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070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0元,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7%以内。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500亿元,人均达到8000美元以上,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环境保护方面:

城市回用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3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清洁水域比重达到86%,城区空气良好率达到85%。

这一任务目标的实现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编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体现环境保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达到环保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

一、“十五”环保工作回顾

“十五”以来,我市环保工作一直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事求是和分类指导,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综合决策以及强化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等五项原则,积极推进环保事业向前发展。

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省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污染源治理速度加快,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保队伍的监管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环境质量趋于稳定

十五期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污染源再提高工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市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大幅下降,境内10条河流水质大幅改善。

15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80%达到了淮河流域“十五”计划目标要求。

(二)全力推行“蓝天工程”,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在2002年“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我市2003年底开始实施“蓝天工程”,整体取缔关闭耐火材料厂、小白瓷、炒粉厂、刨花板厂、生化厂、瓦盆窑、石子厂、石灰窑、土炼焦、改良焦、小炼铁、淀粉加工、兔毛加工、废旧塑料加工等污染企业4880家,淘汰城区小锅炉等1060台。

拆除了3家水泥企业,削减立窑生产能力120万吨。

全市水泥行业106条立窑生产线全部更换了先进的大布袋除尘器,超前达到国家要求2008年实施的排放标准。

29家燃煤电厂脱硫除尘工作正在全面进行,比省里要求的2010年的期限提前5年。

对建陶行业、五金加工业窑炉以及板材企业锅炉进行了全面整治。

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将尾气检测纳入车辆年检。

2005年,临沂城区大气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达到了96.4%,各县城都达到了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取得明显进展

“十五”期间,建设城市烟尘控制区127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100%;

噪声达标区72.7平方公里,覆盖率62.0%;

大力实施了“畅通、绿化、光亮、蓝天”四大工程,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65平方米,集中供热率49%,绿化覆盖率31.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7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4.5%,城市功能和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到19万吨,另有9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建成后全部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55万吨。

(四)生态市建设开端良好

全市已建立7个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5个森林公园(国家级2个,省级8个,市级5个)。

各县区普遍划定生态功能区,湿地水网、生态基流、河流源头区、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

(五)循环经济凸显勃勃生机

全市已有14家企业被批准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试点,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环境友好企业,发展市级环境友好企业30个。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山东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并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正在推行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实施总量控制的12种主要污染物中,除二氧化硫指标外,都达到“十五”计划目标。

二、环境现状和环境问题

(一)当前环境形势

我市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环保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部分区域大气污染还比较严重。

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仍然对大气质量构成较大影响,机动车尾气污染呈上升趋势。

2、部分小支流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莒南鸡龙河、苍山沙沟河、郯城窑上干渠、陷泥河、罗庄南涑河、临沭张疃河等河流水质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

3、农村目前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

县城、乡镇环保基础设施缺乏,部分区域居民饮用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农产品中化肥、农药的残留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畜禽养殖也逐渐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也面临多方挑战。

危险废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5、城市功能区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昼间好于夜间,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6、环境监管能力仍需加强。

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人员缺乏、执法手段滞后已经影响到环境执法,硬件建设需要及时跟进。

(二)“十一五”时期环境污染形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市生态环境将进入考验期:

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不仅要解决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和新的环境污染、避免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维持生态环境稳定,而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压力。

如果继续沿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我市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具体表现在:

(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将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

未来一段时期,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原材料加工业等基础工业将保持相对平稳和持续的增长态势,高耗能的产业还将占有一定的比重,我市电力、钢铁、焦炭、化工、印染、水泥、造纸、制药、酿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仍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若不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全市污染物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会有较大增长,资源与环境压力将继续加大,污染有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

(2)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存在一些困难

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保护任务艰巨,人口密集区和工业加工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极其困难。

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将进一步加剧水体、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3)新的环境问题将不断出现

一是大量的新化学物质可能成为自然系统中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二是大量的“现代垃圾”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新的危害;

三是城市汽车流动源带来的尾气污染有所发展;

四是原生及工业污染TSP、PM10等细颗粒物污染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4)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任务繁重

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生态监测、环境宣教、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和基础性科学研究等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仍然需要加强,特别是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科技支持和投入、人才建设等手段要不断大幅度提升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的要求。

三、规划目标、期限与指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根本;

以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核心,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2、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总体目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方向,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通过实施四个转变,即由点源治理向流域、区域综合防治转变,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并重控制转变,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逐步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规划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完成生态市建设中期阶段目标任务,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并稳固提升。

在全市GDP年均增长15%左右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

85%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临沂市区及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全年的90%以上,危险废物和废弃放射源安全收贮、处置率皆达到100%。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科学长效的环境管理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规划指标(到2010年)

1、环境质量指标

(1)水环境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市辖南水北调控制单元各出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

类标准,

其他控制断面水质达到Ⅳ类;

——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以上(清洁水域比重)。

(2)大气环境

——临沂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临沂各县城驻地主要大气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

——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稳定在一级标准。

(3)声环境

——临沂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dB;

——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环境噪声达标率大于80%。

(4)生态环境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全市受保护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到13%;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

(5)辐射环境

——环境及核设施周围的放射性、电磁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的涨落范围内。

2、污染防治指标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364、406吨;

——城市生活污水中化学耗氧量、氨氮分别排放量控制在2.06万吨、2201吨;

——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控制在9.63、3.98、5.1万吨;

——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实际排放量的115%;

——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率10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城市回用水利用率达到3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I/M制度控制率达到100%;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火力发电(热电)行业脱硫项目建设率100%。

——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3、循环经济

——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上降低50%以上;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单位GDP能耗达到1.2吨标煤/万元以下;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环保管理能力指标

——“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同期GDP的3%;

——临沂市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达到6个,各县城均建成一个。

——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在线监测设备9套;

——应急监测设施1套;

——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300台套,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建成率100%;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对环境形势的判断和主要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起点,采取十个方面的重大举措,切实抓出成效,以取得明显进展。

(一)全力施为,2007年要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6年,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提高和改进,力争下半年全面达到且超过指标要求,年底前通过国家总局的技术核查和总体验收,2007年正式授牌命名。

(二)加强环境监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建立更加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继续完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问责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重点落实经济综合管理、建设、国土资源、水利、林业、农业和交通管理等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

把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中。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违法和失职、渎职行为。

2、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提高企业环境绩效

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企业无证排污。

完善排污申报制度,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将排污许可证发放与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相结合。

实施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

建立基于环境统计和环境绩效的企业环境报告制度。

严格控制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污染严重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对燃煤电厂和化工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行统一管理,直接发放二氧化硫排污许可证。

3、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将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发展规划与决策阶段。

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小区、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的环评工作。

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及行业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规划和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制和工业类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标准。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中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管理,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管。

4、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打击力度

按照现行的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清理和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对造成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严格执法,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环保管理手段,在政府的授权下,对于明显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环保部门可以直接对违法企业的实施停产治理或限期治理。

完善环境行政执法部门与监察、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强化环境违法案件向司法机关转移的力度,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的长效机制。

5、继续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建活动,提倡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区域、城镇、工业园区、企业等不同形式的循环经济试点。

大力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开展创建全国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环境保护模范社区(绿色社区、安静小区)等活动。

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继续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继续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应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企业法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开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当渠道,实行政务公开,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

积极引导各类环保民间组织投身环保公益活动,明确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消费行为来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

(三)突出重点流域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1、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

全面实施山东省“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加快市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

2007年6月底前,12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全部正常运行,并配套建设管网工程和脱磷除氮设施。

2、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水环境问题

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

建成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

完善流域治理机制。

落实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各项任务,重点抓好市辖淮河流域和市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控制单元的水污染防治。

(四)继续实施“蓝天工程”

继续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重点抓好电力、建材行业的污染治理,对城区内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板材企业逐步实施关、停、转、迁,到2007年前,把污染严重的板材小锅炉全部取缔或治理完毕。

加快工业窑炉的燃煤技术改造步伐,在城市推广使用天然气。

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瞬态简易工况法机动车尾气检测,禁止排气超标车辆上路行使。

在城区,大力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进一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五)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

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重点抓好西北部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沭东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和中南部两河冲积平原生态区、中心城市生态功能区和其他重点保护区域的建设和保护。

(六)加强放射源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对放射源设施实行统一监管,保证放射源安全监管的独立性以及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的一致性,加强对放射源设施的审评和监督。

对严重危及环境和公众安全的放射源设施遗留问题,尽快实施技术改造或实施退役,建立全区放射性废物处置运行管理机制,并尽快完善放射源与辐射事故预警系统,健全放射源市级安全监管体系。

对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电磁辐射的增高进行监督管理,合理开发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

优化电磁环境布局,对电磁辐射在其立项阶段就要对设施产生的电磁辐射场强控制目标做出规定。

(七)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已有垃圾处理厂配套设施,防止二次污染,真正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加快建设城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工程。

规划设置6座中型垃圾转运站,185座小型垃圾转运站,10处垃圾处理场。

发展新型建材产品,加大对各种工业废渣的处理力度,出台优惠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粉煤灰综合利用。

逐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包装物,以加强管理和回收利用为主、产品代替为辅,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完成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场建设,建立有毒化学品及其有害废物的申报登记和管理制度,加强其生产、利用、收集、运输、储存、处理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制度和手段。

(八)继续加大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严格控制居民稠密区中的机械加工、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

加强辖区内餐饮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杜绝噪声扰民现象;

划分出市区噪声功能区,严格执行噪声功能区标准,在各区域单元之间,以道路、河流、沟壑、绿地等自然地貌分界,使相邻区域的环境噪声大幅度衰减;

加强路旁绿化,建设林木隔声带,降低噪声干扰;

对城市交通噪声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噪声检测网络。

(九)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整体管理水平

1、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在主要河流交界断面、重要饮用水源地等新建8个自动监测站,并实现联网。

各县城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和市环境监控中心实现联网。

开展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并具备臭氧、一氧化碳、VOC、PM10监测能力。

开展生态监测,建立市级生态监测网络和空间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建设由1个应急中心、1个重点站和若干基础站组成的环境监测网。

2、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实行自动监测,对排放COD、氨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污浓度和总量的实时监测。

对集中式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场实行自动在线监测,并作为“三同时”验收的必要条件。

3、提高环保执法能力

完善“12369”环境举报和应急接警中心,按国家的规定装备环境执法队伍,巩固我市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成果,全面提升环境执法能力。

完善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系统,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增加实验室快速测定分析能力,确保能够做到快速识别、及时处置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

4、提升环境信息网络化水平

集中力量继续建设全市环保专用IP网,不断完善环保数据库,运用环境信息网络平台,保障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并为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指挥等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数据库、软件开发技术支持。

建立和管理各级环保网站,为社会和大众的环境信息咨询和网上办公服务。

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两个体系。

加强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

5、提高环境基础与科技支撑能力,重视新型环境问题预防

开展全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污染源调查、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全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全市生态环境数据库建设、脆弱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重点设施电磁辐射、全市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全市农村空气环境质量的摸底监测以及全市污染损失调查等基础调查研究工作,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环境科技能力建设,增加环境科研机构的人员编制,引进科技人才,优化科研技术队伍结构,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咨询和技术支持作用。

加强环境规划、监测、评估与设计队伍建设,提高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规划、监测、监督管理能力。

(十)增加环保投入,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