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563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道施工监理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

彭祖地道统计表

名称

敞开段

暗埋段

合计(m)

桩号

PZK0+590

PZK0+875

PZK0+955

PZK1+260

长度(m)

285

80

305

670

彭祖地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开挖深度1.2~9.5m不等,泵房加深段最深开挖深度约为15m,地道全线采用放坡开挖。

昆仑地道统计表

LK0+685

LK0+875

LK1+035

LK1+225

190

160

540

昆仑地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开挖深度1.6~11.4m不等,泵房加深段最深开挖深度约为15.9m。

文博园人行地道

文博园人行地道位于迎宾大道K0+295处,横跨道路净宽为66米,两端各退出道路边线不少于0.5米,主通道长99.4米,建筑净宽为6.6米,地道两侧装修层厚度各0.2米。

人行地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开挖深度0.3~6.05m不等,泵房加深段最深开挖深度约为8.55m。

二、编制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G10-2006)

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施工组织设计

交通部公路工程行业试验规程

其他现行的相关法规、规程等

三、地道施工技术交底

1、地道基坑开挖及支撑围护

地道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与与设计工况一致,施工遵循“先围护支撑、后开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基坑开挖时,分段、分区、分层、对称进行。

纵向按限定的长度逐段开挖,并控制两头边坡的稳定。

每个分层区域土体高差不应大于2M,以免结构受力和变位不均而致结构开裂。

基坑内随着土方的分层开挖,在基坑内及时使用钢支撑体系进行支护,使基坑无支撑时的暴露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

分层开挖的深度不得超过相应支撑的底面。

基坑开挖过程采用机械挖掘施工,在开挖至基坑低以上30CM时,采用人工挖除剩余土层,防止扰动原状土。

严禁超挖。

基坑开挖必须在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墙顶圈梁、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以及围檩等支撑系统达到设计强度和钢管支撑等安设好后方可进行。

支撑系统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设计要求选用、安设。

支撑的安装、拆除必须按施工工序图进行。

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严禁施工机具碰损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仅承担轴力,施工期间除施加预应力外,不得施加其他载荷,以免支撑系统因超载过大失稳。

并且每一工况土方开挖在8小时内完成,并及时架设支撑,避免因支撑不及时再次围护结构过大变形。

开挖分段长度根据支撑确定。

地道围护结构分别采用放坡开挖、SWM工法桩和排桩等形式。

地道支撑结构采用Φ609壁厚16mm钢管支撑。

另外,根据现场基坑跨度情况,可能需要设置格构柱、立柱桩、钢连系梁等。

本次交底的重点:

①SWM工法桩

①SMW工法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采用Φ850@600mm桩型。

水泥强度等级42.5级,单位被搅拌土体中水泥掺量大于360Kg/m³

,并掺加适量膨润土(0~5Kg/m³

),水灰比1.5~2.0。

按套接一孔法施工。

加固土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0MPa,墙体渗透系数小于1.0×

10-7cm/s。

②搅拌桩桩体垂直度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允许偏差±

10mm,桩底标高允许偏差+100~—50mm。

③施工前应根据内插型钢的规格尺寸,制作相应的型钢定位导向架和防止下沉的悬挂构件。

④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应保持桩机底盘的水平和立柱导向架的垂直,成桩前应使桩机正确就为,并校验桩机立柱导向架垂直读偏差小于1/250。

⑤内插型钢的垂直度不应大于1/200,型钢顶标高偏差不大于50mm,型钢平行于基坑边线位置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于基坑边线位置偏差不大于10mm,型钢形心转角不大于3°

⑥型钢宜采用整材;

当需要采用分段焊接时,应采用坡口焊等强焊接;

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查过2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在支撑位置或者开挖面附近等型钢受力较大处;

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底不小于2M。

⑦型钢的插入宜在搅拌桩施工结束后30分钟内进行,插入前必须检查其垂直度,接头焊缝质量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⑧搅拌桩中的型钢可回收,插入前需采取涂刷减摩剂等措施。

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型钢拔出后形成的土层空隙需注浆填充。

⑨基坑开挖前应检验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强度指标应满足设计指标。

⑵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

①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有关规定,并做好每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②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做试成孔,测定孔径、垂直度、孔壁变形稳定性,本工程桩基施工操作应根据试桩工艺进行,采用合理的钻孔过程、泥浆护壁水灰比、清孔、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等,工程施工必须在试桩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

③钻孔灌注排桩应采用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刚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桩与邻桩成孔安全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时间不小于36小时。

④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为1/200。

⑤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二次清孔操作,并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以减少桩底沉淤。

在钢筋笼沉放到位且浇筑混凝土前测孔底中心点的沉淤厚度,沉淤厚度小于100mm。

⑥钢筋笼绑扎应牢固,其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钢筋笼主筋接头应采用焊接形式,且同一断面上的接头数量不大于纵筋数量的50%;

钢筋笼沉放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避免碰撞孔壁,下笼若遇障碍不得强行下放,应查明原因处理后再继续下笼。

⑦钻孔灌注桩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小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小于10根;

对于判定桩身缺陷有可能影响桩的承载力时,应采取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小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小于3根。

⑧钻孔灌注排桩外侧隔水帷幕采用Φ850@600mm三轴搅拌桩,水泥强度等级为42.5级,水泥掺量不小于20%,28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0MPa,墙体渗透系数小于1.0×

⑶立柱桩及格构柱

①立柱宜采用专用装置控制定位、垂直度与转向的偏差。

钢格构立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

立柱桩成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50。

②立柱周边的桩孔宜采用砂石均匀回填密实。

③其余施工注意事项请参见钻孔灌注桩排桩。

⑷水泥土搅拌桩

①水泥土搅拌桩采用Φ850@600mm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做,水泥强度等级42.5级,单位被搅拌土体中水泥掺量大于360kg/m³

),水灰比1.5~2.0,28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0MPa。

水泥土渗透系数小于1.0×

搅拌桩桩体垂直度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允许偏差±

②水泥土搅拌桩应采用连续搭接的施工方法,控制桩位的偏差和桩身垂直度,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搭接的时间不应大于16h,若特殊时间超过上述时间,应对最后一根桩先进行空钻留出榫头以待下一批桩搭接;

如间歇时间太长与下一根无法搭接时,应在设计单位认可后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

③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性试桩,以确定相关施工参数。

④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应按成桩施工期、基坑开挖前和基坑开挖期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⑤成桩施工期每根桩都应有完整的施工记录,应有专人记录搅拌机钻头每米下沉或提升的时间。

⑸施工监测

①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及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等;

②围护结构桩顶位移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③基坑外地表沉降、基坑内坑底土的回弹量;

④坑内、坑外地下水位;

⑤支撑轴力及立柱沉降。

⑹基坑降排水

①降水应先开挖2~3周。

降水采取混凝土管井形式,管井深入基坑开挖面一下5m处。

管井间距参考本地区基坑降水的相关经验,管井间距取为10~15m,有效降水面积约150㎡。

②降水过程应加强周边建筑、管线变形的监测。

同时为减少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物与基坑之间设置回灌井,视地下水位监测情况进行地下水回灌。

③对于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坑内疏干含水层与坑外地下水水里联系较强的基坑工程,应严格执行“按需降水”的降水运行原则,避免过量降低地下水位。

④基坑外地表应布置截水沟,地表裂缝处应予封堵,注意排走地势低凹处的积水,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

⑤应综合考虑本工程的施工排水系统布置,排水设备及用电应确保任何情况下不中断,并满足排水要求。

如在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做到雨水能积水排除。

2、地道防水

底板:

在原有基础和换填基础上施工C20混凝土垫层后铺设防水材料(两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然后表面施工50mm厚M20水泥砂浆保护层,待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施工结构底板。

侧墙和顶板:

施工缝不得留在底板与侧墙交接处,以留在底板以上500mm处为宜,施工缝仅允许留水平缝不得留垂直缝。

侧墙或顶板拆模后即可施工防水层,待找平层结构基层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铺防水材料(基层处理剂),然后粘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再施工60mm厚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沉降缝及施工缝防水施工:

1、地道浇筑时,在沉降缝及施工缝相应位置处准确安装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止水带、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及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宽度与沉降缝厚度相同),安装时保证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橡胶整体连接无漏水,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外露部分不破损。

中埋式钢边止水带采用U形安装方法,止水带两翼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控制在15°

~20°

之间,当止水带的局部无法安装时,需要适当调整钢筋位置以满足安装要求。

止水带应固定在挡头模板上,先安装一端,浇筑混凝土时另一端应用箱型模板保护,固定时只能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止水带本体部分。

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使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整,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在浇筑止水带附近混凝土时,应采用有效振捣措施,保证止水带两侧混凝土密实、无气泡。

同时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剪短固定钢丝,防止止水带偏移。

浇筑完毕同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嵌缝均匀、整齐,不可污染结构。

接水盒采用6mm厚不锈钢板制成,并用直径不小于8mm螺栓或射钉固定,螺栓或射钉间距不大于30cm。

顶板接水盒两端须与侧墙接水盒焊成一体,不得渗漏。

侧墙接水盒下端应与地道侧沟或排水系统连接,并做好封边工作,保证汇水后不能在底板形成漫流,接水盒安装后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嵌缝应均匀、整齐,不可污染结构。

沉降缝及施工缝外侧铺设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铺设防水卷材时,应保证沉降缝两侧结构高度一致,否则应采用M30水泥砂浆找平后铺设防水卷材。

3、地道主体结构施工

1、模板的搭设及加固

框架外模模板以钢模为主,辅以木模。

外露部分采用强化竹胶板以保证外观质量。

支架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

箱体内、外均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管支撑,在碗扣式架管顶部的可调式托撑上设纵、横方木后再铺顶板底模。

框架涵支架示意图

2、钢模板安装

①内、外模板均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应拼缝严密,拉撑牢固,防止胀模。

②外模支架禁止与施工作业平台脚手、钢筋脚手相连接,防止因振动造成模板松动;

③盖板涵侧墙采用对拉螺栓来控制内外模间距,对拉螺栓用φ16圆钢制成,中间带一块止水钢片。

端头作成螺纹式,用特制套头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将套头取出,清理干净重复利用,然后割掉对拉螺栓外露部分,再用1:

1砂浆分两次抹平,亦可在砂浆内渗入UEA微膨胀水泥,以防渗漏。

④为避免新建涵洞的不均匀沉降,应视地基情况涵身每隔4~6m设置沉降缝一道。

沉降缝的位置应位于一块盖板的边缘(两块盖板板缝间)沉降缝需贯穿整个断面,缝内按设计要求采用浸沥青木板四周填塞10cm的沥青麻絮,2cm厚15#水泥砂浆沟缝。

3、钢模板安装原则

①、模板安装前应打磨平整,刷好脱模剂,以便于脱模。

脱模剂应均匀、平整。

②、钢模安装位置应准确,接缝齐平。

相邻模板安装就位后及时安好U型卡和L型插销,再用沟头螺栓或连接件与钢楞紧固。

③、安装模板应自下而上逐节进行,对每节模板必须经过严格检查,认真校正,支承牢固,方可安装上节模板,以免积累偏差影响工程质量。

④、根据工程特点,应注意模板和支承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必须使用连接件连固,必要时应安设足够的斜撑或缆绳,以防止灌注混凝土时,模板受不均匀外力,风荷载和冲击荷载等而引起歪扭变形。

⑤、模板安装过程中,应保证接缝严密,防止漏浆,必要时应用嵌缝材料填嵌缝隙。

⑥、模板支撑于土壁时,必须将松土修平清除,加设垫板。

上下支柱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各脚手架管与扣件的连接应牢固。

⑦、钢模安装完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工程检查记录。

模板安装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质量标准

①、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等加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1)、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

(2)、模板、支架、支撑、支柱等结构的可靠程度;

(3)、隔离剂涂刷情况。

②、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存在杂物、钢筋上是否存在油污、木模板是否用水湿润、模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和孔洞等,应及时清除模板内杂物或钢筋上的油污。

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钢筋制作、安装

1、钢筋制作安装工艺流程

钢筋配料→钢筋除锈→钢筋下料→弯曲成形→现场绑扎、焊接与安装。

2、钢筋配料

根据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各下料长度的根数,并写好配料单。

3、钢筋除锈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

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表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4、质量要求

①、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②、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的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③、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④、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不超过10mm。

盖板、涵身混凝土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

盖板涵身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盖板涵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定位放线

钢筋制作

钢筋安装

模板安装

浇筑墙身

涵身框架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混凝土罐车运输、吊车吊送入模,插入式及平板式捣固器振捣。

涵身框架采用跳节对称浇注,先浇注箱身底板至边墙下埂肋部,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50%后,再绑扎上部钢筋,浇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涵身洞口八字墙采用7.5号浆砌片石,粗石料镶面,10号水泥砂浆沟缝,缝宽20mm,为凹缝,八字墙顶用水泥砂浆抹面。

所有石料均应按层砌筑,从沉降缝处分成几段,砌筑时相邻段高差不大于1.2米,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一般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个工作层大致找平。

边墙与底板接头处(水平缝)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后先铺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再浇筑上部混凝土。

在施工中按设计要求接长主筋,保证箱身的整体性。

1、砼浇筑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各种机具设备,应处于完好状态,同时在浇筑过程中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以满足需要。

②、应准备足够的砂、石、水泥等材料,以保证砼连续施工的需要。

③、模板里的垃圾、木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均应清除干净。

木模板应提前浇水湿润,但不许留有积水。

钢模板已涂脱模剂。

缝隙要修补填嵌严密,以防漏浆。

④、具备前道工序的隐蔽工程自检记录,并已通过自检、互检、专检并经签证。

⑤、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经过检查并符合相关规定。

⑥、钢筋安装、绑扎经过检查并验收。

2、砼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砼,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50cm左右。

在倾斜面上浇筑砼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3、浇筑砼时,除少量塑性砼可用人工捣实外,一般应采用振动器振实。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

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

插入下层砼5~10cm;

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

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块,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4、对每一种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砼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

允许间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

6、施工缝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①、镶面石应是一丁一顺砌筑,任何镶面石块应与邻层石块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同时在丁石的上层和下层不宜有竖缝。

砌筑时,立放龙门架和皮数杆,确保涵墙竖直,水平缝平顺。

②、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砼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砼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石榫;

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作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③、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④、施工缝处理后,待处理层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砼。

7、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砼表面泌水较多。

须在不扰动已浇筑砼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8、浇注砼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9、结构砼浇筑完成后,对砼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中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时,覆盖物不得接触砼面。

10、一般塑性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对于硬性砼、炎热天气浇筑的砼以及大面积裸露砼,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

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砼的表面。

砼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11、砼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28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

每次洒水次数,以能保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12、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使其承受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13、质量标准及要求

①、砼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②、结构砼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③、表面应密实、平整、棱角整齐。

④、不得有蜂窝、麻面、露筋、脱皮、掉角、狗洞、和裂缝等现象。

⑤、对蜂窝、麻面、掉角等缺陷,应凿除松弱层,用钢丝刷清洗干净,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再用较高标号水泥砂浆或砼填塞捣实,覆盖养护;

用环氧树脂等胶凝材料修补时,应先经试验验证。

⑥、如有严重缺陷,影响结构性能时,应分析情况,研究处理。

基坑开挖台

认地基处理中水泥搅拌桩检测合格并由检测单位出具合格报告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使用机械开挖,并在四周设集水沟。

基坑开挖范围为两边各预留50cm工作面,边坡坡比为1:

1。

开挖基坑时,弃土应按指定地点堆放,基坑上口附近不得堆土,以免影响边坡稳定。

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进入下道工序,不能长时间暴露,否则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机械开挖时设专人指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开挖准确。

台背回填

台背回填施工,根据路基土方填筑进展,适时进行,分层填筑应注意与填土路基的接头处理,具体方案详见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四、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实行各项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明确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每个人。

2、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前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检查,加强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具备完好的安全装置。

随同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检查,保证机械设备不带病作业。

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经过严格的训练,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机械设备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检修和例行保养。

3、在施工现场和外界通行道路边界设置醒目的交通行车标志、安全警示标志。

运输车辆横过行车繁忙公路时,设防护员并佩戴标志,进行车辆指挥和疏导。

运输便道,及时维修,保证运输安全。

4、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机械设备安置稳固,材料堆放整齐。

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照明、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所有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5、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现场电力设施的布置和使用。

非专业人员不使用和操纵专业电力机械和供电设施。

用电施工机械设施安装触电保护器。

6、施工用脚手架、模板、支架等承重结构,经设计计算,具备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安全要求。

7、基坑开挖支护确保支护可靠。

挖出的土方堆放在离坑顶边缘规定距离以外。

8、双层及高空作业时,所有施工人员均佩戴安全帽,拴系安全带,并张挂安全网,保证作业安全。

9、加强劳动保护。

根据国家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按照工种定期、按时发放劳保用品,保证劳保用品实物发放到劳动者手中。

由安全检查人员督促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使用劳保用品。

10、所有作业人员不得饮酒上岗。

11、所有起重设备、电器设备、运输设备等,加强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具有完备的安全装置,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均经严格训练,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2、夜间施工,现场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