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90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鉴编纂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窗口作用。

对内对外介绍情况横向联系提供全面的材料。

D.教化作用。

通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记录,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爱国热情。

E.存史作用。

3.年鉴的类型

按不同标准和角度,年鉴可分为4种类型:

①按内容的范围分。

可分为综合年鉴和专业年鉴。

A.前者指内容是全面的综合的,如《上海年鉴》、《松江年鉴》。

B.后者指某一专业的年鉴,《上海民防年鉴》就是专业年鉴。

②按内容的地域分。

可分为国际年鉴、国家年鉴和地方年鉴3种。

A.国际年鉴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的《国际形势年鉴》;

B.国家年鉴如《中国年鉴》、《中国方志年鉴》等等;

c.地方年鉴如《上海年鉴》、《上海环境年鉴》、《上海民防年鉴》等等。

③按形式分。

包括A.以文字条目为主,辅之图表,上海目前大多数年鉴采用,《上海民防年鉴》也有用此方法。

B.有以文章为主的,如《国际经济年鉴》。

C.有以图录为主的,如一些美术、摄影、广告年鉴。

④专门搜集数据的年鉴,以表格为主,文字辅。

如《上海统计年鉴》、《上海经济年鉴(袖珍本)》。

4.年鉴发展的历史

据考证,13世纪中叶欧洲已出现了年鉴。

16~18世纪德、英、法、意、美等国已出版数以千计的年鉴。

二战后,美国每年出版2800种年鉴。

日本1939~1946年仅25年间共出版2774种年鉴,县、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年鉴。

我国古代也有近似年鉴的文献,有人认为古代的“历书”(按夏历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编年史(如《春秋》、《左传》)、“时政记”(按岁时节令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宋史•艺文志•年鉴》,可以看作早期的年鉴。

而中国现代意义的年鉴是从国外传来的,最早在中国的土地上编纂中国内容的年鉴在上海。

1864年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创办《海关中外贸易年刊》。

1912年上海神州编译社出版《世界年鉴》。

1922年才出版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的年鉴,是由上海银行周报社出版的《全国银行年鉴》。

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申报印书馆、上海生活书店先后出版了《中国年鉴》、《申报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等等。

官方的、以上海为记述对象的地方综合年鉴是1935年起由上海通志馆编辑出版的《上海市年鉴》,以地方志(《上海通志》)的篇目为蓝本,被公认为当时最好的年鉴。

以全国统计,民国期间共出版各类年鉴40余种,年报、年刊100余种。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天津进步出版社出第一部新社会的年鉴《开国年鉴》。

此后,其他几家出版社也出过几部摄影、体育方面的年鉴。

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人时,对陪同接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负责人姜椿芳说:

“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

”后来,他又批准《中国百科年鉴(1980)》出版。

1985年以后,在各地编纂地方志的工作推动下,年鉴工作也蓬勃开展。

2003年全国共出版年鉴数千种,上海共有20家编写地方综合年鉴,100家左右编写专业、企业年鉴。

二、如何编纂年鉴

1.年鉴编纂程序和年鉴的基本质量标准。

①编纂程序。

编年鉴是一项系统工程,程序包括框架(编目设计)设计、行文规范制定、作者队伍组织、条目采写加工、图工拍摄绘制、总纂通稿、宣传图片组稿、全文审定、编辑加工(含美编设计)、出版发行等。

具体而言,从条目撰写开始:

A.类目主编根据扩展目框架,与条块撰稿组负责人、撰稿人共同商定年度的三、四级条目的选题。

B.根据选题,撰稿人进行收资、采信、选材核定。

C.撰稿人撰写条目。

D.撰稿组长审稿改稿。

E.分主编修改通稿,处理本部分交叉,并提炼出本部分的大事提交总编。

F.主编全鉴通稿,处理交叉,按月日编出全鉴大事,并写出全区域或全专业的年度概况。

(各级修改包括平衡总体结构,资料信息的查漏补缺,政策把握,数据核实,总数与分项数,文中数与表格数,概述中数与分目、条目数的核对,此外还有统一规范,润色文字。

)G.单位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稿。

年鉴时效性强,可同时审稿。

H.修改后交出版社。

出版社责编、编审最后把一次关。

美编插图,设计彩版。

I.定版后制作索引。

J.开机印刷。

②基本质量标准。

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符合宗教、民族政策,符合年鉴内容有关的保密要求。

在这一大前提下,坚持编纂的8项要求:

一要全;

内容要全面系统,门类齐全,内容完备,信息密集。

专业年鉴内容要深,综合年鉴要广。

不遗漏年度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

二要新;

在形成年鉴基本内容条目的同时,要突出年度的特色内容。

包括新成果、新事物、新经验、新论点、新举措。

三要精;

内容精的基础是选材精,要选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行文要语言精当,去掉头尾的“穿靴戴帽”,去掉语言中的水分,去掉空话、套话、废话。

四要准;

即用词要准,逻辑严密。

无把握的不要下一些定型的表述,如“历史最好水平”。

五要特;

要有时代特色、年度特色、行业特色、地域特色。

六要实;

内容实事求是,朴实无华,确实可信。

七要鉴;

除了记成绩、成就外,还要记失误,记改革开放转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以鉴后世智当代。

八要便;

即设置便于读者的检索系统。

2.框架设计和条目编纂。

“框架”即指年鉴的宏观结构,如同方志的总体篇目,是编鉴的总体蓝图。

“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元和实写部分,也即中观结构。

“框架”拟订科学,“条目”内容翔实,年鉴才能打下高质量的基础。

①框架设计目的:

A.框定内容、选材的范围。

以便搜资、采信。

B.根据框架上下层次的逻辑关系(领属关系、连带关系),再根据收集来的资料、信息,确定条目。

并把条目按一定规律排列(平列的按因果、时序)。

组成科学的资料、信息系统。

C.让框架下,每个撰稿人员都了解全鉴的总结构,以便在统一的分工下加强合作。

②框架设计的要求:

A.框架设计是由年鉴所记的对象,即自然、社会、区域、专业、企业的客观存在和年度情况决定的。

因之要求设计符合实际,符合年鉴本身的主题。

B.框架要讲究分类科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领属关系得当,内容均衡适度,横不缺项,合题准确,特点鲜明,并保持基本结构年度的连续性、稳定性。

C.框架的总结构。

总结构要符合鉴体,即框架的结构要做到栏目化,主要内容要做到条目化。

总体结构一般由专文、特载一百科——附录(包括统计图表、二次文献资料等)和索引组成,而主体部分是百科。

在百科中又根据各自的需要设置栏目(或类目)、分目、子目、条目等层次。

③条目设置:

A.条目组成。

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元和体裁形式。

条目由标题、正文和作用署名组成。

框架设置的类目、栏目、分目,是年鉴的中间层次,起归类统领作用。

而条目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

B.条目三性。

条目具有三性,即独立性、排他性和年度性。

独立性指一事一条,要注意新闻的“W”,即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含原因)、结果五方面内容。

是一个完整的内容结构。

排他性,指内容与其他条目不交叉。

年度性指只记本年鉴限定的年度的内容。

C.条目要选择大事。

即选择有重大影响,有典型意义的事立条。

包括重大活动、重大决策、重要会议、著名人物活动、重要外事来往、重大成就、进展、发明、创造、失误、事故等。

④条目类型。

类型有三,从内容看有综合性条目与专题条目。

从篇幅分有大、中、小之别。

从年度而言,有常规条目和年度特色性条目。

⑤条目文体要求:

A.围绕以上讲的五个“W”撰稿。

B.条目文体。

年鉴的资料性工具书,语言讲究平实,因此,不同于新闻报道、文艺作品、总结报告、政论文章,不用抒情、渲染性文字,反对铺陈。

不阐发观点,用事实说话。

⑥综合性条目撰写。

包括概貌、综述和概况三级。

这些条目一般列于专题性条目之前,承担反映全局或对某一领域的基本情况和一年的概况。

这类条目要在概括上做文章,文字不可琐碎,视角高于专题性条目。

但又要有信息价值,不可空泛。

全鉴的概貌、综述、概况三级之间也应层次有别,处理好交叉、避免雷同、抵触。

⑦专题性条目撰写。

此条目在年鉴中占篇幅最大,条目数量最多。

要分析该条目的基本要素,尤其是逐年稳定性的专题条目。

比如会议专题,其要素有时间、地点、名称、主办单位、参加人数、议题等。

机构的要素包括名称、内容机构、职能、人员结构等。

3.年鉴的表述方法及图片

①规范表述。

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编制统计表格,采用统一的符号。

比如,“……”表示数据不足表格限定的最小单位数:

“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

“—”表示该项指标无统计数据;

“#”表示总数据下边的其中项。

不用“很大”、“很快”、“比较大”、“比较差”一类模糊语言表述。

注意4点。

即A.文字精炼。

B.运用记述体和说明体两种文体。

记事、记物、记人用记述体。

对事物作介绍用说明体。

C.开门见山,文词朴实。

D.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用文言、方言、俚语。

②标题。

要简洁准确涵盖内容,并具有可检索性。

标题忌虚,忌长,忌句子不完整。

年鉴标题的标点是尽量用动态标题。

如“民防工作会议在民防大厦召开”。

③数据。

注意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互相矛盾。

统计部门、专业部门的数据,选择哪种入鉴,全书要统一,年鉴编辑说明中要交代。

注意挤去不真数据的水分。

相对数比较易搞错,要注意。

如“为X倍”和“多X倍”;

“提高到”和“增加到”;

此外还有“提高了”、“增加了”等。

“当年价”和“现行价”、“不变价”要区别清楚,全书最好用一种不变价,如不可,特殊的应交代。

数据比较,需用统一的不变价格。

④表述规范。

A.时间表述不模糊,要具体。

不用“今年”、“前年”、“目前”、“现在”、“最近”、“不久前”等。

要写为“2004年”,不写为“04年”。

年鉴主要用公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

农历用的少,如要用,用汉字数书写。

如“正月初五”。

B.年月日起止用“~”;

交通线起止用“—”。

C.数字用法,采用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世纪、年月日、小数、倍数、分数、百分数、比例、年龄、体重、身高、气温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五位以上用万、亿为数字单位。

序数单用时用汉字,与其他数字连用是用阿拉伯数字。

概念性的数字,表非精确的,“如三四千人”、“十一届三中全会”。

D.计量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

E.为了扩大阅读面,尽量不用字母表示,如“立方米”不写“m3”,“公斤”不写“kg”。

全鉴计量单位须统一。

如,学校、医院、用“所”,公园、体育场、文化馆、电影院用“座”,商店、工厂用“家”、学生、职工、科技人员用“人”。

⑤图片制作。

年鉴要图文并茂。

图片不仅具有美化年鉴的作用,同时是年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包括照片和地图、示意图、图片要符合年鉴的整体内容。

三、年鉴的质量基础在收资和采信

收资指收集资料。

采信指采集信息。

年鉴虽然是编写上一年度的内容,但当年的事当年就应该注意收集整理。

梁启超曾说:

“夫方志之著述……,其最主要之工作,在调查事实,搜集资料。

”年鉴也是这样。

年鉴的资料信息包括“死资信”和“活资信”。

死的资信主要是文档,活的主要是口碑、报刊新闻。

目前年鉴的缺点是死资信多而活资信少。

1.如何收资采信。

收资采信有四要,即一要实事求是,二要广征博采,三要按图索骥,四要有出处。

按图索骥指按照年鉴的总框架、总条目交代的范围收集的资料采集信息。

每个参编的同志按照分配的条目收资采信。

“四结合”,即广征与特约相结合,专门与组织他人相结合,查档与采访相结合,个别访问与集体座谈相结合。

2.按分配的内容条目建立电脑文档。

当年资料、信息按时间顺序、分类输入文档,还要包括资料来源(文档号、报刊名称期号、工作总结名称、工作日记、会议记录、采访报告等)、类别、尚不会操作微机的摘分类资料卡片。

3.年鉴资信要核准。

尤其是新闻报道。

资信出现的错误、矛盾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同一事物不同渠道说法不一。

二是虽几种资信说法一致但与事理不合。

三是笔误。

四是宣传报道有水分。

五是工作总结上报材料有水分。

(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