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432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课外文言文选读Word下载.docx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太祖]指魏武帝曹操。

[校]比较。

1.解释画线的字。

①智意所及 

②时孙权曾致巨象 

③太祖欲知其斤重 

④祖悦,即施行焉 

(1)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2)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席上啖菱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北人]北方人。

①仕于南方 

②席上啖菱 

③或曰:

④欲以清热

其人自护所短。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暮 

戏 

闻 

善 

(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顾左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已之。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弃]断绝。

[士师]典狱官。

[已]罢免。

①顾左右而言他 

②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①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②比其反也。

3.齐宣王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

[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①春往而冬反 

②迷惑失道 

③乃掘地 

①管仲曰: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

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鬻](yù

)歌:

卖唱。

[假食]糊口。

[枥]屋上中梁。

[抃舞]跳舞,抃bià

n。

[逆旅]客店。

[曼声]拉长声音。

①昔韩娥东之齐 

②既去而余音绕梁枥 

③左右以其人弗去 

④遽而追之

①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②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3.文中表现韩娥善歌哭,采用了 

的手法。

陈蕃立志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候]看望。

[事]服侍。

[清]整治。

①尝闲处一室 

②而庭宇芜秽 

③以待宾客 

①安事一室乎?

②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陈蕃认为,有志之人活在世上,要立志统一天下,怎么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

你能反驳他的观点吗?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注:

[鼓琴]弹琴。

[峨峨]山高大的样子。

[泰山之阴]泰山北麓。

[援]拿,操。

[造]模拟。

①伯牙善鼓琴 

②善哉!

③卒逢暴雨

④初为霖雨之操 

⑤峨峨兮若泰山 

⑥钟子期辄穷其趣 

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②吾于何逃声哉?

3.本文叙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实际上 

一词源于此典故。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

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1.翻译。

2.桓公最后为什么泫然流泪?

3.写出珍惜光阴的古代名句3~4个。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修身]指个人的品德修养。

[广才]使才智广博。

[淫漫]荒淫,怠惰。

[接世]为社会所用。

①诫子书 

②夫君子之行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文章谈到几方面的问题?

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4.你最欣赏哪句话,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无苛政。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轼。

[一]实在,的确。

[重](ch6ng)重叠,多数。

[舅]夫的父亲,公公。

[小子]老师叫学生可称小子。

①使子路问之 

②何为不去 

③死于虎 

④今吾子又死焉 

⑤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分别说明下面句中“也”表示的语气。

①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

②何为不去也?

③苛政猛于虎也。

3.翻译句子。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②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4.文中的“夫子”“小子”“子”各指的什么人?

许金不酬者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忘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乎?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济阴]郡名。

[贾人]商人。

[浮苴]水中浮草。

[巨室]世家大族。

[吕梁]地名。

[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

①贾人急号曰 

②予尔百金 

①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②我济上之巨室也。

③渔者载而升诸陆。

④立而观之,遂没。

3.按要求简答(用文段中的原话)。

①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什么?

②渔者最后见死不救的原因是什么?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遂与并辔而归。

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解释词语并给画线的字注音。

吟哦 

并辔 

左右 

具 

流连 

布衣之交

2.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句中,诗人用“敲”而不用“推”,一个字的差别,不仅是意境的不同,还表现出寺庙的情况有所不同。

请结合本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3.古人很注重炼字,王安石有一句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认为这个“绿”字好在哪里?

匡衡穿壁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①有烛而不逮 

②邑人大姓 

③佣作而不求偿 

④资给以书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主人明白了匡衡不要报酬的原因后,感叹什么?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妻适市来 

③顾反为汝杀彘 

④特与婴儿戏耳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曾子认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请结合实例谈一谈你对此的认识。

岳飞二三事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痢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

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本文记述的是 

朝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2.解释画线的词。

(1)遣人求访 

(2)吴玠素服飞 

(3)却不受 

(4)遂绝不饮

3.给下列画线的词的解释选择正确的答案。

(1)飞至孝( 

) 

A.达到 

B.来 

C.极

(2)武臣不惜死( 

) 

A.可惜 

B.爱惜.C.吝惜 

(3)饰名姝遗之( 

A.遗失 

跌赠送 

C.抛弃

4.学习本文后你受到哪些教益?

刘邦论成败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陵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慢]傲慢。

[略地]夺取土地。

[降]投降。

[下]攻克。

[馈饷]粮饷。

①列侯诸将无敢隐朕 

②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③决胜于千里之外 

④连百万之军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夫运筹帷帐之中 

B.有功者害之 

C.吾能用之 

D.渔人甚异之

3.文中“此三者,皆人杰也”,“此三者”是指谁?

4.子房之功人们常用成语“ 

”来评价。

5.文中所说的成败关键是什么?

关于刘邦与项羽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一个吗?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画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

谭乃高压求反。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画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②辄以水沃面 

③食不给 

④乃至被谗受贬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②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人名)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②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明史?

张溥传》)

1.解释画线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日沃汤数次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惟弈秋之为听。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节选《礼记》)

1.解释画线的字。

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2.翻译。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故曰:

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4.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

勤训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

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教子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

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尤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文]掩饰。

[年登婚宦]成年以后。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性甚严正 

②年逾四十 

③少不如意 

④冀其自改 

2.翻译:

①少不如意,尤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②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