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517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市水利“十五”规划-统稿6.16Word下载.docx

3.2.7围垦发展目标 30

3.3主要目标指标 30

第四章 重点任务和项目 32

4.1水利基础工作 32

4.1.1水文站网建设 32

4.1.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33

4.2防洪减灾 33

4.2.1城市防洪排涝 34

-I-

4.2.2流域治理 34

4.2.3病险工程加固 34

4.2.4标准海塘 35

4.2.5非工程措施 35

4.3水资源开发利用 36

4.3.1节水工程 36

4.3.2蓄水工程 36

4.3.3境外引水工程 37

4.4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 37

4.4.1饮用水源地保护 37

4.4.2河道水环境建设 38

4.4.3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 39

4.5农村水利 39

4.5.1百万农民饮用水 39

4.5.2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节水建设 40

4.5.3小水电建设 42

4.6滩涂围垦 43

4.7水利管理与水利信息化 45

第五章 水利发展投资需求 46

5.1“十五”期间投资概况 46

5.1.1基本投资情况 46

5.1.2资金来源情况分析 46

5.1.3存在的主要问题 49

5.2“十一五”水利投资规划 50

5.2.1投融资体制改革 50

5.2.2投资来源预测 52

5.32020年水利投资展望 53

第六章 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55

6.1水利发展保障措施 55

6.2水利经济政策措施 56

6.2.1建立和健全全社会办水利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56

6.2.2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的水利投资机制 57

6.2.3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59

6.3水利科技 59

6.3.1水利信息化建设 59

6.3.2科技人才建设 60

6.3.3重大课题研究 60

第七章 效益评估 61

7.1 概述 61

7.2 效益评估 62

附图附表

-II-

-III-

第一章 前言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水利发展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因此,必须紧紧围绕提前实现现代化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水利发展规划。

1.1概况

1.1.1社会经济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居全国海岸线中段,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

宁波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据市统计局的初步核算,2004年,我市国民经济总产值达到2158亿元,经济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幅明显高于往年,在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的推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得

到恢复,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3.7万吨,比上年增长10.7%;

在用电紧缺情况下,宁波工业企业积极挖潜,使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086.7亿元大关;

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拉动我市经济的主要动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1.1%;

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

“十一五”时期是充满发展机遇的重要时期。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阶段,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决定性时机。

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看,“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宁波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要求更高。

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和

-65-

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目标,对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1.2编制过程

为了进一步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和水事活动的统一管理,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减少洪水及海潮的威胁,本次规划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部、浙江省水利厅的有关要求,以2005年为规划基准年,制定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展望。

宁波市水利局自接水利部布置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后,立即组织领导班子,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规划编制小组,落实工作。

多次组织各处室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开会讨论,并制定了

《关于开展宁波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宁波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水利发展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004年12月下旬,各负责处室编制完成各专题报告初稿,2005年6月完成总报告初稿,送各有关部门审阅,2005年7月底完成报告。

本次报告编写采用的主要依据如下:

1、水利部水规计[2003]652号“关于开展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及“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要求。

2、宁波市已有水利规划成果及相关规划成果。

我市近几年完成的主要规划成果有:

《甬江流域综合规划》(2002年)、《宁波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2004年)、《宁波市千库保安规划》(2003年)、《宁波市市区河道整治规划》(2003年)、《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5年)等。

相关规划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浙江省水

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甬江流域洪水复核及城市防洪能力评估》

1.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2.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六大联动”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科学、民主、依法行政为基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综合治理。

围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的目标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拓展水利服务领域,强化水利社会管理,深化水利各项改革,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2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

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治水理念的转变;

切实加强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3、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立足市情,把握全局,使

水利发展目标、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

处理好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重点骨干与中小工程的关系,注重建设与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把握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结合。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通过深化各项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

探索和建立水权分配机制,积极探索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水管单位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促进水利发展向建管并重、良性运行转变。

5、坚持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突出重点,增强规划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原则。

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以科学创新的精神编制规划,加强对新的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政府对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水利改革与创新等5个方面的研究,提高规划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做到既符合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又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体现规划的严肃性。

1.3规划的期限与基本内容

1.3.1规划期限

按照国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规划期限为2020年,即:

宁波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分为2010年、2020年两个水平年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安排。

重点是“十一五”期间宁波水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展望到2020年,以后随着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再滚动修订。

1.3.2基本内容

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宁波水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预测。

2、宁波水利“十一五”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工作重点、总体布局、改革任务和政策措施。

3、对2020年水利发展的宏观目标和展望。

根据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2020年我市水利建设的阶段性目标,2020年前尚需完成的主要任务,提出对未来水利事业的展望。

第二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2.1“十五”水利建设回顾

2.1.1“十五”期间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水利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局面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力度逐年加大,水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统计,2001~2004年,宁波市水利建设已完成投资72亿元,2005年安排投资规模37亿元,“十五”期间预计全市完成水利投资超过100亿元,是“九五”水利投资的2.5倍。

“十五”时期是宁波水利发展十分迅速的五年。

面对国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机遇与挑战,宁波水利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干事创业,水利工作实现了大跨越,水利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㈠、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建立

宁波滨海、忱江、依水,由于受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影响,水、旱、台、潮等多种自然灾害交错发生,频率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全市开展了以海塘建设和江河治理为重点的大规模水利建设,至2004年,全市已有堤防总长1632km,水闸899座,防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

——标准海塘初具规模。

作为沿海工程防洪体系的主体,宁波在遭受了“9711”台风袭击严重毁塘后,自9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标准海塘建设。

根据规划,总投资框算15亿元,至2003年全市4级以上共458km一线海塘将全部建成10~100年一遇的高标准海塘,从而真正构筑起宁波沿海气势宏伟的“海岸长线”。

——蓄水拦洪能力明显增强。

宁波雨量充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河流源短流急,暴涨暴落,以至易洪易旱。

建国后,我市水利建设

重点之一就是大力建设拦蓄工程。

截至2004年,全市已建成防洪与兴利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水库共398座,总库容达14.3亿m3。

这些水库的建成对所在流域中下游防洪治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河道整治力度加大。

疏浚、整治河道既可防洪治涝,又可改善生态环境。

“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大力开展以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河道整治工程;

对主要行洪排涝塘河清除淤泥

水草,拆除影响行洪排涝的违章建筑物,拓宽相关桥梁,砌石护岸,有效地提高了河道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阶段性成果。

“九五”期间,全市已投入除险加固资金达1.28亿元,对普查发现的小

(二)型以上病险水库进行了全面治理,目前加固工程已基本结束,工程运行正常。

——流域除涝能力有所提高。

多年来,对平原低洼地区进行了以治涝为重点的综合治理,除涝面积扩大。

“八五”时期,通过姚江流域一期治理工程的实施,流域排涝标准已从原来的3~5年一遇全面提高到接近10年一遇标准,部分地区接近20年一遇。

目前,全市易涝耕地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7.93万公顷减少到2.6万公顷。

——非工程措施不断完善。

90年代以来,在强调防洪工程手段的同时,非工程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加强。

各地《防御台风洪水工作预案》和《洪水风险图》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全市基本实现了水情信息采集自动化;

市三防指挥中心的广域网和数据库系统已投入运行,市和县(市)区防指部门都具备了接收卫星云图的能力。

大批先进技术的引进应用和现代化装备水平的提高,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化、现代化的快速反应条件。

㈡、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进展

宁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17mm,天然雨量比较充沛,但由于我市人口稠密,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并不丰富,是浙江省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同时,我市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

变化大,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不少困难。

——大规模建设蓄水灌溉工程。

建国以来,我市兴建了大量的蓄、引、提水工程。

到2004年止,已建有亭下、皎口、横山、四明湖、白溪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21座,小型水库377座,合计兴利库容

11.07亿m3;

河网总容积2.67亿m3,低水位以上有效库容1.63亿m3,总计水库、河网兴利库容12.7亿m3。

至2004年,全市耕地总灌溉面积发展到 万公顷,灌溉率

%,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旱涝保收面积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机电提水工程,全市已发展机电排灌动力万kw,排灌面积万公顷。

——城乡供水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应,城乡供水水源建设、城市节水和水源地的保护等已成为一项新兴的水利事业。

“九五”期间建设的鄞县梅溪、余姚梁辉、象山平潭、隔溪张、慈溪四灶浦和宁波市白溪水库等蓄水工程,“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 水库等蓄水工程,为进一步满足城乡供水的需要创造了条件。

——水电开发方兴未艾。

我市小水电建设从无到有,由零星建站发展到小水电网。

到2004年,全市已兴建农村小水电站 处,总装机容量达万kw,占全市可开发水能资源近 万kw的 %以上。

2004年全市小水电发电量达 亿kw·

h。

近几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小水电管理机制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利结合围垦造田取得了很大成绩。

海涂是宁波滨海平原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条件。

建国以来,全市围垦海涂面积达 万公顷,为宁波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可开发的土地资源。

——水利多种经营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随着水利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利旅游、水库养殖和水利多种经营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2004年全市实现水利经济总产值 亿元,利润 万元。

㈢、水事活动逐步走上法制管理的轨道

1998年1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与实施,全市水利工作重立法、抓执法、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使水利工作逐步走上依法治水、管水、用水的轨道。

——水利立法初具雏形。

《水法》颁布实施以来,由于宁波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依照《水法》,宁波市先后颁布实施了配套的《宁波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河道管理条例》、

《宁波市水资源管理条例》3个地方性法规;

《宁波市河道采砂管理规定》

、《宁波市海塘工程建设和管理方法》2个政府规章,与市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宁波市占用水域补偿费收缴、管理及使用的暂行规定》等12个规范性文件。

全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也配套出台了60多个更具操作性的政策规章。

这些政策规章基本涵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管理、防洪抢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政监察等水事活动领域。

——水利执法初见成效。

《水法》、《防洪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强化水利执法体系建设,采取“建队伍、抓检查、促执法”的办法,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

目前建立了宁波市水政监察支队和8个县(市)区水政监察大队,全市现有在册水政监察员209人。

近年来,通过完善水行政执法联络工作制度和开展省、市人大的执法视察检查,使水利综合执法力度得到加强。

近5年内,全市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400多起,协调解决水事纠纷6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水资源统一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根据《水法》赋予的职能,按照《宁波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水资源管理上围绕“四权”促统管。

一是抓规划权。

先后完成了《宁波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宁波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6项水资源规划、计划,编制颁发了《宁波市水资源公报》;

二是抓发证权。

在完成取水登记基础上,至2004年全市共发放取水许可证 套,许可取水量 亿m3;

三是抓收费管理权。

继1993年颁发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后,水资

源费征收工作已在全市展开,并通过实行“两结合一挂钩”(即用水管理与取水许可、水费与水资源费相结合,取水许可证与缴费挂钩)的办法,推进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全面实施;

四是抓监督权。

从1996年开始,全市普遍对取水户进行取水许可年审工作,推动取水户计量设施的安装以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多项取用水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

㈣、水利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水利前期工作加大了力度。

“十五”期间,完成了《余姚市双溪口水库可行性研究》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开展了《宁波市市区河道整治规划》、《宁波市水质监测规划》、《宁波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规划研究工作。

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完成了

《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和各县(市)城市防洪规划等。

宁波市区及各县(市)区开展了一大批防洪项目勘察设计前期工作,基本保证了我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并提供了大量的项目诸备。

——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水利的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改革水利投资体制,调动了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多层次对水利的投入,增加了投资规模。

一是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逐年增加;

二是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

三是社会对水利的投入增大,在一些供水、水电、综合利用项目上利用国内贷款、推行“五自”工程和投资包干责任制等已经打开了局面;

四是劳动积累工制度日益完善,群众投劳,以资代劳等方式得到普遍推行。

——水利管理取得一定成绩。

“九五”期间,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水利政策法规,加强了依法治水、管水力度。

新建和在建项目普遍推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建立了《宁波市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推行实施“三制”,有效遏制工程腐败,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普遍提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和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开,水管单位经

营管理逐步走向价值化和效益化。

㈤、历年水利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认识

⑴要抓住机遇,积极构建水利发展的框架

近年来,我市水利部门牢牢把握住了中央和上级部门大力发展水利的大好机遇,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建设、水环境整治、滩涂围垦、水利改革为主要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开创了水利发展新局面。

抓住了我省大力开展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机遇,投入了总投资近 亿元的宁波市城市防洪工程;

抓住了特大干旱引起的水源工程建设和省浙东引水工程启动的机遇,推进了总投资近 亿元的“一大五中”水库的开工建设和宁波市境外引水工程的全面启动;

抓住了全社会重视生态和水环境的机遇,启动了总投资达 亿元的宁波市千里清水河道建设;

抓住了土地资源紧缺的机遇,开展了投资额达 亿元的大规模的滩涂围垦;

抓住了国家积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争取了 个国家级灌区节水项目、 座大中型水库列入除险加固,总投资达到亿元;

抓住了水利工作信息化的机遇,全面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地、含12个子系统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完成投资近 万元。

与此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小流域治理、水环境整治、城市应急水源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及水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十五”总计已完成投入近 亿元,为宁波今后的水利事业大发展搭起了框架。

⑵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治水新思路

近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基本确立了以“八个坚持”为核心的治水新理念。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成为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最先受益者、最大受益者。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处理人水之间的关系。

第三,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四,坚持走资源水利、现代水利之路,统筹考虑和积极推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治水新实践。

第五,坚持统筹城乡水利、区域水利发展,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第六,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提高水利行业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第八,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2.1.2“十五”末水利发展的基本轮廓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表2-1 水利发展“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单位

“十五”

计划目标

2003年

2005年

责任处室

一、防洪安全

建管处

1、堤防建设长度

km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二、节约用水

水政处

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

4、有效灌溉面积

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6、综合亩均毛灌溉用水量

m3/亩

7、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

m3/万元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8、总供水能力

亿m3

9、城市供水能力

10、乡镇供水能力

11、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

万人

排灌站

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12、河道综合治理长度

1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五、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