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0320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

2.另一方面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忽略了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二)、成本管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企业的供应和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

2.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或忽略。

3.重机行业的资金运作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坏死资金多,沉淀资金多。

4.重型机械产品通常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其特点是:

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付款条件差,资金成本较高。

二、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

1.成本意识 是“节约成本观念,并了解成本控制的执行结果”。

成本意识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

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的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以市场需要和发展为目标,对成本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市场动因综合化、资本产出最高化的管理。

并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多渠道、多动因、无止境的。

2.成本管理 它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其中的两大核心内容是成本决策与控制。

决策是对多项动因的综合考虑。

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

通过对整个重机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控制是对实现和消化“动因”的把握。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范畴,而且包括市场领域的成本范畴,并且还包括研究、开发和设计的成本范畴。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系统成本管理模式。

以适应重型机械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系统成本管理模式是指适应生产、技术、市场环境的需要,在适时生产系统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最佳产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以完整的市场设计、产品设计、作业设计形成作业链形式进行生产,以作业成本法核算生产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法披露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它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框架包括以下内容:

1.适合自身企业的生产系统 传统生产系统是一种生产程序由前向后的推动式生产系统。

前面的生产程序居于主导地位,后面的生产程序只是被动的接受前一生产程序转移下来的加工对象,继续完成其未了的加工程序。

这种生产系统的弊端,在于前环节链断裂或阻止,后续环节就无法进行,造成大量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库存的积压,占用了流动资金,增加了资金成本,也增加了存货储存成本。

适时生产系统则是一种由后向前的拉动式生产系统。

以满足顾客要求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

它以后面的生产程序为主导,前面的生产程序只能被动地、严格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后面生产程序所提出的生产任务。

适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尽可能实现“零存货”。

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减存货带来的资金成本和储存成本。

而且,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也能更加协调的进行运转,实现很高的效率和效益。

采用适时生产系统是系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前提;

2.产品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对产品性能、采用材料、工艺流程和成本都有关键性的影响。

重机企业的产品设计也决定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估计,产品的成本有60%~80%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确定,产品投入生产后,降低成本的潜力并不太大。

因此,系统成本管理模式的重心应在产品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必须着眼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确定目标成本后,产品设计人员和各个作业中心操作人员就可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进行作业设计。

如果完成产品全部作业的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则该产品设计是可行的。

如果与目标成本有距离,则需找出差距的原因,使产品具有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选择最佳方案,投入生产。

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全面质量管理是针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提出来的。

质量成本是指因产品质量不佳而引起的成本,它是与有缺陷产品的制造、辨认、修理以及预防有关的成本。

传统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生产过程终了的专业检验人员的质量把关上。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实现“零缺陷”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的。

它把重点放在操作人员(不是专业检验人员)在每一加工程序连续性的自我质量控制上,加工操作中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实现缺陷在生产第一线上及时地予以控制,不允许任何一件有缺陷的零部件从前一生产程序转移到后一生产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将企业的质量成本降至最低的可能,与传统质量管理相比最有很大的优越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成本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4.完整系统的作业链 重机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作业连接而成的作业链。

企业的生产作业可以划分为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和不可增加价值的作业。

尽可能利用最先进的技术,采用成本和耗费最低的作业,使整个作业链上的每项作业之间都环环相扣,每项作业都是最有效的,并且能不断获得更新和改进,以实现整个作业链耗费资源最低。

理想的作业链是在适时生产系统条件下实现的,它是产品生产成本的实际发生阶段,是产品设计的实践过程;

5.作业成本法 系统成本管理模式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定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的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是:

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不再在全厂统一分配,而是采用多标准,在若干具有同质成本动因的成本库分别进行分配。

在计算过程中,不再以产品为核算对象,而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台时,这种分配方式对均衡当期成本起作用,即在产品品种少或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一般不对产品成本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波。

现在由于企业生产产品品种较多,工时或机器台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又由于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较高,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

因此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种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程序如下:

确认作业,划分作业中心,以便按作业中心汇集费用,披露成本信息。

具体案例如下:

 

昆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明重工)是昆明重型机械工业总公司(昆明重型机器厂,简称昆重),经全国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实行分立式改制组建、于1996年8月正式挂牌的股份制企业。

昆重于1958年8月建厂,是原机械工业部的重点骨干企业。

于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拥有产品自营进出口经营权;

于1994年列为全国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

是国家机械工业局的技术进步百家示范企业之一:

是国家专利局的专利试点企业。

昆重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占地46万平方米。

昆明重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能力强、检测手段完备、产品质量优良、集科研开发制造为一体的大一型企业。

是云南省提供大型成套设备综合能力最强的机械制造企业和铸锻件生产中心。

具有年生产机器产品12000吨、商品铸锻件15000吨的生产能力。

拥有进出口自营权。

质量保证体系于1998年2月通过IS09001认证。

计量管理系国家一级计量单位。

昆明重工1998年3月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现有10个子公司和3个分公司。

昆明重工现主要生产冶金、矿山、起重、工程、化工等重型机械产品和成套成线设备及商品铸锻件。

近年来先后与德、芙、灭、奥地利等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生产。

引进技术18项,消化、吸收、创新20项。

加速了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共开发了54种227个规格的产品。

有16项21个规格被列为机械部新产品。

荣获国家、机械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优质产品奖共42项。

其中,塔式起重机、拉丝成套设备、斗轮挖掘成套设备、颚式磁碎机、中小型精密轧机、大型磷化工设备、铝锌锭连续锅造堆垛机组、大型铸锻件等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支柱产品,其技术水平多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已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水平,部分产品已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昆明重工拥有多种技术含量高、质量信誉好、部分可以替代进口、市场信誉好的产品,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几年每年出口额都在300万美元以上。

1.昆明机械制造公司成型部门的制造费用过去一直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要求会计部门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用于定价决策和成本控制。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制造费用分配对产品的成本影响很大,决定改变传统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

明细详见表1。

成本库(作业)

制造费用(万元)

质量控制

25

机器调控

10

材料整理

20

合计

55

表1成本与相关数据

质量控制成本与产品抽检件数有关,质量成本按成本动因即抽检数为分配基础;

机器调控成本与机器调控次数有关;

材料整理成本与材料使用量有关详见表2。

项目

A

B

生产数量(件)

6000

2000

直接人工工时/件

1.5

1

直接材料成本(元/件)

90

60

材料用量(kg)

3000

机器调控次数(次)

3

2

产品抽样比例(%)

小时工资率(元/h)

30

表2A、B两种产品成本比较

2.成本库按作业中心设置,每个成本库代表的是它那个作业中心引发的成本(例如:

机器设备调整准备的作业池包括物料、间接人工、能耗和设备折旧的成本),同质成本动因引发的成本可以合并,在同质成本库中分配详见表3

成本库

成本总额(万元)

成本动因

分配率

质量成本

抽样件数(件)

250000/1000=250元/件

A:

6000×

10%=600

B:

2000×

20%=400

合计1000

3(A)+2(B)=5    

100000/5=20000元/次

材料处理

3000kg 

2000kg

合计:

5000kg

200000/5000=40元/kg

表3成本动因确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产品。

产品成本由作业成本构成,即汇集按各产品消耗各项作业量比例分配的作业成本,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单位成本。

在间接费用比重剧增的今天,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更为精确,更能够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

尤为重要的,产品成本按照作业中心核算,不仅将作业成本信息反馈到产品设计阶段,使得产品设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

而且还可以计算出单位成本,为销售部门提供依据。

(三)、成本信息报告 

成本报告是一种内部管理报告,用以将成本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者。

传统的成本报告只披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信息。

实际上,为了能够从全局上控制企业的成本或费用,必须将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支出都报告出来,按每一个阶段来积累产品发生的成本。

具体操作包括:

1.报告在产品立项分析预测时,由预算部门明确各部门执行成本的预算,并且预测筹集资金的成本;

2.报告产品生产阶段包括设计研发费、采购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各部门分工协作,将所有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指标建立控制手册。

每个产品都由财务部门按实际情况与预算相比较,将超支和节约情况分别列出,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将成本损失降低到最底限;

3.报告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所发生成本或费用,将它们因产品而引发的成本归集起来;

4.报告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质量成本。

能够促使企业管理者从产品成本产生的各个环节与阶段,上升到从全局控制企业的一切成本与支出,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压至最低;

5.报告产品寿命分析和作业成本对产品寿命的响以及市场对产品寿命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的系统成本管理模式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方面都比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更为优越。

用系统成本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提高重机企业的价决策和产出决策水平,完善业绩核算和考核系统,且能够促使企业改变组织结构,重视战略管理和过管理,以适应市场竞争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术的发展,系统成本管理模式将会得到广泛的用。

三、结语

当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局域经济的打破,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重型机械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手段。

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取决于产品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而成本优势的取得要靠管理理念的创新,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的途径和获取效益的潜力,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桂芳.采用作业成本法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J].冶金财会,2004(3)

[2]龙麒任.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5(6).

[3]吕爱霞,卫民堂.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及互补关系研究

[J].科研管理,2005(6).

[4]李春英.加强成本管理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J].冶金财会,2003

(1)

[5]王利娜.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几种模式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