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304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Word下载.docx

助产术指通过谈话法帮助对回忆知识,得出自己的答案;

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

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意义:

“产婆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

这种法的优点在于他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之上,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认识并总结错误,自然而然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对西教育教学发展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但这种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和适度围使用,譬如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教育对象更适合具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等等。

2、柏拉图

(1)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名著。

《理想国》是柏拉图在创办学园后逐步写成的,书中阐述了他对理想政体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其中也表达了他的教育观。

(2)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来的教育目标。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了一个理想的,在这个国度里,统治者非单纯的政治家或者不问实际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利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

他认为除非哲学家变成国,或者国或统治者能够肃认真的研究哲学,使哲学与政治结合,排斥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

3、亚里士多德

主要的教育思想:

身心和谐发展、灵魂“白板说”、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重视法治。

4、智者派

B.C.5世纪至B.C.4世纪活跃在各个城邦的一批职业教育家、演说家、作家。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拉、高尔吉亚。

智者派的产生深刻反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当时在希腊世界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5、总结

古希腊时期,教育与关系密切,重视人身心和谐发展,提倡道德教育,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广泛而全面的教育容。

古希腊的文化通过罗马人的传播而扩散到古代世界多地区,并为后世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记得教育家吸收和借鉴,从而大大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

中世纪的教育和文化

1、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统称。

在领导权上,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这些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

从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工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这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从培养目标上看,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总之,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起了促进作用。

2、行会教育

行会是西欧中世纪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团体,它对中世纪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起了重要的作用。

行会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徒制进行的。

按照行会制度,想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必须加入某一行会,先充当学徒,学徒期满后,才能出师。

由学徒到出师的过程也就是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一般是由行会主持,制定师徒合同、规定职业技术的要求。

行会也资助或兴办学校,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行业学校,,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基尔特学校。

自此,不同类型学校中的技术训练代替了作坊中的学徒制度。

 

3、中世纪大学

产生的背景:

(1)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出现,西欧封建社会在11-12世纪权日渐巩固,社会趋于稳定;

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成为专门职业,由工商业者所定居的城市开始在西欧的一些地区出现。

(2)文化条件。

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复;

公元11世纪末-13世纪末十字军东征促进了地区间文化交流。

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往往分为文、法、神、医四科进行。

从组织上看,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就表现出自治的特征,教学式上注重辩论。

其领导体制分为两种:

“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并且已初步形成了学位制度。

中世纪大学还享有一系列的特权:

部设立法庭,实现部自治;

免去兵役、缴纳赋税的义务;

颁发教学特证的权利;

享有罢教、迁校的权利。

性质:

中世纪大学是一所具有较强的世俗性、专业性的学习机构,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并兼有跨国的性质。

它是组合而成的团体,具有行会的性质,是近代欧美大学的先驱。

评价:

中世纪大学时欧洲进步的表现,是欧洲文化的缩影,为欧洲大学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文、法、神、医的教学容对基督教神学独霸讲台的一大突破;

教学式上注重辩论,改变了以往刻板的教学法,是对传统基督教学的一大突破;

教学上语言、上的统一,具有明显的国际色彩;

尽管中世纪大学在教学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性、落后性,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古代的文明;

此外,中世纪大学为当时的学者提供了舞台,孕育了文艺复兴和改革运动。

4、中世纪文化和教育的特点

从公元5世纪末到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这段历史一般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时期,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经验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中世纪早期主要是教会教育,教育的形式包括修道院学校、座堂学校和堂区学校,教育的主要容是神学和七艺。

查理曼大帝进行教育改革,包括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

中世纪中后期,主要是进行世俗性教育。

为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崛起的需要,出现了学徒制、行会学校、城市学校等教育。

最为突出的就是出现了高等教育的先驱——中世纪大学。

文艺复兴和改革时期的教育

1、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时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

2、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

人文主义教育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主培养“全人”,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

重视人文学科的学习,不断拓展教育容,如将文法学分割成文法、文学、历史三门课程等。

重视新的教学法,重视个别差异,反对纯书本教学,主游戏、户外实践等直观性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语言上,主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

同时人文主义教育还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

特点:

(1)性。

人文主义教育家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更不打算消灭,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腐专横的以造就一种更富有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

(2)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

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形式;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3)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的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际上是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涵。

(4)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的目的还是课程设置等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者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加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5)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法上反对禁欲主义,解放个性,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综上可见,人本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

尽管它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总结:

文艺复兴运动用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取代了基督教文化,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来取代教士、顺民和骑士。

改革运动用符合人性的新教取代了泯灭人性的旧教。

科学复兴运动表明知识就是力量。

这三次运动为资产阶级理想的实现,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为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做好了准备。

改革时期的教育

怎么理解改革时期教育呈现的“世俗化、化、普及化”的特点?

(1)改革时期,的权利和权利分离,教育由控制领导权。

(2)一般人由于厌恶斗争而越来越重视今世生活,教育与世俗生活的结合更趋于紧密,学校的课程也随之发生变化,世俗性知识比重加大,教育呈现世俗性的特点。

(3)改革时期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时期仅局限于上层社会,而是一种更深刻、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改革运动,教育具有普及性的特点。

英国的教育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教育改革——中等教育

目标:

中等教育公立化、中小教育衔接、课程容更新。

(1)背景

(2)容:

1、1895年《布莱斯顿报告》:

1899年成立了“教育委员会”(取代科学工艺局)

2、《1902年教育法》(《巴尔福教育法》)颁布;

(3)影响

1、教育委员会的成立第一次统一了中央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宏观管理;

2、《1902年教育法》确立了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规定了“地教育局”的权限和职责,使地政府有权统筹协调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规划。

3、初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课程容扩展、形成品格,发展智力)

4、中等教育课程设置现代化。

(4)存在的问题

1、“双轨制”

2、公立学校系统未建立,机会均等的问题。

2、高等教育

1963年《罗宾斯报告》:

“罗宾斯原则”

名词解释:

“罗宾斯原则”是英国在1963年提出的教育改革案即《罗宾斯报告》。

该文件探讨了英国高等教育如为社会服务这一重大问题。

报告建议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这个建议被称为“罗宾斯原则”,成为英国60年代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

英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1、英国的教育经历了一段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历史

2、英国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十分重视质量和效果。

法国时期的教育

一、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

1、性质和意义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封建、反教会、反禁欲),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对法国乃至整个欧美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狭义:

18世纪中期开始在法国出现的,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

广义:

17世纪中期-18世纪末、19世纪早期

特点:

用政治自由来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和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2、教育主

(1)世俗化。

表现在领导权由掌握,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公民而不是为教会培养教士,道德教育上由世俗教育取代道德教育;

(2)化。

提倡普及教育,男女平等受教育权;

(3)实际化。

教育的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摒弃古典教育;

(4)劳动化。

二、拿破仑时代法国的教育

帝国大学不是一所大学,是所有教育教学机构、管理机构、教学人员的统称,这集中表现出法国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帝国大学的特点表现在构造完整、组织密、高度的服从精神和格的纪律。

三、20世纪前期的法国教育(一战-二战)

背景:

1、双轨制,体现出的等级不平等

2、古典色彩依然浓厚

3、过于强调教育的一致性,否定差异。

(一)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1、设立公共教学部

2、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教育世俗化。

(二)统一学校运动和对双轨制的改造

背景:

BY“新大学同志会”,主建立“统一学校”,实现教育化,为一切人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结果:

(三)1902年中学课程改革案

强调古典学科与现代学科的价值和相互补充,确立法国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模式。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919年《埃斯蒂埃法案》颁布,使得法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管理的事业,该法在历史上有法国“技术教育宪章”之称。

(五)向指导班的设立与教学式法的改革

在中学的第一年设立,尊重儿童的个性,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倾向实施教育。

总之,20世纪前期,法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推动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二战法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德国的教育

“哈勒学园”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机构之一。

哈勒学园是一个文实科性质的学校,类似于英国的“学园”,兼顾升学和就业的需要,既要学习古典又要学习现代拉丁语,废除了班级授课制。

一、19世纪初洪堡的教育改革

(一)背景

(二)改革结果: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近代国民教育体系。

1、国民学校

在学科容:

语言、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等实用性教学。

在教学法上,废除体罚和死记硬背,采用实物直观教法;

教学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挖掘与发展记忆、理解、判断、审美等能力,培养道德与感。

2、中等学校

1810年洪堡编制了教学计划、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容,以拉丁文、希腊文、德文和数学为主课,重视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教学。

规定只有通过考试成绩合格的才给以中学教师称号。

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提倡想象与语言的培育,交往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洪堡的改革使文科中学的办学向、课程容、教学法以至教师的质量都有了较大的起色。

改革改变了文科中学教师只能由神学家、牧师担任的现象,打破了文科中学对僧侣依赖的局面。

3、大学

如理解洪堡的大学办学“三原则”?

如评价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

大学办学三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洪堡主培养精神贵族气质,主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不收社会经济的牵扰;

(2)教学、学术自由;

(3)科学统一的原则,即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不同学科相统一。

洪堡提倡“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科学统一”三原则的大学办学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大学的旧观念,树立了现代大学的新理念。

洪堡希望大学时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体现出了他反实政主义、无功利的大学教育思想,但这种教育思想是很难实现的。

大学应该具有其社会责任,与社会经济保持联系,而不是远离世俗的。

但是大学也不应该流于世俗,而是应该保持教学和学术上的纯洁性。

因此大学应该把握好这个度。

(三)洪堡教育改革的不足之处

1、导致了狭隘的爱国主义;

2、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对立起来;

3、对中等学校进行类别划分,使学生过早的面临职业选择。

二、玛时期的教育改革(1919-1933)

1、确立学制:

基础学校(废除贵族化的预备学校);

文科中学、文实中学、实科中学+德意志中学、上层建筑中学;

高等学校。

2、坚持实行义务教育,重视师教育;

3、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沙文主义、主义。

三、德国教育改革的经验

优点:

1、将教育看做是振兴的重要要素;

2、对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视;

3、重视师教育;

4、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仍不忘职业教育。

缺陷:

1、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德意志意识;

2、大学改革偏重应用性,忽视学术性,导致德国在尖端科学和基础研究面失去了领先地位。

美国的教育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运动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跨入垄断资产阶级阶段的美国,迫切需要教育为其正在兴起的科技革命和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数量更大的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劳动大军,又需要教育为其对外侵略、对平息人民大众的反抗服务,以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

2、19世纪初的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教育理论和法旧;

(2)中小学学制结构不合理;

(3)公立中学发展缓慢,办学宗旨不明确;

(4)高等学校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容充斥着人文主义;

(5)各级教育质量低下。

(二)措施

1、中等教育改革:

(1)课程设置问题:

1893年“十人委员会”提出中学课程计划;

(2)中学大学衔接问题:

1895年“十三人委员会”研究学院的入学问题,八年研究(1933年-1941年)加强中学大学的合作,解决高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3)1913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六三三学制、综合中学、原则、为他人和社会服务。

2、调整中学办学目标,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3、打破单一办学模式,创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4、走出象牙塔,大学教学、科研、服务三重职能的确定;

5、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6、进步主义运动、杜威的教育理论与美国的教育改革

1893年“十人委员会”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大学衔接的问题。

“十人委员会”提出一份关于中学课程计划的报告。

报告的主要容有:

(1)中学的课程中的一切科目应当以同等的分量交给全部的学生,而不是应有个别差异或只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的目标;

(2)应当精学少数几门学科,而不是肤浅的学习多学科,并且使学习的课程相互联系起来。

(3)中学课程可以按照学生使用的语言分为四组,即古典学科组、拉丁语和自然科学组、现代语言组和英语组。

1895年“十三人委员会”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

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与六年制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

允学生选修各类学科。

以学生取得的中学学科总学分作为学院的入学条件。

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础。

“八年研究”

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试图通过中学与大学的合作关系来解决高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试验研究计划,即“八年计划”。

“八年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面的问题:

(1)关于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个人的发展并有效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关于教育的管理;

(3)关于课程、法的选择安排,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核心课程的思想。

核心课程也称综合课程,它是把一些相关的学科进行合并,组合成新的学科的一种设计;

(4)关于评估工作。

1958年9月《国防教育法》主要容:

(1)加强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等重要科目教学;

(2)实施天才教育和普通教育;

(3)发展职业教育;

(4)为低收入的家庭儿童提供必要的援助。

美国教育改革的经验

1、教育改革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必须不失时机的把握它。

2、教育改革必须立足于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

3、教育改革必须选好突破口,抓住重点。

4、大力进行舆论教育,争取各界的广泛参与。

5、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

学术性和实用性,效率和平等,中央和地,物质调控和非物质调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思潮

一、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新教育思潮促使人们对西教育传统进行全面的反思,推动了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重新认识。

新教育家们创办的一系列新学校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

在新教育运动中形成的思想和开展的实践,对20世纪欧美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另一面也应看到,新教育家们思想的重点在儿童个人的发展,所注重的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并且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

二、进步教育

“进步教育”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是美国的公立学校。

相对于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主义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化问题。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进步教育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不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多矛盾和局限,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3)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矛盾,导致了运动部的分裂。

新教育运动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共同特点及局限性

共同特点:

1、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重视儿童的研究及实地调查,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3、重视劳作、创造性的活动。

局限性:

1、儿童的研究中具有生物化的倾向;

2、极端的个人主义性质;

3、片面强调实用和适用生活,重眼前利益,忽视基础教育的学习,降低了教育质量。

日本的教育改革

日本教育改革的经验

1、把教育立国政策摆在战略的位置

2、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

3、注重以立法形式推动教育改革

4、正确处理弘扬本国传统与吸收国外经验的关系

5、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

6、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7、重视教育的投入。

为什么卢梭的自然教育又称为“消极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的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和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不良的影响。

他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所以卢梭的“回归自然”教育也被称为是“消极教育”。

评述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就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自然教育的原则和法,首先是正确的看待儿童,其次是给儿童充分的自由。

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提出分为四个教育阶段。

2、意义和局限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影响了几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奠定了欧美新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卢梭作为18世纪欧洲教育思想的伟人,其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当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局限性,既有一些落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