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04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常见的碱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生石灰 氧化钙 CaO2

D.小苏打 碳酸钠 NaHCO3

8.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碳酸氢钠、小苏打、Na2CO3

B.氢氧化钠、纯碱、NaOH

C.氧化钙、熟石灰、CaO

D.氯化钠、食盐、NaCl

9.下列有关氢氧化钙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B.CO2和HCl的混合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氢氧化钙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D.可用纯碱溶液区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0.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硫粉

C.浓盐酸

D.碳酸氢铵

1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A.大理石

B.双氧水

D.烧碱

12.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13.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D.食盐

14.下列物质所对应的俗名,错误的是(  )

A.NaOH烧碱

B.Na2CO3纯碱

C.CaO生石灰

D.NaHCO3火碱

1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熟石灰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C.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稀盐酸溶液用于清除铁锈

17.以下列举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B.可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C.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D.可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

18.以下列举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馒头可以补充糖类

B.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C.服用大量含碳酸钙的药物来补钙

D.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19.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既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  )

A.O2

B.NH3

C.CO2

D.SO2

20.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

A.H2、O2、HCl

B.H2、O2、CO

C.H2、SO2、CO

D.O2、CO,CO2

21.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B.

C.

D.

22.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23.小瑾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2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25.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  )

B.氯化钠

C.烧碱

D.浓盐酸

28.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29.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X+2NaOH===2Y+Cu(OH)2↓,则(  )

A.X一定是Cu(NO3)2

B.X的式量比Y大

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没有质量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都有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31.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  )

A.冰块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

32.氧化钙的俗名是(  )

A.石灰石

B.纯碱

33.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二氧化碳B.盐酸

C.氢氧化钙D.硝酸钾

E.淀粉F.钢筋混凝土

G.二氧化硫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

(2)________可改良酸性土壤。

(3)人体胃液中的酸是________。

(4)________属于天然高分子。

(5)能造成酸雨的是________。

(6)________属于复合材料。

3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日常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①生石灰 ②食盐 ③熟石灰 ④稀盐酸 ⑤烧碱 ⑥大理石的化学式填空。

(1)在饼干袋中放有一包标有“请勿食用”的干燥剂,这一干燥剂是________;

(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清洗钢铁表面铁锈的是________;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35.在下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若用________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36.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

(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________(填“减少”、“不变”、“增加”)。

(3)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

实验时最好戴________。

37.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

”、“<

”或“=”)。

38.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遇________而潮解,而且还能跟________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填下列序号)。

A.酚酞溶液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D.pH试纸

39.下列有两组实验,请根据实验中的问题写化学方程式

(1)写出实验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更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析下列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2KOH+CO2===K2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Ca(OH)2+CO2===CaCO3↓+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________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Ba(O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O2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溶液。

42.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

(2)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字母填空

a.稀盐酸b.氢氧化钠

c.氯化钠d.碳酸氢钠

e.硫酸铜

①可用于去除铁锈的是________;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③可用于游泳池杀菌消毒的是________。

43.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金刚石 ②二氧化硫 ③氧气 ④碳酸氢钠 ⑤熟石灰

(1)常用于制作糕点的是__________。

(2)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

(3)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__________。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44.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见下图)。

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

(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

(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

(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化学兴趣小组以碱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Ca(OH)2溶液中,溶液均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

(2)NaOH和Ca(OH)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到“抽象”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通过对NaOH和Ca(OH)2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

46.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上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如上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

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

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

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

________

A.CO2B.CaCO3

C.Fe(OH)3D.CuSO4

4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

49.小红和小林做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个意外现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红: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林: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老师否定了小红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小林的猜想是否正确。

①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能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A

【解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石灰水为氢氧化钙溶液的俗称,两种物质都属于碱,其溶液因含相同的OH-,化学性质相似,但因金属离子的不同又表现出性质的差异,可利用这点区分两溶液。

A项,烧碱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因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而不能发生反应;

而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可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发生反应,且实验现象有明显不同,因此使用碳酸钠溶液可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正确;

B项,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可使酚酞变红,所以使用酚酞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错误;

C项,石蕊试剂遇碱性溶液变蓝,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可使石蕊变蓝,所以使用石蕊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错误;

D项,烧碱溶液与澄清石灰水都可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所以使用稀盐酸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错误。

故选A。

2.D

【解析】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

左边不饱和食盐水溶剂水减少,溶液变浓,质量减少;

所以天平指针一段时间后偏右,故选D。

3.B

【解析】A项,生石灰和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质量增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项,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的过程中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项,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B质量增加的变化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

故选B。

4.C

【解析】A项,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不合题意;

B项,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不合题意;

C项,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符合题意;

D项,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不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氧化物是由2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所以氢氧化镁[Mg(OH)2]属于碱,故选C。

6.D

【解析】A项,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错误;

B项,铁丝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加热到红热状态,错误;

C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50℃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溶解度增大,不会出现浑浊,错误;

D项,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在水中电离和水解后显碱性,会使酚酞变红,正确。

故选D。

7.A

【解析】A项,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一致;

B项,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不一致;

C项,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不一致;

D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不一致。

8.D

【解析】A项,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NaHCO3,错误;

B项,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是Na2CO3的俗名,错误;

C项,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错误;

D项,氯化钠、食盐、NaCl,正确,故选D。

9.B

【解析】A项,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正确;

B项,氯化氢气体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所以CO2和HCl的混合气体不一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C项,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以及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钙沉淀,所以氢氧化钙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正确;

D项,纯碱溶液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纯碱溶液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可用纯碱溶液区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正确。

10.A

【解析】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质量会增加;

硫粉在空气中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质量不变;

浓盐酸在空气中易挥发导致质量减少;

碳酸氢铵在空气中易发生分解,质量会减少。

11.D

【解析】大理石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

双氧水在空气中会分解出氧气,质量减小,故B错;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小,故C错;

烧碱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故D对。

12.D

【解析】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故答案选择D。

13.B

【解析】A项,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不变质;

B项,氢氧化钠能吸水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C项,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轻;

D项,食盐质量不变。

14.D

【解析】A项,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化学式为NaOH,正确;

B项,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正确;

C项,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正确;

D项,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称小苏打,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