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850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唤醒内在的智慧Word文档格式.docx

也不能等待恐惧或疑虑自行消失。

我们不能再等待别人给我们许可才行动。

  选择表示:

为了某件你更想要的东西,放弃你想要的。

  每个人类的身体都渴慕平衡,并从内在的平衡和宁静中受益。

  许多人说的“神经衰弱症”,事实上是思想、脉冲或情绪的不平衡和夸张的表现,这些我们偶尔都会感觉到。

  你习惯了向来所做的——你习以为常的状态或行为——所以修正得不够。

这是为什么一个人要改变习惯会觉得困难,以及人们为什么学得这么缓慢。

  当你感到气愤时,完全接纳你的情绪,让呼吸重新回到平衡。

当你感觉忧伤时,请温柔地拥抱它,然后将呼吸带回平衡。

当你感受恐惧,容许它,然后深深呼吸,重新找回你的平衡。

  你的内在觉者具有比你的意识所能获得的更多的讯息,所以有时候,你并不知道为什么,但你吸引了一些意识上并不想要的人或经验进入你的生命。

  你不需做任何事,只要认知到——每一个行动或不行动,都有其影响和结果,而你愿意接受这些结果,这个意愿便给了你力量和自由去选择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做什么。

  当你体认到,不论外在有多少压力或期许,你都拥有选择的力量时,你便可以在任何时刻改变方向。

  有些新的选择可能是适当的,或甚至出现得太晚,然而勇敢地选择通常表示——对你现在的处境负起责任,并且完全、有意愿地参与其中,比以往更热情地投入当下。

  如果你仔细看看所谓一夜成功的例子,你会发现,他们通常有十年的准备。

  世上能肯定的事的确没几件。

人们真的很少失败——他们只是停止了尝试。

  你今天早上,或昨天,或去年所做的事,现在都已经消逝了,除了在你心里。

即将来的只是一场梦。

我们只有现在。

  不论什么时候,你的问题和烦恼都和过去或未来有关;

你等于是在现在的这一刻延续了你的问题,你给了它们注意力和能量,让它们在你的脑里居住。

  不论你的心智如何徘徊不定,你的身体一直在此时此地。

匆忙惊慌时,停下脚步暂歇,在此刻休息与停驻;

深呼吸,让心智回到此时此地。

  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释放评断和期望,因为它们是横阻在你与世界之间的隔阂。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想法和感觉,正面、负面都有,这些念头不断从心里或脑海浮现。

你不需是个圣人,但与其相信或抗拒这些负面想法,不如让悲悯用爱与了解来洗涤它们。

  我们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所爱的人;

我们都会感受到希望与沮丧,分享梦想和失落。

第3节精彩语录集二

  信心法则是关于信任固有、天生的爱与智慧在你和所有造物身上运作的深沉信赖感。

  信心是穿透一切事物的神性秩序,它是在你双眸后的光芒,它是从创造的中心所散发出的慈爱和神秘的智慧。

  自我信任,是从你自己直接的经验中自然发展而得的;

你学习信任身体的本能、你的心的直觉,以及你的心智汲取宇宙智慧的能力。

  信心表示接受生命中的不确定性。

  你的思想为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着色;

你的信念成为你经验的基石。

  你的信念影响你的选择、你走的方向,甚至你遇到的朋友、对手和命运。

  我们所专注的会扩张;

对抗问题只会强化问题,因为我们给了它能量。

  无论外在有多少诱因——也就是在没有人注视时,你会如何行动的一种正直与真诚。

  直到我们能接受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我们所希望或伪装的假象,我们才算真正地对自我诚实。

  要将想法转换成具体的行动,需要能量、牺牲、勇气和真心,因为采取行动就是冒险。

  所有的生物都行动,但大多数的人只是反应——而且通常是当恐惧或痛苦到了一个极限,例如当亲密关系濒临破裂,或身体承受太多的压力而生病时,人们才会被动式地反应。

  我们不再有等待的奢侈,旅人,不能再等到我们感到安全、受到启发,或拥有动机时才行动;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倾听内心的智慧,你会知道何时该保持静止,何时又该掌握时机采取行动。

  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变化和成长,出现又消逝,月圆月缺,盈亏盛衰,潮起潮落。

凡升起的都会沉落,凡沉落的都将再起。

  耐性是较佳的智慧——知道何时保持静止、何时采取行动,何时说话、何时沉默,何时工作、何时休息,何时顺势掌握正蓄势待发的能量,或何时沉潜,等待下次风起云涌。

  我们人类,你知道,就像核桃壳:

如果硬是要在不对的时间打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旦成熟,你只要在正确的地方轻轻一拍,很容易就敲开了。

  臣服不单表示接受生命境遇的高低起伏,同时也是接纳你自己——你的身体、你的想法和你的感受。

  臣服、放下执着,并不表示放弃房子或物质用品;

它是内在的行动,是心甘情愿去拥抱一切发生的事。

  当你开始透过一体的眼睛去看朋友、敌人、所爱的人和陌生人,所有的为难、困境和冲突都化解了,所有的伤口都治愈了,所有的矛盾都因这基本的真理而解开。

这是所有寻觅的终点,因为你是每一个人,你身在每一处。

国际好评 

  --著名心理师、公共电视制作人约翰·

布雷萧

  --灵性导师杰克·

康菲尔德

  --《有爱无恐》作者杰拉尔德·

G.詹姆波尔斯基

  丹·

米尔曼带领我们进入深层意识里那蓬勃盛开的灵性之光。

  --著名作家琳恩·

安德鲁

前言 

  我们无法教导人们,

  我们只是帮助他们发现

  存在于他们内心的事物。

  --伽利略(GalileoGalilei)

  什么是你从生活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生命本质?

  许多年前,我问自己这个问题。

从那时起,时间和经验提供了答案与洞见,这些答案一步步导向“心灵法则”。

  心灵法则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它可以在每个人的内心发现;

它存在于每个宗教、文化和道德系统的核心。

引导我通向这些宇宙共通法则的方法是自问:

“如果有天,我在山上遇见我的高层意识/更高自我,他以一个智者的形态出现,这位智者会教导我什么?

”这个问题开启的是,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智慧源泉。

  所有心灵旅程的体验都得自生命的课程与性灵的探索。

在本书中,我将生命的心灵法则透过我与一位虚构的智者间的对话及经历呈现--这位智者是个优雅、慈悲、具同理心的女性,她透过自然世界意义深远及鲜明的意象,教导人生的真理。

  和我之前的长篇冒险小说相较,这本书的形态比较接近寓言。

山居智者的原型形象,赋予了这些心灵法则简单但深刻的血肉与情感层次。

  我诚挚地邀请读者与我一起踏上这趟心灵的旅程,随着智者指导我行走山间的小径,一同探索在迂回曲折的生命道路上,我们命定要掌握的最具启发性的法则。

这些法则扩展了我的视野,并提供我改变人生路途的方法。

我希望也相信,它们可以为你的生命带来同样美好的改变!

第6节中华新时代协会创办人王季庆寄语:

智慧的明灯

(1)

  这本书来到我手里,是一项“颇具深意的同步事件”(synchronicity)。

最近,有远在国外的读友来信,建议我将该字翻译成“机缘”。

虽然我很喜欢中文“机缘”这个词儿,觉得既有诗意又暗示着什么,但究其意,最多是机会加缘分,仿佛还为强调这个缘隐含的“重要”意义。

在此,我重视精确的理性占了一点上风,还是将诗意的朦胧留给文艺,将清明的表意留给哲理吧!

  恰恰在接受邀约写推荐序之前,一位神秘智者也在此时切入了我的生命,开了一扇新的门。

使得本来有点想功成身退,退出“江湖”的我,看到下一个值得向之前进的目标。

所以,当我读到此书正文前的那首小诗:

“有一种神秘力量,许多人称之为神,它显现为无所不在、宇宙共通的爱。

它是一套法则,一个伟大的过程……”顿时感到synchronicity的奇妙运作,露出会心的微笑。

  的确,每个生命、每个心灵都是一个过程,都是带着礼物回到本源的过程。

不过,最终目的虽同,路径却数不清,也很难以任何尺度去衡量、判断。

前不久,友人笑说,目前大家除了讲IQ、EQ之外,还有一个SQ,我们问SQ是什么,答是spiritualquotient--灵性指数。

若真的有这个词儿,对“灵性”无兴趣的人不必说,对“灵性”有兴趣的人可能也是各凭己见,自认为SQ比别人高吧!

哈哈!

  其实,与世上所有想将抽象素质加以量化的企图一样,灵性是指自己与内在的神之间的事,不必也不能与别人相比,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任何外在的标准都只是另一个框框而已,而人的心灵却是无限的!

  每个人在灵性的成长上也都得自立自强,替自己负责。

不为功名利禄、不为炫耀尊荣,甚至不以拯救别人为志业,得先由自己做起。

这件事是非常内在、深奥、细微又主观的。

如新时代大师赛斯的名言:

我们都在一个变为的过程中。

变为什么?

变为更是我们自己。

  在这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引领、指标出现,你与哪一个呼应共振,反映的可能更是自己内心的现状,教我们更觉察自己的信念,而不必视之为绝对真理。

  不过,这本书的确好看,作者将他多年探索心灵至理的心得,过滤成单纯精美的简明原则,并以极美妙的文字和寓言小说形式将之镶嵌和包裹,这种方式,容易引人入胜,也容易让人轻松读过。

但若没有深刻的了解,并在参悟之余,好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执行的话,仍然只落得是书架上的另一本好书而已。

  无论如何,我还是先与大家分享一些深得我心的片段。

智慧的明灯

(2) 

  作者以为,在当前的世界局势下,花这么多精力往内省视,发现平衡和沉静,好像有点自我中心。

这也是有些关注灵性成长的人常常产生的疑问。

智者回答,不要将“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

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同样也找到了改变世界的内在力量与平静。

  赛斯说过,每个人都以自己为宇宙的中心。

在哲学理念中,也争辩过这个问题:

当你不存在的时候,这个世界还存在吗?

答案是,不存在!

参!

  说到选择法则,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法则,也就是赛斯说过的:

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

如何创造?

就凭时时刻刻的选择。

大多数人忽略了自己有选择的权力,不时在人生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如此,他拒绝去面对自己的责任。

虽然可能一时逃避得了责任,但他永远陷在无力感中,枉度此生。

智者说得好,选择了之后,还要付诸行动。

还有,为他人扛起太多的责任,是剥夺了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所制造的学习课程。

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深自觉察的。

做父母的,往往以爱之名,阻碍了儿女的成长。

过度保护,只反映出你内心的不信任和无力感。

做心理及心灵辅导工作的人,也不能无意识地为了满足自己想助人的“需要”,以及“想被需要的需要”,而成为别人的拐杖。

最重要的,是将别人还给他们自己,助他们找回自己的信心和力量,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现在法则”是禅宗以降,一直到新时代,都非常受到重视的法则。

赛斯也说过我们可以用以改变自己一生的话:

威力之点就在当下。

“真理”并没有多少,但凡是真理都应适用于任何时空,也就是“当下”。

  “慈悲”升自宽容、升自万物一体的觉悟。

说来容易做来难,因为已经直接触及存在的最高奥秘了。

当万物一体不再是口头禅,而化为你心中的觉受时,几乎也无“慈悲”可言了。

悲悯仿佛预设了一个对象,预设了一个判断。

是吗?

  那么,更重要的是“信心法则”,“信任固有、天生的爱与智慧,在你和所有的造物中运作的深沉信赖感”。

这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层面,信任我们内心都存在着神,一切的发生都有其意义,都带给我们礼物。

  “期望法则”给我们的重要教导是:

我们所专注的会扩张;

因此,要专注在解答,而不是问题上。

放下疑虑和恐惧,当下便创造你个人的新愿景,而这便将成真。

  下一个“行动法则”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上日形显著。

我们接触到愈来愈多的忧郁症、强迫症、恐慌症……都是深深为“无力感”所攫获,找不到个人的力量,以病症为不去行动的借口。

当然,每个个案都有个人的偏执之处,必须去厘清、接受、面对。

但最后,如果他不肯自己负起责任,冒险采取一些正面行动,那么他是无法好转的。

所以,领悟到没有人可以替我们行动,替我们生活,是真正踏出疗愈之路的重要一步。

  最后两个法则:

臣服和合一,仿佛是一体的两面,不放弃你独特的个性,却看到万物都是神的一部分,因此能喜悦无惧地接受自己,接纳别人;

爱自己,爱别人!

开场:

与山居智者相遇

(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多年来,为了健康的理由,也因为个人喜好,我经常到离家不远的山野间健行--沿着山路爬升到只见鹿迹的羊肠小道,或是顺着低陷的地势走到布满橡树、松树和常绿灌木的森林小丘--我总是喜欢随兴地漫走,从山间到海岸边。

  几年前的某个长周末,我的家人外出度假,只剩我一人在家。

当天,我在黎明前醒来,决定就这么出发。

当时的我并没有设定任何计划与目的地,我只想随意走走,自由随机地探索这片天地。

举目望去,这片山林虽然只有几百米高,但上下蜿蜒起伏的地势,仍足以令人迷失在群山里。

  深入了山野,隐约有股神秘奇魅的气氛,一种与世隔离的异样感觉。

眼前所见的层层叠叠和高低起伏的山丘,像是奇妙地反映了我内在的人生世界。

我突然觉得自己好似迷失在一片充满疑虑阴影的山谷中。

多年来,我的生活早已一成不变,在这个特定的清晨醒来时,坦白说,我的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感受,我像是带着一种莫名的期望走进这片山,期待着一些刺激、一些领悟,也或者是一些改变。

而我很快就发现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小心你所要求的,你很可能会如愿以偿。

  这个早上,低迷的乌云从海边渐渐飘向山间,在我健行了好一段路程后,我发现自己正处在两座山丘之间的低凹地带,雾气笼罩,因此我的视线只能看到前面几步路远的地方。

空气愈来愈冷,雾气愈来愈重,很快地,我已分不清方向。

我听到从低处传来的溪水声,于是决定继续前行,心里盘算着可以往上方攀爬,走出这片雾气覆盖的山谷。

  在经过一个陡坡后,我很快就到了一座高原,上头有几棵年代久远的老橡树。

说起来,来到这里是个意外,我是从隐藏在一片石头墙垣里的窄径,也就是唯一的入口进去的。

当我侧身进入巨大的石墙内时,雾气渐渐散去,我看见前面有间小屋。

我好奇地朝屋子走去,轻轻地敲门。

  出乎我的意料,有个浑厚温暖的声音回答:

“请进!

旅人,请进!

”语气好似我是一位对方等候已久的访客。

于是我大胆地打开小屋的门,看见了智者。

  她安静地坐着,对着我微笑。

我不明所以地起了鸡皮疙瘩。

她的坐姿如猫一样尊贵--直挺,又有股悠闲的气息。

她以树叶为垫,优雅地坐在陶土的地面上。

她穿着一件绿色的长袍,我不禁猜想,她是否以为自己是在苏格兰中部的森林,那个罗宾汉出没的地方。

  她的眼睛先吸引了我的注意--淡褐色,杏仁形状的眼,为透过墙缝中闪现的阳光所照亮--她的双眼在平滑明亮的椭圆形脸上,像是两颗耀眼发光的珠宝;

咖啡色的短发,让人很难猜测她的年龄、种族或文化背景。

她的身体像是为一层发光的能量场所围绕,我当时猜想是因为光线的缘故。

  看着她,我突然有种怪异的迷离感受,仿佛失去了对现实环境的时空感:

我开始疑惑自己究竟是身在原始时代的雨林、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山丘、苏格兰高地,还是中国神仙出没的深山住所?

与山居智者相遇

(2) 

  “我已经很久没有访客了。

”她开口,“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里,我有许多事物可以分享。

我需要你的帮助来完成一项很重要的使命。

  她是怎么了?

迷路了吗?

需要一位向导?

是怎样的使命?

又要和我分享什么?

我满怀疑问,同时也充满好奇,但我只说了句:

“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我相信到时你会这么认为的。

”她回答,“但首先,你需要接受一些训练--以作准备。

  “准备?

嗯……如果这要花上好几个钟头,我不确定我是否有空。

  “你有比你预想中更多及更少的时间。

”她说--好一个奇怪的回复。

我心想,她虽然怪异,但总不致伤害我,因此决定陪她玩上一阵,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示意我坐下:

“放轻松,自在些,旅人。

我知道你为何而来,也知道你跋涉已久。

  我正想告诉她,只是离家一小时左右的步行路程而已,然后我意识到,她指的不是今天早上的路途,而是我长久以来迂回曲折的生命旅程。

  突然间,我的脑海浮现无数的、来自众多时空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像。

刹那间,我有种奇异的直觉,觉得这些影像和她多少有些关联。

然而下一刻,我又开始怀疑这些画面是出自我自己的想象;

她一定只是个离群索居、过着隐遁生活的人,而我,则是在编织一场根本不会发生的历险。

  “你是谁?

”我开口问。

  “一个宁静池塘的投影,”她说,“暗夜里的一道月光;

年轻如朝露,年老如地球。

万物在我之内,我亦在万物之内。

此外,旅人,我无言以说,因为我的生命一如你的生命般神秘。

你我之间的唯一不同,是我活在神灵的拥抱里,而你,才刚开始苏醒。

  一开始我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最后我终于问:

“那我该怎么称呼你?

你有名字吗?

  “名字?

”她看起来好像非常讶异,“我有过好多好多的名字,但是我几乎都不记得了。

  “那么,你怎么称呼自己?

  “我几乎不称呼我自己。

”她微笑着回答,没再多解释。

  “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

旅人,我要和你分享的是炼金术的秘密。

  “你是说,把铅变成黄金?

  她微笑:

“玩弄矿物是化学家的把戏。

我所说的炼金术可以将你生活中较低下的元素--恐惧、困惑、忧虑,还有你遭遇的困难--转化成如黄金般的自由、清明、宁静和喜悦。

心灵法则,就是我要和你分享的秘密。

寻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则

(1) 

  要谦卑,因为你是泥土所造。

  要高尚,因为你是由星辰组成。

  --塞尔维亚谚语

  “我们现在是顺风,所以它还没感觉我们的存在。

”智者轻声地说,指引我的视线到池边--一只白鹭鸶正完美平衡地以单脚站立。

“你能像那只白鹭一样平衡吗?

”她问。

  “你是指单脚站立吗?

  “我是指感受白鹭内在所感受的。

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那般的镇静吗?

  “可以……也许……我不知道。

我现在还在努力试着想清楚,我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她重复她的问题:

“你很少感受到那样的宁静,是吧?

  “嗯,很少吧,我想。

  “一个诚实的答案,一个好的开始。

”她坐在洒满阳光的小圆丘上,边看着池塘,边说着,“想想,在自然规范下的人类生活里,‘平衡’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人类,事实上是中庸的产物。

我们的游泳技能怎样也比不上水中生活的鱼类,我们无法飞奔矫健如印度豹,体能也不及大猩猩强壮;

但是我们拥有这些动物所有的能力,而且是一种平衡、适度的能力。

  智者再一次指了指雪洁的白鹭,它依然保持着同样的姿态,稳健地伫立在池边:

“每个人类的身体都渴慕平衡,并从内在的平衡和宁静中受益。

你现在能在内心感受到吗?

  她将手掌放在我的胸前,我立刻感到一股深沉的平和穿透身体,也抚慰并平静了我的心。

她轻声说:

“感受它。

  “是的。

”我的口气带着喜悦。

  “这种沉静的感觉提供给我们一个参考架构。

它会增加你对平衡的觉知,也会降低你对平常所经验到的不平衡的容忍度。

  “怎么说?

  “嗯……假设你建议一个很紧张的人‘放松’,而那人却从不知道‘放松’的感觉时,这对他并不会有什么帮助。

然而,一旦他们体验过深度放松,就有了所谓的参考架构。

当紧张浮现,他们比较能感受到,并且采取步骤去释放这种紧张。

同理,一旦你体会过真正的平衡,就会开始注意到你生活中不平衡的地方;

这就像是一个自动讯号,要你回到内心的那个中心点。

运用平衡法则可以帮助你注意到自身的不平衡与失序。

  “就这么简单?

寻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则

(2) 

  她笑了:

“非常简单,但不是很容易,因为我们向来所习惯感知的情绪,不论是在身体或心理层面,即使是焦虑或极端的不平衡,对我们来说,都是‘正常’的感受。

许多人说的‘神经衰弱症’,事实上是思想、脉冲或情绪的不平衡和夸张的表现,这些我们偶尔都会感觉到。

因此当我们刚开始转换到真正的平衡状态的时候,确实会感到奇怪和不习惯。

  “那么我要如何转换到真正的平衡境界?

  一条鱼儿在这时跳出水面,池塘表面泛起一阵涟漪。

智者回答:

“到那宁静的地方,你内心静止无波的池塘。

仔细看,仔细听。

注意你身体或生活中因为做得太多或太少而引发的波动涟漪,仔细检视生活的每个层面,你的饮食、运动、工作,以及与他人的沟通互动。

  当我思考的时候,另一个想法浮现:

“在现今的世界局势下,花这些精力往内省视,去发掘平衡和沉静,这样好像有点自我中心。

  智者微笑,示意我跟她一起绕着池边行走。

“许多人将‘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了,”她说,“但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你同时也找到改变世界的内在力量与平静。

  她弯下身捡起一根约一两米长的细长树枝,然后放在食指上,试着以单指让它平衡。

树枝起先直挺地竖立,接着开始前后来回地倾斜,最后掉在地上。

“渴望和执著,牵引你向前;

”她说,“恐惧、抗拒和逃避,则让你后退。

任何一种极端的形式,即使是在某个议题上采取僵化固定的立场,都会使你偏离平衡,失去衡量各方价值的机会。

你了解吗?

  “我想我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