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748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奇凡讲话文档格式.docx

在当时的体制、政策和实际条件下不能解决。

我们现在要解决这类问题,沿用既有政策和措施肯定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改革创新。

第二类,大面积存在的问题。

大面积存在的问题,是大家都面临、大家都试图解决但大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既然如此,这就说明大面积存在的问题中,可能有体制、政策的束缚和局限,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体制、政策方面的改革创新。

第三类,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必然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

之所以叫新矛盾和新问题,当然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往往是突发的,前人没有面临过也没有处置过,我们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改革创新。

二、改革创新从哪里入手?

改革创新不是抽象的东西,是知识和智慧的密集型活动,是具体的理性思维和感性实践。

改革创新不仅需要魄力和勇气,还需要对历史经验、国际惯例、方针政策、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需要对经济、法律、文化、历史、社会等各类知识的融汇贯通和灵活运用。

具体说来,改革创新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体制和机制方面入手。

有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体制机制上,在原有体制机制条件下,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理顺了,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

第二,从调整政策和管理方法入手。

有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不在体制机制上,而在政策和管理方法上。

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需要调整政策和管理方法。

第三,从资源配置方面入手。

既有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固化状态,这种固化状态导致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的产生。

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调整资源配置方法,改变现有的固化状态。

第四,从改变边界条件入手。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边界条件,一定的边界条件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体系。

要想解决某个问题,创造新的局面,就要改变原有边界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构成新的格局和体系。

第五,从利益格局调整入手。

从经济和社会管理角度看,改革创新本身往往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现实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实质上是利益的冲突和利益格局的失衡。

只要我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兼顾各方利益特别弱势群体的利益,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的改革创新,一般都可归集到这五类中。

至于具体适用哪一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改革创新举措。

三、重庆改革创新案例举隅

改革创新是为了解决具体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这方面,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有许多经典案例。

下面,我对应五种改革创新方法,给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以主城区路桥收费改革为例

重庆“两江四岸”的特殊建设格局,路桥建设任务特别重。

上世纪90年代至20XX年以前,由于政府财力弱,所以引进投资者来投资建设,建设好后投资者设卡收费。

虽然路桥建设提速了,但收费站点太多,增加市民用车成本,影响城市通行效率和路桥等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造成渝中区和主城其他几个区房地产价格的巨大差距。

市民反映强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政府解决路桥收费站点多、收费重问题。

有关部门曾经提出过使用电子收费卡等方案,但这些方案主要着眼于从技术角度,不能从根本上全面解决问题,因此不能付诸实施。

如何从根本上全面地解决问题,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认真分析。

城市路桥是市政工程,国际惯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投资建设,运行中基本是不收费的。

因此,我们路桥收费问题本质上是投融资体制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和方法问题造成的。

要解决路桥收费问题,必须从改革城市路桥建设投融资体制入手,确立政府公共财政的投资主体地位。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制订了周密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主城路桥收费问题。

一是收购现有的路桥。

由市政府的建设性投资集团出资70多亿元,把主城的7桥1隧13条路全部从投资商手中回购。

二是取消收费站点,车辆通行实施年费制,根据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年费标准。

三是用“时间换空间”的办法平衡收购资金。

回购路桥的70多亿元资金是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必须偿还的银行贷款,需要考虑投入产出平衡。

我们的方案是先用路桥收费偿还回购资金的利息,再用不断增加的车辆保有量来平衡项目本金,最终按约定期限偿清贷款。

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预测是准确的,方案是科学的。

主城路桥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主城路桥收费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

从20XX—20XX年,重庆主城路桥建设共投资200多亿元,全部是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

到20XX年前主城一环二环之间的路桥建设还将投资160多亿元,也将全部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

现在和将来,重庆主城路桥再不会出现设卡收费现象。

实现这个目标,除改革了投融资体制外,政府财力的大幅增长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政策和管理的改革创新——以房地产市场管理为例

为加强宏观调控,国家连续几年清理整顿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建设部、监察部等七部委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先后四次到重庆检查,每次都肯定和表扬重庆,认为重庆房地产

市场结构合理,价格适中,秩序规范。

这几年,在城市化步伐加快、各地房地产价格高攀、市场波动的情况下,重庆能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协调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管理创新。

我们坚持用五条原则进行调控。

第一,把房地产投资严格控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

控制房地产投资占比,是从根本上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节奏。

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过高,一定会造成房地产泡沫,上世纪90年代的北海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房地产投资比重过低,城市发展活力不足,又不能适应市民的住房需求。

根据数学模型测算,房地产投资占比控制在25%左右,就能使房地产供求保持大体平衡。

如果政府不把握这个规律,不作为或过度干预,都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按照人均30平方米住房(建筑面积)规划建设房地产项目。

一般来说,城市人均享有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是30—40平方米(欧洲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是40平方米,中国城市居民住房的小康标准是人均30平方米)。

这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政府在规划建设房地产项目,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时,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有效地控制年度房地产建设量和最终规模,科学地把握城市扩展的规模和速度。

违背这个规律,不切实际地提高规划建设标准,肯定出现泡沫。

第三,严格控制楼面地价不超过房价的1/3。

地价是制定房价的基础,地价决定房价,影响着房价走势。

地价不是越高越好,政府在土地拍卖时要把握尺度。

如果地价拍卖价格太高,虽然政府当期会多有一点收入,但几年后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导致投资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如果政府又要抬高地价,又要批评房价过高,是不实事求是的。

这几年我们坚持按照楼面地价原则上不高于该地段房

篇二:

黄奇帆讲话

黄奇帆:

加强宏观调控化解金融危机

当前世界金融形势扑朔迷离,重庆乃至中国金融业如何拨开迷雾,在吸取世界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0月28日,在20XX·

重庆金融开放论坛上,市长黄奇帆纵论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详解世界金融之弊,并对国内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业人士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金融盛宴。

宏观调控要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标杆,这个标杆应该达到四个平衡

黄奇帆说,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国等新兴国家,还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宏观调控,以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那么,调控的时候就要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标杆,这个标杆应该达到四个平衡:

一是一个国家GdP有多少,这个国家贷款余额大体也有多少,GdP与贷款余额的比例是1∶1。

贷款余额的增长率,基本上应该等于GdP的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我们讲GdP的总量就是GdP的增长率不变价再加通货膨胀率,因此,如果贷款余额大大超过GdP,一定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贷款余额增长率大大超过GdP增长率,也将导致通货膨胀,就不平衡了。

二是一个国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与GdP要做到1∶1。

证券市场的市值大体和GdP相当,也有它的基本道理。

20XX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证券市场总市值20万亿美元,远超过14万亿美元的GdP。

经过金融危机,现在已实现市值回归,约14万亿美元,和GdP大体相当。

三是这个国家市场化的房产总市值和GdP大体上也应该做到1∶1。

对于房地产,全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则,就是一个地方老百姓6~7年的家庭收入,能买得起一套普通商品房。

如果房产市值比GdP总量大很多,就是泡沫的概念。

这个规则怎么推算出来的?

就是这个国家的GdP与房产总市值大体相当。

如果一个地方要20年的家庭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说明房产市值远比GdP大3~4倍。

四是这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系统的支出,与GdP之比也是1∶1。

政府债务最好控制在GdP的30%以内,超过60%就过了警戒线。

社会保障体系大体上支出在GdP的20%左右,如果负担过重或标准过高,支出达到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占60%的政府债务,就可能超过GdP总量,风险很大。

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极其复杂,但要说简单,只要把4个1∶1搞好,这个国家的金融,宏观上就能平衡,就能基本理顺结构。

就中国而言,这些年贷款增长较快,基本面上呈现通货膨胀态势,这两年银根抽紧,正逐步走向平衡。

今年贷款余额估计达60万亿元,而今年GdP约为45万亿元,贷款余额有点超过,以后收紧一点可实现回归;

证券市场市值与GdP达不到1∶1,主要是这两年证券市

场发展不够充分,现在资金是银行这边多,证券市场那边少,很多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直接金融系统对社会融资的贡献只占10%左右,比例太低,因此,证券市场应该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有一些泡沫,国内一些城市房价过高,因此最近国内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是趋向合理方向。

但我们的政府债务和社会保障支出不用太担心,甚至社保还应该加大支出。

目前,整个社保系统的支出才几万亿,和40多万亿的GdP相比,仅占10%左右,可以再增长一些。

政府债务基本合理,中央和地方各约10万亿,占GdP的50%左右,再加上中国特有的政治优势,除了GdP外,还有规模和GdP相当的国有资产,因此,在这方面不用担心。

总体而言,用这四个平衡作为工具,作为一种逻辑,来分析欧美和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基本能看出问题所在。

金融危机之后,用这个模型分析美国经济,其贷款余额、证券市值、房产市值这三个要素已经回归,美国经济已经没有太大危机,唯一不好的数据就是,政府债务加社保支出太大,需要平衡。

只要增加对工商经济的投资,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刺激工商企业发展和老百姓创业,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美国经济就能更好。

说金融是中心的时候,是指金融与工商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工商经济因为金融服务而兴旺发达,金融因工商经济繁荣而发展。

金融一旦脱离工商经济进入自我循环空转的时候,这个中心就不存在了

宏观调控中,有财政的工具,也有金融的工具。

理论上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这是一个确切的理论体系。

但如果金融工作者、金融机构不为工商经济服务了,把自己当成中心,那就要出问题了。

这些年,世界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仔细分析下来,这一波的危机都是金融闯的祸。

世界金融至少出了三种毛病:

第一,忘记了金融业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工业才是根本,金融业作为服务业,应该眼睛盯着工业、商业,要以它们为中心,依托它们生存,为它们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发展。

说金融是中心的时候,是指金融与工商经济相互融合发展,工商经济因为金融服务而兴旺发达,金融因工商经济繁荣而发展。

金融一旦脱离工商经济进入空转的时候,这个中心就不存在了。

但是过去这十年,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金融业取代实体经济变成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开始自我封闭搞内循环,金融的资金不是怎么想着为工商经济、为企业提供融通方便,而是自我炒作,银行的资金进股市,进衍生工具的市场,最后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只在虚拟经济内空转。

第二,最近十年来,金融不断创新,但这个创新与实体经济毫不相关,不是为工商经济服务、不是为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而是为了逐利,是泡沫式的创新。

20XX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金融泡沫创新的后果,它闯了大祸,让全球工商经济为它买单,为它付账。

第三,金融行业薪酬涨得太高,美国总统五六十万美元的年薪,可能赶不上一个金融公司中层的收入,高工资与高利润挂钩,为追求高利润,导致金融以逐利为唯一目标,逐渐抛弃盈利较低的实体经济,转而投向更赚钱的虚拟经济。

金融公司闯祸让世界陷入金融危机,怎么摆脱?

如果整天就金融论金融,我认为摆脱不了,只会产生三个结果:

一是想出一个方案,把现在的危机往后推,这三个月发生的事变成三年以后发生,但是那时候发生,比现在还严重。

二是想出一个方案,把一个危机解决了,但是新的危机,另一种性质的危机又出现了,用新的危机叠加老的危机。

第三种是转嫁危机,我的危机转嫁成他的危机,这个国家的危机转嫁为别国的危机。

很多解决方案就是在这三个圈里打转。

在解决欧债危机的三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欧洲欣喜若狂,但我认为这只是大家把饼切来切去,在玩一个数字游戏。

欧盟挽救了希腊,减记了50%的主权债务,谁买单?

用债务救债务,只有做更大的饼才能补充丢失的那块面粉。

但这个饼怎么做大?

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的经济主体是实体经济,所以摆脱各种金融危机的最终出路一定是技术进步和实体经济。

如果新能源搞得好,一个几万亿的产业出来了;

如果新的生命科学成果产业化,一种好药出来,一搞也是几万亿的产值;

还有就是以电子计算机、通信为背景的人工智能,这种智能体系发展起来又会是几万亿;

还有就是增加粮食生产,全世界的人都离不开。

几个几万亿的产值,以增量拉动存量,产生新的效益就可能把原来积淀的泡沫挤出、负担消化掉。

因此,科技进步以及围绕科技进步发展起来的工商经济,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脊梁骨,是国家经济的主流,而金融只是服务业。

如果科技进步与工商经济能够很好地互动发展,这个世界就会早日摆脱困境、就会持久发展。

凯恩斯的理论是救急用的,不能长期用,不能当补药吃;

福利主义的那一套是补药,但不能补过头,可以长期用,但标准要合理,要有一个度;

供应学派的理论也是可以长周期用,至少眼下更应该大大发挥作用

对宏观调控来说,近年来全世界有各种经济学理论,有的经济学理论是为工商企业服务的,有的是为金融业服务的,也有一些是为宏观经济,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依据的,应用最多的理论有三种。

第一种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理论提出了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的有效需求原理,认为投资和储蓄不可能自动形成均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这个理论是救急用的,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经济特别不景气的时候,政府不惜背上一定的债务,通过投资刺激经济发展。

但这个理论不能长期用,如果十年、二十年始终用这个理论,政府债台高筑,远超GdP一两倍,是要出问题的。

第二种是福利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就越大”,主张收入均等化,由此出现了所谓的“福利国家”。

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一定会出现两极分化,为了社会平衡,福利经济学理论可以缓和经济矛盾,平衡两极分化的差异,可以起到启动需求的作用。

这个理论是应该长周期使用的,但有一点,不能过分,不能把标准定得太高,不能当补药吃得太多,太多了就像希腊,福利搞得太好,国民不用劳动也能过得很好,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这两种理论各有各的用处,但最近20年,西方几乎忘记了一个理论,就是供应学派理论。

这就是第三种理论,指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创造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政府减税、让利、补助,鼓励创业,使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各方面的就业人群随之增加。

增加之后,税基增大了,政府税收增多,失业人数减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支出减少,社会良性循环,得到长周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就把供应学派的理论作为经济调控的依据,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也用这一个理论,因此,英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都非常繁荣,为此后10多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现在要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应该把更多的救市资金提供给创业者,对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企业减税。

之前,美国两次货币量化宽松,放出了2万亿美元,都通过常规渠道放给了银行,所以美国银行和20XX年金融危机时完全不同,20XX年银行资金链断了,需要政府救济。

现在美国的银行,特别是那些大银行,根本不缺钱,手里有很多过剩的钱,但工商企业十分缺钱,为什么?

因为美国大银行不看好工商企业,宁可在股市等虚拟经济中流转,宁可把钱投向金砖五国,变成世界热钱进行流动,也不愿意进入美国的实体经济,这也是美国金融以自我为中心,和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把资金放给银行,希望通过银行进入工商经济,是行不通的,要采用供应学派的理论,直接拿几千亿资金,提供给能解决就业的企业,提供给创业者。

所以最近我们看到美国议会在讨论几个议案,其中一个是改善美国的投资环境,通过税收优惠吸引投资;

一个是即将通过一个就业法案,对于能帮助政府解决就业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总体而言,三个经济学派,我个人认为凯恩斯的理论是救急用的,不能长期用,不能当补药吃;

供应学派的理论也是可以长周期用,至少眼下应该大大发挥作用。

我们的金融系统要汲取华尔街的教训,认识到金融就是工商企业的服务员,是社会融通的服务员,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枯则金融亡,一定要把这个位置摆正

对于国内的金融机构,我们要防止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业出现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金融是服务业,服务于工商企业,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枯则金融亡,这是宗旨。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也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每次经济宏观调控时,人民银行会适时采取一些合理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层层叠加,一叠加就过了,真理多走一步就成谬误,最后效果就会出问题。

第二,银根收紧后,社会资金紧张,就可能出现高利贷。

金融机构这时不是站出来为中小企业融资理财服务,没有采取措施去遏制高利贷,反而是贷款理财盛行,很多合理的贷款业务转成理财业务,银行放资金,信托加一码,中介机构再加一码,还有各种手续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