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174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Word下载.docx

3.第3题。

3.数学游戏:

我说你拿。

(小组竞赛)

生1:

拿出全部的3/10。

生2:

我应该拿3根。

生3:

拿出全部的12。

生4:

我应该拿5根。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

会解决了吗?

举例说一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

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一)复习铺垫

1.师(投影出示分数:

1/6、3/5):

先看大屏幕,请你找一找数学信息,和大家交流交流。

(要求学生读一读分数,并说一说分数。

2.引导说说能举一个实例说一说吗?

(二)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涂有不同颜色的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怎样把附页2中的图8的正方形纸片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分一分,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这节课我们就一次来分一分。

板书课题

二、互动解疑

(一)独立思索,寻求方法

1.你打算怎样把附页2中的图8的正方形纸片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分一分,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2.指名说想法。

(二)动手合探,验证方法

1.请你们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自己动手来设计。

出示合作提示:

a、四人小组合作;

b、把附页2中的图8的正方形纸片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c、小组说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d、组代表做好发言交流。

2.按要求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建构知识

1.指名汇报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①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

(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三、启思导疑

1.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刚才我们就是把这9个小正方格看作是一个整体。

2.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教师强调:

我们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四、实践运用

1.完成课本56页的试一试。

2.完成(课本57页练一练1、2两题)。

3.思考:

6支铅笔的1/2和4支铅笔的1/2一样多吗?

五、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那样的有趣、有用,希望同学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勤动手多观察、善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一分

(二)

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

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三年级小学生下册数学应用题练习题11、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2、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

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3、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1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

一、情景引入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

“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那么我们今天...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

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应用题的复习教学的体会。

一、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

小学辅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的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的试卷

一、根据要求完成字词句练习

1.把句子抄写在方格里,做到正确、工整。

长城,连绵起伏;

运河,银光闪闪。

2.看拼音写字词。

zīzīhá

ohá

o

源态丝自

qiānqí

bǎiɡuà

iwà

nɡé

rshēnɡwè

i

恐龙:

fānshānyuè

lǐnɡqiānxīnwà

nkǔ

大尖哥和水社姐:

3.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挨饿(āiá

i)暑假(jiǎjià

湖泊(bó

pō)眼眶(kuānɡkuà

nɡ)

4.根据要求写诗句。

(1)看见壮观的瀑布从高处直流而下,你不禁吟诵道:

(2)“落霞与孤鹜齐飞,”是才思敏捷的王勃写下的诗句。

5.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例:

人们没有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将军夜引弓”中的“引”意思是。

(1)牵引、拉

(2)引导(3)伸着(4)惹

2.看见汽车的车牌的第一个字就知道它是来自什么地方了。

例如:

鲁A00732来自。

(1)上海市

(2)山东省(3)江苏省(4)宁夏回族自治区

3.假如你想买足球,要和妈妈商量,最恰当的'

说法是。

(1)妈妈,我要买足球,快给我买一个!

(2)老师说要买足球,妈,今天就得给我买!

(3)妈妈,我想要一只足球,老师说踢足球是非常好的运动,你看可以吗?

(4)我要一只足球,妈妈,你准备什么时候给我买呀?

4.《争论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

(1)遇事要谦让

(2)做事要爱惜时间,提高效率

(3)争论没有好结果(4)做事要把握好机会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露出嫩黄色的。

有的还是,看起来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写了荷花的。

(9分)

2.《花瓣飘香》告诉我们要像小女孩一样做个的人;

《大作家的小老师》告诉我们对人要平等相待,做个的人;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做个自信的人;

《》告诉我们要做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6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1

《海底世界》片段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1.这段话先总写了海底动物;

接着分别写了、、和、等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特点。

2.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3.“免费的长途旅行”在短文中指的是

;

“闪烁的星星”在文中是指。

短文2

一只小鸟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

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能在巢里唧唧喳喳地叫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

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

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

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羽毛,飞到树枝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其中一个孩子便想捉住它。

看,它又出来了!

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这时,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xiá

n)上巢去。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

从此那歌声便消失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1.这篇短文先写了小鸟唱出了()和()的歌声,接着写一个孩子射小鸟,小鸟受伤;

最后讲小鸟的歌声从此()了。

2.写近义词。

景致()葱绿()

3.小鸟为什么要放出赞美“自然”的歌声?

用“”画出相关句子。

4.从“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这句话你体会到: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那个打小鸟的孩子说什么呢?

五、习作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小鸟,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事情后来会怎么样呢?

请你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字数300左右。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

南←→北,西←→东;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

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

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

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

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

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

商×

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

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

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

81×

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

493÷

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

8得60。

第三单元《统计》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

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

(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求平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

)如:

3个女生身高:

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

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

并脱式计算p42。

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

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

4、5、6月为第2季度,;

7、8、9月为第3季度;

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

1、3、5、7、8、10、腊,31天永不差;

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

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

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

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

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

一辆汽车上午8:

20出发,到下午5:

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

把下午5:

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

50+12=17:

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火车11:

00出发,21:

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

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

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

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

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

5+8=13(时)。

又如:

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

(30-12+1=19天)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

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

2.估算:

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二)笔算乘法:

注意竖式的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

(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长=面积÷

宽宽=面积÷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宽=周长÷

2-长长=周长÷

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

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

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

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

(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

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

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

3.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5.小数的加减法:

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八.解决问题

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读准题目,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解答。

九.数学广角

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7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

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

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

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

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

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