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717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射成型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

130

5

PBT

120

〈5

PSF(PSU)

120—140

4—6

20

0.05

PPO

25—40

干燥的方法很多;

循环热风干燥、红外线加热干燥、真空加热干燥、沸腾床干燥、气流干燥等。

应注意的是干燥后的物料应防止再次吸湿。

部分塑料成型前允许的含水量

塑料名称

允许含水量/%

PA6

PA66

PA9

PA11

PA610

PA1010

UPVC

软PVC

0.10

0.05

0.05-0.10

0.01

0.08-0.10

PSU

ABS(电镀级)

ABS(通用级)

纤维素塑料

PS

HIPS

PE

PP

PTFE

0.01-0.02

0.20-0.50

(四)嵌件的预热

由于塑料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热性能差异很大,两者比较塑料的导热系数小,线膨胀系数大,成型收缩率大,而金属收缩率小,因此有金属嵌件的塑料制品,在嵌件周围易产生裂纹,致使制品强度较低。

要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制件时,就加大嵌件周围塑料的厚度,加工时对金属嵌件进行预热,以减少塑料熔体与金属嵌件的温差,使嵌件四周的塑料冷却变慢,两者收缩相对均匀,以防止嵌件周围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嵌件预热需要由塑料的性质、嵌件的大小和种类决定。

对具有刚性分子链的塑料,如PC、PS、PSF、PPO等,当有嵌件时必须预热。

而含柔性分子链的塑料且嵌件又较小时,可不预热。

嵌件一般预热温度为110—130℃,如铝、铜预热可提高到150℃。

(四)脱模剂的选用

传统的脱模剂有;

硬酯酸锌、白油、硅油。

硬酯酸锌除聚酰胺外,一般塑料均可使用,白油作为聚酰胺的脱模剂效果较好,硅油效果好,使用不方便。

(五)机筒的清洗

清洗剂有LQ—1、LQ—2、LQ—3、LQ—4、LQ—5等型号。

用量、适用范围见

表4一3机筒清洗剂品种、适用范围及用量

适用温度及范围

品种

适用范围/℃

用量/g

(注射机型号,清洗剂)

LQ-1型

LQ-2型

LQ-3型

LQ-4型

LQ-5型

180-200

200-220

220-240

240-260

260-280

Z-S-60以下50

Z-S-6050-100

XS-ZY-125100-150

XS-ZY-250150-200

XS-ZY-500以上适当增加

使用时将正常生产条件下的机筒温度提高10—20℃,挤净机筒内残余物料,然后加入清洗剂,随后加入所需要更换的正常用料,或者清洗剂已挤到螺杆前端后,再加入正常用料,用预塑方式连续挤出一段时间即可。

二、注射成型过程

(一)塑化与流动

塑化与流动是注射模塑前的准备过程,对它的主要要求有:

达到规定的成型温度;

温度、组分应均匀一致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足够数量的熔融塑料;

分解物控制在最低限度。

塑化螺杆在预塑时,一边后退一边旋转,把塑料熔体从均化段的螺糟中向前挤出,使之集聚在螺杆头部的空间里,形成熔体计量室并建立起熔体压力,此压力称预塑背压。

螺杆旋转时正是在背压的作用下克服系统阻力才后退的,后退到螺杆所控制的计量行程为止,这个过程叫做塑化过程。

计量行程S=机器的注射量Q(也可看成制品的质量)/0.875螺杆直径D2

S单位是cm,Q单位是cm3(克)D单位是cm

塑料材料从机筒加料口到喷嘴由于热历程不同,物料也有三种聚集态,入口处的玻璃态,喷嘴及计量室处为粘流态,中间为高弹态。

与之相对应的螺杆也分为固体输送段、均化段和压缩段。

物料在螺糟中的吸热取决于传热过程,在此过程螺杆的转速起着重要作用,物料的热能来源主要是机械能转换和机筒的外部加热。

采用不同背压和螺杆转数可改善塑化质量。

(二)注射

这一过程是螺杆推挤,将具有流动性、温度均匀、组分均匀的塑料熔体注射入模的过程。

塑料熔体注射入模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阻力,它包括熔体与机筒、喷嘴、浇注系统、模具型腔的磨擦阻力以及熔体内摩擦阻力,同时还要对熔体进行保压,因此,注射压力是很高的,这一历程虽然时间很短,但是熔体的变化并不小,这些变化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

(三)模塑

模塑阶段是指塑料熔体进入模腔开始,经过型腔注满、熔体在控制条件下冷却定型,直到制品从模腔脱出为止。

可分为充模、压实、倒流和冷却四个阶段,在连续的四个阶段中塑料熔体的温度将不断下降,而时间、压力变化则如图4—5所示。

1、充模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引料入模期、充模期、挤压增密期,这一时间很短,称作注射时间。

通常3—5S。

充模阶段开始时型腔没有压力,随着物料不断充满,压力逐渐建立起来,待模腔充满后,料流压力迅速上升达到最大值。

充模时间长,也就是慢速充模,先进入模内的熔料,受到较多的冷却,粘度升高,后面的熔料需要较高的压力才能入模,模内冷却的物料受到较高的剪切应力,分子定向程度较高,如果定向分子被冻结,制品就会出现各向异性、内应力,严重时产品裂纹。

充模时间过长制品的热稳定性也较低。

充模时间短,也就是快速充模,熔料经过喷嘴及浇注系统,产生较高的摩擦热,料温也较高,塑料熔体的温度高,分子定向程度小,制品熔接强度也较高。

但是充模速度太快,则在嵌件后部的熔接不好,致使制品强度变劣,裹入空气也会使制品产生气泡。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也称压实、增密阶段。

这一阶段熔体从充满型腔起到螺杆在最前位置止。

这段时间塑料熔体会受到冷却而产生收缩,但是熔料仍处在螺杆的稳压下,机筒内的熔料必然会向模腔内流入,以补充因收缩而留出的空隙。

如果螺杆在原位不动,模内压力略有下降,如果螺杆随熔料入模时向前移动,则模内的压力也有所下降。

保压时间通常为2—120S。

保压压力提高,保压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制品密度、减小收缩、克服制品表面缺陷。

此外,保压时间愈长,浇口凝封压力愈大,分子定向程度也愈高。

3、倒流阶段

螺杆后退开始到浇口处熔料凝封为止。

这时模腔的压力比流道压力高,因此就会发生塑料熔料的倒流。

倒流的多少和有无是由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来决定的。

4、冷却阶段

这一阶段从浇口凝封起到制品从模腔中顶出止。

通常冷却时间为20—120S

冷却制品的作用是,以便制品脱模时有足够的刚度,不至产生变形。

制品脱模时模内压力和外界压力(主要是大气压力)的差值称残余压力。

其值的大小与保压时间长短有关,保压时间长,凝封压力高,残余压力也愈大。

残余压力为正值时,脱模比较困难,强行顶出制品容易被刮伤,甚至破裂。

残余压力为负值时,制品表面容易产生凹陷或内部有真空泡。

残余压力为零,脱模顺利并能获得满意的制品。

三、制件的后处理

(一)热处理(退火)

由于塑料在机筒内塑化不均匀或在模内冷却速度不同,因此常会产生不均匀的结晶、定向和收缩,致使制品存在着内应力,这在生产厚壁或带有金属嵌件的制品时更明显。

制品存在着内应力,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使力学性能下降,光学性能变坏,制件表面产生银纹、开裂。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制件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的方法是制件置于热空气中,如循环热风干燥室、干燥箱中或者置于热的介质、如水、矿物油、甘油、乙醇、白油等,静置一定时间,通常为几个到数十个小时。

热处理时间决定于塑料品种、模塑条件、制品形状及热处理温度。

一般热处理的温度控制在制品使用温度以上10—20℃或者热变形温度以下10—20℃为宜。

温度过高制品易产生翘曲,温度太低又达不到热处理的目的。

热处理的时间视制品厚度来决定,热处理后的产品应缓慢冷却到室温。

热处理条件参考值见表4一4。

表4—4热处理条件参考值

条件

材料

热处理温度/℃

时间/H

热处理方法

70

4

烘箱

110—135

4—8

红外灯、烘箱

PC含纤维

100—110

8—12

红外线、烘箱

POM

140—145

红外线加热、烘箱

PA—66

油、盐水

PSF

110—130

红外线加热、甘油、烘箱

1—2

热处理的实质是:

使强迫冻结的分子链得到松驰,凝固的大分子链段转向无规位置,从而消除这一部份内应力。

提高结晶度,稳定结晶构型,从而提高结晶塑料制品的硬度、弹性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

(二)调湿处理

聚酰胺类塑料在高温下与空气接触时常会氧化变色,此外在空气中使用和贮存时又易吸收水分而膨胀,它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得到稳定的尺寸。

如果将刚脱模的制品放在热水中进行处理,不仅可隔绝空气防止制品氧化,同时可加快制品吸湿达到吸湿平衡,使制品尺寸稳定,这种方法叫做调湿处理。

调湿温度、时间随品种、制件形状而异,可在醋酸钾溶液(沸点120℃左右)中进行调湿亦可在矿物油中进行。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一、温度

注射成型需要控制的温度有机筒温度、喷嘴温度、模具温度、油温等。

前两者主要影响塑化与流动,而模温对塑料的流动与冷却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

注塑机的油温是控制工艺参数实现的重要条件。

(一)机筒温度

机筒温度的选择与各种塑料特性有关,每种塑料材料都有自己的粘流温度(Tf)和熔点(Tm)。

在设置机筒温度参数时,首选设置的是机筒温度,它必须是高于(Tf)和(Tm),低于分解温度(Td),因此机筒最合适的温度范围是在Tf或Tm~Td之间。

机筒的首段温度通常可比Tf或Tm高25℃左右设定,在中段及末段温度按每段降低于首段15~30℃的范围来设置。

对于Tm~Td范围较窄的塑料,机筒温度比Tm或Tf稍高一点,对于Tm~Td范围较宽的塑料,机筒温度可比Tf或Tm高许多。

例如PVC,PS。

有时机筒温度虽然低于塑料的分解温度,但是在高温下,物料在机筒内暂留的时间过长(热历程过长),同样会发生降解,所以对热敏性材料如PVC.POM,PCTFE等,除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外,对加热时间也应有所限制。

熔体指数大的塑料因流动性好,机筒温度可偏低一些,相反则高一些。

几是材料中加入刚性添加剂,如增强剂,填充剂等,由于其软化温度提高,流动性变小,机筒温度应选择高一些,而加入韧性添加剂,如增塑剂,软化剂等,在塑料大分子中起到了润滑作用,这时机筒温度可偏低一些。

薄壁件、复杂件、带金属嵌件的制件,机筒温度应高一些;

简单制件、厚壁制件,机筒温度可适当低一些。

机筒温度设定是否合适,应该是注射成型前,机筒对空注射来观察射流的光泽和流速的情况确认。

图4一6所示;

机筒温度提高以后,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冲击强度、成型时流动长度增加,而注射压力降、制品收缩率、翘曲度、取向度、内应力减小,从这一点看,机筒温度提高对提高产品质量、产量是有好处的,所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机筒温度。

(二)喷嘴温度

喷嘴和浇口的作用一样,是为了加速熔体的流速,把势能转变为动能,并有调整熔体温度和使其均化的作用。

喷嘴的长度和直径对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注射压力对熔体流经喷嘴的温升有明显的影响,喷嘴细孔附近温度升高则与塑料熔体平均流速成正比。

表4一5喷嘴直径、注射压力与喷嘴温度的关系

喷嘴直径/mm

注射压力/MPa

温度升高数/℃

0.5

0.7

1.0

1.64

2.0

3.0

50

100

26

46

47

25

45

23

43

19

18

塑料熔体的注射压力又取决于熔体的温度和通过喷嘴的速率,如果喷嘴直径一定,熔体温度愈高,熔体压力愈大。

从这点分析,喷嘴温度的设置应低于机筒首段温度,通常是低于5一15℃。

 

表4-6部分塑料适用的料筒和喷嘴温度(螺杆式注射机)

,机筒温度/℃

喷嘴温度/℃

分解温度

(空气/℃)

后段

中段

前段

HDPE

PS、ABS、SAN

PCTFE

PUR

CAB

CA

CP

线性聚酯

醇酸树酯

160-170

150-210

150-180

250-280

220-230

210

220

175-200

130-140

160-190

250-270

70-100

180-190

170-230

180-230

270-300

170-200

180-205

240-250

240

180-210

150-175

150-160

300-310

270-290

240-280

190-250

210-240

290-330

190-220

195-215

260-270

230

250

205-240

165-175

320-340

290-320

340-370

190-215

165-200

165-180

300-340

280

300

266

222

310

(三)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对制品外观和内在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模具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塑料的特性、制品的形状、尺寸、性能的要求及其他工艺条件。

模具的冷却方式有自然散热、机水冷却、冷冻水冷却、矿物油加热、电热丝、电热棒加热等。

不管用什么方式使模具保持定温,对塑料熔体来说都是冷却过程,达到玻璃化温度或者工业常用的热变形温度以下,使塑料冷却定型,同时也有利于制件脱模。

对熔体粘度较高的塑料,如PC,PPO,PSF,PI,氟塑料等,模具温度应高一些,可以调整制品的冷却速率,缓慢冷却,应力、取向的分子得到充分松弛,取向应力小,防止制品产生凹痕、裂纹等疵病。

模温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影响比较小。

见表4一6所示

结晶型塑料注射入模后,模具温度对结晶度、结晶条件起作决定性的作用。

结晶度的变化可根据结晶塑料的密度变化来判断,如PE,PA,PET,TFF等已确定结晶度与密度之间存在着线型关系。

也就说结晶度增加,密度值也增大。

表4一6模具温度对PA力学性能的影响

模温/℃

弹性模量/MPa

拉伸强度极限/MPa

断裂延长率/%

硬度/MPa

PA-6

2450

2550

80

60

*96

PA-11

1400

1500

40

200

150

52

PA-66

2200

2850

-

82

102

PA-610

1900

2700

65

90

当制件厚度偏大时,内外冷却速度尽可能一致,防止因内外温差造成内应力及其他缺陷,模温也应当高一些。

例如PA-1010制件壁厚与模温的关系:

壁厚/mm模温/℃

<

320-40

3-640-60

6-960-90

>

10100

熔体粘度较低的无定型材料,模具一般都选择低温度。

一些结晶型塑料玻璃化温度较低的,为防止后期结晶过程,从而使制品后收缩及性能变化,如PE,PP塑料一般也选择低模温。

熔体粘度较高、结晶型的工程塑料,则采用高模温,模具都需要加热。

(如图表4-7)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可增加流动长度,提高制品光结度、密度、结晶度,减小内应力和充模压力。

但由于冷却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制品的收缩增大,如图4一8所示。

表4-7塑料模具温度参考值

模具温度/℃

≯60-70

≯90-110

≯90-120

≯130-150

≯110-130

PA-1010

≯110

≯120

≯70-80

≯40-65

100-120

(四)油温

油温升高粘度变小,增加了油的泄漏量,导致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的波动,这样注射压力和注射速率也会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

油温应控制在55℃以下为宜。

二、压力

(一)塑化压力(背压)

螺杆头部的熔料在螺杆转动后退时所受到的压力称为塑化背压力,亦称背压。

其大小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溢流阀来调节。

达到对背压的控制。

注射机机筒塑化量的计算公式:

Q=QD-QP-QL

式中Q---注射机机筒塑化量QP---压力流

QD---正流QL---漏流

至于正流,是指机筒表面作用到熔体上的力而产生的流动,沿着螺槽向着机头,用Qd表示;

压力流是指由机头、分流板、滤网等对熔体的反压引起的流动,其流动方向与正流相反,用Qp表示;

漏流是指由机头、分流板、滤网等对熔体的反压引起的流动,是一种在螺棱和机筒之间的间隙中,沿着螺杆轴线向料斗方向的流动,用Ql表示。

挤出量或塑化量等于Qd-Qp-Ql。

背压提高必然使压力流、漏流增加,有助于螺槽中物料的密实,排除物料中的气体,螺杆后退速度减慢,延长了物料在螺杆中的热历程,塑化质量也得到改善。

背压太高,会使剪切热过高使塑料材料发生降解而严重影响制品质量。

螺杆的长径比(18-25);

压缩比(3-5);

压缩段有效长度(40-60%)这三个参数愈大,塑化效果就愈好。

热敏性材料如PVC,POM,PCTFE背压提高,熔体温度升高,制品表面质量较好,但有可能引起制品变色、性能变劣、造成降解。

粘度高的材料如PC,PSF,PPO背压、螺杆转速太高,易引起动力过载。

粘度低的塑料如PA,背压太高一方面易流涎,另一方面塑化能力大大下降。

PE,PP,PS等塑料,背压可稍高一些。

拌有色粉的塑料,背压也可高一些、螺杆转速稍低一些。

通常背压一般不超过2MPa为宜。

最高不得大于5MPa。

(二)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

注射压力是螺杆顶部对塑料所施加的压力,用MPa表示。

注射压力由下式表示:

P=(D0/D)2P0

式中P0-----油缸油压(MPa)D0------油缸内径(cm)D----螺杆直径(cm)

注射压力的主要作用是:

克服塑料熔体从机筒向型腔的流动阻力,给熔体一定的充模速率。

这些作用不仅与制品的质量、产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受塑料品种、注射机类型、模具结构和其他工艺条件的影响。

注射压力必须克服熔体流经喷嘴、流道、浇口及型腔的压力损失,熔体才能充满型腔。

压力损失包括两部份:

动压力损失;

静压力损失。

动压力损失发生在注射流动期间,动压力损失与熔体温度及流率成正比,也与各段长度、断面尺寸及材料的流变性质有关。

静压力损失是指注射和保压流动之后的压力损失,它与熔体的温度,模腔温度和喷嘴压力的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熔体粘度,粘度又影响压力损失。

表4一8是PE塑料,熔体温度232℃,模具温度16℃的不同流道截面的动、静压力损失。

4一8PE塑料不同流道的动、静压力损失单位:

KPa

截面

名称

压力损失

0.81mm2

6.45mm2

动压力损失

静压力损失

流道损失

浇口损失

模腔损失

总损失

238

413

49

700

119

308

675

287

176

511

94

28

237

从上表看出流道截面大时,动、静压力损失较小。

浇口较大,注射压力较低时,塑料熔体呈铺展流,这时浇口附近模腔温度偏低,流速平稳、缓慢;

当注射压力较高而浇口偏小时,熔体为液状流动,这样将空气裹入制品中形成气泡、银纹,严重时会灼伤制品。

充模时压力大小与制品性能关系如图4一10所示。

充模阶段适当提高注射压力,流动长度提高,制品熔接强度增加,密度增加,收缩率下降,但制品易单向取向,内应力增加,这时制品应适当进行热处理。

保压压力的作用是,在模腔充满后对模内熔料压实、补缩,防止型腔中的熔料倒流。

保压压力高,制品的收缩率减小,制品表面光洁、密度增加、熔接强度提高、尺寸稳定,缺点是脱模残余应力较大,成型周期延长。

表4一12注射压力选择范围参考

制件形状要求

适用塑料品种

1、熔体粘度较低,形状精度一般,流动性好,形状简单的厚制品

2、中等粘度,精度有要求,形状较复杂

3、粘度高、薄壁长流程、精度高且形状复杂

4、优质、精密、微型

100-140

140-180

180-250

PE,PS等

PP,ABS,PD等

PSF,PPO,PMMA等

工程塑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