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188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Word下载.docx

第27行

第30行

第33行

.87=%

连锁超市:

=%——%

.61=%

房地产:

()=%

2.企业所得税贡献率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本期企业所得税额÷

本期营业收入×

通过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指标比较分析,查找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

本期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或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等于0,则可能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

本期营业收入取自主表第1行。

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按行业明细分类评估税负状况

行业明细

化妆品制造

其他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

其他

合计

户数

38

12

6

3

59

所得税

申报户

20

5

2

1

28

户数占比

销售收入

销售占比

税额

税额占比

贡献率

(2年)

有税户

9

14

有税户贡献率

按注册资本大小分类评估税负状况

注册资本

100万以下(含)

超过100万不超过1000万

1000万以上

35

18

17

7

4

25%

10

7.14%

按销售规模分类评估税负状况

增值税销售额规模

1000万以下(含)

超过1000万

不超过1亿元

1亿元以上

34

16

8

3.企业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4.企业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二)财务分析类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情况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情况。

本期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1%),则可能本期主营业务利润率偏低。

企业报送的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本年累计数。

2010年:

主营业务利润率=3,926,515,431/9,573,783,697=%

9,573,783,697-8,877,013,930=

毛利率=/9,573,783,697=%

2011年:

主营业务利润率=6,891,002,661/12,324,630,213=%

12,324,630,213-10,950,031,950

12,324,630,213=%

2012年:

主营业务利润率=9,675,091,456/11,029,761,597

=%

11,029,761,597-10,353,669,467

11,029,761,597=%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

成本费用总额

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情况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利润总额占成本费用总额比例情况。

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1%),则可能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

企业报送的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本年累计数。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

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与近三年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净资产收益情况。

本期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近三年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则可能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偏低。

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6,609,104,207=%

平均净资产=(31,603,965,588+36,454,540,922)/2=

●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9,608,766,078

平均净资产=(36,454,540,922+43,816,088,043

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年末数、年初数,“净利润”本年累计数,第三方数据“近三年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4.总资产报酬率

息税前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合计年初数+资产合计年末数)÷

通过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情况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总资产报酬率情况。

本期总资产报酬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则可能总资产报酬率偏低。

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资产合计”年末数、年初数,“利润总额”本年累计数,“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三)收入、成本、费用类指标

1.收入类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

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方向不一,增减幅度不一,注意涉税风险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

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比对分析,看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的涉税风险。

若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大于1时,则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利润”金额。

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2,324,630,213-9,573,783,697)9,573,783,697=%

2011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3,893,158,615-3,586,043,387=

6,828,739,364-5,805,261,860=

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1,029,761,597-12,324,630,213)12,324,630,213=%

2012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80%

6,828,739,364-5,805,261,860

9,636,909,341-9,409,649,554

2012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0,353,669,467-10,950,031,95010,950,031,950=%

会计核算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

比如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

会计上不核算收入、税收上应确认收入的,是否进行纳税调整——价外费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

国税发〔2009〕31号——代收代缴款项凡在开发产品价内或由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均应计入收入。

不计入开发价内且由开发企业以外的单位开具发票的,作为代收代缴款项处理。

通过财务指标推测主营业务收入

估测企业年度销售收入=(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期初数+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初数)/(1+增值税税率)

估测企业2011年度销售收入=13,627,114,735+4,270,365,547+2,209,067,717-1,259,475,705+25,113,687-24,972,546+72,110,848-113,017,009=/=

12,324,630,213

估测企业2012年度销售收入=13,716,347,346+33,529,248+1,430,362,839-2,209,067,717+12,093,415-25,113,687+113,017,009-94,470,847=/=

11,029,761,597

(2)视同销售利润率

视同销售利润率预警=视同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

视同销售利润率=(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

视同销售收入×

通过视同销售利润率指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对比分析,了解企业视同销售收入、成本、所得确认是否准确。

视同销售利润率预警小于零,则可能视同销售利润率偏低。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视同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金额,附表二“主营业务成本”、“视同销售成本”金额。

✧首先应判断企业发生视同销售的可能性。

条例第25条

国税函〔2008〕828号:

改变资产所有权属,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的行为,应视同销售。

——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

国税发〔2009〕31号:

将开发产品用于投资和分配、偿债和捐赠,赞助和集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其次分析企业视同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

(3)政府补助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及减计收入评估

系统分析比对

通过第三方获取政府补助相关信息,与纳税人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政府补助收入”金额进行对比分析,看企业对政府补助收入是否申报齐全、准确。

对纳税人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填列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及减计收入时,在征管系统中查找纳税人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看是否事前进行备案、审批及进行后续管理。

若企业所得税申报前未在征管系统申请,则可能存在纳税人申报的不征税、免税收入及减计收入涉税风险。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政府补助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收入类调整项目中的“其他”金额,附表五“免税收入”、“减计收入”金额,征税系统涉税事项申请信息,政府部门提供的第三方信息。

分析会计核算为“资本公积”、“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专项应付款”的内容。

不征税收入:

财税〔2008〕151号、财税〔2009〕87号、财税〔2011〕70号、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

免税收入:

税法规定的四项+特殊免税收入

财税〔2008〕1号,国税函〔2009〕118号(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

2.扣除类指标

(1)主营业务成本率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水平进行比对分析,掌握企业本期主营业务成本率情况,看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涉税风险。

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率高于前三年平均水平2%以上,则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主营业务收入”金额,附表二“主营业务成本”金额。

(2)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

8,877,013,930/9,573,783,697=%

10,950,031,950/12,324,630,213=%

10,353,669,467/11,029,761,597=%

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成本×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比对分析,看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的涉税风险。

若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大于1时,则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或少计收入等问题。

(3)存货周转次数变动率与企业所得税税额变动率配比分析

存货周转次数变动率=(本期存货周转次数-上期存货周转次数)/上期存货周转次数×

企业所得税额变动率=(本期企业所得税税额-上期企业所得税税额)/上期企业所得税税额×

通过存货周转次数变动率与企业所得税税额变动率配比分析,看是否存在存货周转加快而所得税税额减少的涉税风险。

若存货周转次数变动率大于零而企业所得税额变动率小于零时,则可能存在经营规模增长,但应纳税额减少的异常现象。

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存货”年末数、年初数及“主营业务成本”本年累计数,企业所得税申报金额。

通过财务指标推测主营业务成本

估测企业年度销售成本=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期初数+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期初数-“预付账款”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数+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期末数-年初数-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2011年估算营业成本=13,006,010,651+154,737,004+4,158,006,048+1,016,945,082-928,832,261+109,527,593-149,351,360+185,525,398-290,969,614+893,951,085-869,217,865-103,598,049-192,031,360

10,950,031,950

2012年估算营业成本=11,317,798,448/+169,729,836+6,541,077,766+1,418,425,172-1,016,945,082+149,351,360-110,568,968+290,969,614-357,462,336+95,480,008-90,095,643-216,101,972

10,353,669,467

(4)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比例=本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销售(营业收入)

通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异常指标比对分析,进一步核实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真实性、准确性,看是否存在利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比例多列费用、少计利润的涉税风险。

若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比例在10%以上,则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比例过大,可能存在涉税风险。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八“本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本年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的销售(营业)收入”金额。

(5)营业外支出金额增减率

营业外支出金额增减率=营业外支出增减额÷

上期营业外支出金额×

营业外支出增减额=本期营业外支出-上期营业外支出

通过营业外支出金额增减率指标比对分析,看是否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是否有不予税前列支项目的涉税风险。

若本期营业外支出增减额大于50万元或营业外支出金额增减率在10%以上,则营业外支出金额增长过大,可能存在涉税风险。

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营业外支出”本期数、上期数。

(6)企业研发费用

企业研发费用比例=研发费用÷

通过企业研发费用扣除风险指标分析,进一步查看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不合理享受优惠政策的涉税风险。

若本期加计扣除研发费用金额大于50万元或企业研发费用比例在10%以上,则可能企业研发费用金额或比例过高。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

(7)人员工资加计扣除

加计扣除人员工资比例=加计扣除人员工资÷

企业所有职工工资×

通过残疾人员、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人员工资扣除风险指标分析,进一步查看企业残疾人员、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人员工资发放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不合理享受优惠政策的涉税风险。

若本期加计扣除人员工资金额大于20万元或残疾人员工资比例在30%以上,则可能残疾人员工资金额或比例过高。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

3.资产类指标

(1)资产损失评估预警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10万元

对纳税人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填列资产损失时,在征管系统中查找纳税人申请备案(审批)情况,看是否进行备案、审批及进行后续管理。

若企业所得税申报前未在征管系统申请,则可能存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风险。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资产损失”税收金额。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

(1)“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金额。

通过对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的判断分析,进一步核实企业确认的资产处置损失是否真实、准确,若有一项资产处置损失大于10万元,则可能存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风险。

(2)资产折旧、摊销评估预警

资产折旧(摊销)评估预警=本期会计折旧(摊销)额-资产原值(计税基础)÷

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摊销)年限-纳税调整额

通过对资产已提折旧(摊销)额与应提折旧(摊销)额比对分析,查看、分析纳税调整是否到位,若资产折旧(摊销)异常风险大于零,则提示“资产折旧、摊销金额未调整到位”。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九“资产原值(计税基础)”、“本期折旧、摊销额(会计)”、“纳税调整额”。

(3)资产减值准备评估预警

资产减值准备评估预警=会计报表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额

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纳税调整金额比对分析,进一步核实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纳税调整,若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异常大于零,则可能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未调整到位。

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纳税调整额”合计数,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资产减值损失”本年累计数。

二、集团企业所得税评估特定指标

(一)集团企业主要涉税风险

1.集团企业内部关联交易业务,可能导致应税收入和应纳税所得额确认不准确;

2.集团企业内部之间费用转移,可能导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不准确;

3.集团企业内部之间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可能存在重组过程中税收缴纳不全面、不准确;

4.集团企业境外投资、对外支付业务多,可能存在涉税风险。

(二)集团总体情况分析指标

1.集团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48,653,808,819-34,508,281,74534,508,281,745=%

14,960,294,176-128,735,407

(-)=/=%

7,615,883,055-27,253,446

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比较分析,了解掌握集团企业本期经营情况。

本期增长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10%),则可能存在少计收入的风险。

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金额。

2.集团企业营业成本率

集团企业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通过营业成本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值比较分析,了解掌握集团企业营业成本率变化情况。

本期营业成本率高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2%),则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风险。

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金额。

3.集团企业销售(管理)费用率

集团企业销售(管理)费用率=销售(管理)费用÷

通过销售(管理)费用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值比较分析,了解掌握集团企业销售(管理)费用率变化情况。

本期销售(管理)费用率高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2%),则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费用的风险。

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金额。

4.集团企业营业利润率

集团企业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

通过营业利润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值比较分析,了解掌握集团企业营业利润率变化情况。

本期营业利润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2%),则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的风险。

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金额。

(三)关联交易风险识别指标

1.关联收入申报评估指标

关联收入评估预警=关联收入金额-已申报关联收入金额

关联收入金额=集团企业和成员企业个别财务报表营业收入合计金额-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金额

通过个别财务报表数据与合并财务报表数据比对,分析集团企业内部是否存在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