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331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进惠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争当全国共享经济排头兵Word文档格式.docx

3.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十五”后期,惠州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经济发展成果也惠及了城乡居民,使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2007年,惠州国内生产总值1105.0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7.1:

58.9:

3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695元。

2002年~2007年,惠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7%、18.5%、9.1%、7.7%、7.4%、8.2%,显示城市居民收入在2003年后保持7%以上的增长;

惠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4.1%、3.9%、7.7%、7.5%、8.3%、11.9%,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增长在2003年后也明显加快,并在2005年后的增幅超过城市居民。

但不容忽视的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势在必行。

(二)做法和成效

1.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促进城乡联动、共同繁荣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惠州把规划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

主要加强对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旧屋改造等的规划建设。

惠州启动了规划进村、设计到户工作,重点破解“城中村”无序建筑、违法建筑等问题,由市规划建设部门统一规划,并提供免费的设计图纸供农民选择。

如:

惠阳区财政按每村2万元的经费标准,拔出204万元,用于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至2009年6月30日,该区10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2.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推进中心镇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惠州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推动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2005年6月惠州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惠市委发〔2005〕17号),明确了中心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具体举措和有关扶持政策。

中心镇逐渐成为城市辐射农村,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转移和集聚农村人口的桥头堡。

2006年,惠州18个中心镇(见表1)户籍总人口107万,GDP总量321亿元,均超过全市的1/3。

 

表1惠州各县、区的中心镇

惠州市

惠城区

惠阳区

博罗县

惠东县

龙门县

合计

中心镇

小金口

水口

陈江

横沥

新圩

淡水

罗阳

石湾

杨村

园洲

龙溪

平山

稔山

吉隆

多祝

龙城

平陵

永汉

——

小计

4

2

5

3

18

(2)加快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城乡工业对接,促进城乡工业联动发展。

惠州抓住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快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区位、港口等优势,引导、组织各县区、各乡镇建设各类产业转移园、工业园和工业基地,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目前已有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年产1200万吨水泥项目、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惠州电力等大项目落户惠州,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工业的联动发展。

二是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

惠州坚持以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为重点,以发展外向型农业为核心,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关键,积极推动农业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转变。

尤其是“十五”以来,现代农业崛起,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创新体制,发展了马铃薯、甜玉米、梅菜、荔枝、年桔、韭黄、蔬菜、花卉等八大特色农产品;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1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29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27家;

出口香港的叶类蔬菜占香港市场的54%,家禽占43%,农业逐步走上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效益化之路。

三是协调配置第三产业资源,统筹城乡第三产业发展。

惠州针对旅游资源大部分在乡镇的实际,统筹规划,对100多公里的城乡旅游资源统一开发,目前,已建成的13处旅游景点有12处在乡镇,年接待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

3.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1)加大农业和农村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从2006年开始,市级新增财力的70%以上、县级新增财力的50%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

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产品安全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控、种粮直补、农机补贴、农民工培训等。

(2)以解决“一保五难”①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逐步使农民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公共服务。

一是由省、市按比例统筹农村低保资金,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6.66万名低收入居民的“应保尽保”。

二是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

至2007年底,全市164.4万在籍常住农民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52个行政村100%建有卫生站。

三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以来累计筹资近10亿元,完成村道改造2470公里、县砂土路改造290公里;

全市134宗饮水解困工程全面完成,受益人口17.3万人;

完成危房改造37.92万平方米,解决21081名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四是安排财政配套资金,在对全市农村户籍学生实行全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2007年秋季开始对农村贫困学生免学杂费和给予生活补助。

4.统筹城乡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为保护村民宅基地的合法权益,惠州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宅基地房屋登记发证工作,并出台了《惠州市村民住宅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的试行办法》,确保广大农民住有所居、居有其证,维护农民房屋的合法物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2)完善基层管理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惠州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2007年初,惠州将“四民工作法”②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

截至2008年9月,惠州的行政村已全部运用“四民工作法”进行村务管理,共表决通过事项1723项。

随着“四民工作法”在全市的推行,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随着增加。

“四民工作法”创出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小城带大乡——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人口比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城镇数量增长较快,目前全市有50个建制镇、1个瑶族自治乡,但城镇人口比重偏低。

2007年,惠州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1.98%,低于全省63.14%的平均水平和珠江三角洲的平均水平,如图1所示;

312.89万人的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仍占41.37%。

也就是说,惠州“大农村、小城市”的格局从根本上尚未改变。

而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涵盖城镇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过程。

因此,农村城镇化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惠州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瓶颈。

为此,建议惠州把加快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只有迅速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才能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穷财支困村

惠州设地级市以来的二十年,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87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2.06亿元,年均增长17.7%。

但是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的财政实力相距甚大;

与中山、珠海的财政实力也有不小的差距(见图2)。

而且,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开始,惠州税收总额对国家、省的贡献逐年增大,量也逐年增加;

而为自己发展的量虽然也在逐年增加,但贡献率却逐年下降。

全市税收总额中,上缴国家和省的税收收入由1994年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7.1%上升到2007年的78.5%;

市及市以下的可支配额由1994年的42.9%下降到2007年的21.5%。

从14年来的累计总量也可看出,累计额为国家的贡献己经大于市及市以下自留部分。

14年全市累计为国家上缴各种税收共计734亿元,占同期税收累计总额的64.6%;

累计为市及市以下的可支配额为403.7亿元,占税收总额的35.4%。

如表2所示。

表2惠州市税收收入分配变动情况

年份

上交国家和省的税收

惠州市自留税收

惠州市税收额合计(亿元)

金额(亿元)

比重(%)

1994

6.9

57.1

5.2

42.9

12.1

2007

187.1

78.5

51.3

21.5

238.4

1994-2007年累计

734

64.6

403.7

35.4

1137.7

与此同时,惠州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较落后,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珠三角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城乡发展不协调,收入差距大

2007年,惠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0元,比上年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95元,增长11.9%。

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1996年,惠州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2.62:

1(以农村居民为1,下同),2005年扩大为3.17:

1;

2006、2007年有所下降,但差距依然比较大,2007年为3.04:

1。

绝对差距达到11615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如表3所示。

表3惠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收入比

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元)

收入(元)

增长率(%)

1996

3112

17.8

8141

3.6

2.62

5029

1997

3305

6.2

8563

2.59

5258

1998

3422

3.5

8982

4.9

5560

1999

3531

3.2

9436

5.1

2.67

5905

2000

3630

2.8

9824

4.1

2.71

6194

2001

3750

3.3

10014

1.9

6264

2002

3903

10691

6.8

2.74

6788

2003

4054

3.9

12673

18.5

3.13

8619

2004

4370

7.7

13822

9.1

3.16

9452

2005

4698

7.5

14884

3.17

10186

2006

5090

8.3

15991

7.4

3.14

10901

5695

11.9

17310

8.2

3.04

11615

三、惠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原则与思路

(一)总体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改革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通过规划、管理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宏观调控手段,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力量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发展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和发展公益事业的责任。

同时,统筹城乡又必须坚持改革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与综合改革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统筹城乡发展需要通过改革的途径来实现,而改革是系统性的综合改革;

另一方面,综合改革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来支撑,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新形势下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工作方法和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归根结底是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乡人民的幸福指数。

2.坚持整体规划,配套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着眼于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的形成,正确处理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整体搞好市域村庄布局总体规划,系统规划市域一体化功能布局,整体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惠州主要应立足于加强城镇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与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的规划研究与协调。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始终立足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元结构转变的高度上,涉及面非常广,历史的纵向度非常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分区域、分板块经过试点后,再逐步推开。

并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4.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的核心是城乡居民公平发展和共同发展,解决城乡之间人民生活水平和享有的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的问题,不能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经济。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不断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二)环境分析

1.优劣势分析

(1)优势

区位优势。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香港与深圳。

是除深圳外距香港最近的一个大中城市,距香港陆路70多公里,水路47海里,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港深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

陆地面积占珠三角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

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集山、泉、湖、海、瀑、岛于一体,有西湖、罗浮山、南昆山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

大亚湾海域宽、腹地广、泥沙淤积少、风浪小,是华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港湾。

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充裕,海港条件优良,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惠州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电网枢纽,形成了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对外交通网络骨架,构建了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建成了覆盖整个市域的电话和数字通讯网络。

未来五年,随着惠大铁路(二期)、杨平铁路和莞惠、惠深沿海、粤湘(博深段)、广河(惠州段)、惠州疏港五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立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惠州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一批名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十一五”期间,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投产,12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石化产业发展将出现新的飞跃,包括临海工业在内的海洋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将进一步壮大;

旅游、港口物流、商贸业将更加活跃。

发展环境继续优化。

惠州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山、海、湖,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不断改善。

东江水利枢纽工程竣工,“两江四岸”整治完成,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活动的推进、第13届省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这些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继续优化,都将为惠州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劣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处于珠三角前列的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相比,差距仍相当大,存在财政实力总体上仍较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显著、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等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惠州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

2007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1085亿元,低于江门市居于第7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857元,远低于居于第6位的东莞市,如表4所示。

表42007年广东省各市GDP、人均GDP排名

市名

GDP(亿元)

GDP排名

人均GDP元

人均GDP排名

深圳

6765.41

79614

1

广州

7050.78

72274

佛山

3588.5

61255

珠海

886.84

9

61166

中山

1215

48729

东莞

3151

46690

6

惠州

1085

7

28857

江门

1095.33

26650

8

茂名

1060

17882

汕头

850

11

17096

10

肇庆

622.5

12

16818

数据来源:

广东统计年鉴2008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总体而言,惠城区、大亚湾区发展较好,博罗县、惠东县次之,惠阳区、龙门县发展较差。

龙门县受交通、区位、资源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较慢。

据2006年统计数据,在惠州各县(中)龙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最低,分别为35.91亿元、11410元;

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27.1%,远高于惠州其他县(区)(见表5)。

表52006年惠州市各县(区)各经济发展指标

全市

大亚湾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934.96

394.36

91.23

102.89

152.47

165.44

35.91

第一产业比重(%)

8.35

3.26

5.56

1.85

16.84

13.79

27.10

第二产业比重(%)

58.34

61.56

53.26

74.97

53.53

49.51

33.53

第三产业比重(%)

33.31

35.19

41.19

23.18

29.63

36.70

39.38

GDP增速(%)

16.6

16.4

16.3

94.8

14.5

15.7

13.5

人均GDP(元)

25043

38289

16908

75769

18929

18224

11410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虽然惠州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相对比较滞后,基础设施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如稔平半岛开发建设的供水不足、交通不便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机遇和挑战

(1)机遇

从国内外环境看,惠州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际环境总体稳定,为惠州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有利于惠州继续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

国内政治稳定,政府宏观调控更趋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惠州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009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包括惠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新的特殊使命,对惠州今后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珠三角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由惠州等市领衔担纲,以石化产业为重点的临港基础产业、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制造业,也成为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的重要“棋子”。

《纲要》明确提出,惠州作为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将要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