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003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1Word文档格式.doc

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

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

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

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

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据统计,我国1983一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

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

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

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

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

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

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

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 

"

常见病"

、"

多发病"

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

抹灰层开裂、脱落;

地面起砂、空鼓;

排水管道堵塞;

预制构件裂缝等。

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

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

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

无证设计,无图施工;

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

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

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

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

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

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

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 

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

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6.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

例如: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

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

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

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

(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

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

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

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

整体性差;

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

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

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

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

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6)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

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

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7.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8.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间题。

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

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

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三、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

(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

(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一般可按图4-1所示进行。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

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

2.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

3.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

4.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

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6.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事故的原因分析,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

尤其是有此事故,其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几方面,只有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去伪存真,找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的处理要建工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此事故时认识不清时,只要事故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做进一步调查分析,不要急于求成:

以免造以同一 

事故多次处理的不良后果。

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

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在事故处理中,还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

对每一个质量事故,无论是否需要处理都要经过分析,作出明确的结论。

(三)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

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并非都要处理,即使有些质量缺陷,虽已超出了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但也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论证,作出勿需处理的结论。

总之,对质量问题的处理,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

勿需作处理的质量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

例如,有的建筑物在施工中发生了错位,若要纠正,困难较大,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经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可以不作处理。

(2)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论证后可不作处理。

例如,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而实际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已达到要求,就可不作处理。

(3)某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处理。

例如,混凝土墙板出现了轻微的蜂窝、麻面,而该缺陷可通过后续工序抹灰、喷涂、刷白筹进行弥补,则勿需对墙板的缺陷进行处理。

(4)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复核验算,仍能满足设计要求者,可不作处理。

例如,结构断面被削弱后,仍能满足设计的承载能力,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在挖设计的潜力,因此需要特别慎重。

(四)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 

质量问题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是否留有隐患,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作出结论,事故处理质量检查验收,心需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

必要时,还要通过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来获取可靠的数据。

这样,才可能对事故作出明确的处理结论。

事故处理结论的内容有以下几种:

(1)事故已排除,可以继续施工;

(2)隐患已经消除,结构安全可靠;

(3)经修补处理后,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4)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附有限制条件,如限制使用荷载,限制使用条件等;

(5)对耐久性影响的结论;

(6)对建筑外观影响的结论;

(7)对事故责任的结论等。

此外,对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事故,还应进一步提出观测检查的要求。

事故处理后,还必须提交完整的事故处理报告,其内容包括:

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测试数据,事故的原因分析、论证;

事故处理的依据;

事故处理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检查验收记录;

事故勿需处理的论证;

以及事故处理结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