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106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保局XX县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爱卫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解决爱卫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坚持把爱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带头抓、促落实。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五亲自、一同时”。

即:

主要领导在爱卫活动中亲自动员;

在出台重大举措时亲自决策;

在开展大型整治活动时亲自指导;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亲自解决;

对问题多的薄弱环节亲自检查;

在开展大型卫生整治活动时县五家领导同时参加,全县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爱卫的工作格局。

二是精心部署,强化监督。

20XX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以来,县委、县政府分别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爱卫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足额预算并及时拨付爱卫工作经费,将爱卫办公经费纳入了县政府预算予以保障,并根据需要增加工作经费,确保爱卫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充分发挥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视察评议,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督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三是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首先,建立规范性管理机制。

县政府先后出台了《XX县爱国卫生管理办法》、《XX县城区市容绿化管理暂行办法》、《XX县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暂行办法》、《XX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XX县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XX县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办法》、《XX县城区烟花爆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我县“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有了长效管理机制,各部门的爱卫工作职责更加明确,爱卫工作规则更加规范。

其次,推进“网络化”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就设施维护、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场秩序和交通秩序等城市管理问题,明确各管理及执法单位责任,实行网络式属地管理,使城市的每一个区域、每一条街巷的市容环境卫生都有责任人和责任主体。

第三,严格控制执行目标管理考核标准。

根据各单位的管理责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通报考核结果,并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使创卫成果得以巩固。

与此同时,我县注重创新环卫服务体制,实现了城市卫生由突击行动向常规管理转变,由专项治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突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创卫硬件基础。

20XX年,我县开始实施“上一百个项目,投资一百个亿”的“双百”工程,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县城中心城区在实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高标准地建设了一批精品工程。

近三年来,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15.6亿元,先后完成了武水大道拓宽改造、解放路改造延伸、沙溪路、沿江南路建设项目,南屏路、大武路相继开工建设,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我县城镇经济的发展构筑了广阔的平台。

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城市交通状况明显好转,县城区道路硬化率达96%以上,主要街道交通标识齐全,设置交通标志牌15块、路牌70块,兴建候车、电话多功能亭46座,县内开通公汽3路,投入营运车辆12台。

20XX年,成功引进客运出租车项目,现上市营运出租车60辆。

同时,投入160多万元,建立了红绿灯交通电子监控系统。

二是突出卫生设施建设,推动环境质量达标。

投资5570万元占地面积205.84亩、日处理垃圾达160吨、使用年限达23年的XX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项目今年5月破土动工。

近三年新添置环卫专用车3辆,果皮箱210个,县城12座公厕全部上类达标,城区各单位厕所全部得到改造提升。

新增地埋式压缩垃圾收集站1座,12座垃圾房经重新改造后投入使用。

环卫设施完好率达98%,垃圾密闭清运率达100%,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

三是突出城市绿化、亮化,努力改善城市环境。

20XX年启动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县城绿化按照“多种树、多绿化”的要求,做到有路有街必有树,有院有地必栽树,见缝插绿,拆墙透绿。

近年来,先后完成城东入口、城西入口、陶家河堤、建材市场、官山路口园林景点改造提质项目,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景点2处。

启动了东塔公园、舜峰寨公园建设项目,突出加强河滨公园、舜峰广场提质改造建设,投入400多万元建设了沿江南路风光带,武水河绿色走廊已基本形成,“一湾碧水,两岸秀色”的园林景观逐步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大力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目前有省级园林式单位15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4个,县级园林式单位42个。

县城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9.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平方米。

先后实施了三期亮化工程,有218个单位、门店整修换新了经商广告牌或安装了风格各异的轮廓灯、霓虹灯,县城夜景迷人。

四是突出城区市容环境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容秩序。

大力整治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完善城东市场硬件设施,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取缔占道经营,设置蔬菜和水果销售便民服务区,新增便民摊位400多个。

同时,加大了“三修一配”经营规范力度,先后开展了以“广泛发动农村干部群众,全面开展村容整治行动”、“清洁家园、保护健康”、“城市与健康”为主题的爱卫月活动,对主要街道、城乡结合部、社区、城中村和农村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共清除卫生死角210余处,清除垃圾2.2万吨,清理乱堆物料189处,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600余块,清理小广告5207处,清除脏、乱点60多处,整治小街小巷28条,整治城乡结合部10处,净化了市容环境,城区、农村“三边一线”的环境卫生水平普遍提高。

三、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区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县城

生态环境保护是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工作中,我县立足打造宜居城市,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0XX年,县城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平均值为0.028mg/m3,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19mg/m3。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工业(类)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工业(类)废水排放处理达标率100%,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7.1分贝。

一是着力改善大气环境。

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原子吸收仪、大气综合采样器、水质多功能监测仪。

加强锅炉废气处理设施建设。

县城生活锅炉均配备了旋风除尘器,安装了湿式喷淋脱硫除尘装置,锅炉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林格曼黑度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督促各饮食店完善废气集中排放设施。

对规模较大的餐饮店、宾馆、休闲中心,规定使用燃油气炉,油烟废气通过烟囱集中高空排放;

规模较小酒店要求使用低硫量型煤,油烟废气集中排放,严禁散排。

加强对建筑工地扬尘的规范管理。

县环保局联合建设局、城管局对县城内所有建筑施工单位下达污染治理通知,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污染。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其中县一中、县人民医院投入100余万元引入了大规模太阳能技术设备。

县城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住户逐步增多,进一步改善了县城环境空气质量。

二是着力改善城市声环境。

集中整治县城建成区域噪声污染。

针对来自机械加工、藕媒厂、建筑施工等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噪声污染问题,依法将宏发卷闸门厂、供销公司机电维修及城区内三家藕媒厂搬迁到工业园开发区和城郊区,对建筑施工单位限制其作业时间,并淘汰了一批噪声较大的落后施工设备。

加强对县城交通干线噪声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娱乐场所、商业性广告宣传、流动宣传车辆等噪声源的控制管理,要求电影流动宣传车辆、剧团演出、商业广场使用的音响设备,均不得超过噪声限值。

三是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

县政府出台了《XX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水源保护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禁止创办任何污染企业,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开展任何游乐活动。

加强对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6%以上。

根据《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加强对集中供水单位的监督,做好水源卫生防护、水质处理、水质监测和输水管网维护,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积极开展珠江流域水源治理,加大武水河治理力度,20XX年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污水量为1万立方米。

县自来水公司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配备专职水质化验员,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保障了饮用水源的卫生;

自来水厂建立了化验室,加强水质卫生指标监测,并定期将水样呈送卫生行政部门检测。

供水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清洗消毒,每次清洗后均进行常规水质检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达100%,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辖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未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导致的传染病疫情。

四、强化健康教育,增强卫生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一是以健康成长为主题,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按照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基础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根据《XX县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习卫生意识。

各中小学、职业学校全部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宣传控烟、艾滋病预防、生理健康和个人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

在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以“做文明中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大对学生“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废弃物”行为习惯的培养力度,每学年评选文明标兵,并进行表彰。

县爱卫办、团县委、县健教所与县教育局组织“大手拉小手,根除陋习”活动,全县51所中、小学校3.4万余名学生参加活动,收集各类演讲征文6000余份。

开展“常见病防治宣传周”活动,下发宣传资料38400份,健康知识知晓率96.7%,健康行为形成率91.8%。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广大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是以大众传媒为主体,增强全民卫生意识。

近三年来,结合传染病流行特点,共出宣传刊2000余期,部分村还举办了卫生知识讲座;

县电视台开辟了“卫生与健康”专栏,每星期定期播放健康教育专题片;

医院设置了健教专栏,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以健教活动为载体,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认真开展“健康知识进农家”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活动,在全县乡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60余场,参训农民达12570人次,人民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8.3%。

强化对饮食、公共场所行业的监督监测,培训人员达7000余人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达100%。

积极开展厂矿健康教育宣传,加大厂矿卫生监测。

对厂矿医院负责防保工作的医师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养,要求各厂矿每年出刊4期以上,进行健康和环保知识宣传,并制定劳动保护制度,不断促进厂矿的健康教育。

全面贯彻《XX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积极创建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和无烟医院,活动成效显著。

五、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增强疾病防控能力

一是切实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严格施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坚持监、帮、促相结合,努力提高公共场所和生活用水卫生质量。

把小发廊、小歌厅、小网吧、小浴池、小旅店“五小”公共场所作为卫生监督的重点,督促其按行业特点,健全卫生设施,加强卫生管理。

近年对县城建成区公共场所累计监督1380户次,监督合格率100%,户均监督频次6户次,监督覆盖率100%;

从业人员培训率100%体检普及率100%,20XX年共检出“五病”从业人员16人,调离率100%。

共有生活饮用水供水企业1家,累计监督120次,合格率100%。

共有生活饮用水供水企业1家,累计监督120次,合格率100%,从业人员培训率100%,体检培训合格率100%。

二是切实加强食品卫生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执法主体监督、行业内部监督、公众社会监督的五大食品卫生监督体系,形成条块结合、线点连接、辖区管理、覆盖全县城乡的食品卫生监督网络。

在日常卫生行政许可和监督工作中,坚持“严格卫生许可条件,严格卫生许可程序,严格卫生许可时限”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三严格”制度,以确保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符合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合格率96%,“五病”人员调离率100%。

广泛开展预防禽流感及禽类制品专项整治、夏季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保障食品安全。

狠抓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流通管理薄弱环节的整治,先后多次组织精干力量,对城乡结合部的食品作坊和摊点,尤其是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小餐饮店、小熟食店进行清查,依法取缔了所有无证经营点。

完善食品卫生基础配套设施。

县城现有食品经营性单位均做到了“三防”,消毒、保洁的设备设施齐全,并确保正常运转。

仓库做到食品隔墙离地,分类分架,生熟分开,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100%,县城未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三是切实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监管。

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并落实日常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

为提高传染病诊治能力,共投入220万元,在县城区建成了2个传染病接诊室、留观室,规范传染病诊治流程,避免医源性污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了疫情监测、疫情应急值班和疫情报告值班、疫情报告管理以及传染病登记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提高了监测监控水平。

全县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了预防保健组织,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各辖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形成了上下协调、齐抓共管、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传染病防治体系。

20XX年至今,传染病调查漏报率均为0;

计划免疫实行疫苗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运输、统一配发,确保疫苗质量,实现安全接种率达100%;

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全程和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均达100%;

居住超过3个月的外来儿童建卡建证率100%,确保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未出现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

四是切实加强“四害”监控。

严格按照除“四害”规定,从环境治理入手,广泛宣传、深入动员、专群结合、标本兼治、狠抓落实。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城关镇、武水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除“四害”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技术指导、物质供应、检查考核、宣传报送、资料归档五个环节。

县城各单位、社区等均有专职或兼职除“四害”人员。

除“四害”工作切实做到了组织、技术、工作、检查、效果“五落实”。

与此同时,在除“四害”工作中努力做到“两避免、两结合”即:

避免“单打独斗”和“短期行为”,除“四害”与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科学灭杀与长效防治相结合。

投入10余万元购置除“四害”药品,完善防灭设施,近年来累计投放灭鼠毒饵0.5万千克,安装灭鼠亭2000多个。

按照市爱卫办统一部署,确定专人负责、坚持常年监测、评估防治效果,防鼠五化率达92%,鼠密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保持了“湖南省灭鼠先进达标县”的称号。

六、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单位和社区卫生明显改善

一方面,立足社区、单位,着力筑牢创建基础。

社区、单位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建设环境整洁、秩序安定、服务完善的人居环境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

我县坚持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完善城区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硬化五项工程,对单位老旧住宅楼普遍实行了“穿衣戴帽”工程,硬化地面6000余平方米,改建雨水管道500余米,改建污水管道480米。

城中村、新屋场和骡田、邝家、西城、刘家等村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环卫设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垃圾运输车、垃圾桶,聘请了专职清扫保洁人员,并以“三室一中心”为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效地改善了居民区环境质量;

各机关单位以开展爱国卫生为载体,大力实施美化、净化工程。

截止目前,全县共创建省、市级文明卫生单位、文明卫生村57家。

县领导带头参加全民卫生义务劳动,推动了月末清扫日和周末卫生日的经常化、制度化进程。

另一方面,立足新农村建设,着力治理农村环境。

20XX年以来县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脏乱治理,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

从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入手,在全县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设立保洁员,进一步完善了镇、村垃圾存储、清运、处理设施。

以“三清六改一化”为重点,着力推动村庄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大力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在农村大力推广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改造工作,完成600户农户的厕所改造,兴建农村户用生态沼气池5600口,硬化街道22.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并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的目标。

8个行政村实现了健身器材“村村有”,160个行政村实现了连锁超市进村。

我县初步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县城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通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我县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县城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管理逐步规划,县城环境明显改观。

下一步我县将突出重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监管,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卫生意识等几方面狠下功夫,力促我县爱国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此次复查评估后,我县将严格按照专家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整改,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