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960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字鹿城规划Word格式.docx

三、“数字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总体目标……18

(一)指导思想

(二)实施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2.突出重点,服务市民

3.联合共建、资源共享

4.统筹规划、积极推进

(三)总体目标

1.近期目标(2006~2007年)

2.远期目标(2008~2010年)

3.近期目标描述

⑴信息基础设施居国内同类城区领先水平

⑵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国内先进水平

⑶信息产业快速起步

⑷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⑸信息化应用系统进入家庭

⑹科技与教育信息化水平国内先进

⑺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⑻重要领域和行业信息化水平居国内领先

四、“数字鹿城”建设的主要内容………………………………24

(一)建成三大体系

1.基础支撑体系

2.核心应用体系

⑴电子政务应用体系

⑵企业信息化应用体系

⑶社区信息化应用体系

3.产业支撑体系

⑴信息产品制造业

⑵软件业

⑶信息服务业

(二)完成十大重点工程

1.门户网站工程

2.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工程

3.重点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工程

4.企业信息化工程

5.电子商务工程

6.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工程

7.城市管理信息化工程

8.社区信息化工程

9.科技、教育信息网及其相关资源库建设工程

10.信息产业工程

五、建设“数字鹿城”主要措施………………………………35

(一)提高认识,努力形成鹿城区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强对城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认真落实城市信息化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加强政策引导

(四)努力加大对我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引资力度

(五)无缝对接数字温州建设,突出数字鹿城建设重点

(六)建立信息化培训基地,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附录:

数字鹿城重点项目一览(十六项重点项目)…………39

一、序言

党的十六大指出: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鹿城区人大六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力建设“数字鹿城”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鹿城区加强基础建设、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平台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3年12月,《数字温州规划纲要》出台,明确了建设“数字温州”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为对接“数字温州”规划,全面启动和加快推进鹿城区的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特制定《数字鹿城规划》。

数字城市的核心是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就是指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它是物质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

数字城市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活诸多信息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信息采集、处理、更新和应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城市宽带网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共享共用,进而推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以及社会、经济、生活各项活动按城市信息化的要求运行和发展,提高效率、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是利用现代化高技术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

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

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是在现代化城市基础上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目前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汇集点,是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支撑平台。

数字城市涵盖的技术内容、服务功能、服务方式等,与现代化城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城市管理体制、规划体制和建设内容的一次大变革。

现代化城市主要由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技术目标和其它多项综合性目标,如:

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指标表现出来,而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是数字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并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调控手段,目标就是实现城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为此,数字城市无疑将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数字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法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综观世界各地数字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通过不断地配套完善而发展起来的。

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上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对加快城市数字化进程,进行现代化管理,在客观上提出了要求。

目前,国外已经把“城市数字化”进程当成21世纪新的竞争制高点。

以数字城市为长远目标,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正处于积极探索中。

这一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落形成,城市的环境、交通等日趋紧张,对城市的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的需求也将会日趋增加。

遥感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与因特网和高速宽带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使城市持续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飞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数字化工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具有城市化、数字化同步推进的特点,由此加速了城市、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了信息化的应用程度。

对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城市经营等方面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建设迈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坚实步伐。

数字城市的建设要很好地依赖于数字城区的建设。

组成城市的各个城区,既是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数据来源,又是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最终用户,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和基础。

数字城区的建设要很好地利用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果,充分利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无缝地对接数字城市建设中涉及到城区应用的各个系统,合理地与数字城市建设分工,有重点地突出和强化城区属性部分。

对于鹿城区来说,数字城区的建设就是指整个鹿城区的信息化建设,简称“数字鹿城”。

数字鹿城建设是根据鹿城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对接数字温州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鹿城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数字鹿城的建设要突出城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一批信息化工程,建设好政府、企业、社区和市民四大应用系统;

使得数字鹿城项目直接服务于鹿城区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直接服务于鹿城区的市民、企业和政府机关。

数字鹿城建设是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和重要标志。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最强、应用最广的高新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速了产业升级,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和提高。

当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国家、省和市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

我省许多城市也纷纷启动实施数字化工程,力求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加快发展,全力推进数字鹿城建设。

数字鹿城建设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数字鹿城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加强政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提升鹿城的整体形象,更好地参与国内外竞争和分工;

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数字鹿城建设也是鹿城区信息化自身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五”以来,鹿城区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信息化工作走在温州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为数字鹿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总的来看,鹿城区信息化要保持先进并适当引领数字温州建设,以及与实现数字城市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利用不够,组织管理协调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等。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大力推进数字鹿城建设,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鹿城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十五”以来,鹿城作为温州市的核心城区,在政府高度重视和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下,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信息产业也初见端倪,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化建设水平一直处于本市领先、全省先进的地位。

建设数字鹿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

经过多年的基础网络建设,电信、移动、联通、网通、广电、铁通等的信息传输网络已经在鹿城区范围内有效覆盖,实现了光纤城域网络和宽带入户;

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相当普及。

统计结果显示:

截止2004年底,温州的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达到319.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7.25万户。

宽带接入服务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宽带用户突破42.41万户,互联网用户69.62万户。

鹿城区作为温州市的中心城区在数字城市建设上存在的独特优势,在鹿城区每百户城市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为近80台,近60%的城市家庭利用宽带上网。

政府办公网络基本建成,在区属的各个单位、部门中各类办公用计算机设备一应俱全,计算机基本上达到每个办公室至少一台,相当多的单位实现人手一台。

在局域网的组建方面,95%的单位已经组建了内部局域网。

鹿城区较早建成了以区信息办为核心节点,联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等首脑机关的高速核心网络系统,并与区直属部门和街道、乡镇实现互联,形成覆盖全区的网络系统。

良好的网络和基本充足的信息处理设备,为数字鹿城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在国内同类城区居先进水平,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坚持管理与应用并举,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公文处理、办公事务管理初步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应用求发展、以管理促提高”的切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门户网站工程顺利实施。

2003年鹿城区政府门户网站“鹿城公务网”在互联网上顺利开通,部分政府部门在主网站下建立了自己的子网站。

两年多来,“鹿城公务网”运行情况良好,成为向国内外展示鹿城、宣传鹿城的窗口,成为政府联系群众、服务市民的“桥梁”。

区政府也较早地启动了以网上审批系统为典型代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并开始全面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

机关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使用网上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上信息发布等技术来服务于自己的工作。

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得到提高,取到了实际效果。

区属各单位信息化工作也颇有成果。

大多数部门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业务处理系统在运行,比如区民政局有民政部的民政事业管理信息系统、人事劳动局有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社保分局有省社保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局有教育管理电子政务和学籍管理软件等,95%以上由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应用软件,在本区运作良好,纵向信息传输和共享较为通畅。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孕育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我区共有67个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列入省、市、区科技计划,有5家企业分别获得省级、市级信息化建设示范(试点)企业称号,1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信息化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在我区机械、制鞋、服装等行业的重点企业中得到广泛使用,涵盖面达70%左右。

企业管理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鹿城区有20%左右的重点企业在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方面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库存,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增强了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

鹿城区企业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

全区262家重点企业中有61%的重点企业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其中多数网站具备电子商务功能。

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则通过中介网络开展信息交流等,如鞋业协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行业性网站。

部分企业网站的功能已经从简单的宣传企业形象、产品信息发布、网上交流扩展到网上交易。

电子商务的巨大诱惑力和发展潜力使得一些企业开始将其作为自己今后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并列入企业发展计划中。

如康奈集团通过网络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了流通费用,在网上搜索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方面的最新信息,分析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和调动企业采取最佳的应对策略,规避经营风险,尤其是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在国外客商不来中国的情况下,通过网络交易,签订了数笔在100万元以上的交易,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的作用。

鹿城教育城域网正式开通,将鹿城区所有中小学和教育单位通过光纤或数字专线接入,至今,全区90%以上的中小学接入教育城域网。

区教育局还在建设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涵盖各学科的电子案例、电子教案、电子课文本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安装和使用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软件,目前正准备通过国家教育示范区的验收,所有城区和乡镇中心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师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通过计算机操作培训。

一般每个单位都有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办公人员。

这为鹿城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观念转变和人员信息技术素质方面的保障。

除了上述方面以外,我区在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方面也开始迈开步伐。

特别是温州市加大了对信息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后,区经贸局、科技局等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起步,相关企业也更为重视这一领域发展。

这种良好势头为我区在这一相对比较薄弱的产业的发展方面会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虽然鹿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鹿城信息化程度差异比较大,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差异;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程度低;

还存在个别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

鹿城区的信息产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仍然比较薄弱。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各个区属单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应用系统软件和小型数据库,比如区民政局有民政部的民政事业管理信息系统、人事劳动局有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社保分局有省社保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局有教育管理电子政务和学籍管理软件等,95%的单位的应用软件是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尽管相当多部门拥有的数据都是相关联的,比如计划生育局与卫生局共享医院的数据,与公安分局共享户籍的申报和迁移数据,与民政局共享婚姻登记的数据;

但目前这些应用系统相互之间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各单位各自为政。

这一点已经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的深入。

因此,资源的共享问题已经成为鹿城区开展信息化工作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公共数据库建设。

社区是政府和公众的接口,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是直接服务于公众的,社区作为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最终用户和数据来源,更是数字鹿城建设的重点。

目前,社区与街道之间的计算机网络尚未联接,其主要原因是鹿城区拥有150多个社区,采用光纤方式,成本较大。

现阶段大多数街道与社区的联系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

社区信息化的另一项工作是应用系统及其集成。

目前已经开展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试点工作。

由于全区各单位都有可能将自身的应用系统延伸到社区,社区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这些应用系统的集成将需要高度重视。

随着城市管理的工作的艰巨性日渐显著,鹿城区需要建立一些服务于城区的特殊应用系统。

例如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包括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危险品处理等;

再如服务于专门职能部门的无线办公应用系统。

这些特别应用系统需要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支持。

目前鹿城区还没有途径共享温州市的此类系统或没有初步建立这样的基础平台。

农村信息化工程应该成为引导农民获取信息、调整结构、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积极组织推进农村建网和“信息入乡”工程方面,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面向乡镇的管理信息系统尚没有开发和实施。

鹿城区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方面,还需要有效引导和有力激发。

要根据鹿城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务实地布局和支持一些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信息服务业是鹿城可以发展的优势产业,在数字鹿城的建设中,要关注网络、通信、咨询、传媒、教育、培训等信息服务业的起步,使其成为鹿城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

6.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

数字鹿城的建设和日后管理、发展,人才是关键。

目前是观念改变还不够,信息技术人员要进一步补充和到位,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尤其是社区居民的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数字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总体目标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遵循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围绕全区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迫切需求,以网络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对接数字温州工程,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鹿城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鹿城率先实现数字城区和现代化作出贡献。

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统一标准、政策导向等作用,结合区情,对信息化建设全局予以指导。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面向有效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突出重点,服务市民:

有所为,有所不为,配合城区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城区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到全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体现信息化的倍增效益;

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为市民服务的关键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质量。

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抓住数字温州实施的机会和过程,结合鹿城区实际,高水平完善鹿城区政府信息平台,利用政府信息平台的聚集、辐射作用,带动企业信息、商业信息、农业信息、房地产信息等专业信息上网,推进街道(乡镇)、企业上网,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可靠、通畅和快速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探讨和建设社区服务信息化示范小区。

3.联合共建、资源共享:

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借助数字温州建设的基础和项目推动,发挥政府各个部门及辖区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建数字鹿城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联合开发信息资源。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利用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已经形成的网络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浪费。

在开展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上,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条块结合,上下衔接,综合利用信息资源,避免交叉采集信息增加成本。

充分利用数字温州的建设成果,衔接数字温州工程,避免重复建设。

面向中心城区建设与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支持城市发展改造,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面向工业,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

面向农业,培育与发展为农业、为农民服务的信息组织,引导农民走入市场。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多方融资,推进全区信息化进程。

在区属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提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从鹿城的全局出发,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互补互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

4.统筹规划、积极推进:

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

要根据本区的财力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实事求是、积极推进。

要紧紧跟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避免弯路,积极探索,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实现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实现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建起数字鹿城的基本框架。

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市和全省城区的领先地位,进入国内一流的信息化城区行列。

1.近期目标:

到2007年末,初步构建起数字鹿城的框架体系。

利用数字温州的建设成果,建成先进的城区网络系统和公共信息交换平台;

建立起全区各主要行业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和信息资源开发体系;

建成一批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

初步实现城区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化;

电子政务工程基本完成;

基本建成全区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本区传统产业取得重大进展;

工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初步建成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创业激励机制;

信息化总体水平稳居全省城区领先地位,争取进入国内一流信息化城区行列。

2.远期目标:

到2010年,建成较为完备和成熟的城区信息化体系;

通过数字温州的建设,建成具有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高速通信网,能满足宽带化、个人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

信息资源得到全社会广泛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充分应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研发迈开坚实步伐并达到城区类的先进水平,拥有若干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

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为城区经济强大的支柱之一;

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和完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享受信息社会的生活质量。

基本实现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

到2007年,宽带IP网络骨干传输容量达10千兆,互联网出口带宽达50G,城区宽带接入网覆盖率达90%,镇、乡宽带接入网覆盖率达50%,互联网入户率达60%左右。

(此目标由数字温州工程实现,区里积极配合。

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数据库,完成区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外服务网络化。

到2007年,使90%以上的适应网上操作的政府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经过三年努力,培育产值5000万~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3家;

培育3000~5000万元产值以上软件企业2-3家;

到2007年,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5%以上。

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实施中小企业信息扶贫工程。

到2007年,大中型企业上网率达100%,小型企业上网率达到50%以上。

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和改造企业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管理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