工作;

负责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周仲晟:

1、课题实施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

2、指导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3、负责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工作。

黎平:

3、负责研究的数据统计及资料收集整理。

何岚英:

3、承担自己研究的项目;

4、个案指导。

红菊志祖正邱韬天慧等为参研人员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网》《人民教育》1994年01期

彩秋《对市“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的调研》—《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27期

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23日

曲宗湖《确保一小时,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体育教学》2004年6月1日

建军《让大课间成为育人的载体》—《中国教育报》2002年20期

罗伟强《大课间——享受运动乐趣的大课堂》—《教育导刊》2005年10期

淑芳《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2期

王忠虞《“课间操”凭什么吸引人?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9日

廖华《挖掘整合课程资源,构件多元活动模式——渝北区课间操改革活动简述》—《体育教学》2005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