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033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航天科技Word下载.docx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

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

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

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

创下九项第一

这九项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2005)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

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

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介绍

国的长征火箭已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到目前共有12种国产型号形成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它们是:

长征1号、长征2号、长征2号丙、长征2号E、长征2号丙改、长征2号捆、长征2号丁、长征3号、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长征4号和长征4号乙火箭。

“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火箭全长29.8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起飞推力112吨,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

“长征1号D”运载火箭是“长征1号”火箭的改进型。

主要的改进有:

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

提高二、三子级性能;

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

经过改进,“长征1号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它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

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2号”、“长征3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器。

“长征2号”火箭的改进型“长征2号丙”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增加到35.15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长征2号D”火箭,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

主要在“长征2号”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

“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

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

每个液

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

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

  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了“长征3号”运载火箭,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

火箭全长44.86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

“长征3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火箭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首次采用了液氢、液氧作火箭推进剂;

首次实现火箭的多次启动;

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3号甲”火箭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240吨,主要运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运载低轨道、极轨道或逃逸轨道的有效载荷。

  “长征3号乙”火箭是在“长征3号甲”和“长征2号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芯级基本上就是“长征3号A”,而助推器及其捆绑结构则与“长征2号E”相同。

“长征3号B”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亦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

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0吨。

  “长征3号C”则是在“长征3号乙”的基础上,减少了两个助推器并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

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

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吨。

“长征4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风暴1号”、“长征4号”、“长征4号甲”、“长征4号乙”等火箭。

  “风暴1号”为两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并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

火箭长32.57米,最大直径3.35米。

1982年停止使用。

  “长征4号”是在“风暴1号”基础上研制的三级常规运载火箭,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后改型为“长征4号A”,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火箭长41.9米,最大直径3.35米。

“长征4号乙”是在“长征4号甲”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

火箭长45.58米,最大直径3.35米。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第一港”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地理位置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在一块风水宝地上,西依山,东临河,是一块戈壁沙漠上的绿洲。

至今,一提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都会以是在酒泉。

其实酒泉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距离酒泉还有近300公里之遥。

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另外,当时在行政区划上额济纳旗归属甘肃省,直到1979年才归属内蒙古阿拉善盟。

  酒泉发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发射历史

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

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

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

此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发射。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

  在世界的23个发射场中,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齐名,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

别称由来

  “东风航天城”的由来也有军工单位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时,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东风基地”这一名称。

1992年8月11日,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基地时欣然题写了“东风航天城”,

从此人们就正式把这里叫东风航天城了。

如今,走在这里处处可以发现“东风”的字样。

不论幼儿园、街道、宾馆、市场等,都有叫“东风”的。

  走进东风航天城,除了有发射和实验任务期间为安全、保密做保障外,平时这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与一般的城镇没有多大差异。

行走在这里的街道上,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现代城市。

这里的宾馆和街道取名都极具特色,有太空路、宇宙路、航天路、胡杨路、黑河路、红柳路等。

大型宾馆分别取名“神舟”、“东风”、“航天”等。

基地还拥有一个专用机场和自备电厂,常驻人口数千人。

921工程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成功地送上了太空,探索宇宙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航天高科技领域,成为世界各国争逐的焦点。

为此,我国制定了进行跟踪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就是“863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被批准正式上马是在1992年9月21日,因此工程命名“921”,发射场定在了创造了无数辉煌战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前41天,江泽民总书记前来中心视察,为中心题名“东风航天城”。

现在的“东风航天城”是在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空军两个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21工程”从选址到竣工,前后不到四年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发射场建设挖土石方60万立方米,钢材用量达两万三千多吨,涉及建筑企业公司9千多家,万余名建设者汗洒戈壁。

发射场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试验协作区以及航天员区组成。

它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直转运的“三垂”模式及远距离测试发控,具备同时测试一发、装配一发的功能。

  1997年底,921工程发射场顺利竣工。

在经历了1998年3月发射演练的考验后正式投入使用。

10月20日,921工程零高度逃逸试验首次顺利点火,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射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999年7月25日,随着921工程首发任务专列的进场,中国科学家苦战了7年的心血第一次付诸了现实。

全体官兵经过一百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长征2F火箭点火起飞,12秒程序转弯,120秒抛逃逸塔,200秒整流罩分离,586秒船箭分离,飞船准确入轨。

“神舟”1号飞船的圆满成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心简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发射中心拥有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

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

在中国目前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

发射场的

地理坐标是28°

14'

42.11"

N102°

1'

45.77"

E。

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

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

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

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

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

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

“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

1985年10月,XSLC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考察团体。

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外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

198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7个颗国内外通讯卫星,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西昌航天城建设的加速和西昌内陆开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的设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回忆。

  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

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

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

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

目前,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了从年执行1次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