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305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

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

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

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

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

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张多《丁酉话鸡:

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近年出土的《日书》都载有十二生肖。

B.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酉年生肖形象多为家鸡,通常称为“酉鸡”,其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外形与习性相关。

C.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之中,已经成为光明、晨昏与时间的重要象征。

D.在我国民间文化中,“鸡”字与“吉”字谐音,酉鸡有吉,鸡生肖便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鸡是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六畜”之一,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文化史内涵与雉科动物原鸡、雉、鹑等禽类相关。

B.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C.王安石“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中的“鸡人”是宫中小官,平时负责报时警夜,遇到祭祀活动则司掌鸡牲礼仪。

D.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新年“贴画鸡”寓意吉祥入室,鲁西南立春日给儿童戴布偶春鸡,则象征吉星高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和孔雀都有着异常艳丽舒

展的羽毛,便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称为“凤”。

B.鸡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俗称鸡日,意在谐音“吉日”,某地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以图吉利。

C.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因而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D.由于斗鸡的敏捷的英姿令人欣赏,其勇武之气能够感染人、激励人,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游艺和赌博活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父亲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

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

“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

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

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

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万一……”

“万一怎?

”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

“我不会出这钱!

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

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

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

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

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

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

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

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

”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心中问他。

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

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

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

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

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

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

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

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

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

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

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

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

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

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自己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

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

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

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

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

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就传得家喻户晓了。

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

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的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

B.孙少安赚了钱后下

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C.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D.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

5.小说中的孙少安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表现了当时农民的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

并谈谈给你哪些启示。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

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

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

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

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

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

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

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

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

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

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

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

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

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

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

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B.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 

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C.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

可见,三者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至少三个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

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

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

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

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

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

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

及至,大喜,曰:

“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

”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后为河内太守,不拜。

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

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

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

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

时人称叹焉。

寻以父忧免。

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

因请拜扫,还乡里。

未拜,以风闻免。

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

思伯以州边远:

不乐外出,辞以男盘未婚。

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

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

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

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

思伯上议日:

“……五室之理,谓为可按。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

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

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

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

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

客有谓思伯日:

“公今贵重,宁能不骄?

”思伯日:

“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当世以为雅谈。

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

孝昌元年卒。

赠镇东将军、青州剌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

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

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

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

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

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思伯久经沙场。

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

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

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

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

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风

作为抵押品。

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

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

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

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

任侍讲时延请儒

夜读日授。

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13.把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寻除右将军、凉州剌史。

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

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chēng):

巨野(今属山东)人。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①如缀:

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②平生事:

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

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句1分)

(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

(2)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居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风流余韵,经历无数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2017年的文化金融将呈现“马太效应”,那些不会运用金融工具的文化企业,将难以驾驭资本,而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文化企业将越来越好。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③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④导师是位德高望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十数名博士生。

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理应辅助导师的工作,为其分忧解难。

⑤风骨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A.①④B.②③C.③⑤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多家媒体报道了“气功大师王林涉嫌杀害弟子邹勇”的消息,但截至到7月23日上午,警方尚未确认邹勇死亡及王林雇凶杀人的最新消息。

B.《西游记》原著里成功塑造的各种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尤其几个主要人物。

正如鲁迅先生说: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C.反腐倡廉,自古有之。

文人官员们,或为表白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慎独,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充满正气的诗词令人钦佩。

D.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的空间,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院 

①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 

② 

是学术思想的研究中心,但其最基本的功能 

③是教育。

在中国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经学、文史等一直是教学的主体,书院的教学内容 

④ 

以此为主,但书院 

⑤是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教育体制,⑥也有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_____①_____,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____②___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