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98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招聘笔试常见常识归类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民币升值的弊:

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五、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运用资源的过程。

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有很多,从资源配置上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混合经济体制,其含义就是指在资源配置上,我们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机制,而是在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各有侧重,共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六、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过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七、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1)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但是,为避免和防止大的经济波动起伏,经济增长速度又不能过快,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

(2)增加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它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困难,因此,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十六大报告将就业问题明确纳入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中,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没有将我国的就业目标定为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充分就业”,而是将就业目标定为“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通货稳定、经济增长、比例协调的综合反映。

为实现物价相对稳定,国家必须把财政赤字、通货增长量、总供需差额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努力避免通货膨胀。

同时,也要防止以物价持续下跌为特征的通货紧缩。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价格指数。

我国目前采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各种国际往来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平衡。

其中重要的是外汇收支差额和偿债率、负债率要适当。

这就要求将外汇收支差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利用外资时,掌握好借、用、还这三个环节,使外债规模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偿还能力相适应。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

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事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

由于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妨碍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当尽可能减少,只在必要时采用,但不能完全没有。

八、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或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它与货币政策一起被统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

(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定义:

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

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适用时期:

经济衰退时。

3.具体做法:

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

增加政府补贴;

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具体过程: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4.影响:

不同的财政政策会影响到总需求中不同的部分,也就是影响不同的经济部门,从而影响到不同的人。

例如:

增加政府军事购买,有利于军工部门;

减少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一般公众;

增加转移支付有利于穷人;

而投资补贴有利于厂商。

(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当社会需求过度,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主动减少总支出,即减少总需求的政策。

2.具体做法:

直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

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需求。

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

但是,为了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一些可以操作的量化指标,它们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环节,称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1.利率。

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给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利率的动向,间接调节市场利率。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可控性较强,因为现金由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以调节。

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可调整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资产结构,改变社会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3.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一项中间目标。

货币供给量的每一层次,都可由中央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就业目标。

因此,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很强。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再通过政策中间目标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业务活动。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

上述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行,是中央银行富有弹性的微调。

而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效果比较猛烈,容易导致经济振荡。

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积极推崇和经常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紧缩性货币政策

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紧缩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中央银行一般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

1.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方法,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各种政府债券,就可以缩减货币供应和货币供应潜在的膨胀,这是最重要且经常被利用的一种抑制政策工具。

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率,这势必带来信贷紧缩和利率上升,有利于控制信贷的膨胀。

3.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减少商业银行放款,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

4.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

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使用信贷资金的成本,减少借贷,同时利率提高,还可以吸收储蓄存款,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文化长廊

一、远古文化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

范围大致包括从今天的甘肃向东到河南。

彩陶文化是其典型特征。

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

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是最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存。

2.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远郊的良渚村,距今约5500~4000年,从1936年被发现起,陆续发掘了巨型祭坛等礼制建筑,以及数座拥有大量玉制礼器作为陪葬品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出土了以玉琮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还有三角犁等成熟精细的农业工具,无不显露出5000年前太湖流域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迹象。

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发掘了大型城郭城墙遗址,这就是4000年前的良渚古城。

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

3.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8000~5000年燕山以北辽河流域的一种发达文明。

红山文化以玉器著称,玉猪龙为典型代表。

有三处重要遗址,分别是辽宁的牛河梁遗址、查海遗址和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出土大型碧玉C型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

查海遗址发掘出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玉器,经测定距今8000年之久,为红山文化早期。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二、商周文化

1.中原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文化最耀眼的是体现礼法制度的青铜器。

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等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国宝。

代表中原文化的国之重宝有:

殷墟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陕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何尊(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

2.楚文化

从商周时期到两汉,长江中游的楚地发展出相当发达的一支文明,楚文化以凤为图腾,其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丝毫不亚于中原文化。

代表楚文化的国宝:

湖南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商)。

江西新干出土的四羊方尊(商)。

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铜编钟、曾侯乙青铜尊盘以及铜冰鉴等。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土震惊世界。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包括大量精美漆器,仅49克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最古老版本的《老子》竹简,还有我国唯一的保存两千多年不腐的女尸——辛追夫人。

3.蜀文化

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和21世纪初发现的金沙遗址把一个不为人知的古蜀国展现在世人面前,但蜀文化的神秘与独特至今给世人留下很多的谜团。

三星堆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古老的青铜王国,其神秘的青铜雕塑一经发现就震惊了全世界。

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

三星堆遗址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发掘出土了:

与中原青铜器风格截然不同的青铜雕塑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人头像;

青铜神树(又称太阳树)、青铜太阳轮等器物反映了古蜀文化独特的太阳崇拜;

凸目人面具等表现人“眼睛”的奇特文物反映了古蜀国的古代神话。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又一处非同凡响的重要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距今3000多年,于2001年被发现。

目前只发掘了金沙遗址的一小部分,已经出土了精美程度极高的金器、青铜器、玉器和大量的象牙。

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和黄金面具展现了与三星堆一脉相传的古蜀风格,而太阳神鸟金箔是金沙遗址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体现了古蜀先民的太阳崇拜。

三、秦——清文化

(一)绘画

春秋战国时期:

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两汉:

汉代壁画和帛画成就较高。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

魏晋南北朝:

带有宗教色彩,以人物画为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

展子虔《游春图》。

唐: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周昉《簪花仕女图》。

五代:

董源《潇湘图》、《溪山行旅图》。

宋:

宋徽宗赵佶代表作《瑞鹤图》、《芙蓉锦鸡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范宽《雪景寒林图》。

元: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赵孟頫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幅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段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富春山居图》世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

清:

清初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和弘仁);

郑板桥代表作《兰石图》、《竹石图》。

(二)文字和书法

商朝:

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

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西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秦朝:

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汉朝:

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曹魏:

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

唐代:

初唐三大家: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

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

中晚唐:

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

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赵孟頫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雕塑

青铜艺术(见商周文明)。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两汉瑰宝:

汉阳陵(汉景帝墓),出土上万件举世无双的陶俑,以仕女俑最为著名。

河北满城的西汉中山靖王陵,出土了三件国宝级文物:

长信宫灯、博山炉和金缕玉衣。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是国之重宝。

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十分兴盛。

隋唐: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

北宋:

重庆大足石刻在佛教造像中加入大量表现民间生活的内容。

(四)手工艺 

中国古代手工艺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瓷器、纺织品、漆器、玉器等方面。

1.瓷器

唐代“南青北白唐三彩”:

“南青”指越窑的青瓷,“北白”指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指洛阳出土的彩陶俑。

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景德镇瓷器:

发达于元代,在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2.纺织品中国先古传说:

嫘祖养蚕冶丝。

现存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出土于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良渚遗址。

中国四大名绣:

蜀绣、苏绣、湘绣、粤绣。

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建筑

中国古建筑特点是:

木结构建筑为主,在造型上,人字屋顶和飞檐斗拱是最典型的东方风格。

保留至今的杰出古代建筑典范:

皇家建筑:

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

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墓,罕见的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寝);

明清皇陵:

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宗教建筑:

嵩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五台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

防御工事:

长城、藏羌碉楼。

民居建筑:

水墨徽州皖南民居:

西递、宏村、棠樾、胡氏宗祠;

小桥流水江南民居:

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

山陕民居:

陕西党家村;

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

独特的圆形民居:

福建土楼;

乡村中的中西合璧华侨文化代表:

开平碉楼。

江南园林:

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园林。

最为古老的木建筑:

唐朝仅存的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古刹佛光寺和南禅寺;

千年木塔——山西应县木塔(辽代)。

古老的砖石建筑:

河北赵州桥、西安大雁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开封铁塔。

名家名篇

(1)第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3)第一部词典:

《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6)第一部文选:

《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14)第一部国别史:

《国语》

(15)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

《战国策》

(16)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1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1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典论•论文》(曹丕)

(19)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20)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21)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2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23)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

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24)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25)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26)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

(2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夏衍的《包身工》

(28)战国四君:

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29)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0)北宋文坛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3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2)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3)北宋四大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4)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35)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6)楷书四大家:

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元代的赵孟頫

(37)四大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38)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

哲学思想 

一、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并且在各个时期出现了伟大的哲学家及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

二、儒家思想

(一)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

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孔子的思想本色。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礼治”,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德治”,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