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366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Word格式.docx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四)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冶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总体目标,以交通通信枢纽为先导,以高端化国际性的产业集聚发展为支撑,以宜人成都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国际交往、拓展城市包容开放程度为重点,主动融入、扩大交流、开展合作、参与竞争,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和遵循国际惯例的投资服务环境,着力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着力塑造国际化城市的竞争优势,力争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国际化,加快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五)基本原则。

——整体规划、重点突破。

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将城市国际化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进行整体规划、联动推进。

发挥优势、先易后难、突出近期重点工作,实现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实施的有序推进。

——基础先行、制度保障。

参照国际标准建设城市框架、配置城市功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物质形态和硬件基础。

建立开放高效的国际化运行管理体制,全面加强经济政策、产业体系、国际金融、现代生活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为国际化建设提供制度环境保障。

——国际特征、本土特色。

大力引入国际元素,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接轨国际规则,增强城市的时代感与包容性。

植根本土文化,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塑造个性、增创优势,彰显成都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实现国际要素和本地文化的有机统一。

——政府推动、社会参与。

增强政府推力,注重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形成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前瞻性、战略性引导。

依托社会力量,探索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市民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和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国际化成果的体制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发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以开创性、市场化的手段来破解难题,以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来增强国际化城市发展动力。

培育创新的思维、营造创新的环境,以现代的理念和全球的力量来加快建设,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凸显成都国际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六)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2—2016年):

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功能进一步完善,国际通达性明显增强;

会展、美食、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活动显著增加,国际开放度显著扩大;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宜人城市建设不断推进;

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极大提高。

到2016年,率先在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国际交往功能和宜人城市功能方面基本实现国际化,国际化城市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建成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

——第二阶段(2017—2030年):

国际往来更加频繁,宜人城市品质更加鲜明,具有西部高端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加深入,城市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市要素聚集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到2030年,建成通达全球的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交往中心、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产业聚集高地、体现国际品质的宜人城市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成为亚洲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开放型区域中心,初步建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

——第三阶段(2031—2050年):

城市软、硬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全面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位居国际城市前列,国际话语权有效提升,全球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城市个性进一步彰显,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建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三、建设通达全球的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

立足连接西亚、欧洲、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覆盖世界各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空网络和连通国际的城市通信网络,打造通达国际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成为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

到2016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20万吨,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达到34条。

(七)建设通达全球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以国际化的要求高水平规划建设成都第二机场,每年新开通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2条,全面构建成都至欧、美、澳、亚的客货直飞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国内航线网络,建成至京、沪、穗密集的空中快线,建成连接国际、服务世界的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

加快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建成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

打通成都西南、西北出境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实现成都对接西亚、南亚、中亚陆路运输大通道。

依托机场、铁路车站等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无缝换乘的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

(责任单位:

市交委、市物流办)

(八)建设国际区域性物流中心。

进一步开通成都与欧美国家的货运航班,大力发展成都至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集装箱五定班列,成都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货运五定班列、行包专列,加快发展成都至周边中心城市和省内二级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加强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公空联运,建成亚欧航空铁路货物转运中心。

市物流办)

(九)建设直达国际的通信网络。

加快建设国家级云计算中心、数据存储和灾备基地,构建泛在的宽带网络,基本建成广泛覆盖、三网融合、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实施移动、联通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和电信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扩容工程,强化干线传输能力,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扩展成都到省外的直达光缆干线和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扩大城域网出口带宽,提高汇聚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国际通信能力。

市经信委)

四、建设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促进发展、提高水平、走向国际化,形成有国际知名度的城市品牌,建成国际知名的商贸、会展、美食、旅游城市、体育赛事名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亚洲重要的国际性机构集聚地,成为国际交往频繁、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

到2016年,新增领事馆等国际性机构超过13家,国际友好城市超过30个,年度国际性会展活动数量达120个,每年举办国际体育顶级赛事2至3项,形成2至3个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打造100个享誉全球的美食品牌,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达到30%。

(十)建设亚洲会展名城。

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全力办好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等重大国际盛会,提高成都会展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其打造成西部对外开放最佳平台。

举办更多专业化的展会节庆活动,打造本土高端会展品牌。

建立国际会展活动申办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会议展览活动和高端专业学术会议落户成都。

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国际会议中心等国际化会展场馆设施,形成“一主多副多馆冶的国际化场馆格局。

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展览公司来蓉发展,支持成都会展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合资、合作,形成以资产为纽带、本土与国外品牌优势互补的会展集团,提高成都企业国际化运作水平。

市博览局、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外办、市政府侨办)

(十一)建设国际美食之都。

以川菜文化为核心,打造川菜国际品牌,引进国外知名餐饮品牌和菜系,积极开展国际营销,建设汇聚全球美食、满足多元美食消费需求的国际美食之都。

支持川菜大型餐饮企业集团和上市企业开展跨区域跨国经营,吸引跨国餐饮企业来蓉设立区域性管理型总部。

推动国际美食产业创意园建设,打造国际水准的美食集聚区。

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宣传,聘请国际餐饮界权威人士组成“成都—国际美食之都冶海外传播大使团,举办“成都—国际美食之都冶产业发展大会及各种高层主题论坛。

市商务局)

(十二)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巩固和提升成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冶的发展环境和国际影响力,依托熊猫、世界遗产、文博资源、都市旅游吸引物和古镇文化资源等,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精品,率先将都江堰市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加快建设高星级酒店、主题饭店、星级乡村酒店,满足国际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标识、游客服务中心、应急救援等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优化旅游购物环境,争取开设免税购物街区(商店),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购物中心。

积极发展在线旅游,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发布成都旅游信息,扩大开办海外营销机构,积极开展国际旅游推广。

市旅游局、市商务局)

(十三)构建城市国际营销网络。

制定实施面向全球的城市形象宣传计划,树立成都城市品牌形象,充分利用重要载体、重大事件和名人效应,整合各种社会传播资源推广城市形象。

强化对外营销平台建设,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建立境外传播载体。

充分利用文化旅游、金融、交通、教育、体育赛事、影视作品等各种社会传播资源,借助现代科技、现代营销等多种手段拓展城市国际营销渠道,提升成都国际知名度。

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

(十四)扩大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邀请更多重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要员、国际名人来蓉考察访问,提高成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积极引入外国领事馆及国际性组织等涉外机构,加强与对成都友好、合作潜力大、互补性强的外国城市交往。

充分发挥成都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会作用,利用海内外理事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推动与外国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不断深入。

市政府外办)

(十五)深化文化、体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依托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力争创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争取在重点国家(地区)开展具有国际影响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和成都特色。

加强与国外城市的体育交流,争取承办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顶级单项赛事,加深与国际健身大众体育协会、国际市民体育联盟等国际性大众健身组织及其成员国的交流合作。

市文化局、市体育局)

五、建设体现国际品质的宜人城市

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政务环境和开放的公共治理机制,形成生态优美的绿色城市空间、覆盖全域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及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人文环境,成为体现国际品质的宜人城市。

到2016年,城市地铁总里程达到150公里,城镇市民英语普及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人。

(十六)提升城市建设的国际品质。

按照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国际化城市风貌和空间形态的规划引导体系。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形成集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普通地面公交等于一体的综合客运网络,建设畅通便捷的内部交通体系。

开展国际化城市外语标识体系建设,建立外语标识相关标准,在交通干道、主要景区、主要街区、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重点单位等场所设立双语图文标识以及外语语音服务系统。

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环保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城管局、市地铁办)

(十七)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

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生态湿地的保护建设。

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绿色发展。

以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地表水、空气、土壤、声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实现水清、天蓝、地绿。

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有效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

加快环城生态区(带)建设。

切实抓好城区公共绿化,抓紧建设全域覆盖、互联互通的绿道网络体系。

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市视觉形象国际化和市容秩序规范化。

市建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城管局)

(十八)建设多元包容的文化之都。

精心打造大熊猫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三国文化、金沙文化等国际文化品牌。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

加快建设国际水准的文化设施,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志化,打造成都文化地标。

大力推进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成都传媒集团向国际化综合文化集团战略转型,进一步办好和扩大英文报纸、网络版面和外语播报栏目,加大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建设,构建起多媒体、跨平台,面向全球、覆盖广泛,信息丰富、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

将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提升宗教活动场所文化内涵,成为彰显城市个性的亮点。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体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整体文明程度。

通过电视、报纸、讲座和专项活动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实现涉外文明礼仪基本普及。

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讲外语冶活动,建立健全城市外语咨询与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市的国际语言环境。

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局、市广新局、市民宗局、市文明办、市政府外办)

(十九)建立国际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大力引进国际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机构、优质国际医疗资源,规划建设国际医院。

参照国际医疗质量标准,建立具有国际化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多语种就医服务模式,为外籍人士就医提供良好服务。

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

加快中医国际化进程。

与国际卫生组织、国外知名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联系,联合培养人才。

市卫生局、市医管局)

(二十)建设面向国际的教育服务体系。

加快集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引进国际优质品牌教育培训机构,鼓励合作办学。

加强与国际教育交流机构、外国政府教育部门等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拓展和完善多元化教育国际交流平台。

在国外的友好城市建立若干海外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派校长和教师到国外考察、培训和研修,开拓国际视野。

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学校,提升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和办学水平。

设立“成都市国际友城(友好学校)留学奖学金冶,吸引海外留学生和鼓励成都学生海外留学。

市教育局)

(二十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衔接国际有关跨国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劳工公约,建立和完善在蓉工作的境外人员就业管理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开设服务窗口,即时受理、审核和发放《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保护境外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全面实现在成都就业的境外人员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并保障其按规定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市人社局)

(二十二)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调整和完善现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着力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治环境。

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

引进和培育一批熟悉国际规则、通晓国际惯例、掌握国际标准的政务服务人才。

健全出入境管理与服务,积极争取异地办护照、落地签证、72小时免签等政策,实现成都本地居民和外籍人员出入境便利化。

以政府窗口部门及窗口服务行业为重点,开展国际礼仪、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和外语培训,增加双语服务内容,提升窗口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效能办、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文明办、市政府外办)

(二十三)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涉外管理机制。

探索建立适合国际化建设需要的境外人员在华管理、国际性组织活动管理等一系列涉外管理的制度化机制。

深入推进将境外人员纳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加强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建立“外资、港澳台资及境外人员冶服务日制度。

开发和优化境外人员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涉外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境外人员回访系统,进一步完善境外人员管理工作外部协作机制。

市公安局、市政府外办)

(二十四)营造国际化信用环境。

以营造国际化的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环境为着力点,建立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信用法规、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快推进以“成都信用网冶为门户的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公民(重点人群)等信用数据库,扩大信用信息覆盖面。

支持征信和信用评级等现代信用服务业发展,助推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化发展。

市工商局、市经信委、市政府效能办)

六、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产业聚集高地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广阔的腹地空间,聚焦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积极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将投资促进与重大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产业聚集高地。

到2016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2%。

(二十五)大力发展现代化的高端产业。

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先进、单位产品重量价值高、资源环境约束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占据市场制高点的龙头产品,努力抢占研发、设计和关键主机、零部件等产业链高端环节。

以区域性市场为基础,全球性市场为目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大力引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

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拓展成都服务半径,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功能,将成都建设成为融入全球网络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机高效农业和高端种养业,加大龙头企业和市场流通主体培育,提升农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加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要素保障能力。

市投促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办、市物流办、市科技局、市农委)

(二十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总部基地。

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总部、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等;

进一步加大对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的引进力度。

加大对本土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冶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国际生产体系,获取资源开发权、国际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推动优势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市投促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办)

(二十七)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充分发挥成都现代商贸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国际交易平台、购物和消费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国际口岸平台、出口基地平台、国际结算中心平台、贸易便利化平台七大平台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形成国际采购交易、综合保税、国际物流、国际会展、国际金融结算和国际财经资讯六大功能,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

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物流办、市博览局、市投促委、市政府外办)

(二十八)构建经济合作大开放格局。

按照深化港台、提升日韩、扩大欧美、对接南亚的思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加快拓展合作领域和新兴市场,不断扩大成都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半径。

大力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积极培育大型外贸企业、科工贸一体化企业、专业外贸公司等优势进出口企业主体,鼓励企业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全球供应和采购体系,支持企业加快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加快成都综合保税区等国际口岸平台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市投促委、市商务局、市口岸办)

(二十九)加快建设国际化的产业发展载体。

做强做大天府新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国际汽车城、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新材料、新能源功能区等一批核心起步区建设,大力引进世界顶级企业和龙头企业,按照国际化、世界级定位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全方位开放“第一窗口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成都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

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中心区,培育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业态,建设国际水准的商务楼宇,打造国际化特征鲜明的精品城区。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七、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充分发挥人才、科技、文化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依托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冶的政策优势,深化区域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到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超过78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7件。

(三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加快中以孵化器等科技合作国际化载体建设,全力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户成都,鼓励和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联合实验室。

大力开展重大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积极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或承担国际大科学工程及研究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主动与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或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在蓉重点大学和重点科研院所争办重大国际性学术会议和高层次的科技交流活动。

市科技局)

(三十一)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