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8087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

引言: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的国家,在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不同时期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和设计美学中隐匿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老子的《道德经》中指出: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较早地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论述了建筑设计中“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正文: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布局方式

传统的中式民居的布局方式主要受到“风水”学思想的影响。

“风水”学说以前被人误以为是伪科学,具有迷信色彩,但无可否认它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识时适势、顺势而为的论述。

中国历代的都城、皇宫殿堂、州县官府衙署均是南向的,这里不仅考虑到气候日照和环境,而且还涉及风水、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比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传统文化对建筑居住形态的一大贡献“四”是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北京四合院民居均为三间正房,黑漆大门,呈围合布局,讲究藏风聚气,在比较封闭的室内,主仆分明、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既能分割,又便于联系。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内部环境,减少不良外在气候的影响。

另外,江南地区的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

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

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二)传统人文思想

1.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

儒学思想讲求天人合一,既是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和故宫的居住秩序受儒家礼制思想的影响,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对外隔绝却自有天地。

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也是儒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典范,整个建筑坐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室内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

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

宛若天成的瀑布穿过别墅,所形成的宏伟与悬崖峭壁和满山林荫达到完美的统一,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出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2.道家思想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

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很大,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建造就只一个实例。

虽然项目自从提上议事日程起就饱受争议,但是它完成了一种不同的协调性。

“建筑设计其实是一个理性的、客观的过程,无为而治就是消除自我的过程。

”道家的自然观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很大,“无为而治”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无所作为,而是恰恰相反,要更加的“有为”、更加的“给力”,这种“有为”体现在尊重自然规律,让建筑形式和功能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不对它横加干涉,从而产生逍遥虚静、浪漫飘逸的建筑设计精品。

3.佛教禅宗思想

在建筑设计中,禅体现为一股清、静、朴、拙的自然之风,成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和合的高雅语义。

人工山水以自然园林景观为主,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惬意生活的需求。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便是如此。

园林规划中采用了各种手法来组织空间,如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等。

多用回廊、花墙将大园分隔成若干小的景区。

作为悟道的媒介,拙政园摒弃了传统的装饰风格,把设计题材指向自然界,大量使用自然材料,并喜采用蜿蜒曲折的形态,设计完全走向自然风格。

这种通过设计营造出的浓郁情韵氛围,强化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精神内涵。

二、古代建筑给现代建筑的启发(建筑实例分析)

(一)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

建筑设计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出某一时期文化的风貌。

世界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充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古建风格,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巧妙地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又在苏州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博物馆主体造型设计得新颖巧妙,充分运用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调,给人以亲切的相识感。

在博物馆的选材上完全是就地取材,比如石

材、地砖等都是当地的材料,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苏州土生土长的特色建筑。

这也正是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什么能够如此密切地融入当地环境之中的原因。

贝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入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空间理念,解决了建筑与自然的之间的融合,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了“苏而新,中而新”。

(二)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创新源泉

建筑设计不是“无源之水”,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任意作为的纯个人行为,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创新源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传承了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理思想,是建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总设计师何镜堂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和谐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国的建筑中其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构建是斗拱,为了防雨所以选择了这么一个造型。

如果没有一个力的话,它挑不起来,所以这个构建是一个承力的构建,这成了我们中国建筑一个非常特殊的亮点。

世博会中国馆在对待传统的过程中,对中国红、斗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色;

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则是顺应时代潮流,表达当今时代特色和科技成就。

三、结论:

中国现代建筑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对现代建筑从建筑文化思想到建筑实践都有极其深远的的影响。

现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的结构优点,吸收西方建筑的可取之处,并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予以表现。

传统建筑赋予了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现代建筑在秉承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工艺的同时,又向其中融入时代气息,使其发展变化。

即中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豫赣:

《预言与寓言贝聿铭的中国现代建筑》,《时代建筑》2007年第5期。

[2]胡冬香:

《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一脉相承之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华中建筑》2005年第6期。

[3]刘志荣:

《道家的“无为”思想浅析》,《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