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900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新闻学概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9-113.)

樊娟娟(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在《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一文中,根据大众传媒的特点,认为其功能与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治舆论方面;

二、经济发展方面;

三、文化教育方面;

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

五、娱乐功能作用方面。

(大众文艺.2010(17).)本文也将从这五个方面着手对大众传媒的作用做以整理归纳。

一、政治舆论方面: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提出,报刊应该成为对立法、司法、行政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

大众传媒是一个公共的场域,在这里有识之士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国家事务、日常议程起着监督评论的作用。

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这一公共的场域就是区别于私人领域的“公共领域”,即公共的传媒话语平台。

在这里公民有权利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与批判,使国家政策、政治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发挥人民智慧,集思广益,集中民意、民情,反映公共舆论并引导公共舆论,切实地实践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着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方向下,大众传媒更是担当起引导公众视听,承担着分辨是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社会责任。

(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

马武刚在《大众传媒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探析》中提出: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在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具有现实的需求。

1.党的建设离不开大众信息的传播大众传媒的本位就是信息传播。

在党的建设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经验、党的先进性等,都需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将相关的信息送到到群众手中。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党的建设就是在制定各种党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大众媒体的作用,实现党的思想能够上传下达,向广大群众传播党的信息,统一群众思想,消除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党的执政职能。

 2.党的建设中需要大众传媒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众传媒在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同时,其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舆论引导功能。

从党履行的历史任务来看,党的建设就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工作出发,采取科学的工作策略,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因此在推行党的建设意见中,需要通过大众传媒的力量,向广大群众其中阐解党的思想,解释党的理论,都需要大众媒体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众传媒中的解释工作,二是大众传媒中的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是社会特殊问题的关注工作。

3.党的建设中需要大众传媒发挥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能。

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潜在的,而不是暴露于表面现象中的。

因此这就需要大众传媒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按照媒体求真、求实的原则,关注问题,深入问题,敢于剖析各种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

当前,在党的建设中,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党员、党的领导干部监督,维系社会的公正,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

其中,舆论监督就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舆论监督,尤其是对社会中突出问题的针砭时弊、批评引导,可以有效地表达群众的意见、建议,起到舆论监督的良好作用。

近些年来,由于有一个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挥: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公开报道,保证了人民的知情权,激发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对少数党员贪污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丑恶现象进行的 揭露和批判,维护了社会正义,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

大众媒体通脱对质量问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农民工问题等的监督,保护了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

4.党的建设需要大众传媒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作用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就是文化传播。

由于当前多元文化并存,对人们的文化认识、文化观念和文化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政党,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播自己的先进文化,这就需要借助大众媒体,秉承党的宗旨,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尤其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腐朽文化思想,进行猛烈的抨击,抵制粗俗文化、低级文化,取得广大人们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同。

”(马武刚.《大众传媒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探析》.中国报业.2011年16期)

严功军也提到了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

他的文章中讲到“在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利用各种形式普及先进性建设相关知识,传递党关于先进性建设的方针、指示,阐释领导讲话内容精神,介绍先进典型,进行先进性建设方法讨论等。

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以很快使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对整个先进性建设活动迅速扎实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大众传媒全面、及时、深入的信息传播功能决定了其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践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可以使民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主张,党也可以准确地了解老百姓的呼声,获知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判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并适时做出调整,真正做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既能正确引导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又能准确地把落脚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的契合点上,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

这就是传媒舆论监督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应该达到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严功军.《大众传媒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作用》.当代传播.2006年第4期)

裘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也指出“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参与者,它对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主要源于大众传媒有着巨大的信息优势。

大众传媒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一种公开性,它往往也是公众进行意见与利益表达的一种渠道,由大众传媒来影响政策议程的设定以及影响整个公共政策过程,有利于政府相关决策的民主化与公开化。

保持大众传媒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由,让其深入社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现状,有利于政府及时地发现社会问题并及时地加以解决,同时可以结合大众传媒所反映的专家与民众的意见来制定政策,减少决策失误。

”(裘敬.《论大众传媒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管理观察.总第429期)另外,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也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张互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1)提出:

“在权力制约机制中,舆论监督的重要贡献就是提高了政治行为和活动的透明度,弥补了司法监督和行政机构监督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漏。

通过媒体的公开报道,对政府工作和政府官员以及其他一切权力和掌握权力的人进行监督,将腐败行为、不法分子曝光,舆论监督通过公开报道、公开评论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舆论的支持,不仅在监督范围上是全方位的,在参与监督主体上也可以发动广大公众,它的巨大影响制约了政治权力极端扩张和膨胀。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民主化,对消除腐败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发挥了莺要作用。

”“对政治权利的法律确认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方面。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宪法都规定了表达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言论、出版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依法运用而表达自由的重要现实体现就是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的体现,更是公民行使和维护自己公民政治权利的有效表达方式,也是民主政治得以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

借助大众传媒来表达意愿、影响决策,是当今在民主政治发展中最常见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事务的方式,是公民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对政治的参与权、知晓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重要途径。

”(张互桂.《浅谈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在民主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市场.2010(26))

二、经济发展方面: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这里的精神生活应该就是指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一种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范围很广,所有跟法律、政治、宗教、艺术或哲学等等相关的精神生活的内容都涵盖其中。

媒体作为社会精神生活的呈现与表达,当然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

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原理,当经济自身影响着包括大众传媒的上层建筑的时候,上层建筑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所以大众传媒对经济运行起着一定作用。

当经济运行良好时,它可以发挥其示范宣传的功能;

当企业发展不景气时,它又能及时提供经济情报,对经济发展走势进行预测,同时传播经济知识,引导企业走出低谷,进而协调经济活动,使企业发展步入正轨。

李娟和刘勇(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11)进一步论述分析了大众传媒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大众传媒业具有决定性影响。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产业,传媒业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大众传媒业具有决定性影响。

历时地考察传媒业的发展脉络,新闻事业诞生的原初目的即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的需求。

尤其在人类步人信息社会的当代,大众传媒业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巨大拓展。

”他们考察的经济对传媒的推动作用有以下四点:

“1、经济体制影响大众传媒功能和活力的全面发挥;

2、经济发展推动传媒变革;

3、经济增长为传媒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

4、经济发展为传媒培育日趋成熟的受众市场。

”根据[英]丹尼斯·

麦奎尔(丹尼斯·

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9—179.)探究的媒介经济的七个特征(即:

一是媒介在市场、产品和技术方面是混合体;

二是媒介成本结构的特性是劳动力密集和高额的固定成本;

三是媒介商业既含创造性又含不确定性;

四是媒介产品的多重使用性和反复利用性;

五是媒介自然地倾向集中;

六是媒分产业难以进入;

七是由于公众兴趣方面的因素导致媒介产业不同于其他商业),李娟和刘勇总结出大众传媒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以下三点:

“1、大众传媒业本身就是建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2、作为最佳广告载体,通过登载商业广告,刺激、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

3、通过特有的“守望”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李娟、刘勇.《经济视域中的大众传媒业——论大众传媒业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而张颖霞、王鹏玲(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116029)则以后奥运旅游为例,探究大众传媒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她们在文中明确地阐述了大众传媒与旅游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人们生活在一个被信息包围的世界,旅游作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众传媒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强大,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众传媒加大了旅游活动的社会覆盖面,加速了旅游信息的传播速度,在介绍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地形象、引导旅游消费观念诸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大众传媒通过其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吸引社会注意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的进步,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对旅游业的关注成为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量媒介信息中传播旅游文化、报道旅游动态、预测旅游前景常见诸于报刊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之中。

各种电视频道、收音机节目、旅游网站及旅游相关方面的书籍及杂志在人们生活周围不断更新,这不但拓展了大众传媒的空间而且也有利于广大旅游者的参考和学习。

同时旅游的发展又丰富了大众传媒的内容,成为其源于生活、贴近大众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

现代旅游业之所以对广大受众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桥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她们提出:

“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旅游影响的表现在:

1、大众传媒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1.1增强吸引力,提升知名度,1.2减弱负效应,打造新形象;

2、大众传媒对旅游者的影响,2.1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动机,2.2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3、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4、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时期旅游开发的影响。

”并且阐述了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旅游影响的手段:

“1、加强国家形象宣传,优化旅游环境;

2、加大奥运遗产宣传,丰富旅游产品;

3、细分媒体受众,扩大旅游市场”。

(张颖霞、王鹏玲.《大众传媒对后奥运旅游的影响——基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研究》.现代商业.2009(4))

张君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则以衡阳地区为例,从大众传媒构建人文环境这个方面探究了衡阳大众传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众传媒建构人文环境主要表现在对内、对外宣传上。

对内宣传,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稳定和发展“内部资源”,为引进持续稳定的“外来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部人文环境塑造的好坏关系到能否把人们一时的“注意力”转化成长久的“影响力”,是一地区能否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外宣传,为本地区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本地区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外来资源”。

同时,大众传媒也必须先做好自身建设,才能在建构本地区人文环境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传播,才能吸引最大的注意力,这对一个地区的主流媒体质量提出了一定要求。

”(张君君.《衡阳大众传媒构建人文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4期)

三、文化教育方面:

“大众文化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讯息表达。

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传媒的讯息按摩。

传媒所承载的社会传统文化观念、时事评论标准以及社会规范等等都在传递着、实践着它给予人们的文化心理、信息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樊娟娟.《大众传媒内涵及其功用探析》.大众文艺.2010(17).)

大多数学者都论述了大众传媒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动。

玉函在《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中提到:

“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条件,达到省时、省力、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第一、信息传递的快捷性。

第二、教育对象和教育信息内容的广泛性。

第三、教育活动的替代性。

二、大众传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大众传媒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

”(玉函.《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学习导报.2009年09期)

黄富峰,赵丽臻(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提出“大众传媒在社会道德变化的积极作用是:

大众传媒的道德理念优化了社会整体的道德价值;

其道德权利意识提升了人在道德行为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良好德性提供了社会道德变革中的新观念;

其解决道德冲突方式的创新为社会道德变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和方式。

”(黄富峰,赵丽臻.《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道德变化中的作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夏安提到“大众传媒无时不在和无处不在的传播方式使其比其他教育方式更具有广泛性和影响力。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获取各种知识的主渠道,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的指导,它们充当着社会教师的角色。

”(夏安.《论精神文明建设视野中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工会博览·

理论研究.2010年第9期)

在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推动方面,也有不少学者做了研究。

赵莉在《浅析大众传媒对民俗的影响》中明确表达了大众传媒影响民俗的方式:

“1.对民俗生活的描述。

大众传媒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描述性报道使受众能感受、了解和认知各地的民俗文化。

2.对民俗生活及其变迁的诠释与思考。

这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带有评论性的,文章一方面客观地再现民俗生活和文化形式,另一方面用现代人的思维重新审视和诠释传统民俗的意义,对人们的生活给予帮助和指导。

3.影响民俗并再造新民俗一方面受现代传媒技术日益发达的影响,一些民俗事像发生了改变。

以商业民俗为例来看,现代媒体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使得现代广告营销策略理论与理念得到广泛的宣传,在现代商业民俗中许多广告营销手段被充分的运用,如灯箱广告,店内POP招贴等。

再如,过春节时,燃烛守夜对于城市人来说已经断环了,看《春晚》成为主要的娱乐活动;

拜年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电话、短信、e-mail拜年等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进行拜年已成为流行方式。

另一方面,现代传媒对民俗事像的报道次数、报道内容、版面大小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受众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大众媒体的功用也可以延伸至社会文化领域。

在对传统节日报道的议程设置、主题把关、以及符号象征上,媒体无时无刻都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力和甄别力,具有再塑和重塑节日符号与意义的功能。

”(赵莉.《浅析大众传媒对民俗的影响》.鸡西大学学报.第10卷第6期2010年12月)

宦晓渝指出了大众传媒对于民俗文化具有保护作用。

“从媒体的角度看,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保护,都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大众传播更加注意受众群体的细分,以电视为例,频道专业化已经日益成熟,如中央电视台开辟专门的戏曲频道,将传统剧场里小范围传播的戏曲与大众媒体相结合,赋予了民间文化更顽强的生命力;

不少地方台也立足本土,弘扬民间文化,如福建电视台推出《走南闯北》栏目,通过对民间文化采取表演性转变、角色转变和时空转变等影视艺术手法,创造性展现民间文化。

这些都为我们依靠媒体,充分利用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即将媒体的传播特点与民间文化的优势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传播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他指出依托文化创意产业。

大众传媒可以为民间文化的创新创造新的机遇,也可以利用品牌传播,打造民间文化优势品牌。

“近几年,张艺谋团队策划的“印象系列”,如《印象·

刘三姐》、《印象·

丽江》、《印象·

西湖》、《印象·

海南岛》、《印象·

大红袍》、《印象·

普陀》等山水实景演出,利用品牌传播的理念将当地文化与旅游资源较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出“印象”品牌,应该说是对民间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有效尝试。

”(宦晓渝.《浅析大众传媒与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新闻知识.2012年01期)

“大众传媒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现代城市人们的精神食粮之一,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通过大众传播,传承社会遗产和社会文化。

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外地、本地文化信息和文化专栏、专版,提升文化品位。

大众传媒通过对外地、本地文化人物或事件等的报道,使受众了解文化领域的最新变化和最新成就,通过文化专栏、专版甚至专业频道,解读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拓展受众视野,陶冶受众情操,提升受众文化品位。

”“大众直接接触文化栏目和板块,如报纸的副刊,这是最具文化意味和色彩的了。

副刊以其宁静多彩的文字、画面带人进入一个审美世界。

”“通过音乐、电视剧、电影等,感受大众文化魅力。

大众传媒有提供娱乐的作用,也即为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大众传媒的这种作用在今天体现得格外充分。

”“通过媒体举办或参与文化活动,活跃城市文化气氛。

媒体举办的活动,比如主持人大赛、歌手大赛、朗诵演讲大赛、剧本创作大赛、感动人物系列评比、年度人物评选、重走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道路等,这既是媒体提升品位档次、扩大影响力的途径之一,也是活跃城市文化气氛的途径之一。

在活动中,媒体在制造的新事件中提供新视点,人为地制造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从而使媒体成为文化热潮和发源地,引导正确的文化走向。

大活动提升大活力。

比如河南的恳亲大会、祭祖大典、中原文化上海行等,由于传媒的作用,扩大了活动的影响,使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这是杜付贵有关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的作用的研究。

(杜付贵.《大众传媒与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新闻爱好者.2008·

9(下半月))

侯健、李丽娜、程丽丽(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北京100083)提出:

“大众传媒的传播功能决定了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同时大众媒介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其与文化价值潜能的释放、促进城市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异常深厚。

大众传媒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文化则是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

大众传媒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传媒。

传媒受文化的浸润影响,反映文化、代表文化,成为一定文化的喉舌。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和使者,如大众传媒建构了电视文化、流行文化等。

而实际上,大众传媒在传播一定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

”(侯健、李丽娜、程丽丽.《大众传媒在城市文化价值潜能释放中的作用》.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

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

“大众传媒是一个涉及到政府、公众和新闻机构等组织性团体;

它有一定舆论导向功能,它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能够成为民意表达的社会公器,所以它对社会的协调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受众就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媒体作为公众代言人的权利表达工具,大体是通过“议程设置”的办法来参与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去的。

”“新闻媒体不仅要促进议程的有效设置,还要建立公民积极、公平的参与意识,使广大的受众最普遍地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传媒在危机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政府和新闻单位最广泛地利用手中的宣传工具广播、电台、电视等对地震灾情进行了报道,使大众能及时了解灾民的真实境况。

通过真实镜像的信息传递,调动了广泛的社会各界还包括娱乐界人士对灾区的爱心捐款和捐物。

不仅如此,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及时地进行了信息反馈和双向连通,使大众能在第一时间对物资运输、人员救助、伤员医治等救援工作进行掌控,从而有利于灾后重建、灾民安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的开展。

曹丽虹在她的调研中提到大众传媒的作用:

“预警作用。

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而言,大众传媒的预警作用通常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对涉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危的紧急突发情况,作出快速反应和及时报道,以引起公众的警惕或帮助人们了解突发事件和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有效沟通作用。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已经从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需要大众传媒发挥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功能,通过双向对称传播,使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