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3683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能在热动力平衡中的应用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

c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开(kJ/kg·

K);

△t物质温度差,单位为开(K)(也可用℃)。

热量只发生在两个物体间,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间接接触并且有温差的条件下,其结果是一个物体因吸热而温度升高,另一个物体因放热而温度降低,一个物体放热必然等于另一个物体吸热。

对于多个物体同样适用。

工程中,常用kJ、MJ、GJ表示热量的单位,其关系是:

1GJ=1MkJ=1000MJ=1000000kJ。

2.2热能

热能是物质分子热运动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用下式表示:

E=E动能+E势能

(2)

E热能,单位焦耳(J);

E动能分子运动的动能,单位为焦耳(J);

E势能分子势能,单位为焦耳(J)。

由于动能和势能都是温度的函数,热力学引入焓的概念,用以表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的热能,因此热能又可表述为:

E=mH(3)

m物质质量,单位为千克(kg);

H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焓是单位质量物质所包含的热能的量度,它与流体的温度、压力有密切关系,因势能是相对的,焓也是个相对物理量,热力学中通常都是以0K(-273.15℃)的焓为参考点,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任意温度为参考点,但最好是以所有可能的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为参考点,以使热能永远为正值。

焓可以通过焓温表查得。

一般而言,温度高的物质焓也高,压力高的物质焓也高,焓与温度、压力等物理量并非是线性关系,尤其是涉及相变时会突然变化。

2.3热量与热能的区别

从前述表述可以看出,热量是物质发生热交换而传递的能量,换句话说,没有热交换就不会有热量产生;

而热能是物质本事所具有的能量,它与是否发生热交换无关,是物质本事具有的属性。

热量是个绝对概念,而热能是个相对概念,显然,热量与热能应该是两个不同属性的概念,但许多资料都将热量与热能混为一谈,甚至一些教科书也将二者相混淆,这应该是不正确、不严谨的。

热量的传递或转移,都将引起温度的变化,如果二个物体在等温条件下相互接触,必定不会发生热交换,按

(1)式的定义,热量必然为0,这一点恐怕没人质疑。

但这两个物体各自都有其热能,按

(2)或(3)式的定义,它们一般都不会为0(除非事先规定该温度为热能的参考点)。

热量的单位与热能的单位都是焦耳,也与功的单位相同,但它们都是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请读者正确理解其本质的不同。

2.4功

功是使物质的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量度,用下式表示:

W=△E(4)

W功,单位焦耳(J);

△E能量变化量,单位焦耳(J)。

做功有二个显著特征,其一是某种能量在数值上发生变化;

其二是这种能量必定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显然,热量转移过程是不会做功的,因为热能转移后依然还是热能,并没有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同样的,热能发生变化,未必会伴随做功,只有当热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热能通过热机转变为机械能)时,才会产生做功。

做功的本质是将与功对应的某种能量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工程上,通常用kJ、MJ、GJ作为功的单位,换算请参阅2.1。

2.5功率

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称为功率,用下式表示:

P=W/t(5)

P功率,单位为瓦特(W);

W功,单位为焦耳(J);

t时间,单位为秒(s)。

功率是能量做功能力的表述,功率越大,其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就多。

通常机械或电气设备都会标注额定功率,表明该设备在最佳匹配条件下的运行功率,而设备在实际运行中,不一定都能满足最佳匹配条件,其实际运行功率通常都比额定功率低。

工程上,通常用kW、MW作为功率的单位,其换算关系为:

1MW=1000kW=1000000W。

2.6热平衡

在绝热条件下,具有温差的二个物质间会发生热交换,最后会稳定在某一确定的温度上,这个温度称为热平衡温度。

设物质1的质量为m1,初始温度为t1,物体2的质量为m2,初始温度为t2,平衡温度为t,根据

(1)式可以列出如下热平衡方程:

Q=m1c1(t-t1)=m2c2(t2-t)(6)

将(6)式整理后得:

t=(m1c1t1+m2c2t2)/(m1c1+m2c2)(7)

当流体均为同种物质且在同一形态(简称同质同态,下同)条件下,c1、c2的变化都不大,可认为相等,此时(7)式可简化为:

t=(m1t1+m2t2)/(m1+m2)(8)

3.热功率法

3.1热功率

热功率是指流体的流量与焓的乘积,其物理意义是指单位时间内流入或流出系统的物质所携带的总的热能,用下式表示:

P=QH(9)

P热功率,单位为千瓦(kW);

Q流体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H流体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热功率是本文引入的新概念,但物理意义与其它资料使用这个名称有些差别,请读者注意。

因单位与功率相同,所以假借了功率之名,其实和做功没有必然关系,它可以间接反映这些流体通过机械装置可能做功的能力。

热功率与热能一样,都是相对概念,这和做功的功率完全不同,后者是绝对概念,请不要混淆。

热功率不是广泛适用的概念,一般仅对流体(液体或气体)有效,固体原则上不适用。

通常情况下,热功率所表示的热量只包含流体的显热和潜热,不包含其化学能。

当然,如果实际应用中物质发生燃烧放热,也可以包括化学能。

同样的,如果是散碎且连续稳定移动的固体流,且其所含热能可以被有效利用或参与系统热交换,也可以比照流体应用本概念。

热工工程中,热功率还可以表述为:

P=QH/3600(10)

P—热功率(MW),Q—流量(t/h),H—焓(kJ/kg)。

3.2热功原理

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对于封闭的有限系统,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即:

E=ΣEi=常量(i=1,2,3,......)(11)

根据热功率的定义,(11)式又可表述为:

P=ΣPi=常量(i=1,2,3,......)(12)

对于有限系统,其对外做功等于输入系统总能量与输出系统的总能量之差,即:

W=ΣEin–ΣEout(13)

同样(13)式又可表述为:

P=ΣPin–ΣPout(14)

P系统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或兆瓦(MW);

ΣPin系统输入热功率,单位同上;

ΣPout系统输出热功率,单位同上。

对于热工机械如汽轮机,其输出的机械功率为汽轮机进汽热功率与抽气和排汽热功率之和的差,即:

P=P进汽–P抽汽–P排汽

对于任意节点,流入该节点的功率之和一定等于流出该节点的功率之和,即:

ΣPini=ΣPoutj(i=1,2,3,…,j=1,2,3,…)

Pini和Poutj分别表示流入和流出该节点的热功率。

3.4热平衡的热功率计算法

3.4.1平衡温度

二种不同温度的同质同态流体,其混合后的平衡温度可由(8)式得出。

在热工工程中,经常以流量表示流入或流出系统的物质量的多少,考虑质量m与时间的比值为流量Q,则(8)式又可改写为:

t=(Q1t1+Q2t2)/(Q1+Q2)(15)

显然,对于同质同态流体,例如都是液态水,采用(15)式计算则更方便直观,流量Q的单位取t/h或m3/h均可。

如果是非同质同态流体的混合,则情况会复杂些,这是因为比热容c是个与温度t有关的函数,有时并非是线性关系,因而(15)式已不再成立,但(7)式依然是正确的。

我们注意到物质的焓H在数量上等于比热容c与温度t的乘积:

H=ct,

因而可以将(7)式表述为:

H=(m1H1+m2H2)/(m1+m2)(16)

工程上流量单位为t/h时,可表示为:

H=(Q1H1+Q2H2)×

3600/(Q1+Q2)(17)

以热功率P替换QH,则(17)式又可表述为:

H=(P1+P2)×

3600/(Q1+Q2)(18)

(17)、(18)式中焓H的单位为kJ/kg,通过焓温表也可以查出对应的平衡温度。

3.4.2气体平衡压力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

pVm=RT(19)

p气体的压力,单位为帕(Pa);

Vm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摩尔(m³

/mol);

R摩尔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4J/(mol·

T温度,单位为开(K);

对于实际气体而言,二种气体混合和,可以先按(17)或(18)式求得平衡温度的焓H,并由下式计算出压力p:

p=ρH

p压力,单位为帕(Pa)

ρ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H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4.热动力平衡中的热功率及其计算

4.1汽轮机热功率

4.1.1中压主蒸汽(3.8MPa、450℃)

流量为75t/h,查焓温表有H=3339.1kJ/kg,则:

热功率P1=75×

3339.1/3600=69.565(MW)。

4.1.2汽轮机抽气(1.0MPa、320℃)

流量为55t/h,查焓温表有H=3115.1kJ/kg,则:

热功率P2=55×

3115.1/3600=47.592(MW)。

4.1.3汽轮机排汽(0.0085MPa、45℃)

流量为20t/h,查焓温表有H=2582.9kJ/kg,则:

热功率P3=20×

2582.9/3600=14.349(MW)。

4.1.4汽轮机做功

汽轮机做功功率P4=69.565–47.592–14.349=7.624(MW)。

4.2凝汽器负荷

凝汽器输入热功率为汽轮机排汽的热功率,蒸汽在45℃的汽化热为2394kJ/kg,则:

凝汽器热功率负荷P5=20×

2394/3600=13.3(MW)。

这是设计冷却塔散热功率的最小负荷。

凝结水带出热功率P6=14.349–13.3=1.049(MW)。

4.3换热站可供热

换热站输入功率即为汽轮机抽气功率,汽—水换热器冷凝水为130℃热水,其焓为546.61kJ/kg,带出热功率:

冷凝水带出热功率P7=55×

546.61/3600=8.351(MW)

换热站可供热功率P8=47.592–8.351=39.241(MW)。

4.4除氧器平衡温度

除氧器输入主要有二条回水,一是凝汽器回水,温度为45℃,二是换热站回水,温度为130℃。

还有二条水流,一个是补水,一个是排污水,因二者流量远低于凝汽器和换热站的冷凝水,可忽略不计。

根据(18)式,其平衡温度t的焓H为:

H=(1.049+8.351)×

3600/(20+55)=451.2(kJ/kg)

查水的焓温表可知,平衡温度为107.5℃左右。

其实按(15)式可得:

t=(20×

45+55×

130)/(20+55)=107.3℃。

可见二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4.5冷却塔循环冷却水

冷却塔的热负荷为13.3MW,按照标准温差△t=10℃设计,水的比热容c为4.1816kJ/kg·

K,由(10)式可得:

Q=P×

3600/H=P×

3600/c△t

=13.3×

3600/4.1816/10

=1145(t/h)。

4.6锅炉给水

锅炉给水的焓为440.63kJ/kg,流量为76.5t/h,则:

热功率P=76.5×

440.63/3600=9.363(MW)。

5.新型热动力平衡图

将前面计算的热功率参数标注于热动力平衡图中,可以更加具体地表示出能量的流动以及其分配关系,更利于热动力的直观表示,构成一种新型的热动力平衡图,参见图2所示。

75

图2新型热动力平衡图

新型热动力平衡图标注了更多能量及其流动、分配方面的信息,不仅简洁美观,而且直观明了,对分析工艺流程、考察能量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寻找能源利用不足等具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引入了热功率概念,较之传统热能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创新,许多条件下我们可以无需来回查表而快速计算出能量的数值,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中间过程,使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足够的关注。

如有质疑,请与作者联系,邮箱:

zk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