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278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评估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进化论不仅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称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而A、B项只是进化论的作用,故A、B项错误;

无论是进化论还是相对论和量子论都打破了教会神学的束缚,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故C项正确;

D项是伽利略的成就,故D项错误。

5.(xx·

衡阳模拟)19世纪中后期,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据题干信息“19世纪中后期”可知,人们的信仰产生了危机,人们对宗教信仰发生了动摇,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否定了上帝创世说,动摇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故选C。

A、B、D三项从时间信息角度可以排除。

【拓展延伸】达尔文进化论的巨大意义

(1)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他总结了前人在分类学、比较解剖学、地质古生物学和进化思想方面的成就,再加上自己亲身考察和对大量动植物变异做的系统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理论。

(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基础,有力地证明了“造物主”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神创论”,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

6.“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解析】选B。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理论和电磁波都是科学理论,引发各项发明,故B项正确;

A、C、D项表述的是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

工厂里面。

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反映了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巨大作用,故C正确。

8.有一种文艺思潮侧重从人们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符合该思潮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

A.《人间喜剧》B.《唐璜》

C.《安娜·

卡列尼娜》D.《哈姆雷特》

浪漫主义特点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故材料的文艺思潮应该是浪漫主义,《人间喜剧》和《安娜·

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A、C项错误;

《唐璜》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故B项正确;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D项错误。

9.(xx·

信阳模拟)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

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

“(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  )

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

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

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

由“(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可知是指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故D项正确。

10.鲁迅的《阿Q正传》发表后让许多人不安,总以为写的是自己,独特的这一个阿Q拥有了巨大的共性,甚至成为我国国民性的代名词。

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一致的是(  )

《阿Q正传》是现实主义文学,A项是现实主义美术代表,故A项正确;

B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故B项错误;

C项是浪漫主义音乐代表,故C项错误;

《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故D项错误。

11.(xx·

江西六校联考)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

据此判断,该老师的绘画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派D.现代主义

据题干意思说明绘画艺术具有反传统、不规则的特点,这符合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故选D。

A、B、C三项艺术特点与题干意境不符,排除。

【拓展延伸】

(1)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

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

(2)现代主义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

12.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

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演唱《乡恋》的。

《乡恋》的解禁表明(  )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本题考查音乐影视艺术的影响。

据题干情境,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从禁播到观众强烈要求解禁,说明人们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故选A。

B项题干未体现;

C项不符合改革开放时代特征;

D项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到:

理性力学应当是一门定量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

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中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的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

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

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

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

相对论网站

材料三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

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XX名片

(1)材料一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

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10分)

【解析】第

(1)题,考查牛顿力学体系的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总结。

(2)题,根据所学知识,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灵魂”主要指两位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

第(3)题,可从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近代科学产生的作用。

答案:

(1)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

(2分)作用:

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成为17世纪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

促进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6分)

(2)关系: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6分)灵魂:

科学探究精神。

(2分)

(3)作用:

①政治:

进化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

②经济: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③思想:

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援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另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

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杂忆》1925年6月

材料二 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唐纳德·

卡根《西方的遗产》(下册)

材料三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法]丹纳《艺术哲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

从材料一、二出发,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

(12分)

(2)以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为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从历史角度看,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在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能力。

(1)题,从清末民主革命思想盛行和拜伦诗歌宣扬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二者产生共鸣角度回答。

(2)题,从鲁迅文学反对封建礼教,体现民主精神方面回答。

(1)拜伦诗歌宣扬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艺术水平较高;

拜伦本人积极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斗争;

清末中国民主革命思想逐渐盛行,拜伦诗歌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影响:

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出现;

极大地影响了文艺创作,促成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的诞生。

(2)文学作为特殊的艺术,其产生也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批判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代表作,体现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唤起国人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评估检测

1.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

下列选项与宣传主题相符的是

(  )

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五年计划”

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1949年成立,中国没有加入,故A错误;

从图片“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可以看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材料内容,故B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后,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道路,不是学习苏联经验,故C、D错误。

2.(xx·

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

以下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1949

1950

1952

1953

1954

1955

1959

国家加工、订货、包销、收购的产品价值(亿元)

8.11

20.98

43.21

58.98

81.07

81.21

59.35

指数(%)

100

259

533

727

1000

1001

732

国家加工订货等产品价值占私营工业总产值比重(%)

12

29

43

56

62

79

82

A.私营工业被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C.加工和订货是国家对私营工业的主要政策

D.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步确立起来

据表格数据可知,国家对私营工业的赎买力度越来越大,国家加工订货的产品价值所占比重逐步提高,这说明私营工业越来越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私营工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故A项正确。

【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成分

(1)组成: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2)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资金所占比重较高,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重工业资金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农业资金所占比重有所增加,1963-1965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重工业资金比重有所下降,农业资金比重明显上升,故A正确,B、C、D错误。

4.下表是我国1960年、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0.3

36.1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故A错误;

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得到有效调整,故B正确;

据材料数据变化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且与史实不相符,故C错误;

1958年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化,时间和内容与材料不相符,故D错误。

湖州模拟)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要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要开始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正确。

A、C指的是邓小平理论,故排除;

当时的中国实行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并未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故D错误。

6.(xx·

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新中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曲线图。

其中,城镇人口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的“左”倾错误影响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

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情况有所缓和,故A错误;

从图示来看,城镇人口下降的时间是1960年到1979年间,与该时期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发展有关,故B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而且涉及的是农村,与城镇人口下降无关,故C错误;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与材料的时间段不符合,故D错误。

7.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

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图一反映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出现了“一大二公”,并没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①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当时“左”倾错误造成的,故②正确;

图二反映的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③错误,④正确。

【拓展延伸】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比较

所有权

经营权

分配权

人民公社制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

统一经营

一块干活

平均分配

吃大锅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没变

独立经营

农户单干

有自主权

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8.(xx·

临沂模拟)下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表(  )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

56.2

42.9

0.9

1997

41.9

33.9

24.2

xx

31.0

8.0

61.0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市场经济逐渐确立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表格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分析表格,最明显的变化是非公有制经济在1997年到xx年间所占比重有了巨大的提高,联系时代背景,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经济成分无关,故C项错误;

加入世贸组织在2001年,且与经济成分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我们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轻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

上述“中国公司元年”最可能是(  )

A.1980年B.1984年

C.1987年D.1993年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下海经商的浪潮,如今各领风骚的大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后来人们将1984年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故A错误,B正确;

C、D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下海经商的浪潮,与题意“中国公司元年”不符,故C、D错误。

【拓展延伸】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2)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3)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要同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10.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

“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