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6700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文档格式.doc

系压缩性极高的低强度软弱土层。

①3层素填土:

灰、灰黄色等杂色,松散~松软,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底部夹有少量淤泥,局部夹有少量建筑、生活垃圾。

该土层拟建场地除明塘部位外均有分布,层厚1.2~5.3m。

系压缩性不均且偏高的低强度土层。

②1层粉质粘土:

灰黄~灰色,软~可塑。

偶夹少量薄层粉土。

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土层拟建场地布局分布顶板标高为-0.57~1.01,厚度为0.40~1.50.系压缩性偏高的低强度土层。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薄层理发育,加油少量薄层粉土,局部为淤泥,含有少量有机质及腐植物(实测有机质含量在1.76~2.36%,平均值为2.03%,局部夹有厚约0.2~0.3的淤泥质土(有机质含量在19.38%左右))。

该土层拟建场地布局分布顶板标高为-1.34~1.07,厚度为10.20~18.80.系高压缩性偏、高灵敏度(qu=17.6Kpa,qu’=2.8Kpa灵敏度st=6.3)的低强度软弱土层。

③2层粉质粘土:

灰绿~灰黄色,可塑状态为主。

含铁锰氧化物斑点,夹青灰色条带,夹有少量薄层粉土。

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土层拟建场地布局分布顶板标高为-16.60~-10.59,厚度为0.50~5.50.系中等压缩性,中强度土层。

⑤1层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可塑状态,局部薄层理发育,夹有少量薄层粉土。

中等压缩性。

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土层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在⑥1层粘土、⑥2层粉质粘土稳定分布处厚度较薄,在⑥1层粘土、⑥2层粉质粘土较薄或缺失处厚度较大);

层顶标高为-19.09~-15.25,厚度为0.70~12.10.系中等局部偏高~高压缩性,中低强度土层。

⑥1层粘土:

暗绿~黄褐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条纹。

无摇振反应,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土层拟建场地内大多有分布:

在场地西部25#~27#、32#、33#住宅楼部位该土层分布稳定,具有一定厚度;

在场地东部21#~24#、28#~31#住宅楼以及21#~22#与23#~24#、23#~24#与29#~30#、27#~30#与31#~33#住宅楼之间的纯地下车库部位该土层厚度不一大多缺失;

顶板标高为-22.80~-16.59,厚度为0.76~7.00系中等压缩性,中高强度土层。

⑥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黄色~灰色,可塑。

局部夹少量粉土薄层,含铁锰氧化物斑点,夹灰色条纹,局部为粘土。

(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顶板标高为-27.57~-22.52,厚度为1.00~5.8系中等压缩性,中等偏高强度土层。

⑦1层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

微薄理层发育夹,夹少量薄层粉土,(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土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中东部⑦2层粉土夹粉砂较薄至缺失部位,顶板标高为-29.98~-26.00,厚度为0.90~11.60.系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层。

⑦2a层粉土夹粉砂:

灰黄色,饱和,中密为主。

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薄层。

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

该土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中东部大多缺失,其余均有分布,具体分布范围详见“建筑物平面及勘探点位置图”。

顶板标高为-31.96~-26.39,厚度为0.90~7.8.系中等压缩性,中高等强度土层。

⑦2b层粉砂夹粉土:

灰黄~灰色,饱和,密实。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次之云母碎屑,薄层理发育,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

该土层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在场地东侧⑦1层粉质粘土厚度较大部位其厚度较薄,顶板埋藏较深,顶板标高 

39.13~-30.77m,厚度为3.60~12.00m。

系中等~偏低压缩性,中高~高强度土层。

 

⑦4层粉砂:

灰色,饱和,密实。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次之云母碎屑, 

薄层理发育,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

该土层拟建场地内分布稳定,顶板标高 

-43.98~-42.39m,厚度为8.20~11.60m。

系中等偏低压缩性,高强度土层。

⑧2层粉质粘士:

灰色,软塑为主。

局部薄层理发育,夹少量薄层粉土。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土层场地内高层部位均有揭示,顶板标高-54.70~-51.35m,厚度6.40~10.90m。

系中等局部偏高压缩性,中等强度土层。

⑨层粉砂夹粉质粘土:

灰色,饱和,中密~密实。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次之云母碎屑,水平层理发育,夹薄层局部中厚层状粉质粘土。

该土层场地内高层部位均有揭示, 

项板标高-63.34~-60.52m,厚度为180~4.30m。

系中等压缩,中高强度土层。

⑩1层粉质粘土夹粘土:

灰、灰绿色,可塑为主。

含铁质氧化斑点,局部夹少量粉士薄层,局部为粘土。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千强度中高,韧性中高。

该土层场地内高层部位均有揭示,项板标高-66.35~-63.64m,厚度为8.00~10.10m。

⑩2层粉质粘土:

局部夹少量粉土薄层。

稍有光泽,无摇 

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土层场地内高层部位控制性孔均有揭示,顶板标高-74.77~-73.44m,厚度为3.70~5.60m。

系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层。

层粉砂夹粉土:

灰、灰绿色, 

密实。

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 

云母次之,偶夹薄层粉质粘土。

该土层场地内高层部位控制性孔均有揭示,板标高-79.53~-78.08m,厚度1.40~3.40m。

系中等局部偏低压缩性,高强度土层。

(12)层粉质粘土:

灰绿、灰色,可塑为主。

薄层理发育,夹少量薄层粉土。

该土层场地内高层部位控制 

性孔均有揭示,顶板标高-81.78~-79.69m,厚度4.00~6.80m,系中等压缩性, 

等强度土层。

(13) 

层粉砂:

灰绿色,饱和, 

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碎屑次之,偶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

该土层场地内高层部位控制性孔均有揭示,顶板标高-86.87~-84.18m。

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示厚度4.30m,系中等偏低压 

高强度土层。

场地地基土的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详见“土分析分层总表”, 

其平均值详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一览表”。

3、水文地质条件

3.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吴江属亚季风气候。

据历史资料,吴江历史最高洪峰2.49m(1999年),最低河水位0.01m,常年平均水位为0.88m。

根据我院近年来搜集的资料,吴江历史最高潜水位为2.63m,近3~5年来最高潜水位约2.5m,年变幅一般在1~2m,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降水。

吴江历史最高微承压水水位为1.74m,近3~5年最高水位1.60m左右,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以及上部潜水,位承压水水位年变幅约0.8m。

3.2、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

3.2.1地表水 

拟建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场地内明塘。

水面标高为1.68m,水深为 

0.80~1.00m左右,淤泥厚度为0.30~1.00m左右(于2016年1月30日测得。

3.2.2地下水 

本场地勘探深度内对本工程建设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及微承压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戏部填土层中,富水性差:

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以地面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

受季节影响明显,年变幅约l~2m。

勘探时测得潜 

水初见水位标高在1.10~1.20m之间:

测得潜水稳定水位标高在1.38~1.55m之间。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及⑤1:

层粉质粘土中,该含水层 

组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差:

其主要补给来源为戏部地下水的垂直入渗及地下水的侧向逕流,以地下水的侧向逕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根据地区勘察经验,水位标高在1.00m左右。

3.3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本场地的环境类型内Ⅱ类。

经现场观测,本场地地下水无色无味,淌澈透明;

本次勘察时所取3纽水样的水质分析结果(各主要离子含量详见表3.1.1、3.1.2、3.1.3结果详见本报告所附“水质分析检测报告”),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判定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本场地及其附近无明显污染源,场地降雨量较多;

根据我院地区表层土易溶盐分析资料及地区建筑经验,判断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1.1

腐蚀等级标准

分析结果

腐蚀等级

长期浸水水中cl-

含量(mg/L)

微:

<

10000

弱:

10000~20000

中:

——

强:

50.7~63.7

干湿交替水中cl-

按环境类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1.2

腐蚀介质

SO42-

(mg/L)

微<

300

128.7~132.6

弱300~1500

中1500~3000

强>

3000

Mg2+

2000

11.4~11.9

弱2000~3000

中3000~4000

4000

OH-

43000

0.0

弱43000~57000

中57000~70000

70000

总矿化度

20000

498~541

弱20000~50000

中50000~60000

60000

按地层渗透性(B)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1.3

PH

>

5.0

4.0~5.0

3.5~4.0

3.5

7.3~8.2

侵蚀性

CO2(mg/L)

30~60

60~100

3.4、浅部土层的渗透系数

根据场地所取土样进行的室内渗透试验所得出的渗透系数并结合地区勘探经验提供可供设计使用的浅部土层的渗透系数见表3.2中的“渗透系数建议值”。

浅部各土层的渗透系数表表3.2

土层代号及名称

室内试验

样本值

渗透系数建议值K(cm/s)

垂直渗透系数KV(cm/s)

水平渗透系数KH(cm/s)

①3素填土

2.0×

10-5

②1粉质粘土

10-6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

3.52×

10-7

5.33×

16

注:

透水性是按《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9-1-4进行分类。

4、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4.1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液化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吴江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可进行不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液化判别。

4.2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大于100m。

根据勘察时現场实 

测剪切波速成果,本场地20m以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在129.7~136.5m/s( 

详见报告附件中的“波速试验报告”及表4.1)。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4.1.6表,判定本场地为Ⅳ类建筑场地,由于等效剪切汶速位 

于建筑场地类别分界线附近,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 

特征周期(详见表4.1)。

因场地浅部均分布有较厚的软弱土层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经判定本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建筑及结构 

加强措施。

各土层实测剪切波速统计表表4.1

房号

层数

孔号

VSi(m/s)

等效剪切波速(m/s)

内插法确定特征周期(s)

①3

②1

②2

③2

⑤1

⑥1

21#

11F

J5

126.8

128.2

181.0

136.4

0.57

22#

7F

J82

127.0

131.3

132.5

23#

6F

J31

123.6

135.0

133.5

24#

J28

130.7

125.5

183.9

164.0

131.1

25#

33F

J4

136.5

131.5

169.0

26#

34F

J23

118.0

122.9

181.9

166.0

253.0

27#

J16

113.8

122.8

179.2

242.0

131.4

28#

J18

125.6

124.6

176.1

174.0

133.3

29#

J3

113.9

129.4

177.7

134.4

30#

J91

118.1

130.9

129.7

0.58

31#

J2

132.7

172.0

133.6

32#

J12

143.8

124.2

180.6

164.8

135.5

33#

J8

130.0

141.4

177.1

162.0

13.4

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5.1、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拟建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冲湖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

根据区域地 

质资料分析,本场地及邻近地带无全新活动断裂、岩溶、滑坡、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据本次勘探揭示,拟建场地浅部分布的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大,土质软弱,压缩性高,工程性能差:

①3层素填土压缩性不均且偏高,此两层土为本场地主要软弱土层。

另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局部夹有厚约0.20~0.30m的泥炭质土,对基坑支护及结构的选型有一定影响。

设计及施工时应予以注意。

除此之外勘察时未发现有防空洞、孤石、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5.2场地的稳定性和地基的适宜性 

苏州及邻近地区地震不强烈,据近两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其发生大于4级的地震49次,大于5级的地震9次,其中较大的地震为1974年4月22日溧阳上沛5.5级地震和1990年2月10日常~太仓沙溪5.1级地震, 

苏州地区(含吴江)地震活动.无论从强度和频度上来看,地震活动水平属中等偏下, 

及附近未发现全新活动断裂, 

属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场地。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本场地及邻近地带未发现有全新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

据勘探揭示,场地内土层分布尚均匀稳定,戏部虽无明显可用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但中部分布的⑦2a层粉土夹粉砂、⑦2b层粉砂夹粉土及⑦4 

层粉砂在其稳定分布区可作为一般建(构)筑物较好的桩基础桩端持力层(如多层、小高层、纯地下车库、物业、配电间);

下部稳定分布的⑦4层粉砂及以下上层可作为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较好的桩基础桩端持力层如高层建筑。

综合上述分析,场地的稳定性较好,采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后,适宜建设本工程。

5.3、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

根据地基土层划分结果,以各工程地质层为统计单位,对地基土层的物理 

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分析,数据选择按以下统计原则:

大于u+3σ或小于u-3σ的异常数据被剔除(u一平均值,σ一均方差)。

本报告对室内土工试验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详 

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一览表”。

5.3.1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统计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范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详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一览表”。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三轴试验成果、无侧限抗压强度详见表5.l 

“特殊试验指标统计表”

5.3.2各土层的原位测试指标 

各土层的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侧摩阻力(fs)及标贯击数实测值 

N的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标准值详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统计一览表”. 

5.3.3各土层抗剪强度标准值 

各土层抗剪强度标准值见表5.2“承载力特征值表”

5.3.4压缩性指标统计值 

室内试验各上层各压力段的压缩系数α及压缩模量ES见附表“分层压缩曲线” 

5.3.5地基上承我力特征值 

根裾野外勘探成见鉴別,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计算,结合地区坳 

探经验,提供各上层的承我力特征值见表5.2,可供设计使用的承载力特征位见 

表5.2中最后一列“推荐特征值”。

特殊实验指标统计表5.1

层号及土层名称

三轴UU实验(总应力)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样本数

标准值

无侧限抗压强度

qu

q’u

St

粘聚力

CUU(kpa)

17

13

14.64

14

14.09

17.6

2.8

6.3

内摩角

Φuu(°

0.2

0.1

0.14

0.12

承载能力特征值表表5.2

抗剪强度值

地基承载力(kpa)

C(LPa)

Φ(度)

按CK、Φk计算值

双桥静力探触确定值

标贯

计算值

物理指标确定的经验值

推荐特征值fak

①3层素填土

10.0*

6*

53

②1层粉质粘土

22.2

12.9

127

72

70

65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8.0*

5.0*

44

67

55

63

50

③2层粉质粘土

26.2

13.8

150

164

135

146

140

⑤1层粉质粘土

23.8

134

106

116

115

110

⑥1层粘土

65.4

15.6

355

256

242

235

220

⑥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34.3

14.7

217

190

191

176

170

⑦1层粉质粘土

24.2

13.6

139

147

130

⑦2a层粉土夹粉砂

7.6

30.5

172

214

180

⑦2b层粉砂夹粉土

4.5

32.1

171

270

223

230

⑦4层粉砂

3.4

32.7

324

160

⑧2层粉质粘士

24.3

13.0

137

145

⑨层粉砂夹粉质粘土

4.0

31.0

200

⑩1层粉质粘土夹粘土

38.0

15.1

216

188

173

⑩2层粉质粘土

23.1

13.9

136

155

(11)层粉砂夹粉土

4.4

31.5

161

225

(12)层粉质粘土

23.9

138

(13)层粉砂

3.2

32.2

266

250

1,Ck、φk值采用固结快剪指标,C、φ值计算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 

.2.5公式;

假设基础底面宽度b为3m,基础埋置深度d为0.5m。

 

2、静力触探计算值便Ⅲ公式(公式中f0、σ0、Ps单位为kpa)

 

一般可塑粘性fak=3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