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8157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

八、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4

九、法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5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

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

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

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倍增长。

为提高建筑工程建造水平和工程质量,根据《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上海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文件中规定各区新建建筑中,装配建筑所占的比例:

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少于50%;

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是装配式建筑项目大幅增长。

2014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达到312万平方米,较2013年翻了一番;

2015年落实装配式建筑近600万平方米,全市累计落实装配式建筑总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

二是预制构件产能提升较快。

装配式建筑项目大规模落地,大大提振了构件生产企业的信心。

产能从2014年底满足18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构件需求,提升至2015年底近500万平方米,另有500万平方米产能正在筹建或在建过程中。

三是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初具雏形。

成立了上海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建设、设计、施工、构件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等全产业链单位,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三、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状况

据建筑部调查,我国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十分短缺。

我国每年建筑方面的本科和大专毕业生只有33000人左右。

而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专业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只有15%左右,管理人员占职工的比例在2%-3%,而大学和大专毕的专业人才只占5%-9%,设计部门相对较多。

一直以来,农门工是我国建筑行业主要的人员组成部分。

建筑业的人员结构呈宝塔型,上面是管理人员,中层是技术人员,塔底就是占据重要组成部分的施工人员,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工。

但是随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使建筑进入“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建筑材料是工厂车间的事,建筑工地上只是建筑产品的组装工作,将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旧有的劳动模式将被摒弃,低素质农民工将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来说,建筑产业话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研发和设计人员要求相对较高,绝大多数为建筑类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

与此相对应,占据塔底的施工人员,也注定要“被迫”通过学习提高素质,转变为高素质的住宅产业化工人。

四、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持续发展,但技术人员紧缺。

从业人员的能力,特别是施工作业人员的技能是推广中的关键因素和瓶颈。

从目前来看,仅上海就需要约10万名熟悉并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能的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一)为满足装配式建筑发展要求,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已开始全面布局覆盖从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到施工作业人员的完整培训体系。

日前,上海市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施工职业技能培训启动。

经培训基地考核鉴定合格的人员将授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项能力资格证书。

(二)2016年4月27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发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的全国装配式建筑技能人员培养研讨会在沈阳建筑大学召开。

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国内部分建设类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路明处长表示,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化设计等方面同BIM技术密切相关,住建设部对装配式建筑信息化人员培养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加快专业技能人员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在今后的推广实践中切实使建设工程行业及相关企业获益。

(三)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开设了BIM课程,着力培养现代建筑产业化人才,积极推动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

(四)全国许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BIM课程,大力培养现代建筑产业技能型人才,积极推动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

五、中国国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企业

(一)万科集团有限公司

(二)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三)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四)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五)北京住总集团

(六)中冶建工建设有限公司

六、日本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1968年,日本人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目前,日本作为实行住宅产业化推进较早的国家,在住宅产业化方面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截至目前,在住宅标准化方面,日本各类住宅部件(构配件、制品设备)工业化、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标准已十分齐全,占标准总数的80%以上,部件尺寸和功能标准也已形成体系。

在住宅部件化方面,全套的卫生洁具(浴缸、坐厕、洗脸盆)、地板、墙面,在工厂生产的一个个整体部件组装而成;

在住宅智能化与节能方面,新建的建筑物中60%以上是智能化的;

住宅的建造通常采用新型的绿色节能材料,以减少采暖降温的费用、节省能源。

整体卫浴设备、厨房整体设备、干式架空地板铺装、新型轻钢龙骨安装、建具(门、门套、窗、窗套、门厅组合柜、楼梯、收纳柜、收纳柜门)等实现工厂化标准模式生产;

同层排水系统、卫浴节水系统、地热系统、墙面保温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等节能系统也实现了完善。

日本住友不动产在北海道地区为铃木先生建设的一个产业化住宅实例,包括建成后的外观,内部客厅,卧室以及整体开放式厨房等实际完成时的照片。

本住宅几乎所有的构配件均来自于工厂生产,包括装修部分,现场施工只负责安装及清洁等,做到了现场的干作业,且住宅完成后即为全装修好的住宅,用户可以即刻使用。

七、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情况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

美国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筑体系逐步融合。

美国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

总部位于美国的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其中就包括了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

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整个国际上也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的。

从1971年的第一版开始,PCI手册已经编制到了第7版,该版手册与IBC2006、ACI318-05、ASCE7-05等标准协调。

除了PCI手册外,PCI还编制了一系列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八、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发展最快的国家,直至近几年提出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

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的住宅来实施,这就需要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九、法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法国1891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

法国建筑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向大跨度发展,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可达到70%。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