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226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表情要先于朗读,语速的快慢要合适,幸福的感觉要用明亮的语气语调,忧伤的感觉要用沉郁的语气语调。

2.出示任务:

读后请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并回答: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依据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指导。

预设:

文章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产生了分歧,终归和谐的事情。

(三)聚焦分歧,体验亲情

再和谐的家庭也会出现分析,他们的分歧是通过“我”的心理描写来展现的,你能否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合理想象,为其他人加上一两句心理描写,体现出一家人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并能说出理由。

对话要符合人物的特点,符合原文中的情节。

(在询问学生编写理由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出四个人物的特点我:

孝顺,妻子:

贤惠;

母亲:

慈爱,儿子:

懂事)

(四)感悟生命,深化认识

默读课文,圈画体现“生命”的有关词、句,想一想作者的这一次散步选择在初春的田野,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预设如下:

⑴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⑶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插入写作背景,辅助学生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如“新绿”“嫩芽”“密”“咕咕地”“水波粼粼”“熬”等这些很具体的景物特征与人物状态,形象、生动地诠释生命,让我们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生命意识。

文章写于1985年。

我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

——《二十年后说<

散步>

》莫怀戚

小结:

初春的田野一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草泛青了,树也泛青了,田里的水也咕咚咕咚作响了。

这一切,都将使母亲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复活了。

把母亲带进初春的田野,让母亲感受到蓬勃的生命的召唤,进而增强母亲活下来的信心!

儿子鼓励母亲出来走走,希望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新鲜气象的良苦用心体现了他的孝顺,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珍重。

(五)体会责任,升华认识

导语:

在这个散步的过程中不仅有家庭的温馨和睦,还有这一家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向往。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在一次散步中,作者反复地这样交代人物顺序,有什么深意吗?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三句话:

⑴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⑶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插入链接材料,为学生理解提供帮助。

“中年人尊老爱幼的生命责任——人类的强壮的生命,没有资格独享强壮——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负责,即强壮当对幼小和衰老负起责任来。

”“整个世界”即是指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莫怀戚”

《散步》所表现的家庭情感都是建立在对生命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

作为生命链条中最关键环节的中年人,对上孝顺老人、对下呵护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家庭情感的缘故,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把握与珍惜,是一种对生命的神圣的责任感所使然。

所以我们说“情感”主题论只是一种浅层的认识。

我们还可以理解到对生命的珍重和责任感,理解到小家和谐和世界和谐。

(六)、布置作业,结束本课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

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写出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100字以内)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孝亲爱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孝亲爱老》属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专题,是初中阶段第五次综合性学习,围绕“孝亲爱老”主题,提出三个活动任务,提供四则材料。

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学习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能够尝试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公益海报,能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深入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

二、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已有一个学期。

他们依然活泼好动,愿意参与各种活动。

他们已经可以做到声音响亮清晰、语言生动流畅地表达,也能大体说清一个活动的意向,但是还不能独立制定出恰当、科学的活动方案,在制作符合要求的、精美的手绘海报甚至制作简单的公益海报方面还有欠缺,需要教师给以具体指导。

有的学生依然不能够做到耐心倾听、以适当的方式提出疑问,也需要给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2.学习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欣赏分析“资料四”,尝试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公益海报。

3.深入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2.学习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能够尝试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公益海报。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向学生明确分组要求,布置课前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策划,手绘活动海报。

【学生准备】

按照要求提前分好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策划,手绘活动海报。

七、教学时数: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经·

小雅·

蓼莪》说: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柎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呵护备至,我想要报答,但上天无情,想要报答的机会也没有了。

父母养育我们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如果能够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那就更为可贵了!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敬爱老人吧!

(二)完成相应活动任务

【出示任务】

1.召开专题讨论会,交流方案设计成果,讨论并明确活动方案内容,形成班级“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

同学们,课前各小组同学已制作完成“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的策划,现在请每组派代表宣讲本组的“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其他各组仔细倾听。

之后大家互评方案,然后就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展开讨论,形成共识,最后我们委托同学们认可度最高的小组同学修改完善本组活动方案,作为班级的活动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评出“最受好评活动方案”,委托这一组同学综合课上讨论意见,修改完善本组方案,作为班级活动方案。

【反馈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订活动方案,初步了解如何制订活动方案。

课上在进行活动方案互评时,可以从主题是否具体明确、内容是否新颖、形式是否灵活、过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提供必要的口语交际指导,比如,要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为避免发言时重复啰嗦,可以先打好腹稿,或简单写下自己的发言要点;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边听边记下别人讲话的重点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

2.欣赏并分析“资料二”的宣传海报,各组展示活动手绘海报,大家互评,总结优秀宣传海报的必备因素,之后修改或完善各组宣传海报。

“资料二”提供的宣传海报中包含了校园海报设计的主要要素。

此份海报主要以文字和图形构成,以“尊亲敬老”为主题,主题鲜明,形式生动,使读者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留下较持久的印象。

说明性文字和广告语通俗精炼,构图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海报要突出此次活动特色和班级特点,可邀请美术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三)分享活动体会与感受

1.通过这次活动,你对“孝亲敬老”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古籍中留下了很多关于“孝”的论述或诗篇,你能与大家分享吗?

学生分享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或诗篇。

加强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2.欣赏“资料四”,说说看过这组漫画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分享交流。

这是一组公益漫画,与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密切相关,学生在谈看过之后的感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字内容、图画特点、构图安排等方面谈,加深对“孝文化”的理解,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公益漫画创作。

(四)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第一、二项作业必做,第三项作业选做:

1.本次活动结束了,结合活动体验和“资料三”“资料四”,写一篇文章,把自己对此次“孝亲敬老”活动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

题目自拟,字字数不限。

2.爱心作业——回家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孝亲之事,例如:

为长辈送几句温馨的祝福、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做一些家务,支持长辈的爱好等。

3.结合活动体验,参考“资料四”,创作公益性海报(或公益漫画),内容和主题自拟。

板书设计:

主题具体

目标明确

时间清楚

活动方案日程清晰

分工到位

评价合理

第三篇《老王》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散文《老王》写于1984年。

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是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2.本文需要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尤其应体现在对老王的语言的揣摩上。

3.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老王》是统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前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亲情,感受亲情。

《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学情分析:

《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八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

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而且他们很多是追星族,每天关注的是明星,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因此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就显得尤为可贵。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老王和杨绛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在文革的历史背景下老王与杨绛之间的彼此关心、相互体谅。

2.体会“我”在老王去世后的“不安”的内涵。

教学时数:

预习思考:

1.梳理

1-4段,依次写了老王的职业、身份、车、亲人、眼、家。

5-16段,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老王为我送冰,我给老王钱;

老王替我送人,我给老王钱;

老王送一位老先生,我询问;

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我给老王钱。

17-22段,写老王去世,我没多问。

每想起老王,我总觉得心上不安。

2.拾遗——关于文章的几个时间

①“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

②一九六六年八月九日——也就是阴历丙午年的六月,我下班回家对默存说:

“我今天‘揪出来了’,你呢?

他说:

“还没有,快了吧?

果然三天后他也“揪出来了”。

我问默存:

“你是怎么‘揪出来’的?

他也莫名其妙。

“大概是人家贴了我几张大字报。

我倒记得很清楚。

当时还没有一张控诉我的大字报,不过我已早知不妙。

一次,大会前群众传看一份文件,传到我近旁就跳过了我,好像没有我这个人。

再一次大会上,忽有人提出:

“杨季康,她是什么人?

”并没有人为我下定义,因为正在检讨另一“老先生”。

会后,我们西方文学组的组秘书尴尬着脸对我说:

“以后开会,你不用参加了。

”我就这样给“揪出来了”。

“揪出来”的算什么东西呢,还“妾身未分明”。

革命群众天天开大会。

我门同组“揪出来”的一伙,坐在空落落的办公室里待罪。

办公室的四壁贴满了红红绿绿的“语录”条,有一张上说:

拿枪的敌人消灭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

一位同伙正坐在这条语录的对面。

他好像阿Q照见了自己癫痢头上的疮疤,气呼呼地换了一个坐位。

好在屋里空位子多的是,我们是有自由随便就坐,不必面对不爱看的现实。

有一天,报上发表了《五?

一六通知》。

我们在冷冷清清的办公室里正把这个文件细细研究,窃窃私议,忽被召去开大会。

我们满以为按这个指示的精神,革命群众该请我们重新加入他们的队伍。

不料大会上群众愤怒地控诉我们种种罪行,并公布今后的待遇:

一,不发工资,每月发生活费若干元;

二,每天上班后,身上挂牌,牌上写明身份和自己招认并经群众审定的罪状;

三,组成劳动队,行动听指挥,并由“监管小组”监管。

我回家问默存“你们怎么样?

”当然,学部各所都是一致的,我们俩的遭遇也相仿佛。

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

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

外文所规定牌子圆形,白底黑字。

文学所规定牌子长方形,黑底白字。

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

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

我们都好像阿丽思梦游奇境,不禁引用阿丽思的名言:

“curiouserandcuriouser!

事情真是愈出愈奇。

学部没有大会堂供全体开会,只有一个大席棚。

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造反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

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

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资产阶级学术”等等。

我直在猜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散会我给推推揉揉赶下台,可是我早已脱下自己的高帽子看了一眼。

我原来是个“资产阶级学者”,自幸级别不高。

尖顶高帽都需缴还。

帽子上的名目经过规范化,我就升级成了“资产阶级学术”,和默存一样。

我和同伙冒雨出席棚,只愁淋成落汤鸡,不料从此成了“落水狗”,人人都可以欺凌戏侮,称为“揪牛”。

有一天默存回家,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现出一个“十”字。

(节选自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

我们夫妇同属学部;

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

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

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

过了些时候,年老体弱的可以回家住,学习时间渐渐减为上下午两个单元。

我们俩都搬回家去住,不过料想我们住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长久,不日就该下放干校了。

干校的地点在纷纷传说中逐渐明确,下放的日期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

我们俩每天各在自己单位的食堂排队买饭吃。

排队足足要费半小时;

回家自己做饭又太费事,也来不及。

工、军宣队后来管束稍懈,我们经常中午约会同上饭店。

饭店里并没有好饭吃,也得等待;

但两人一起等,可以说说话。

那年十一月三日,我先在学部大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等待,看见默存杂在人群里出来。

他过来站在我旁边,低声说:

“待会儿告诉你一件大事。

”我看看他的脸色,猜不出什么事。

我们挤上了车,他才告诉我:

“这个月十一号,我就要走了。

我是先遣队。

尽管天天在等待行期,听到这个消息,却好像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

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

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

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

可是只差几天,等不及这个生日,他就得下干校。

“为什么你要先遣呢?

“因为有你。

别人得带着家眷,或者安顿了家再走;

我可以把家撂给你。

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他们全所是十一月十七号走。

……

我们“连”是一九七0年七月十二日动身下干校的。

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

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

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

一九七二年三月,又一批老弱病残送回北京,默存和我都在这一批的名单上。

(节选自《干校六记》)

④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

小说有《倒影集》、《洗澡》;

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

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

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

布拉斯》、《堂·

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

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

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3.试写

①依据⑴-⑷段的内容,选择一个段落,用下面这个句式介绍老王。

句式:

(唉、咦、呀、噢),老王啊,他

我的介绍:

,老王啊,他

②请用一句话补写出文章第⒀段老王未说完的话。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4.质疑

读完文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杨绛的作品,徜徉在她朴素干净的文字里,贴近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代,走近当时可怜活命的人物真实的内心,或许你会被平凡交往中人性的至善深深感动。

这节课,我们带着预习《老王》的收获和一些疑问,再次走近杨绛简洁质朴的文字,了解老王的生活,贴近老王的内心,体味杨绛的不安,表达善意的温暖。

二、研读文本

(一)介绍老师,关注老王的生活

依据1-4段内容,用特定句式介绍老王。

(唉、咦、呀、噢),老王啊,他。

2.反馈指导:

在预习作业中,有四位同学的介绍很有特色,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唉,老王啊,他是一个落单了的蹬三轮的。

(你为什么会用“落单”这个词来介绍?

(2)噢,老王啊,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是个老光棍。

(吴昊天)

(“没出息”为什么要加引号?

(3)呀,老王啊,他瞎了一眼,真不幸啊!

(冯韵然)

(你为什么会有“真不幸啊”的感慨?

(4)咦,老王啊,他住的那儿不是他的家?

(刘佳琪)

(老王住在什么地方?

那里为什么不是他的家?

(5)补充

唉,老王啊,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活命”是维持生计,过日子的意思;

“只”是仅仅的意思。

老王活的很艰辛,很不容易。

3.小结

唉,老王啊,他就是一个孤苦伶仃,可怜活命的车夫。

(二)品读人物对话,解读老王的心语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人,却如何会让杨绛念念不忘呢?

回到特定的情境中,品读老王的话,贴近老王的心,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1)快速阅读,勾画文中老王的六句话。

“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

“你还有钱吗?

他说可以凑合。

“嗯”

他只说:

“我不吃。

(2)品读第6段中老王的两句话,分析人物形象。

(1)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思考提示:

为什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钱先生”是读书人,从心里尊重他;

他们一家一直关照我生意,还给我送鱼肝油。

不能要钱。

“钱先生”是来看病的,需要钱。

(老王啊,你这么尊重人、真诚无私、知恩图报、体谅人心。

(2)他哑着嗓子悄悄问:

为什么“哑”“悄悄”?

为什么用“还”?

(问话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