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929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箱底的36个钢筋工程质量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

②柱筋固定不到位(特别是砼浇筑过程中,未作跟踪检查)。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不到位。

①确保柱轴线位置正确。

②柱定位箍筋设置,必须柱底设一道(固定在梁筋上),距板面以上50cm设一道,且应绑扎牢固。

③砼浇捣过程中不得强行扳动柱筋,且钢筋班要有专人值班,发现有偏位,应及时纠正。

④对已偏位的柱筋,必须作纠偏处理,对偏位过大的柱筋,要设同柱筋根数加强筋,端部做90度弯锚,与柱筋绑扎牢固,且底部同梁上层主筋(砼保护层凿除)焊牢,或做植筋处理。

偏差较小时可以剔除部分砼,把钢筋做1:

6微弯处理。

⑤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和验收应到位。

5、问题:

①梯板筋长度不足(留有接头位置,未全长设置)

②梯板面筋未弯锚至底筋中。

①施工管理人员“三检”和对钢筋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也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操作技能和经验差,对图纸及规范要求不熟悉,梯段筋下料有误。

③梯板筋搁置位置有误。

①加强对钢筋班组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对梯板筋的下料、制作严禁出现连接接头(应全长设置)。

对板式楼梯折板处钢筋的下料长度、搁置位置,必须要确保交叉设置(锚入):

上皮负筋需锚入平台的下皮筋位置,下皮筋需锚入平台的上皮钢筋位置,且锚入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②在施工单位“三检”后,应由项目工程部、监理认真进行检查验收;

6、问题:

梁主筋设置在柱筋外侧(位置有误)。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技能和经验差(受到柱筋偏位或柱箍筋制作尺寸偏小、工人为了操作方便等因素影响,就随意搁置梁筋)。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监理、工程部的检查验收均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深度,钢筋下料和模内尺寸必须准确,保证柱筋不偏位,控制梁柱构件截面尺寸,且绑扎必须到位。

②柱变截面的:

a柱筋根数减少的,梁柱截面相差较大的,收头柱筋应弯锚至梁顶部;

b柱筋根数不减少的,梁筋应放入柱内。

③就梁筋搁置位置、搁置方式,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过程中应作重点检查。

7、问题:

柱筋绑扎接头区域箍筋未加密设置。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有偷工减料现象。

①认真加强技术交底,提高工人质量意识,要对每位操作人员提出构件钢筋绑扎的具体要求。

②绑扎接头箍筋必须按相关规范要求加密,有抗震设防要求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均应按不大于较小柱筋直径的5倍及不大于100mm的间距加密。

非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按设计要求加密。

③钢筋绑扎质量(特别是绑扎接头位置质量),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应到位。

8、问题:

柱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包、偏心。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技能和质量意识差。

如:

压力过大、安装钢筋和夹具不正确、钢筋断面不平整、焊剂添加不均匀、焊接时间过短、上部钢筋没有扶正等。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均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和施工单位“三检”、项目工程部和监理的检查验收力度,不合格电渣压力焊接头则应要求作返工处理。

②加强对操作工人技术交底和业务培训或更换操作技能差的工人。

对弯折不大于3度的,偏心不大于0.1d(2mm),焊缝高度4mm。

且施焊前应检查焊机夹具有无损坏、钢筋切断部位是否扭曲、弯折,焊剂应均匀填装。

9、问题:

楼梯施工严重滞后,且预留的钢筋接头在同一断面位置。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工程部、监理也是形同虚设。

②施工人员对规范不熟悉,有偷工迹象。

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

原则上楼梯和主体结构必须同步施工。

不能同时施工的楼梯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设置,且应保证钢筋的连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②若采取后植筋的,则必须对植筋质量作抗拉拔试验检测。

③监理、工程部应加强检查力度,对有此现象的,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抓紧楼梯施工。

10、问题:

剪力墙竖向钢筋端部未做弯锚。

①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和经验差,没有质量意识。

②墙筋下料尺寸错误,未考虑墙身竖向筋端部弯锚尺寸要求。

③钢筋加工时,对设计及规范要求不熟悉,顶部未做900弯折。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不到位。

①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力度。

②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下料和加工,必须考虑端部应作900弯锚,且弯锚长度必须达到锚固要求(板底算起lae/la);

其他措施或方法同边、角柱收头。

11、问题:

①穿墙套管未按要求设置加强筋。

②断开钢筋收头无弯锚。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土建和安装专业间未协调到位。

②钢筋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或者说对规范及设计要求不熟悉、不了解。

①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和相关专业间的配合施工协调工作,避免野蛮施工(随意烧断墙筋)。

②提高钢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规范要求处理套管部位的加筋和钢筋收头工作(断开钢筋必须设90度弯勾)。

③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基础上,由工程部、监理认真进行检查验收。

12、问题:

梁、柱筋接头位置不当。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钢筋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差。

③施工“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力度,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质量意识。

②同一跨内不宜有两个接头,接头位置应设置在应力较小处,梁柱节点、主梁的次梁部位应力较大处不应设置接头。

13、问题:

墙、柱筋扭曲变形严重,箍筋松散。

①柱筋成品保护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工人无质量意识。

③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特别是成品保护问题,不得随意碰撞造成钢筋严重弯曲变形。

②加强施工“三检”和监理、工程部的检查验收力度,上道工序未经验收或不合格严禁下道工序施工。

③对已严重变形、扭曲的钢筋,必须作加强或返工处理,且应按规范要求绑扎钢筋。

14、问题:

次梁筋锚固长度不足。

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技能差,钢筋下料过短和次梁筋搁置位置有误。

①认真落实做好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有梁筋过短或搁置位置有误造成锚固长度不足的,必须作调整或返工处理。

②梁筋下料和搁置时应考虑锚固长度。

次梁锚固下部钢筋须达到12d,上部钢筋锚固为0.4la+15d。

15、问题:

①地梁严重偏位。

②主次梁未同时浇筑。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

②地梁钢筋安装前,未弹出地梁轴线或弹线错误,梁筋随意搁置。

③基础砼浇筑工艺不当。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和跟踪检查验收力度,发现主次梁砼浇筑工艺不当时,应及时制止并要求施工人员作出调整。

②地梁钢筋应根据弹出的地梁中心线、边线搁置,随意搁置地梁钢筋不得浇筑砼。

③地梁钢筋严重偏位、主次梁砼未同时浇筑问题,应书面递请设计确定处理措施。

16、问题:

模板定位措施不当(烧伤柱主筋),造成结构安全隐患。

①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木工班组人员质量意识差,野蛮施工。

②工程部、监理跟踪检查不到位,发现违规施工未及时制止。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特别是木工)的质量意识。

②固定柱模板定位采取合理措施(按柱截面尺寸做出矩形状架卡,不应与柱主筋焊接)。

③遇此类问题时,应要求对柱主筋作补强或重新植筋生根处理,同时对木工班组作严肃

17、问题:

柱主筋与箍筋漏绑。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不熟悉规范要求或者说有偷工现象。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力度,为避免主筋偏位,应要求所有柱主筋与箍筋满绑。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应认真落实,发现未满绑的柱筋,不得封模。

18、问题:

梁构造钢筋未设。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不熟悉规范要求或者说“偷工减料”。

①加强技术交底,根据规范规定:

当梁腹高大于450mm或抗扭时,必须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构造钢筋,且构造钢筋间距不得小于200mm。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应认真落实。

19、问题:

①钢筋未架空、分类、挂牌堆放(沾淤泥、浸水)。

②金属门窗型材随意搁置,易造成框变形。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未建立材料搬运、堆放制度或者说制度未落实。

②质量意识差。

③材料堆放前,未对场地作硬化处理。

①加强对材料堆放的规范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且应落到实处。

②钢筋堆放场地必须经硬化处理,且必须架空、分类、挂牌堆放。

③门窗框型材应稳定立放。

④工程部、监理对材料堆放也应作跟踪检查和管理。

20、问题:

柱筋接头留设位置不规范(在非连接区域)。

①技术交底和跟踪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技能和经验差,对规范不熟悉,钢筋下料有误或者说下料时未考虑到柱筋接头的留设位置。

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保证柱筋接头留设位置的规范性。

规范规定:

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首层柱筋接头应留设在楼层柱净高的1/3处(基础顶面嵌固部位算起)以上和上部梁底起柱净高的1/6或柱截面长边(圆柱为直径)或500mm的最大值以下的区段,首层之外的楼层柱筋接头应留设在各层上下柱净高的1/6或柱截面长边(圆柱为直径)或500mm的最大值以内区段不应留设柱筋的接头;

非抗震设防结构为楼面(基础顶面嵌固部位)以上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不作要求)。

②从钢筋下料、连接,到钢筋安装,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均应认真落实。

21、问题:

钢筋锈蚀严重且使用前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①钢筋原材料进场外观质量把关不严或未进行检查验收。

②钢筋堆放场地未搭设防雨棚和地面未作硬化处理,堆放时未架空,受水浸湿。

③使用前,未作锈蚀处理。

①严把进场原材料质量关。

②钢筋进场后,堆放场地应搭设防雨棚,地面应作硬化处理,防止长期雨淋和处于浸湿状态。

③对锈蚀严重的钢筋在使用前应做好除锈工作,钢筋不得有片状老锈,不合格原材不得用于工程中,且应及时清离现场。

22、问题:

①剪力墙钢筋保护层过大。

②墙身骨架有效截面过小,不符设计要求。

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不到位,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

②墙身钢筋定位错误,箍筋下料过小。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

②应要求钢筋下料、制作安装人员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下料制作箍筋、定位墙身竖向钢筋,保证构件的有效截面和钢筋保护层。

23、问题:

箍筋开口方向位置未错开设置。

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疏忽或者说对操作规范要求不熟悉。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箍筋开口方向必须相互错开,对悬挑梁的箍筋开口应放在梁下部。

24、问题:

钢筋受到污染。

②施工人员无成品保护意识。

①加强对各班组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班组相互破坏。

③加强对所有操作工人成品保护质量意识的教育,建立相关制度并实施。

25、问题:

梁筋焊接接头质量不合格:

焊缝长度、饱满度不足,钢筋未做微弯处理,焊渣未清理。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差,偷工。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

②根据规范要求,焊接接头焊缝必须饱满,焊接长度应符合“单面焊为10d,双面焊为5d”的要求,,焊缝厚度≥0.3d,焊缝宽度≥0.7d;

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0.1d,且≤3mm,作8度微弯;

焊接完成后及时清理焊渣。

③对焊接接头存有长度、饱满度不足和焊渣未清理问题的,应作整修或返工处理。

26、问题:

HRB235光圆钢筋作为板筋时末端未设180度弯钩。

②操作工人对规范要求不熟悉或者下料加工板筋时偷工。

①加强板筋绑扎的技术交底和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HRB235光圆钢筋当作板筋使用时,末端应设180度弯钩,且其平直长度应为3d。

27、问题:

①梁下部筋与箍筋未满绑。

②梁筋骨架有效截面尺寸变小。

①技术交底和梁筋下料、绑扎施工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②梁箍筋下料尺寸过小。

③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梁筋绑扎有偷工现象。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钢筋下料(主要是梁箍筋)、梁筋定位和绑扎施工的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应要求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梁截面尺寸准确下料和加工制作箍筋。

③应要求施工人员对梁主筋(不管是上部还是下部筋)与箍筋必须满绑,同时要注意确保梁筋骨架截面尺寸。

28、问题:

①箍筋斜设。

②主、次梁交接位置主筋搁置方式错误。

①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②梁箍筋下料制作尺寸过大。

③操作工人不熟悉规范要求,对主次梁交接位置的主筋搁置方式不了解。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钢筋下料、安装施工的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梁箍筋必须按梁筋截面尺寸准确下料制作。

③在主次梁交接位置,次梁主筋应放在主梁主筋的上部(基础则相反)。

29、问题:

梁筋末端未锚入柱内。

①梁主筋下料尺寸不准确(过短)或者说下料时没有考虑锚固长度。

①钢筋下料应根据设计图纸先做出翻样,再根据翻样尺寸准确下料。

②加强对钢筋下料、安装施工的检查工验收力度,必须确保梁筋锚固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30、问题:

柱筋底部第一道箍筋设置位置过高(超过5Cm)。

②操作工人对箍筋(特别是柱筋)绑扎规范要求不熟悉。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和柱箍筋安装绑扎过程中的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根据规范要求,柱根部第一道箍筋离楼地面一般不应超过5Cm。

31、问题:

①双层双向板筋未满绑。

②梁筋骨架尺寸过小,不符设计要求。

①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偷工。

③梁筋绑扎安装位置有误。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

②对双层双向和长宽比大于2的板筋必须满绑。

③梁筋下料尺寸和搁置位置应准确,必须确保梁筋截面尺寸。

而,单向板四边靠梁周边两排板筋也应满绑,其它可梅花绑。

32、问题:

①暗梁位置剪力墙水平钢筋绑扎不到位(少设)。

②暗梁钢筋骨架截面尺寸过小。

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施工人员绑扎安装较随意。

②偷工减料。

③剪力墙钢筋未采取定位措施。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钢筋绑扎、搁置施工的过程检查验收工作,提高操作工人员质量意识。

②剪力墙顶在暗梁位置水平筋应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到位。

③剪力墙钢筋应采取水平定位和固定措施。

绑紧拉钩、用短钢筋做限位等。

④砼浇筑过程中应由钢筋工跟班检查,对绑扎、固定不到位的钢筋作及时调整。

⑤监理应加强旁站工作力度,旁站时要有所为。

33、问题:

①屋面梁筋设置方式错误(在屋脊处断开设置)。

②屋面板筋末端锚入梁内长度不足。

②钢筋工对屋面钢筋设置规范要求不熟悉,钢筋下料尺寸不足(未考虑交叉锚固长度)或者说偷工减料。

③屋面板筋搁置位置有误(一端部长,一端部短)。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专项检查验收工作力度,包括对钢筋的下料、绑扎安装等施工。

②屋面梁板筋在屋脊处应相互锚固或通长下料。

③板筋锚固长度应不小于5d且至少要过梁中。

34、问题:

①穿梁套管未使用钢套管。

②管口周边未设加强筋。

③套管安装位置不当。

①技术交底和跟踪、专项检查工作不到位。

②施工人员对图纸、规范不熟悉或者说偷工减料。

①切实加强技术交底和套管安装、洞口周边加强筋绑扎的过程、专项检查验收工作力度。

②熟悉设计图纸、规范要求。

根据规范规定:

穿梁洞口必须设置钢套管,且洞口周边须设加强筋,洞口一般加强钢筋为梁两侧各不得少于八根12mm,且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laE。

③洞口宜设置在梁中间三分之一跨内,且洞口尺寸不应大于H/3(H为梁高)。

35、问题:

柱筋偏位或者说扭向。

①柱筋生根定位位置有误,未弹线或弹线位置有误。

②砼浇筑过程中,柱筋固定不牢固,且施工人员也未及时对已偏位或扭向的柱筋进行校正。

③施工单位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隐蔽验收工作不到位,监理旁站无所为。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对柱筋定位、固定、校正的跟踪、专项检查验收工作力度,特别是在砼浇筑过程中,有偏位或扭向的钢筋应要求跟班人员及时调整。

②柱筋生根定位时,应要求施工人员先弹出中心线,并对中心线位置进行准确复核,确保其准确性。

③加强对砼浇筑施工人员的教育,施工过程中应要求不得强行扳(撬)动钢筋。

36、问题:

预留洞口未设加强筋。

①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②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设计图纸、规范要求不熟悉或者说偷工减料。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楼面预留洞口位置钢筋绑扎的检查验收力度。

②根据规范规定:

对于边长(直径)大于300mm小于1000mm的洞口须做补强处理,设计未注明时,按每边配置2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截断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的强度等级与被截断钢筋相同并布置在同一层面,两根补强钢筋之间的净距为30mm。

当洞口尺寸大于1000mm时,须按照设计要求设置补强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