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300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8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Word下载.docx

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

学画线段。

课时划分:

3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课时

认识米1课时

认识线段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课前准备:

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教学例1:

1、老师拿起数学书。

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

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

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分组量物体:

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

6、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

胡萝卜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分小组活动。

3、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三、例1。

1、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老师示范量的方法。

一边量一边叙述。

5、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

1厘米就是这么长。

6、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

请你也来量一量。

7、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

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教学例2。

1、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纸条)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

老师给学生看尺子。

3、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

4、用尺子量一量。

5、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

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

6、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

哪种方法方便?

7、师总结:

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

8、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

(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10、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

师出示米尺。

11、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

生汇报测量结果。

三、教学例3。

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

(100厘米)

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

(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四、练习。

1、出示卷尺。

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

2、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

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

(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5、请学生上来量。

6、完成练习一第4题。

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

量桌子有多宽?

7、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五、小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线段

第三课时线段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

瞧,这些都是线段。

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充分发言)

(3)小结:

大家说得不错!

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

(2)(3)(4)(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

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

试一试。

(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

(怎样判断画的对吗?

○1是不是线段?

○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

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

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

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

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

(试一试)

思考:

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线段。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1、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学习时间:

(共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材P8~P15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法。

主题图、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准备:

小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一)

第9页例1 

做一做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主题图、投影片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

(1)班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

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你是怎样算的?

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

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

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

36

+30

6

6

第三课时:

进位加

第11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二 

3、4题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一、 

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1)班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

到底能不能呢?

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

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

(3)请口算的学生说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

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

第4题:

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进位加 

36

35

71

第四课时:

练习课

P14,练习二:

5-10题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投影片、小黑板

一、复习:

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第6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2、第7题:

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8题:

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

4、第9题、10题:

解决实际问题

9题:

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

10题:

出示小黑板

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

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2、两位数减两位数

P16~P25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

3、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4、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5、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

磁板、圆片、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科书P17

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

磁板、圆片。

生:

数位板,圆片。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

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

北京赢了!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

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

(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

(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

(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

先用圆片摆一摆。

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

试着列出竖式来。

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

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

五、课堂小结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教科书P18-P19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学习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

学习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一、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怎么算?

(生列出56—18)

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

不能口算怎么办?

我会列竖式。

聪聪遇到难题呢?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

二、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预测:

(摆小棒、学具)

派代表发言。

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1个十后,是几减几;

十位退位后,是几减几。

强调竖式的格式。

想一想:

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50—24=

怎样列竖式?

生回答,师板书。

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

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

十位是几减几。

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

1、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

3、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

4、帮小鸡找妈妈。

四、课后寄语。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练习三

教科书P20—21。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笔算减法。

学习过程:

我们来做个数字接龙游戏。

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

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

二、实践应用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去动物园去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