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747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8题(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拔剑切而啖之 

 

啖:

吃B.项王按剑而跽跽:

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内部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

敬词,私下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7.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

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7分)

9.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

述而》中的一段话:

(4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10.在《论语·

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

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3分)

答:

(三)诗歌阅读(8分)

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11.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4分)

1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根”有什么象征意义?

“根”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名言名句默写(9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9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曾记否,,?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3)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5),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14-17题。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

公元1997年6月30日,23时18分。

雄踞于维多利亚海湾展翅待飞的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晶莹亮丽;

五楼大会堂里,华灯齐放。

香港交接仪式就要在这里隆重举行。

敞亮的大厅里座无虚席,双方军乐团交替演奏着欢快的乐曲。

4000余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嘉宾身着盛装,仪态凝重。

主席台设在大会堂北端的半圆形前厅。

前厅北面30米高的蓝色玻璃幕墙中央,并列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

中英两国主要领导人各5个座位并排设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

主礼台前方按照中英相应方位设置了两个棕红色讲台,讲台正面分别镶嵌着两国国徽。

讲台的东西两侧各矗立着高矮两根旗杆。

此时,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蓝底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

23时46分,中英双方主要领导人入场。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大厅,步履矫健地登上主席台,在中方主礼台就座。

23时47分,双方仪仗队同时齐刷刷地施举枪礼。

23时48分,查尔斯王子走向英方一侧的讲台致词。

他说,仪式标志着香港在英国管制150多年后,根据1984年签署的联合声明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

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字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

米字旗降落了。

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

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

这是本世纪进步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

为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领导亿万人民历经浴血奋战,在改革开放中终于找到一条以“一国两制”完成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

0时3分,江泽民主席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6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讲话结束时,场内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这掌声,与南京静海寺的钟声遥相呼应,与北京天安门广场10万群众的欢呼汇作中华民族的强劲声音!

积淀在国人心底的期待和激情像熔岩一样迸发。

记者注意到,参加交接仪式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习惯地举起颤巍巍的右手,向神圣的国旗行军礼,脸颊上老泪纵横。

他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辗转奋战,血染疆场。

嘉宾席上的庄世平先生仰视着五星红旗,说:

17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伴们都已经去了。

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

夙愿已了!

0时9分,交接仪式结束。

钱其琛外长礼送查尔斯王子一行走出大厅主入口处。

查尔斯王子及刚刚去职的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

百年一瞬,沧桑巨变。

当年,列强瓜分,骨肉离散;

如今,,同胞团聚。

这是何等悲怆而又何等壮丽的史诗!

此情此景,迅即传至全中国,传至全世界……(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14.作者要写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为什么一上来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会场的布置情况?

15.如何理解“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句话?

16.倒数第二段中画线处填人最恰当的词语是()(2分)

A.破镜重圆B.金瓯无缺C.金瓯补缺D.香港回归祖国

17.为这则新闻你一个正标题(字数自定)。

第Ⅱ卷表达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契约(qiè

)颓圮(pǐ)潸然泪下(shān)遒劲有力(jì

ng)

B.淬火(cuì

)火钵(bō)虎踞龙盘(jǜ)长歌当哭(dà

C.莅临(lì

)寥廓(1iá

o)冉冉升起(rá

n)弄堂马路(1ò

D.解剖(pāo)玉玦(jué

)戮力同心(1ǜ)桀骜不驷(jié

1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A.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

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

B.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四十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人们提供各方

面最新的资讯。

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允许作者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作些艺术虚构。

D.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就叫楹联。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

A.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呜呼,

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B.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担负接载任务的英国

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D.《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

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2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儒学的精华和源头,是儒学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

作为语录体的典范,句子富有变化,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点到即止。

B.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C.课文《鸿门宴》的精彩描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郭沫若将《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准确定位。

D.《大卫·

科波菲尔》是一部包含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的“半自传体”的小说。

读者会从天真无邪的少年主人公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23.选出与下句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2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______。

A、直到带工老板使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B、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C、直到带工老板把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D、直到将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24.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下联内容: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25.将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成一句话新闻。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20个字。

(7分)

趁着上周末IMF和世行年会的东风,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过去两天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

欧元区15国上周日终于通过了包括注资和债务担保等内容的银行救援方案,美国的类似计划也有望在本周出台,英国13日宣布斥资370亿欧元注资该国三大银行,其他不少西方国家也在积极酝酿太规模银行救援措施。

各国采取措施防止金融帆构倒闭的做法,也得到了IMF的认可。

与此同时,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主要央行昨日再出空前救市措施。

在美联储承诺无上限提供美元互换的支援下,英国、欧元区以及瑞士央行均宣布,今后将不设上限向各自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美元融资,旨在稳定依然吃紧的短期融资市场。

26.信息迁移能力检测(4分)

依据所给拼音,在相应位置写出汉字。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草效张芝,楷祖钟繇,技臻“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之境。

他屏弃行笔滞重、结体稚拙之风,ruì

意革新,超凡脱俗,使楷书匀chè

n俏丽,挺bá

多姿;

草书笔势酣畅,颇富韵致;

行书wǎn转灵动,俊逸妍美。

奠定了一代书圣之崇极地位。

27附加题:

(你有不做的自由)

(1)《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林黛玉有这样一番话: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一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虽然是谈诗,但也适用于对联创造。

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

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宛若天成。

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

有人路过一小镇时曾作过一副对联:

“一条大路通南北;

两边小店买东西。

”郑板桥故居有一副对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请根据你的家庭、学校、班级或考场的特点,作一副对联,让我们一起欣赏。

(2)“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论教育》)”。

新课改的宗旨同样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你在高中第一学段中主动学习探究了那些课外语文知识?

有什么收获?

五、作文(60分)

认知、体验、感悟是使我们思想成熟起来的支柱。

生活需要体验,更需要用心用

脑去体验。

请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①自己另拟标题;

②要有凸显真实感受,叙事要有波澜起伏,注重描写;

③书写规范,工整清晰,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

重复不计。

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2.D3.A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4.A5.D.6.B7.D(4-7每小题3分)8.

(1)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

(3分,得分点:

尽,刑)

(2)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强盗进入和意外事故。

(3分,得分点:

故非常)

(二)知识拓展能力提升(7分)

9.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4分,每句1分)

10.答:

孔子赞成曾点的看法(1分),因为他也渴望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也向往超脱的生活。

(自由自在、向往超脱有一点均给2分)

(三)诗歌阅读(8分)11.根、太阳、鸟鸣、微风、花、叶、果实;

描绘了一个根默默地信心十足地欣然地无私地不懈地为花和果实输送水分和养料的场景。

4分

12.

(1)诗中的“根”既是一生默默无私奉献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不计报酬、甘愿当陪衬的幕后英雄及其精神的象征。

(2)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为了大局,甘愿默默奉献自我的人格和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梯精神的礼赞。

(四)名言名句默写(9分,每句1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13.

(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为变徵之声风萧萧兮易水寒(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5)己欲立而立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14答:

描写会场的布置情况,一方面可以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另一方面可以给读者一种现场感。

15.(4分)答:

150年前,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香港自此离开祖国,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终于结束了。

16.(2分)C(A项“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B项“金瓯”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收回香港,国土才得以完整,据语境,应排除B项而选C项。

应注意空缺处所在的语段,“如今”句和“当年”句形成对仗,文字应匀称,据此可排除D项。

)17.(4分)举世聚焦的一瞬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8.B19.C.报告文学也同新闻一样要求真实性,不允许有虚构内容)

20.C21.A22.C.23.B(18-25每小题2分)24.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2分)

25.(4分)参考:

欧美央行再度出资救市;

欧美央行大规模银行救援措施;

欧美央行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

高一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目

范围

分值

知识点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

9分

筛选提取文字信息

二文言文阅读

课内

18分

文言实词及翻译

三文言知识拓展

7分

了解《论语》

四现代诗歌阅读

8分

赏析诗歌意象及主题

五名句默写

课内课外

熟记名言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4分

提取概括文字信息

七选择题

23分

字词句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八附加题

10分

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九作文

60分

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