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425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应力课程设计-zWord文件下载.docx

1487.4

136.0

200.9

18.4

581.2

53.2

跨中

15580

1983.3

267.8

775.0

表2活载内力计算结果

A级车道荷载

人群荷载

最大弯矩

最大剪力

MQ1K

对应V

VQ1K

对应M

MQ2K

VQ2K

0.0

301.1

373.8

15.9

941.3

188.3

220.9

1016.2

69.4

13.5

13.7

63.1

1229.8

145.5

170.6

1243.5

101.1

9.9

11.0

79.7

1633.7

69.3

95.2

1387.5

137.4

4.7

68.7

注:

(1)车辆荷载内力MQ1K、VQ1K中已计入冲击系数1+m=1.1188。

(2)设表2中的荷载效应为S,第i个学号的同学采用的活载内力值Si为

Si=S´

[1+(i–40)´

0.005]

二、设计内容

(1)内力组合

1)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短期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3)长期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各种情况下的组合结果见下表3

表3荷载内力计算结果

截面号

基本组合Sd

短期组合Ss

长期组合SL

 

Mmax

对应Q

Qmax

1

937.4

1039.1

619.3

664.8

529.0

555.0

2

3325.6

619.7

665.7

3423.2

2266.7

415.5

436.2

2307.2

1972.6

356.9

368.7

1996.8

3

4558.4

463.9

500.2

4553.5

3140.1

308.5

325.3

3127.2

2749.6

263.6

273.0

2746.0

4

6072.3

97.0

138.5

5650.8

4185.6

43.3

64.2

3962.9

3665.1

24.8

35.9

3549.7

(2)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及布置

首先,根据跨中截面正截面抗裂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数量。

为满足抗裂要求,所需的有效预加力为:

为荷地载短期效应弯矩组合设计值,查表3得,=4185.6;

估算钢筋数量时,可近似采用毛截面几何性质。

按图1给定的截面尺寸计算:

,,,,

为预应力钢筋重心至毛截面重心的距离,。

假设 =150mm,则=884.4128-150=734.4128mm

由此得到

拟采用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139,抗拉强度标准值1860,张拉控制应力取,预应力损失按张拉控制力的20%估算。

所需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为:

,取32根。

采用4束8预应力钢筋束,HVM15-8型锚具,供给的预应力筋截面面积=32139=4448,采用80金属波纹管成孔,预留管道直径为85mm。

预应力筋束的布置见图2。

预应力筋束的曲线要素及有关计算参数列于表4,表5。

图2预应力筋束布置(尺寸单位:

mm)

图3 钢束布置形状曲线图

表4 预应力筋束曲线要素表

钢筋编号

起弯点距跨中(mm)

曲线水平长度(mm)

f1(mm)

f2(mm)

曲线方程

0

15800

1270

300

y=300+4.13*10-6x2

2

2000

13800

1030

120

y=120+4.78*10-6x2

3、4

9000

5800

320

y=120+4.33*10-6x2

表5 各计算截面预应力筋束的位置和倾角

计算截面

截面距离跨中(mm)

锚固截面

15800

支点截面

变化点截面

10880

L/4截面

跨中截面

钢束到梁底距离(mm)

1243.2

759.96

535.79

300.0

1001.2

496.80

280.19

120.0

3,4

307.27

135.29

平均

735.0

714.7

381.8

264.0

165.0

钢束与水平线夹角(度)

7.4702

6.9371

4.8444

3.4685

0.0000

7.5564

7.4359

4.8624

3.1704

3.3703

3.2613

0.9318

5.4418

5.2239

2.8926

1.6597

0.0000

累计角度

0.0980

2.1907

3.5665

7.0351

0.1205

2.6940

4.3860

7.5564

0.1090

2.4385

3.3703

(3)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需根据不同的受力阶段分别计算。

本设计中,主梁从施工到运营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主梁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束张拉(阶段1)

混凝土浇注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与预应力筋束的张拉,但此时管道尚未灌浆,因此,其截面几何性质为计入了普通钢筋的换算截面,但应扣除预应力筋预留管道的影响。

该阶段顶板的宽度为1600mm。

2)灌浆封锚,吊装并现浇顶板600mm的连接段(阶段2)

预应力筋束张拉完成并进行管道灌浆、封锚后,预应力束就已经能够参与全截面受力。

再将主梁吊装就位,并现浇顶板600mm的连接段时,该段的自重荷载由上一阶段的截面承受,此时,截面几何性质应为计入了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换算截面性质。

该阶段顶板的宽度仍为1600mm。

3)二期恒载及火灾作用(阶段3)

该阶段主梁截面全部参与工作,顶板的宽度为2200mm,截面几何性质为计入了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换算截面性质。

各阶段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结果列于表6。

表6 全预应力构件个阶段截面几何性质

阶段 

A(*106mm)

J(mm)

yx(mm)

ys(mm)

ep(mm)

Ws(mm)

Wx(mm)

Wp(mm)

阶段1

1.04794

0.19609

786.7

613.3

71.9

0.31972

0.24926

2.72577

0.60710

0.16055

837.9

562.1

456.1

0.28562

0.19162

0.35205

0.15766

843.6

556.4

615.9

0.28339

0.18688

0.25600

0.15640

846.0

554.0

681.0

0.28230

0.18487

0.22966

阶段2

1.09288

0.20410

783.7

616.3

69.0

0.33118

0.26043

2.95882

0.65204

0.17238

806.5

593.5

424.6

0.29042

0.21374

0.40595

0.17496

801.2

598.8

573.4

0.29218

0.21837

0.30510

0.17607

799.1

600.9

634.1

0.29300

0.22035

0.27769

阶段3

1.18268

0.18633

825.1

474.9

110.4

0.39235

0.22582

1.68817

0.74204

0.19381

869.3

430.7

487.5

0.45005

0.22294

0.39755

0.19683

864.7

435.3

637.0

0.45220

0.22762

0.30901

0.19812

862.9

437.1

697.9

0.45321

0.22961

0.28390

(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a)跨中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见图2。

图中:

,上翼缘板厚度为150mm,若考虑承托影响,其平均厚度为

上翼缘有效宽度取下列数值中较小者:

(1)

(2)

(3)(因承托坡度,故不计承托影响,按上翼缘平均厚度计算)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取=2172mm。

首先按公式判断截面类型。

代入数据计算得:

因为5604480<

8076364.8,满足上式要求,属于第一类T形,应按宽度为的矩形截面计算其承载力。

由的条件,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将代入下式计算截面承载能力

只比大1.2%,可视作跨中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b)L/4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见图2及表5:

计算结果表明,L/4处的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c)变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见图2及表5:

计算结果表明,变截面处的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d)支点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见图2。

支点截面处弯矩为0,无需检验。

2)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选取支点,距支点h/2处、变截面点处、距支点L/4处和跨中进行斜截面承载力复核。

截面尺寸示于图2,预应力筋束的位置及弯起角度按表5采用。

箍筋采用R235钢筋,直径为8mm,双肢箍,间距sv=200mm;

距支点相当于一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sv=100mm。

a)支点截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首先进行抗剪强度上、下限复核:

其中,Vd=1039.08kN,b=660mm,。

计算结果表明,截面尺寸,满足要求,但需配置抗剪钢筋。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为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处的设计剪力,比值应按。

重新进行插补:

设斜截面角度为60度,

为混凝土和箍筋共通的抗剪承载力

式中:

改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为

说明截面抗剪承载力是足够的。

b)距支点h/2截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首先,进行截面抗剪强度上、下限复核:

Vd为验算截面处剪力组合设计值,按内插法得距支点h/2=700mm处的Vd为

预应力提高系数取1.25;

验算截面(距支点h/2=700mm)处的截面腹板宽度,;

为计算截面处纵向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截面上边缘的距离。

本设计中,所有预应力钢筋均弯曲,只有纵向构造钢筋沿全梁通过,此处的近似按变截面的有效梁高取值,取=1081.165mm。

计算结果表明,截面尺寸满足要求,但需配置抗剪钢筋。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为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处的设计剪力,比值应按。

设斜截面角度为45度,

c)距支点L/4截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其中,Vd=500.25kN,b=180mm,h0仍取1235.0mm。

式中,

查表4得,。

说明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d)变截面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其中,Vd=665.69kN,b=180mm,h0仍取1235.0mm。

e)跨中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按规范不需检验。

(5)预应力损失计算

1)摩阻损失

各截面摩阻损失的计算见表7。

表7 摩擦损失计算表

钢束1

钢束2

钢束3

钢束4

总计

x(m)

0.22

q(弧度)

0.00171

0.00210

0.00190

sl1(MPa)

1.06

1.19

1.12

4.50

4.92

0.03823

0.04702

0.04256

23.43

26.44

24.91

99.70

8.01

0.06225

0.07655

0.05882

37.94

42.79

36.78

154.30

15.80

0.12278

0.13188

73.86

76.86

52.56

255.83

2)锚具变形损失

反摩擦影响长度

取4mm,l=15800mm。

当时,离张拉端x处由锚具变形、钢筋收缩和接缝引起的、考虑反摩擦后的预应力损失为

当时,表示该截面不受反摩擦的影响。

锚具变形损失的计算见表8,9。

表8 反摩擦影响长度计算表

钢束号

1395

1321.1

1318.1

1342.4

0.004674

0.004864

0.003327

lf(mm)

12917.7

12662.9

15312.5

表9 锚具变形损失计算表

 钢束号

x

220.0

Ds

120.76

123.19

101.88

sl2

118.71

121.05

100.41

440.59

4920.0

74.77

75.33

69.14

288.39

8010.0

45.88

45.27

48.59

188.32

15800.0

0.00

3)分批张拉损失

本例中预应力筋束的张拉顺序为:

4,3,2,1。

Npe有效张拉力Npe为张拉控制力减去了摩擦损失和锚具变形损失后的张拉力。

预应力分批张拉损失的计算见表10。

表10 分批张拉损失计算表

张拉

束号

有效张拉力Npe

(x103N)

张拉钢束偏心距ey(mm)

计算钢束偏心距ey(mm)

各钢束应力损失(MPa)

1438.33

479.4

17.28

1415.30

-214.5

3.44

1418.06

-456.5

11.65

-1.30

总计

2.14

19.42

1446.65

702.6

38.59

1438.07

341.1

25.51

1442.04

77.9

14.77

16.20

41.71

80.30

L

/

1456.31

723.6

40.88

1453.32

708.4

40.22

1458.03

307.9

24.96

25.21

65.43

106.31

1492.79

726.0

42.32

1465.77

41.55

31.55

1469.11

546.0

34.71

76.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