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461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Word格式.docx

  (五)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四、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全面推行依法治教

  (六)健全教育督导制度

  (七)着力维护学校和谐稳定

  (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

  教育是兴市之基,强市之本。

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秦巴地区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达州实际,制定本《规划》。

序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强市必先强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加快了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本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上了新台阶,民办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市教育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

教育投入总体不足,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农村边远山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更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困难较多;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学校办学自主权需进一步落实,教育活力亟待增强;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特色不够突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竞争的基础在于教育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对达州教育实现新一轮跨越搭建了广阔平台;

达州正在深入实施“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为教育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秦巴地区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全面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秦巴地区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升质量、服务社会。

  优先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的体制和机制,将教育优先发展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并建立问责制。

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育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评价制度。

加快解决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形成与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

  促进公平。

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完善并落实困难群众子女就学扶持政策。

  提高质量。

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质量监测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服务社会。

突出发挥教育人才、学科专业和知识技术的引领、推动和支撑作用,围绕达州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增强学生适应力、创造力的培育体系和全民教育培训体系,大规模培养和汇聚各类型各层次人才,促进各类人才就业创业。

完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体系,推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达州现代产业发展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着力提升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全面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秦巴地区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体系结构科学合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2015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幼儿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0%、80%;

2020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一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85%。

  义务教育。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2015年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县域内初步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

2020年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县域内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

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校学生比例,2015年达到48:

52,2020年达到50:

50,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

新创办一所高等院校,全市高等院校达到4所;

2015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毛入学率达到30%,在校学生达到2.50万人;

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在校学生达到3.00万人。

  继续教育。

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

2015年,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00年;

2020年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0年。

 二、发展任务

  强化政府责任。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编制并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保证新城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及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支持社区、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举办幼儿园。

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

落实学前教育准入制度、学前教育办园条件和教职工配备标准。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重视早期家庭教育,促进0-3岁婴幼儿教育发展。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城镇幼儿园建设。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学前教育网络。

加大统筹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资源,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优化城镇幼儿园布局结构,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配套幼儿园建设,保证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入园,逐步解决城镇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015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预计17.5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3.20万人),2020年预计18.5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4.10万人)。

到2015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32所(其中,中心城区8所、县城6所、乡镇118所),到2020年累计新建330所(其中,中心城区21所、县城14所、乡镇295所)。

  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

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促进公办、民办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狠抓民办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坚持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大力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综合运用法律、宣传、保障手段,提高学生巩固率,基本消除辍学现象。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少年受教育服务体系。

注重学生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配置、办学水平等基本均衡。

加大“义务教育示范县”推进力度。

加强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薄弱学校及学科师资水平,逐步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优化学校布局,根据城镇化建设进度同步规划建设城镇学校,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校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含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在校学生预计75.90万人,其中:

小学50.50万人、初中25.40万人(其中:

中心城区小学6.70万人、初中3.40万人,共计10.10万人);

2020年预计69.30万人,其中:

小学47.20万人、初中22.10万人(其中:

中心城区小学7.90万人、初中3.90万人,共计11.80万人)。

加快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优化通川区老城区、西外、北外和达县南城学校布局,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到2015年新建小学4所、初中2所,改扩建小学8所、初中2所;

到2020年累计新建小学10所、初中4所,改扩建小学20所、初中6所。

加强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到2015年新建小学6所、初中8所,改扩建小学11所、初中3所;

到2020年累计新建小学14所、初中19所,改扩建小学27所、初中8所。

加强乡镇学校建设。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原则,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其指导、辐射作用,提升办学水平。

到2015年改扩建小学75所、初中118所;

到2020年累计改扩建小学188所、初中296所。

优化村小布局,充分发挥村小的效益。

到2015年布局调整村小145所,到2020年累计调整363所。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大统筹力度,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保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

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城乡薄弱普通高中建设,积极推进完全中学与初中分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化解“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问题。

2015年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预计12.3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3.40万人),2020年预计11.2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3.80万人)。

到2015年新建普通高中2所(中心城区1所,县城1所),将3所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设(中心城区1所,县城2所),改扩建普通高中8所(中心城区2所,县城3所,农村3所);

到2020年累计新建普通高中5所(中心城区3所,县城2所),将8所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设(中心城区3所,县城5所),改扩建普通高中20所(中心城区5所、县城7所、农村8所)。

  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

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执行课程改革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学完国家规定课程。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开拓创新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普通高中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探索普职整合的办学模式,允许有条件的普、职高中学生自愿分流,搭建普职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

  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以加快发展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为重点,逐步剥离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的基础教育。

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预计11.3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5.00万人),2020年预计11.2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5.50万人)。

到2015年新建中等职业学校1所(中心城区1所),剥离承担基础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6所(中心城区1所,县城3所,农村2所),改扩建中等职业学校8所(中心城区3所,县城2所,农村3所);

到2020年累计新建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心城区2所),剥离承担基础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13所(中心城区2所,县城3所,农村8所),改扩建中等职业学校19所(中心城区7所,县城5所,农村7所)。

  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促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建立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由规模型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

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建立健全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构建多元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实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加强工学结合、模块化教学和顶岗实习,推行弹性学分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能力。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省、市级示范(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强市、县级职教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改革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所,国家级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示范(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4个,建成县级职教中心3个,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

到2020年全市再创建国家级改革示范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级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示范(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把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建设成为国家级改革示范职业学校,建成县级职教中心7个,把达州建成西部职业教育强市。

  加快达州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按照高标准统一规划,大力度整合教育资源,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快速、高效建好园区的原则,力争实现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园区建设目标。

把园区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资源高度共享、生活服务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建成西部一流现代化职业教育园区。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市区共建、政企共建、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政府推动、教育主动、部门联动、校企互动、市场驱动的发展新格局,打破“院校分割、实训分设、后勤分散”的局面,整合职业教育和技术服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建设装备一流、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高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

围绕培养培训新型农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大力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

  全力抓好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

以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为切入点,加强“9+3”职业教育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把“9+3”职业教育学校建成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流的职业学校。

加强对藏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让每一名毕业生走出校门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具备现代从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创业。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引导职业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推进教学工厂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方针、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受到系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其顺利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积极为职业学校学生和“9+3”学生免费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吸纳就业,挖掘企业岗位潜力,鼓励各类用人单位招用,鼓励省外转移就业等多种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职业学校学生和“9+3”学生充分就业;

通过减免有关行政管理费用,积极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奖励创业吸纳就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职业学校学生和“9+3”学生自主创业。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统筹高等学校发展规划。

重点支持四川文理学院新校区建设和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将其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校;

加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创建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加强达州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办好开放大学;

力争2015年前建成达州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到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特色更加鲜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

把特殊教育事业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

加大投入,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

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发展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统筹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水平。

坚持按需施教,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给予理解和关爱,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到2015年改扩建6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城区1所,县城3所,农村2所),统筹规划建设好达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平台。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多形式发展社区教育。

调动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职前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

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到2015年创建市、县级示范乡镇成人学校25所,到2020年累计创建50所。

  积极发展社会培训。

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终身学习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市民就业创业能力和文明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服务,支持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全面、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扩大农村职业培训覆盖面,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

每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人(其中农民工培训15万人),农户科技当家人培训5万人,系统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职工教育培训10万人次。

支持开展城乡新增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

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

  建立继续教育推进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继续教育发展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强化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制,制定本地区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

完善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

完善经费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对农民、残疾人、失业人员等接受继续教育给予资助。

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

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

  坚持德育为先。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方式和方法,把德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文明礼貌、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重视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