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868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程检验操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4.7字符制符检验规范-----------------------------------------16

4.8碳油制程检验规范-----------------------------------------18

4.9喷锡制程检验规范-----------------------------------------19

4.10化Ni/Au检验规范--------------------------------------21

4.11成型制程检验规范----------------------------------------22

4.12开料检验规范--------------------------------------------23

4.13压合制程检验规范----------------------------------------24

4.14板电制程检验规范----------------------------------------25

4.15OSP检验规范---------------------------------------------26

1.0目的:

通过对各制程半成品的检验和验证,以保证各工序之半成品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满足本公司或客户的品质要求.

2.0检验范围:

各生产制程

3.0抽样要求:

3.1在本公司生产的板各制程抽样要求参见本规范“4.0制程检验规范”中各项规定.

3.2各段制程外协加工板重缺陷按公司《抽样检查规定》中的AQL0.65进行检查(三个轻缺陷,合一个重缺陷计)。

3.3没有规定具体抽样数的IPQA检验点,进行随机抽检。

4.0制程检验规范

4.1钻孔制程检验规范:

4.1.1流程:

发料→钻孔→沉铜

4.1.2检验标准:

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缺点区分

板材厚度

符合MI要求

千分尺

MA

孔位

不允许偏孔

红片(绿片)

孔数

不允许多孔、少孔

孔型

不允许未钻透、孔塞、孔变形、有毛刺

目视

孔壁

不允许有腻污

放大镜/九孔镜/微切片

孔内粗糙度:

应≤30um(除客户要求)

孔径及槽的尺寸

针规、游标卡尺

板面

无污染、氧化、油污、胶渍

MI

不允许有划伤、凹坑、压痕

划伤在磨板后可消除

划伤在磨板后不可消除

内层孔偏(多层板

不充许破坏

X-RAY

4.1.3检验方式:

4.1.3.1首板检验:

a.责任单位:

操作员负责检验、IPQA确认。

b.检验时机:

每连续生产批的开始;

工程资料变更时;

更换,维修钻机后的首次钻板;

新料号。

c.检验数:

钻机各钻轴的首次钻板。

d.管制办法:

除板面以外的项目全部都以0收1退;

首板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e.记录:

《钻孔首板检验报告》

4.1.3.2抽检:

a.检验责任:

IPQA。

转序前。

普通双面板抽样数为每2趟每轴的底板,二钻板及多层板抽样数为每趟每轴的底板。

主要缺点(MA):

采0收1退;

次要缺点(MI):

三个次要缺点折合一个主要缺点;

抽检合格该批转序,不合格则由该操作员(或领班)挑选、返工并上报主管,制造工序需将不合格原因查出并改善后方可继续生产。

e.记录:

《IPQA抽查记录表》

4.1.3.3巡检:

a.操作员每趟板需针对每个钻轴的底板进行检查。

b.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并对之前生产的板进行追溯直至将不合格品全部检出为止。

4.1.4记录

4.1.4.1《钻孔首板检验报告》

4.1.4.2《IPQA抽查记录表》

4.2内层湿膜制程检验规范:

4.2.1流程:

发料→内层湿膜→蚀刻。

4.2.2判定标准:

(Major--MA:

代表重缺陷,Minor--MI:

代表轻缺陷)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频率

线宽

工作底片±

10%

a:

首板

b:

最少3PNL/料号/班

百倍镜

线距

缺口

≤线宽的10%

巡检

百倍锐

凸位

对称性

两个内层线路的位置偏差

≤±

0.05mm

锯齿

深度≤线宽20%、长度≤(总长度的10%;

13mm取最小值)

铜面刮伤

不露基材,不影响线宽

开、短路

不允许

露铜

残胶、显影不净

修理不良

不允许有修理不良修理符合以上各项要求

擦花

靶位

完整、清晰

4.2.3检验方式:

4.2.3.1首板检验:

a.检验责任:

线路QC负责检验、IPQA监控。

每一连续生产批、工程资料变更、生产设备变更,维修、新料号。

c.检验数:

开始生产前最少3片。

首板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线路首板检验报告》

4.2.3.2巡检。

线路QC。

b.检验时机、数量:

在显影口进行巡检。

4.2.4记录

4.2.4.1《线路首板检验报告》

4.3外层制程检验规范:

4.3.1流程:

全板电→外层→图形电镀

4.3.2检验标准:

(Major--MA:

开短路

目视

全检

偏差小于0.01mm

偏差小于工作底片10%

不允许大于线宽的20%

≤线宽的20%

焊环

≥0.1mm

两层线路的位置偏差≤±

目视

残胶、垃圾

线面刮伤

不导致露铜

铜面划伤

不露基材和不影响线宽

深度小于线宽的10%,且长度小于线宽的5倍

标记

标记与MI一致;

周期更改符合MI要求

4.3.3检验方式。

4.3.3.1首板检验:

线路QC负责检验、IPQA监控。

每一连续生产批;

工程资料变更;

生产设备变更,维修,新料号。

开始生产前最少3片

4.3.3.2全检

b.检验时机,数量:

显影后的板100%检验。

c.管制办法:

检验合格以一张工作卡管制数为一批交付IPQA确认。

4.3.4记录

4.3.4.1《线路首板检验报告》

4.4电镀制程检验规范

4.4.1流程:

沉铜电镀(板电)外层线路蚀刻;

阻焊表面处理

文字

4.4.2检验标准

检验工具

图形电镀后孔铜厚度(SC)

18-40um

孔内铜厚测试仪或切片

厚度小于25um,或厚度影响孔径时MA

非汽车板厚度在≥20

um,上限而未影响孔径时MI

板电铜厚

3-8um

注:

客户没有镀层厚度要求时,或客户要求与上述金度镀层厚度要求一致时,按本规范中规定的质量要求执行。

客户有要求时,则必须符合客户厚度要求。

4.4.3检验方式:

4.4.3.1电流与镀层厚度的确认:

物理实验室。

b.检验时机:

新料号的板正式批量电镀生产前。

由制造部送交的左、中、右位置3PNL板。

d.管制办法:

对制造部提供样板进行镀层厚度测量,如果合格且确认电流合理则在经工艺签字确认的《电流指示》上签字。

不合格则通知制造部重新试做,直至确认合格,不合格试样报QA主管处理。

4.4.3.2镀层厚度的在线测量。

a.责任单位:

批量生产时,每缸测试3PNL,每PNL至少测试1点。

合格则继续生产,发现不合格立即改善,必要时停工改善

4.4.4相关记录:

4.4.4.1《电镀铜厚检测报告》

4.5蚀刻制程检验规范

4.5.1流程:

图形电镀→蚀刻→阻焊

4.5.2检验标准(Major--MA:

检验频率

锡板偏差不超过设计线宽的20%;

金板则因侧蚀而造成金镍镀层下的铜层宽度减少不超过设计线宽的20%,线宽和蚀刻系数标准两者取决于对线路影响较小者。

金相显微镜

侧蚀

用3M600#胶带朝着90度垂直方向拉扯线路,不允许有掉金或线路上金镍镀层起翘的现象,且做蚀刻系数切片,要求蚀刻系数在2.0以上(附图一)。

3M600#胶带

最少3PNL/料号/班

偏差不超过设计线宽的20%

线路缺口

每条线不超过3个且符合线宽要求(附图二)

目视、百倍镜

不超过设计线宽的20%,且符合线距要求

蚀板不净

不允许在有效板内

针孔

金手指上:

针孔小于0.1mm,不得露铜、镍,不得出现在金手指中间部位3/5的范围内.每个手指1PCS板上不得超过2个。

线路上:

针孔不影响线宽要求,同一线路上不可超过3个.

线路扭曲、刮伤

板允许有轻微刮伤,但需后工序磨板处理时去除

金板不允许有刮伤

环宽

环宽不小于0.1mm,与线路连接部分的环宽因偏位而减少不小于线宽80%;

金属化孔

1、孔内清洁,无任何杂物。

2、孔壁不可有无铜现象

3、孔内不得有铜渣

4、不得有使孔径减少超过孔径公差的毛刺、镀瘤等,

5、不得塞孔

6、孔内空穴不能多于1个,且其任意方向尺寸≤5%孔厚或90°

圆环,有空穴孔的个数≤5%总孔数。

目视\放大镜\针规

非金属化孔

孔内不得留有金属镀层

铜面

不允许有退锡不净,氧化、粗糙、烧焦现象.

基材表面

不允许有晕圈、分层、起泡现象。

外来夹杂物

可视夹杂物为不导电体长度小于0.75mm,且夹杂物的宽度不导致线路间距超过规定的偏差。

板材

LOGO与MI板材供应商要求一致;

颜色(黄料或白料)相符。

铜丝

无铜丝

目视/AOI

孔内铜粒

导通孔内铜粒,不可遮挡孔的三分之一面积,对于插件孔,不影响孔径可接受。

标记不清

蚀刻标志的线条宽度不少于线宽要求的50%,但可读,允许有些线路破损,但尚可辨认。

内层杂物

透明或半透明的外来物是允许的,其它杂物满足以下条件可接受:

a.杂物与任一导线的间距符合最小间距要求,若最小间距未作规定,最小间距应为0.13mm。

b.杂物最大尺寸<0.8mm。

白点

受白点影响的面积不超过单元面积的5%,且线间白点不应超过间距的70%。

露布纹

纤维显露之处与线路之距离不低于MI规定的最小间距要求。

4.5.3检验方式

4.5.3.1首板检验

a.检验时机:

生产设备更换、维修;

新料号

b.检验责任:

蚀检QC、IPQA监控。

首板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蚀刻首板检验报告》

4.5.3.2全检

蚀刻QC。

b.检验条件、数量:

所有蚀刻板100%全检。

4.5.4记录

4.5.4.1《蚀刻首板检验报告》

4.5.5附图:

附图一:

蚀刻系数的计算方法:

蚀刻系数=V/X

照像底版上的导线宽度

附图二:

a

b

c

d

w

e

a≤W/S,b≥2mm,c≥2mm,d≥2mm,e≤W/S

4.6阻焊制程检验规范

绿油上焊盘

SMD按键位阻焊上盘≤10%

绿油进孔

1、不允许进插件孔;

2、进非电镀孔不能影响孔径。

绿油底氧化

绿油针孔

绿油起泡

最大尺寸<0.25mm允许每面2个,但不能使线路或焊盘桥接。

显影不净

绿油划伤

宽度≤0.05mm长度≤10mm,每PCS不多于2条.每PNL不多于3条.

绿油剥离

3M600#胶带

绿油上金手指

绿油不均

色泽不一致

塞孔不足

塞孔凸起

绿油下杂物或手指印、污点

显影过度

绿油起皱

绿油偏移

节距≥1.25mm只能一侧上Pad,且<0.05mm;

节距<1.25mm只能一侧上Pad,且<0.025mm;

BGA位不能上绿油

塞错孔

绿油桥

完整,无残缺、剥离

漏印

油墨类型

颜色、油墨类型与MI要求一致

目视核对MI

4.6.1流程:

蚀刻→阻焊→字符

4.6.2检验标准:

4.6.3检验方式:

4.6.3.1首板检验:

阻焊QC负责检验、IPQA监控。

重要生产设备变更、维修、调整;

开始生产前最少3片.

首板检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阻焊首板检验报告》

4.6.3.2全检

阻焊QC。

对显影后的阻焊板进行100%全检。

c.管制办法:

检验合格品以一张工作卡管制数为一批交付IPQA确认。

4.6.4记录:

4.6.4.1《IPQA抽查记录》

4.7字符制程检验规范

4.7.1流程:

阻焊→字符→喷锡(或:

镀金手指、成型)

或:

喷锡(或化Ni/Au)→字符→成型

4.7.2检验标准:

字符内容

完整、无误、不得印反

宽度不均匀

字符模糊

重影

偏位

不允许上焊盘的10%以上

字符入孔

字符剥离

油墨沾污板面

字符类型

4.7.3检验方式:

4.7.3.1首板检验

a.检验责任:

字符员工、目检字符QC确认检查。

重要生产设备变更;

c.检验数:

开始生产前最少3片;

管制办法:

首板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a.记录:

《字符首板检验报告》

4.7.3.2抽检

字符QC

转序前

c.检验数量:

随机抽样,抽样数不少于生产批的10%

主要缺陷(MA)采0收1退次要缺陷(MI)以3个次要缺陷折1个主要缺陷计;

抽检合格时继续生产,不合格由相关单位挑选、改善后方可继续生产,定位缺陷还应由制造部对该抽查时段印刷的板进行全检,由制造对不合格进行返工处理。

4.7.4记录

4.7.4.1《字符首板检验报告》

4.8碳油制程检验规范

丝印偏位

露铜、金

碳油剥离

目视、3M600#胶带

碳油阻值

用万用表测量

碳油增宽

偏差不能超过设计间距的20%

目视、十倍镜

碳油针孔

碳油短路

碳油类型

与MI要求一致

4.8.1流程:

字符→碳油→成型(或绿油→碳油→字符;

成型→碳油→蓝胶)

4.8.2检验标准:

4.8.3检验方式:

4.8.3.1首板检验:

操作员工自检、字符QC确认检查。

重要生产设备变更

首板合格后可进行批量生产。

《碳油首板检验报告》。

4.8.3.2抽检

字符QC。

c.数量:

随机抽样,抽样数不少于生产批的10%。

d.管制方法:

主要缺陷(MA)采0收1退;

次要缺陷(MI)以3个次要缺陷折一个主要缺陷计;

抽检合格时继续生产,不合格由相关单位挑选、改善后方可继续生产,定位缺陷还应由制造部对该抽查时段印刷的板进行全检,由制造部对不合格进行返工处理。

4.9喷锡制程检验规范

4.9.1流程:

阻焊→喷锡→文字(或:

成型)

4.9.2检验标准:

孔内锡厚

上限:

不影响孔径

针规

锡面发黑

锡面发白

锡面粗糙

锡面不平整或不均匀

线路上锡

金手指上锡

塞孔

锡须

锡高

孔小

不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