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76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

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位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安排表

2016年8月31日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备注

单元

章节

1-3

9.1—

9.1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12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

2016年8月31日

3-4

9.16--

9.25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有趣的七巧板

7

1、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

(1)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多边形

(2)用小棒搭图形,体会几边形有几条边(3)把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获得多边形的概括性认识。

2.通过图形的变换活动感受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9

9.26-

10.29

表内乘法

(一)

19

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1)在列出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向乘减计算迁移。

(3)设计较特殊的乘加式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练习活动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1)重温编口诀的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2)不断整理口诀,科学地记忆口诀。

(3)通过合作学习和独立口算,检查口算能力。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9-

10.30-

11.17

表内除法

(一)

13

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

(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

(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

11.18-

11.27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

8

1.认识线段要体会它的特点。

2.教学厘米,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中去。

3.教学米,要通过多条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4. 掌握长度单位,要用于实际测量。

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13-

18

11.28-

12.29

表内乘法和

表内除法

(二)

22

1.让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记忆口诀。

2.引导学生主动地用口诀计算。

(1)主动计算表内乘法。

(2)主动计算表内除法。

(3)教学乘法和除法的竖式。

(4)教学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5)在游戏中练习口算。

3.在计算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18-

12.30-

1.5

观察物体

5

1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安排表

19-

20

1.6-

1.15

期末复习

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具体措施:

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