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53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

【答案】 A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开辟新航路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但并没有成为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的积累,而被王室用奢侈生活,财富流入欧洲其它国家,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为A项。

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间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  )

A.欧洲B.非洲

C.美洲D.亚洲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主体都是欧洲。

6.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中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丝绸、茶叶、香料在新航路开辟前已经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玉米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才在欧洲市场上出现,最能体现时代特色。

故选C。

7.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给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加快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速度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劳动力、市场和资本。

8.下列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哥伦布远航——西班牙占领巴哈马群岛

B.《航海条例》——英荷殖民战争

C.美洲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卖黑奴

D.无敌舰队被打败——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解析】 “无敌舰队”被打败后,荷兰开始成为17世纪的海上强国。

9.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  )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解析】 本题重在抓住题干提问的角度,即需要从印第安人角度来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

10.(2015·

河北冀州中学月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

”________“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这里的“________”应填入(  )

A.技术传播B.市场拓展

C.殖民扩张D.制度渗透

【解析】 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时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其生产力水平不足以达到对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技术传播、市场拓展和制度渗透以建立这一体系的程度,故排除A、B、D项;

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在这时就变现为其殖民扩张的野蛮属性,故应选C。

11.新航路开辟后,下列国家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西班牙—荷兰—英国

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

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辨别分析能力。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衰落下去,因此B、D两项错误;

英国是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因此荷兰应在英国前面成为海上霸主,因此C项错误。

12.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  )

A.先进的政治制度B.先进的通讯手段

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D.价格低廉的商品

【解析】 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联系的基本媒介应是英国等国家价格低廉的商品。

商品价格的低廉,进一步摧毁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资产阶级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征服世界。

炮舰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

13.(2014·

南昌三中)“‘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这句话旨在(  )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解析】 分析题干,实际是强调英国工业家、企业主是“日不落帝国”的更主要开创者,也就是说它重点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日不落帝国”形成的重要作用,再分析“日不落帝国”,它指的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英国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

题干没有涉及英国的侵略和经济与军事实力大小问题,所以排除B和C。

也没有阐明经济与军事谁为主导,即D项也错误,答案为A。

14.(2015·

福州市期末)布罗代尔说:

“十八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在英国发端或崛起的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若干世纪前早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

”这里他强调了“工业革命”是(  )

A.技术经验积累的结果

B.世界市场扩大的产物

C.始于英国“光荣革命”

D.“工业化”进程的终点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布罗代尔认为工业革命是若干世纪前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说明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技术积累的产物,故选择A项。

B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

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经济领域,而光荣革命属于政治方面,排除C项;

材料的“工业化”是工场手工业,而D项的“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15.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产量

1870年

80万吨

1900年

约2000万吨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

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航天工业的发展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石油产量从1870年到1900年有了巨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使用,故选A项。

16.观察下边的《英国棉花输入量变化示意图》。

其中,引起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棉纺织工厂的大量建立

B.棉纺织业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解析】 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致使原料需求大量增加,故B项符合题意。

17.(2015·

福建毕业班质检)下表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表。

它表明英国(  )

种类/项目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进口贸易

61%

33%

6%

出口贸易

7%

8%

85%

A.工业化程度高B.垄断世界贸易

C.国内资源严重匮乏D.国内市场大幅萎缩

【解析】 题中1854~1856年正值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图表中原材料大量进口,工业制造品大量出口是英国工业化程度高的典型体现,C、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垄断世界贸易,排除B项。

18.对右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图中显示英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表明了英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A、B两项不准确,D项表达不出图中的“比例”。

19.(2015·

浙江衢州市五校联考)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解析】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19世纪50年代尚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20.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

①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解读材料,从“内燃机”“石油世纪”等关键词,可以判断①②③符合题意。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不符,故排除④。

2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解析】 从“蒸汽”“电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蒸汽和电力作为主要动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C。

22.有人说:

“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解析】 注意理解“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一句的意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得到急速的发展,同时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发展。

电力工业属于重工业,但本题问的是“工业生产结构”,C、D两项不符合题意;

B项说法本身错误,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比例下降,但不等于地位下降。

2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②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

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③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条件,④是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24.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兼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上述现象的产生最主要的是由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解析】 “六大公司”“组成两大集团”等信息,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及其扩大,其根源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项符合题意。

25.某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展开研究,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市场形成有重要作用

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亚非拉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四项结论均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有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整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

……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

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

……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5分)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学知识,简述欧洲是如何通过哪些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措施成为全球主人的。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

【答案】 

(1)同:

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

异:

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

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

(2)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

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

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

(3)影响:

促使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社会转型;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宣告成立,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其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材料二 1670年,查理二世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

材料三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率领3000名雇佣军,击溃2万骑兵、5万步兵组成的印度军队,开始了由一家公司征服一个古老帝国的血腥历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和英国当时的经济政策。

(3分)

(2)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影响。

(8分)

【答案】 

(1)性质:

既是商业贸易公司,更是殖民统治机构。

经济政策: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2)经营特点:

政府保护;

商业垄断;

拥有特权;

暴力掠夺。

主要影响:

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它们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

“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什么?

(1分)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

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

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4)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答案】 

(1)前提: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2)影响:

环境污染;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变化:

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长;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

根本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

(4)特点:

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原因:

国际贸易,交通革命,资本输出。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表

年份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织工)

1769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理发师)

1779

骡机

克隆普顿(纺纱工)

1785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牧师)

蒸汽机(改良)

瓦特(机修工)

1807

汽船

美国

富尔顿(工程师)

1814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矿工)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

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即将消失的图瓦卢——它是因“温室效应”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第一个即将被海水完全淹没的太平洋岛国。

(1)依据材料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7分)

(3)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今天,图瓦卢真的会“消失”吗?

为什么?

【答案】 

(1)首先在英国进行;

发明人主要来自第一线工人(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

首先在新兴的棉纺织业进行;

发明创造呈现出“一枝(一国)独秀”的局面;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等。

(任答三点即可)

(2)推动经济迅猛发展;

导致一批新兴工业的诞生;

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

垄断与垄断组织产生;

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等。

(任答四点即可)

(3)第一种观点:

会消失。

如果人类只从本国利益出发,只关注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就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温室效应日趋严重,海平面持续上升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种观点:

不会消失。

如果各国共同努力,都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观,注重保护环境(控制温室效应),就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