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58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docx

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浓度

对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

Theeffectofindustrialandagriculturalwastecornsteepliquorand

soybeanlmealontricholomamatsutakeexo-biopolymerproduction

吴昊李婷婷刘东来张地孟庆繁

WUHaoLITing-tingLIUDong-laiZHANGDiMENGQing-fan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CollegeofLifeScience‚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摘要:

利用工农业废料作为廉价培养基培养名贵药食用真菌松茸‚从而获得其有效成分胞外多聚物。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培养基中玉米浆浓度和豆饼粉浓度为响应因子‚胞外多聚物产率为响应值‚做两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

培养基中玉米浆浓度为9.07%‚豆饼粉浓度为10.43%时‚胞外多聚物产率最大可达36.20g/L‚比传统试验试剂培养基提高了2.6倍‚这对实现新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工农业废料;松茸胞外多聚物;响应面分析法

Abstract:

Toevaluatethecapabilityofindustrialandagriculturalwastebeinglowcostsubstratesontheexo-biopolymerproductionbycultivatingthemostvaluableandhigh-classediblefungusTricholomamatsutake.Theeffectofcornsteepliquorandsoybeanmealontheexo-biopolymerproduc-tionwasinvestigatedbymeansofsinglefactortestsand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basedonafive-leveltwo-factorcentralcompositede-sign.Experimentfactorsandlevelswerefirstselectedbysinglefactortests.Onthebasisofthis‚theconcentrationofcornsteepliquorandsoy-beanmealwerechosenasthefactorsinRSMandeachfactorinthedesignwasstudiedatfivedifferentlevels.Optimizedvaluesofthefactorsweredetermined:

cornsteepliquor9.07%‚soybeanmeal10.43%andamaxi-mumexo-biopolymerproduction36.2g/L‚whichwas2.6timeshigherthanthecostlytraditionalmedium.Itwaslowcostbyusingcheapanda-bundantsourceofindustrialandagriculturalwastetoreplacetheexperi-mentalreagentsasamediumforcultivatingTricholomamatsutake‚andhasan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meaningtotherealizationofthenewbiotechnologyindustry.

基金项目:

2007年雅鹿吉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2007CX20)

作者简介:

吴昊(1986-)‚男‚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本科生。

E-mail:

wuhao334@sina.com

通讯作者:

孟庆繁

收稿日期:

2008-04-26

Keywords:

Industrialandagriculturalwaste;Tricholomamatsutakeexo-biopolymer;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Sing.)又名松口蘑‚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1]‚是一种与松树共生形成菌根的珍稀食、药用真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蘑菇之王”的赞誉。

松茸多糖及蛋白是其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很强的抗肿瘤活性。

然而‚松茸是一种典型的难培养真菌‚迄今尚无人工纯培养栽培出子实体成功的报道[2]。

采用深层培养方法生产松茸并从中提取包括多糖及蛋白等多聚物成分‚以弥补野生松茸资源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是‚使用试验试剂培养基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为此‚采用价格低廉且来源丰富的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来取代试验试剂作为培养基的成分进行发酵试验‚并提取其胞外多聚物‚这使成本大大降低。

本试验利用工农业废料液体深层发酵松茸‚将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3]应用于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的优化‚为松茸产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菌株:

松茸(CGMCC5.079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即200g土豆的煮出滤汁‚葡萄糖20g‚KH2PO43g‚Mg2SO4·7H2O1.5g‚VB150~100mg‚加20g琼脂‚补水至1000mL;

种子培养基:

配制方法同斜面培养基‚不加琼脂;

发酵培养基:

玉米浆、豆饼粉、KH2PO40.1%、MgSO4·

7H2O0.05%、CaCl20.02%、VB10.001%。

HZQ-F160全温振荡培养箱:

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

发有限公司;

MgSO4·7H2O0.05%、CaCl20.02%、VB10.001%。

培养基

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4%‚在26℃‚125r/min摇床上培养4d后测定胞外多聚物产量。

结果如图1。

BP221S型电子天平:

德国塞多利斯;

SKPC-0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

可调式微量取液器:

德国Eppendorf;

MLS-3750型高压自动灭菌锅:

日本SANYO;

超净工作台:

苏净集团安泰公司;

SHB-III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郑州长城科工贸公司;

Centrifuge5810R高速冷冻离心机:

德国Eppendorf;

玉米浆、豆饼粉、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氯化钙、

VB1、95%乙醇。

1.2培养方法

1.2.1种子培养方法将斜面母种接入PDA综合培养基中‚于26℃下活化培养7d。

斜面菌株活化后‚接入液体种子培养基‚在26℃‚125r/min的摇床培养4d。

1.2.2摇瓶发酵方法将种子液按4%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26℃‚125r/min摇床培养4d。

发酵结束后测定胞外多聚物产率。

1.3胞外多聚物的测定方法

将发酵液离心(5500r/min‚10min)‚上清液加95%乙醇至终浓度为80%‚剧烈震荡‚4℃醇析24h‚离心‚沉淀烘干至恒重‚称重。

1.4胞外多聚物产率计算

胞外多聚物产率(g/L)=胞外多聚物质量(g)/发酵液体积(L)

1.5发酵培养基不同组分对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各组分的浓度对最终发酵产

物的产量有很大影响。

利用单因子试验观察了培养基中玉

图1玉米浆浓度对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

Figure1Effectofcornsteepliquorconcentration

onexo-biopolymerproduction

从图1可明显看出‚随着玉米浆浓度从1%~9%‚胞外多聚物的产率逐渐增加‚玉米浆浓度为9%时‚胞外多聚物产率最大为10.4g/L。

玉米浆浓度增加到10%胞外多聚物产率反而有所降低。

这说明较高浓度玉米浆对胞外多聚物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选取玉米浆浓度9%进行以下试验。

2.1.2豆饼粉浓度对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豆饼粉是大豆(主要是黄豆和黑豆)榨油后的副产品。

从油料中提取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即压榨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采用压榨法提取油之后的大豆剩余物大多数压制成饼状‚所以被称作豆饼。

一般来讲‚每千克豆饼的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

试验设培养基中豆饼粉浓度分别为6%‚8%‚10%‚12%‚14%‚玉米浆浓度为9%‚KH2PO40.1%、MgSO4·7H2O0.05%、CaCl20.02%、VB10.001%。

培养基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4%‚在26℃‚125r/min摇床上培养4d后测定胞外多聚物产量。

结果见图2。

米浆和豆饼粉浓度对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

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4‚5]‚采用响应面法在两因素五水平上对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素试验

2.1.1玉米浆浓度对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玉米浆(CSL)是玉米淀粉等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浸泡水经浓缩至含固形物70%左右后得到的副产品[6]。

制造玉米淀粉须将玉米粒先用亚硫酸浸泡‚浸泡液浓缩即制成黄褐色的液体即为玉米浆。

玉米浆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蛋白、生长素和一些前体物质‚是微生物生长很普遍应用的有机氮源。

试验设培养

基中玉米浆浓度分别为1%‚2%‚3%‚4%‚5%‚6%‚7%‚8%‚9%‚10%‚豆饼粉浓度为2%‚KH2PO40.1%、从图2可看出‚豆饼粉浓度从6%增加到10%胞外多聚物产率迅速增加‚10%以后胞外多聚物产率变化不大‚因此

选取豆饼粉浓度为10%。

2.2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根据单因素探索的试验结果‚以培养基中玉米浆、豆饼粉浓度两个因素为自变量‚胞外多聚物产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在两因素五水平上对废料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以达到最大限度获取松茸胞外多聚物的目的。

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复5次‚用以估计试验误差。

采用SASRSREG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对编码自变量玉米浆、豆饼粉浓度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

Y=35.28569+1.245417x1+2.400417x2-2.937144x1x1-1.90625x1x2-2.631519x2x2‚其中Y为胞外多聚物产率‚x1和x2分别是玉米浆、豆饼粉浓度的编码自变量。

二次响应面模型的变量分析结果见表3。

试验号

x1

x2

胞外多聚物产率/(g·L-1)

1

-1

-1

22.75

2

-1

1

31.10

3

1

-1

29.78

4

1

1

30.50

5

-2

0

22.00

6

2

0

26.26

7

0

-2

20.42

8

0

2

30.29

9

0

0

38.25

10

0

0

31.40

11

0

0

36.00

12

0

0

36.30

13

0

0

36.85

参数

参数估计

标准误

t值

Pr>|t|

x1

1.24542

0.65272

1.90805

0.09804

x2

2.40042

0.65272

3.67757

0.00789

x1x1

-2.9371

0.47236

-6.2181

0.00044

x1x2

-1.9063

1.1305

-1.6861

0.13563

x2x2

-2.6315

0.47236

-5.5711

0.00084

方差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P>F

回归

5

380.49

76.098

14.885

0.0013

线性

2

87.757

43.878

8.5826

0.0131

平方

2

278.20

139.10

27.208

0.0005

交互

1

14.535

14.535

2.8431

0.1356

参差

7

35.787

5.1125

失拟项

3

9.0404

3.0135

0.4507

0.7307

纯误差

4

26.747

6.6868

总离差

12

416.28

水平

x1玉米浆/%

x2豆饼粉/%

-2

7

8

-1

8

9

0

9

10

1

10

11

2

11

12

表1响应面分析因素与水平

Table1VariablesandtheirlevelsusedinRSM

其它因素的值分别为‚KH2PO40.1%‚MgSO4·7H2O0.05%‚CaCl20.02%‚VB10.001%‚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4%。

对玉米浆A、豆饼粉B各水平进行如下编码:

x1=(A-9)/1‚x2=(B-10)/1‚以x1‚x2为自变量‚以胞外多聚物产率Y为响应值‚分析方案及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响应面分析方案及试验结果

Table2ExperimentaldesignandresultsofRSM

表2中试验1~8为析因试验‚9~13为中心试验。

13个试验点分为析因点和零点‚其中析因点为自变量取值在x1‚x2所构成的三维顶点;零点为区域的中心点‚零点试验重

表3胞外多聚物产率的ANOVA回归分析结果

Table3ANOVAresultsfortheexo-biopolymer

productionobtainedfromRSM

从表3可以看出‚整个模型的P值为0.0013‚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胞外多聚物产率。

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91.40%‚表明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真实关系‚也说明91.40%的变量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释。

各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t检验和P值来确定‚t检验的结果越大P值越小则说明因素的影响越显著(表4)。

表4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的估计值

Table4Theleast-squaresfitandparameterestimates

从表4可以看出‚从单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来看‚x2豆饼粉对胞外多聚物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它的P值为0.00789。

其次为x1玉米浆‚对于结果具有较显著的正效应‚P值为0.09804。

在各2次项中‚x1x1和x2x2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它们的P值分别为0.00044和0.00084。

交互项x1x2对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以确认培养基中玉米浆、豆饼粉浓度对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

图3Y=f(x1‚x2)的响应面及等高线图

Figure3Responsesurfaceplotsofsignificantinteractionbetweencornsteepliquorandsoybeanmeal

从响应面的最高点和等高线可以看出在所选的范围内存在极值‚响应面的最高点同时也是等值线中的最小椭圆的中心点。

从图3可以看出‚x1与x2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它们对Y值的影响规律并不会随着另一因素的改变而有明显变化。

同时也可以看出‚x2对Y值影响的显著性要大于x1。

x2在低浓度(编码值为-2)‚x1编码值从-2增加到1时‚Y值逐渐增加‚x1编码值从1增加到2时‚Y值出现略微降低。

而x2在高浓度(编码值为2)‚x1编码值从-2增加到-0.5时‚Y值略微增加‚x1编码值从-0.5增加到2时‚Y值显著降低。

x1编码值从-2增加到2‚x2对Y值的影响规律变化没有x2编码值增加x1对Y值的影响规律变化大。

因此‚x2浓度发生变化时‚x1对Y值的影响规律变化较明显‚x2对Y值影响的显著性要大于x1。

两个因素对Y值的影响以及其交互影响与回归分析结果吻合。

SAS工具箱给出了能够得到最大响应值(Y)的x1‚x2对应的编码值x1=0.072‚x2=0.430。

即在玉米浆浓度为9.07%‚豆饼粉浓度为10.43%时‚胞外多聚物产率有最大值35.85g/L。

2.3验证试验

为了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按最佳培养基配方进行发酵培养‚试验重复3次进行。

结果3个平行的平均胞外多聚物产率为36.20g/L‚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0.986%‚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试验胞外多聚物产率。

3结论

本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培养基中玉米浆和豆饼粉浓度进行了探索‚选取中心组合试验的范围和水平‚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各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建立了影响胞外多聚物产率的2次多项数学模型‚依据回归分析结果‚松茸胞外多聚物产率最大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玉米浆9.07%‚豆饼粉10.43%。

在此条件下‚胞外多聚物产率为36.20g/L‚与模型理论预测值35.85g/L的相对误差为0.986%。

前期研究发现利用试验试剂培养基(蔗糖4.5%、酵母粉0.45%、(NH4)2SO40.45%、葡萄糖2%、KH2PO40.2%、MgSO40.1%、CaCl20.02%、VB10.001%)深层培养松茸胞外多聚产率为9.995g/L‚工农业废料玉米浆和豆饼粉作为培养基成分可以替代传统的价格昂贵的试验试剂培养基‚而胞外多聚物产率可以提高2.6倍。

试验结果证明‚利用工农业废料作为原料培养松茸从而获得其有效成分胞外多聚物可以降低成本‚同等成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对实现新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云‚孙忠伟‚黄继翔.松茸T2菌株培养基碳氮源的选择及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7):

39~41.

ZhouYun‚SunZhongwei‚HuangJixiang.OptimizationofcarbonandnitrogensourcesforcultureoftricholomamatsutakeT2[J].FoodandFermentationIndustries‚2005‚31(7):

39~41.

2曾东方‚张小朋‚罗雪莲.难培养珍稀真菌松茸DNA鉴定菌体人工繁殖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

(1):

13~15.

ZengDongfang‚ZhangXiaopeng‚LuoXuelian.StudiesonsolidandliquidfermentationoftricholomamatsutakemyceliaidentifiedbyDNA[J].ChemistryandBioengineering‚2005

(1):

13~15.

3叶红‚吴涛‚周春宏.马尾藻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7):

22~25.

YeHong‚WuTao‚ZhouChunhong.Optimizationoftheextractionofsargassumpolysaccharides[J].Food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6‚127(7):

22~25.

4费荣昌.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四版)[M].江南大学教材‚2001.

5GEPBox‚WG.Hunter.Statisticsforexperiments:

anintroductiontodesign‚dataanalysisandmodelbuilding[M].NewNork:

Wiley‚1990.

6谢涛‚方慧英‚诸葛健.玉米浆在产甘油假丝酵母甘油发酵中的作用机理[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4):

80~84.

XieTao‚FangHuiying‚ZhugeJian.Mechanismofcornsteepliquorduringglycerolfermentationbycandidaglycerinogenes[J].Microbi-ology‚2006‚33(4):

8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