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635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大学毕业教授致辞有哪些文档格式.docx

圣人的事业靠投机取巧是不行的。

  看着你们即将离校走向各自的未来,就像看着我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初次离家远行一样。

心情很是复杂,一方面为你们高兴,你们终於长大了,终於可以不依赖父母了。

但是,更多的一面则是为你们担忧,担心你们还太年轻,太单薄,太脆弱,能不能够应付得了当今这个险恶冷漠,复杂而又多变的世界?

你们能行吗?

能扛得住吗?

  我带过一个学生,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夸她智商高,她自己也以为自己聪明绝顶。

只有我这个导师说她傻,简直是傻气四溢。

你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那只有随她去了。

毕竟以後的路要靠她自己走,走得怎么样,只有凭她个人的造化了。

这样的学生,我在清华见到的可不止一个,应该说不是个别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

有些同学,人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但就是做事不通情理。

是何原因造成的呢?

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尤其是法学教育,究竟教给了你们些什么?

你们学到了些什么?

你们学到的那些法学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依我之见,那是一套经过汉译的纯西方话语体系,是全套的西方概念、制度、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迻译。

我听说,有位部门法博士生,记不得是民法还是刑法专业的博士生了,他说他感觉自己的文化祖国是德国。

顺此类推,宪法的博士生可能会觉得他们的文化祖国是美国。

有的专业可能觉得他的文化祖国是英国、法国、日本,如此等等。

他们有这样的感觉应该说毫不奇怪。

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难道我们多年来处心积虑的教育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黄皮白心的香蕉吗?

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会说中国话但连自己的文化祖国都忘却了的西方人吗?

这样的教育和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後果呢?

请大家不要做意识形态化的理解。

我说的与政治无关。

我个人以为,西方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

那就是功利主义和斗争哲学。

法学应该就是西方文化这两个特征的最集中体现。

著名的德国法学家耶林有本名著叫作《为权利而斗争》,这个书名应该说就是对全部西方法学的精确概括。

  西方法学上所说的权利是什么呢?

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在我看来,说穿了:

就是财产利益和可以折算成财产的利益。

但不要忘了,西方的功利主义又是和个人主义捆绑在一起的。

西方人鼓吹的斗争哲学,通常都带有浓厚的色彩。

这样的一套为自身利益而拼命斗争的学说体系经过中国法学教师群体的概念化、教条化的理解或曲解并传授给你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隔壁大学有位已退休的教授钱理群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家应该都知道:

如今中国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群「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不包括你们呢?

应该包括吧?

但显然不止你们,也应该包括我们这些教过你们的老师们吧?

  再这样说下去,你们要么很悲观、要么很愤怒。

在座的我的同事们可能会要站起来骂我,或者要把我赶下台了。

这就是一开始我就声明我不代表本院教师的用意所在。

  好了,概括一下我方才说的这些话的意思,不外是说:

你们这些年来学到的西方知识体系与你们即将面对的中国社会是格格不入、完全脱节的。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大忧虑所在!

  如此说来,你们的所学岂不是全都白费了吗?

那倒也不至於。

  不要忘了,你们毕竟还是中国人,你们就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在中国人的社会中。

只要你们能洗脱你们身上的四股气,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认真解读人生的这本大书,解读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这本大书。

一旦当你们真正读懂了人生和社会文化这两本大书的时候,你们就会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你们就可以真正消化吸收这些年里学到的西方知识,并将这些西方知识变成有益的营养,变成你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哪位可能会说,您说的那四股气是指什么,告诉你们,就是:

傲气、洋气、娇气和俗气!

你们身上有没有这四股气?

自己掂量去吧。

  不用跟我来争!

  等到你们走出校门之後,可能很快会发现,你们这些年里在清华辛辛苦苦学到的那些法学知识,不知不觉间就被忘了个精光。

不过不要为此感到苦闷,学习最要紧的是明理,忘掉那些具体的知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有两句话希望你们一定要记住,永远要牢记!

那就是清华的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两句校训想必你们早都耳熟能详了。

这两句分别来自《周易》乾、坤两卦《象传》的校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认真思考过吗?

  时间不多了,不能多讲了。

这里我仅借用《孟子·

离娄上》的话来稍做阐释: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做事不成,要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埋怨别人,更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不能要求别人和你相向而行,要求别人配合你,跟你合作,甚至连梦都要求别人做得跟你一样。

那怎么可能呢?

那是强加於人。

什么事儿都不能强求,更不能靠压服。

强扭的瓜不甜嘛!

  儒家说的自强是凡事要求自己,检讨自己,提高自己!

  还记得电影《霸王别姬》里的那位戏班子老师傅教戏时说的那番话吧?

有两点:

一个是从一而终,一个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他是讲唱戏做人的道理,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办事做人的道理。

做事要一以贯之,善始善终;

做人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成全自己,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其实我们的校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深意就在这里。

  希望大家能够谨记不忘!

  古语说:

儒者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

这话典出《荀子·

儒效》: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这里的儒者,与前面校训里说的君子应该是同指。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受过教育,有一定知识技能并有一定道德操守的人。

你们都是受过一定教育、拥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了。

但是你们是否都有一定的道德操守呢?

是否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呢?

如果有,那你们就是儒者,就是君子!

  我希望我们清华法学院的毕业生都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也都能坚守住这个底线!

儒者无论在朝在野,无论在上位在下位,无论为官、为商、为学、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给也都能够给他所到之处带去一股清新、和谐、高雅的气象。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荀子在这里所说的「美」的含义,也是我对在座诸生的殷切期待!

我想,这应该也是养育了你们的父母和所有教导过你们的老师们的共同期盼吧?

  再说一遍:

儒者在乡则美俗,在朝则美政。

不管你们走到哪里,不管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期盼着你们能给你们所到之处带去一股清新、和谐、高雅的气象!

成为儒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君子!

谢谢大家!

  2019大学毕业教授致辞篇二各位同学:

大家好!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

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

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

  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

知识

  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

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

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切视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5分钟宣传片《他们》中,全片仅有三句话——看见他们,走近他们,讲述他们。

我们希望呈现的是:

在大发展时代,人们看到的常常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而看不到大发展背后的数以亿计的普通人。

人文与发展学院就是要看见这些普通人,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行动走近这些普通人;

通过论文著作、社会讨论、政策倡导等讲述这些普通人。

  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在罗伯特·

钱伯斯1983年出版的著作《农村发展:

以末为先》中,他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

因为人们会认为强者是胜利的象征,而弱者则是失败的代表。

因此,”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中国家庭都是受益者。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戾气也在快速加重。

  这并非危言耸听,其严重程度,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例如,在餐厅、公交、地铁、高铁甚至飞机上因为抢座而吵架厮打,医闹事件、校园欺凌、家庭、插队加塞、开斗气车,甚至因为被看了一眼就殴打他人……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少见。

而在网络场域,更是戾气四溢,那些所谓的高端人士,在微信群里常常一言不合便恶语相加。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

当然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总以强者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常常是目中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

这里的例子实在太多。

例如,我多次见到西校区早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将车子直接停在带有明显禁停标识的学院正门口;

高端小区里有的业主直接将车辆停在草地上;

网络上,一旦他人提出不同意见,便开骂约架;

以及太多的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餐厅、马路、高铁,甚至飞机上,拳脚相加。

  这样的强者心态最为恶劣的表现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

例如,餐厅

  顾客辱骂殴打服务人员;

小区业主辱骂殴打保安;

男性辱骂殴打女性;

  成人辱骂殴打儿童老人;

有权者辱骂殴打普通人;

有钱人辱骂殴打穷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例如,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剥削自然,而不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理性和感性关系上常常是崇尚算计、效益至上、蔑视感性,而不关注体验感受、行动意义。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每每是科学沙文主义,即迷信科学的客观性和功用性,而蔑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情怀感。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城乡关系上,一般是要农村向城市看齐,尤其是为了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的生活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

  在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最后时刻,我才要再次提示大家,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离开校园后,假如你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扶贫方案强加给穷人。

若穷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请不要贬损他们的素质和眼界,你需要尝试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请努力理解农民的生活世界和生产逻

  辑,不要以为可以将一个外来者的产业方案和市场方案强加给村民。

  钱伯斯提醒过我们,”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也许农民还保持着斯科特指出的”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你需要尝试像农民一样感受世界。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

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各位同学,人们都将自己就读过的学校称为母校。

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我们有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

我们希望我们的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保持真实,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思考社会、追求意义,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

卢梭曾说,”看到你们这种端庄朴素的装束,谁还不鄙视虚浮的奢华?

  我想对我们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毕业生说,”看到你们的朴实纯真,谁还不鄙视浮躁圆滑;

看到你们的高洁志趣,谁还不鄙视精致利己;

  看到你们对弱者的尊重,谁还不鄙视强者的骄横?

  同学们,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在大家即将离校远行的时刻,我们想告诉大家,人文与发展学院犹如你们的母亲一样,并不在乎未来你的事业会有多大,并不在乎未来你的财富会有多厚,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你们:

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无论你在何时,无论你在何处,不需要提前通知,不需要提前准备,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将时刻张开怀抱,等待你的归来!

  2019大学毕业教授致辞篇三天,你们要毕业了。

  毕业,意味着收获——收获知识,收获学位证,收获一个在全球大部分地方通行的新身份。

因为这种收获,有无数大门向你们敞开。

  但毕业也意味着离开:

离开为你打饭的室友,离开帮你记笔记的同学,离开为你改论文、为你写推荐信,上课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首沉吟的老师,离开夜晚灯火通明的法律图书馆,离开松林的包子,燕南的坛肉,勺园的香锅,佟园的羊肉火锅,学一的宵夜,小白房的煎饼,学五的鸡腿饭——加一个鸡腿五块钱,每人限购两个。

无论你将来是去国贸、金融街、陆家嘴、中环、曼哈顿,还是那曲、西海固、华阳礁,你都会怀念这些物美价廉的食物。

一张饭卡,把你们的胃拴在了燕园,但你们的特权,马上就要失效了。

  其实,十七年前的此时此刻,我作为一个快要离开的本科生,就沉浸在收获与分离带来的情绪交织之中。

那时候,我要去地球的另一面;

  那时候,地球感觉比今天更大。

离开了北大法学院,我不知道是否以后只能拿着”院友卡”才能进校,偶尔在校园里驻足片刻,追忆似水年华。

  十七年之后,我已经非常释然了。

在我重新思考了从离开到回来的经历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走出法学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我们走出北大法学院,外面,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法学院,为了理解这个更大的法学院,我们经常要从知识上,从精神上,回到北大法学院。

  先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法学院。

镶嵌在现代学科建制中的法学院,主要研究和讲授人类社会权威机关制定/认可和实施的法律。

我们的法学是围绕着某些比较确定的研究对象——但未必是统一的研究方法——而组织起来的,而且有着一整套与日常语言有距离感的术语体系,一套与朴素的常识推理不太一样的思维习惯。

  但是,我们探讨的”法律”,终究离不开日常语言中的”法”这个字。

汉语中的”法”字,在数千年的流变中,已经获得了极为丰富的。

  学者们会从词源学的角度讨论“灋”这个古老的字形是否意味着”法平如水”,是否与凯原楼前面的神兽獬豸之间存在着关系,并由此延伸出与拉丁语的ius,法语的droit,德语的recht等词之间的类比。

许多民族语言中的”法”字,都内在包含了一种超越实证法的公正、公平的价值意涵。

  法儒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告诉我们一种更为广泛的对”法”的界定:

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按照这个界定,毕业于我们北大的”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以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都称得上是我们的同行,他们的科学研究,何尝不是一种更广义的法学研究?

  不过,在汉语中的”法”字所承载的各种思想传统中,孟德斯鸠给出的这个宽泛的界定方式,还算不上是最大的。

古印度梵语中有一个词叫Dharma,巴利语中相应的是Dhamma,它们在接近两千年前传入中国,被翻译为”法”。

  何谓”法”?

Dharma的词根是dhar,这个词根的意思是”保持”。

  对于Dharma,一个经典的解释是: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根据这个界定,不仅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的必然关系可以被称为”法”,甚至可以说,凡是一切能够保持自性的事物,都可以称为”法”。

于是,汉语中有了”诸法”

  “有为法”

  “无为法”

  “法眼”等等说法。

  根据这个传统,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人世间一切学问都是法学,不分中外,无问西东。

  你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四面八方。

外面,是一个更大的法学院,它究竟有多大,取决于我们对于”法”的界定和想象究竟有多大。

这个更大的法学院,和你马上就要毕业的法学院有什么差别呢?

  走出校园,你马上就会感觉到的一个巨大差别是,在这个更大的法学院里,不再有清晰的老师和学生之分。

生活本身教给我们世界运作的法,没有教材,没有讲义,没有分门别类的图书馆,没有代代相传的攻略笔记,但考试经常突然降临,而且题型变幻无常,角度经常刁钻刻薄。

你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但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

  用我的师弟、现在隔壁法学院任教的刘晗老师的说法,你要在”灰度空间,做出黑白决策”。

  你在北大法学院里学习了婚姻家庭法,但你能够领悟情感的法、世代交替的法,经营好你的家庭吗?

你在北大法学院学习到了”衡平”的概念,但在一个更大的法学院里,你能够在林林总总的价值和利益的冲突之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吗?

你在北大法学院读了很多的判决,但在一个更大的法学院里,你能够在复杂疑难的局面下做出好的判断吗?

  但是,经历考试的不仅是走出学院的毕业生,也是在我们这些在学院里面从事教学和研究的老师。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迁,正在对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产生深刻的冲击。

  2019大学毕业教授致辞篇四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仪式,见证同学们从东北大学出发,开启

  未来人生之旅的新时刻。

此时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想定格住时间,回忆过去,畅想未来。

所有的激动、感恩、留恋和不舍都可以在此刻释放,让我们用掌声、欢呼和拥抱,来共同铭记这一历史瞬间!

时间不能定格,但记忆可以永恒。

四年大学生活,有欢笑,有欣慰,有郁闷,也有吐槽。

让我欣喜的是,你们以东北大学为舞台,经历了专业和思维的历练与升华,体验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快乐,不仅颜值变得更高,气质也变得更好。

让我难忘的是,在上千封”校长直通车”来信的批阅和回复中,在校长学生助理座谈会面对面的交流中,在创新创业校长奖章的颁奖典礼上……我与大家碰撞思想、交流体会。

你们的欢笑和怅惘让我感同身受,你们的批评和吐槽也让我压力倍增。

遗憾虽然还在,但我坚信,未来会让大家看到改变和希望!

  四年里,同学们和东北大学一同成长。

学校首个2019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浑南新校区建设、学科调整和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基地拓展……我们共同的信念,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在你们中间,有李砚浓同学这样获得国外九所名校OFFER的”学霸”,有秦诗悦、王海洋同学这样的创业之星,有尹璐同学这样在物理学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科研达人,也有刘莉同学这样带着母亲上大学的道德模范。

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有一段值得母校骄傲的经历,如同群星闪烁,点亮了学校深邃而壮阔的天空。

母校感谢你们,并为你们的成熟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一朝东大人,一生东大情。

面向未来,我们共同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我看到,在东大官微里有一句离别伤感的话:

同学们,你们的学生证即将到期,可我今天要说,你们的学生证永不会到期,因为,你们是母校永远的子女!

  我们有难以忘怀的共同记忆。

在一届届学子心中,东北大学

  是”一二?

九”游行队伍前高擎的旗帜;

是传唱五月的鲜花、激励国人救亡图强的灯塔;

是培育社会发展中坚和行业领袖的殿堂,是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引擎。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大爱情怀在代代学子中接力传递,”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是所有东大人体内最鲜明的血统和基因。

  我们有热切期盼的美好未来。

孔子曰:

”三十而立。

”当东北大学建校百年时,你们正值而立,处于人生事业的上升期和成熟期。

  东大这所百年学府也将处于蓬勃发展的”而立之年”。

那时,我们的国家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的宏伟目标迈进。

时代将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遇。

”而立之年”的你们,也许博士毕业正当大展鸿图;

也许已在岗位上历练多年,已经成为中坚和骨干;

也许艰辛的创业之路已看到曙光。

而那时的东北大学,也将以若干一流学科带动整体提升,以昂扬的风貌和坚定不移的步伐,向着一流的目标奋勇前行。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大学和校友,如同日月星辰,彼此照耀,互相映衬,永不分离。

  我希望,我们做一个”而立之约”。

面对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各种思潮交融激荡、人类社会深刻变化的新时代,东北大学选择的是一条”传承、创新、超越”之路,在这条路上,让我们同向同行,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

  希望一路同行,我们能够不忘初心,追逐梦想。

今天的你们,已经面向未来做出了深思熟虑的选择。

有的选择继续深造,在学术领域有所作为;

有的选择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这片热土再创辉煌奉献力量;

有的响应国家召唤,到西部、到基层去建功立业;

有的选择将非凡创意付诸实践,创新创业,开拓新天地。

你们是幸运的,时代给予了你们多元选择的机会,但在多元的价值观下,取舍更需要眼光和胸怀。

衷心地希望你们追寻心中所爱,坚守不为时间侵蚀,不被岁月消减的永恒追求,保持求新探异的激情和梦想,保持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增强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永不停止前行的脚步。

  希望一路同行,我们能够互相砥砺,共同成长。

东北大学的精神赋予了你们远大的理想、实干的品行和创新的勇气,带着这种独特的拥有,你们将走向未来,开创属于你们的一片天地。

一代人才承载一代担当,一代精英实现一代梦想。

东北大学向着一流迈进的过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