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814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PPT文档格式.ppt

几种典型冲压成形中毛坯的分析如图2.1所示。

在这四种成形工序中,A是塑性变形区,它在图示的冲压成形状态下正在进行塑性变形;

B、C、D都可称为不变形区。

其中B是已经完成了塑性变形的已变形区;

C是自始至终都不参与变形的不变形区;

D是暂不变形的待变形区。

(a)拉伸(b)再次拉伸(c)翻边(d)缩口图2.1冲压毛坯分析,同时,图2.1(a)、(b)、(c)中的B区以及图2.1(d)中的C、D区也是传力区,在冲压成形过程中起到将冲模的作用力传递给变形区的作用。

不变形区可能是传力区(见图2.1(d)中的C区),也可能是不传力的已变形区(见图2.1(d)中的B区)或待变形区(见图2.1(b)中的D区),也有的不变形区在冲压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不传力也不产生塑性变形(见图2.1(a)、(b)、(c)中的C区)。

冲压成形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连续过程,各个区域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对变形区与不变形区的判断:

如果毛坯中某部分内任意两点的距离不产生变化,即任意两点之间不发生相对的位移,即使该部分产生总体位置的平移(刚性平移)或等角速度的转动(刚性转动),这部分也一定是不变形区。

2.3冲压变形的分类,分析研究冲压成形过程,需要从本质上揭示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冲压工艺和成形参数,毛坯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是决定各种冲压成形性质的主要依据。

使板料毛坯产生塑性变形的是作用于板面方向上相互垂直的两个主应力(记为经向应力和纬向应力)。

以根据塑性成形理论作出冲压成形时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图(见图2.2)和相应的两向应变状态的变形图(见图2.3)。

图2.2冲压应力图,图2.3冲压变形图,2.3.1两向拉应力,两向拉应力即,。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和,。

1.,时的应力状态当,按全量理论可以写出如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式中:

,分别是轴对称冲压成形时的经向、纬向和厚度方向上的主应变;

,分别是轴对称冲压成形时的经向、纬向与厚度方向上的主应力;

平均应力,。

k正常数。

在平面应力状态时,式(2.1)具有如下形式,(2.1),(2.2),因为,则,所以一定有。

这表明,在两向拉应力的平面应力状态时,如果绝对值最大的拉应力是则在这个方向上的主应变一定是正应变,即是伸长变形。

又因为,则,由式(2.2)可知。

即在板料厚度方向上的应变为负值,是压缩变形,厚度变薄。

在方向上的变形决定于和的数值:

当时,当时,。

双向等拉应力状态()时,有;

单向拉应力状态()时,有。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这种变形情况处于冲压应力图中GOH范围(见图2.2);

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AON范围(见图2.3)2.,时的应力状态当,时,有,由式(2.2)可知。

这表明,对于两向拉应力的平面应力状态,当的绝对值最大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应变一定是正的,即一定是伸长变形。

又因为,则必定有,所以必定有即在板料厚度方向上的应变为负值,是压缩变形,厚度变薄。

当时,当时,有;

当时,。

双向等拉应力状态()时,有;

单向拉应力状态()时,有,即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其变形性质与一般的简单拉伸完全一致。

上述两种冲压变形情况,两个应力的性质与比值范围以及它们引起的变形都是一样的,仅仅是最大应力的方向不同。

因此,对于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这两种变形是完全相同的。

2.3.2两向压应力,冲压毛坯变形区受两向压应力的作用时,变形也可分两种情况1.,时的应力状态当,时,由式(2.2)可知,所以一定有这表明:

在两向压应力作用的平面应力状态时,如果绝对值最大的应力是,则在这个方向上的应变一定是负的,即压缩变形。

又因,则,所以必定有,即在板厚方向上的应变是正的,板料增厚。

在方向上的变形决定于和的数值;

当时,当时,;

当,。

双向等压应力状态()时,有;

单向压应力状态()时,有。

这种受力与变形情况,在冲压应力图中处于COD范围(见图2.2),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GOE范围(见图2.3)。

2.,时的应力状态当,时,由式(2.2)可知,所以一定要。

这表明,对于两向压应力作用的平面应力状态,如果绝对值最大的应力是,则在这个方向上的应变一定是负的,是压缩变形。

这种与受力与变形情况,在冲压应力图中处于DOE范围(见图2.2),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GOL范围(见图2.3)。

2.3.3两向异号应力,冲压毛坯变形区受两个方向上异号应力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进行分析。

1.,时的应力状态当,时,由式(2.2)可知,所以一定有。

这表明,在异号应力作用的平面应力状态时,如果绝对值最大的应力是压应力,则在这个绝对值最大的压应力方向上的应变是负的,即为压缩变形。

又因,可知,由式(2.2)一定有即在拉应力的方向上的应变是正的,是伸长变形。

由于,当时,;

这种应力和变形状态处于冲压应力图中的EOF范围(见图2.2),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MOL范围(见图2.3)。

2.,时的应力状态当,时,由式(2.2)可知,所以一定有。

这种应力和变形状态处于冲压应力图中的BOC范围(见图2.2),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DOE范围(见图2.3)。

3.,时的应力状态当,时,由式(2.2)可知,所以一定有。

这表明,在异号应力作用的平面应力状态时,如果绝对值最大的应力是拉应力,则在这个绝对值最大的压应力方向上的应变是正的,即为伸长变形。

又因,由式(2.2)一定有即在压应力的方向上的应变是负的,是压缩变形。

这种应力和变形状态处于冲压应力图中的AOB范围(见图2.2),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COD范围(见图2.3)。

4.,时的应力状态当,时,由式(2.2)可知,所以一定有。

这种应力和变形状态处于冲压应力图中的GOF范围(见图2.2),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MON范围(见图2.3)。

需要说明的是:

这几种应力和变形状态对应于相关的冲压成形方法,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文字标注在图2.2和图2.3上。

以上分析的几种变形情况把全部的冲压变形概括为两大类别,即伸长类与压缩类。

当作用于冲压毛坯变形区内的拉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称为伸长类变形。

当作用于冲压毛坯变形区的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压缩变形,称为压缩类变形。

伸长类变形和压缩类变形在冲压成形工艺中具有不同的特点见表2-1。

表2-1伸长类变形和压缩类变形的比较,2.4冲压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2.4.1冲压变形趋向性,1.弱区先变形在同一个冲模外力的直接作用下,毛坯的各个部分都有产生某种形式的塑性变形的可能,但是,由于受模具外力作用方式与以及毛坯各部分的几何形状与尺寸的不同,在所有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形方式中,需要变形力最小的部分(弱区)首先变形。

即“弱区先变形,变形区应为弱区”,这个原则对所有冲压成形过程都适用。

(a)开始缩口状态(b)缩口中间状态图2.4缩口时的变形趋向性,如图2.4的缩口变形,在变形力F的作用下,A区受缩口模的作用,在有利的变形条件下先屈服,产生塑性变形;

而C区同样也受到变形力F的作用,却没有屈服变形。

这是因为A区屈服需要的变形力小,是相对的弱区。

C区是强区,同时也是把来自冲压设备的作用力F传递到变形区的传力区。

在设计工艺过程、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序和工序尺寸时,必须遵循“弱区先变形,变形区应为弱区”的原则。

如图2.5所示工件,当D与d较大、h较小时,可用带孔的环形毛坯用翻边变形加工;

而当D与d较小、h较大时,若用翻边变形加工则不能保证毛坯外环是强区和翻边部分是弱区,翻边时毛坯的外径必然收缩,此时就必须改变原工艺方案为拉伸后切底或加大环形毛坯外径后翻边成形、再冲切外圆至尺寸D。

图2.5变形趋向性对冲压工艺的影响,2.变形区与相邻区相互影响由于模具力的作用,引起冲压毛坯变形区产生与外力方向一致的内应力,并使之产生与之相应的变形与位移。

如果变形区的变形与位移受到相邻区域的影响或牵制,就可能在变形区和与之相邻的其他部分之间引发出诱发应力,诱发应力将影响毛坯的变形趋向。

通常受诱发应力作用的两个部分的形状与尺寸是不同的,因此作用于这两个部分的诱发应力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又因这两个部分可能产生的塑性变形方式不同,其产生塑性变形所需力的大小也不一样。

所以,在数值相等的内力作用条件下,必定有一个部位以需力最小的方式首先进入塑性变形状态。

因此在冲压毛坯的相邻部位上,受到由诱发应力引起的方向相反数值相等的内力作用时,在所有可能产生的变形方式中,需要变形力最小的部位以需力最小的方式首先变形。

在如图2.6所示的伸长类曲面翻边变形过程中,在模具的作用下,毛坯两侧直壁内产生与凸模力作用方向相同的拉应力,在两侧翼曲面部位上产生诱发拉应力(),同时,还在底面上产生诱发压应力()。

可能引起的变形缺陷是:

在底面上可能产生压应力作用下的失稳起皱(见图2.7);

在两侧翼面上可能产生因拉应力过度的开裂。

3.变形区尺寸与加工硬化影响通常变形大的部位,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也严重,即这部分的变形硬化也大于其相邻部分,结果使变形得以扩展。

所以加工硬化性能较强的材料,可使变形区内应变的分布更趋均匀。

图2.6伸长类曲面翻边时的诱发应力图2.7诱发应力引起的底面起皱变形,2.4.2变形趋向性的控制在冲压生产中被用来控制变形过程的主要措施与因素如下:

1.合理确定毛坯各部分的相对尺寸如图2.8(a)所示的毛坯,当其外径、内孔及凸模直径具有不同的比例时,有三种可能的变形趋势:

拉伸、翻边和胀形,从而形成三种形状完全不同的零件。

图2.8(b)中,、都比较小,宽度为的外环部分成为弱区,于是得到外径收缩的拉伸变形。

图2.8(c)中,、都比较大,宽度为的内环部分成为弱区,于是得到外径不变、内孔扩大的翻边变形。

图2.8(d)中,比较大,却比较小甚至为零,即有,这时毛坯外环的拉伸变形和中间部分的翻边变形的阻力都增大了,使中间部分材料需要的变形力最小,于是得到外径不变、毛坯中间部分变薄的胀形工艺。

2.改变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如图2.8(a)中,增大凸模圆角半径,减小凹模圆角半径可以使翻边阻力减小,拉伸变形的阻力增大。

反之,减小,增大,则有利于拉伸变形。

生产中常采用修磨圆角的方法来控制毛坯的变形趋向。

3.改变毛坯和模具之间的摩擦阻力如增大图2.8中的压边力Q,使毛坯与压边圈和凹模表面间的摩擦力增大,将有利于实现翻边或胀形而不利于拉伸变形。

减小压边力Q,在毛坯和凹模之间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毛坯与压边圈和凹模表面间的摩擦阻力,有利于拉伸变形,图2.8环形毛坯的变形趋向F冲压力Q压边力凸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4.降低变形区的变形抗力或提高传力区的强度采用局部加热或局部深冷的方法,可以降低变形区的变形抗力或提高传力区的强度,两者都能达到控制变形趋向的目的,可以使一次成形时的成形极限增大。

如在拉伸或缩口时对变形区局部加热,在不锈钢毛坯拉伸时对传力区局部深冷,都能增大一次成形的成形极限。

2.5冲压变形中的应力,2.5.1加载应力,加载应力是由模具作用于坯料上的外力或外力矩直接引起的内应力。

加载应力的数值可以利用模具外作用力(或外力矩)与内应力相平衡的条件求得。

在一般的情况下,当外作用力去除以后,加载应力也随之消失。

加载应力可以作用于变形区,也可能作用于非变形区。

加载应力可能是模具与板料毛坯的表面接触压力直接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接触表面接受外力作用之后由传力区把加载应力传递到变形区。

图2.9所示为板料毛坯在弯曲时的变形区应力分布,圆周方向上的应力()就是由外力矩作用引起的加载应力。

冲压变形时诱发应力的产生原因,有以下两种情况。

(1)冲压毛坯变形区在加载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塑性变形,使毛坯的形状发生变化。

如果受到毛坯其他部分或其本身形状刚度的阻碍,形状的变化不能顺利地进行时,就会在毛坯内引起诱发应力

(2)冲压成形时,毛坯的不均匀变形也会引起诱发应力,由于产生不均匀变形的原因不同,诱发应力的产生机理也不一样。

图2.9板料弯曲时的应力图2.10各向异性圆筒件拉伸时的诱发应力,2.5.2诱发应力,2.5.3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也是冲压件中存在的一种内应力形式。

当冲压成形过程结束,冲压件由模具内脱离出来,外力完全消失,但原来存在于冲压毛坯中的内应力(加载应力与诱发应力)并不会完全消除,部分将以残余应力的形式保留下来。

由于不存在外力的作用,所以冲压件中的残余应力一定是以相互平衡的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形式存在。

残余应力是冲压毛坯经历了冲压变形和卸载两个过程之后形成的,与冲压成形过程中毛坯内部的应力状态和变形分布有关。

图2.11残余应力引起纵向开裂,2.6冲压成形中的破坏,2.6.1变形区破坏,变形区破坏是伸长类冲压成形中常见的破坏形式,可发生于伸长类翻边、伸长类曲面翻边、胀形、扩口、拉伸或压弯等冲压成形的毛坯变形区中,图2.12所示为球面胀形时的变形区破坏现象。

除了因毛坯材料的质量问题外,一般是因为变形区内的应力超过毛坯材料的强度极限(变形程度也达到或超过材料的成形极限),因此,减小变形内应力、提高成形极限的措施均有助于减轻或避免变形区破坏现象的发生。

2.6.2传力区破坏,传力区破坏是冲压成形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冲压成形时,传力区的功能是把模具的作用力传递到变形区。

如果变形区产生塑性变形所需要的力超过了传力区的承载能力,传力区就会发生破坏。

传力区破坏多发生在传力区内应力最大的危险断面,如图2.13所示的拉伸件侧壁靠近底部在凸模圆角部位的破坏。

图2.12变形区破坏图2.13传力区破坏,2.6.3局部破坏,局部破坏是冲压成形中破坏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种破坏多发生在非轴对称形状零件的冲压成形过程。

图2.14(a)是发生在盒形件拉伸时的局部破坏(壁裂)。

图2.14(b)是发生在不连续的拉伸筋出口处的局部破坏(拉伸筋处开裂)。

这两种破坏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部特点,它可能发生在变形区,也可能发生在传力区,也可能发生在兼有变形区和传力区功能的部位,但不发生在通常所认为的危险断面部位。

(a)拉伸壁裂(b)拉伸筋处开裂图2.14局部破坏,2.6.4残余应力破坏,残余应力引起的破坏有时发生在冲压成形完成后的脱模过程中,有时发生在冲压成形后放置一段时间,甚至发生在冲压件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因此又称时效破坏。

图2.11就是圆筒形拉伸件由残余应力引起的时效破坏。

可以通过提高毛坯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等方法来避免破坏。

例如,在圆筒形零件拉伸时,适当减小拉伸凸模、凹模的间隙就可以降低外表面圆周方向的拉伸残余应力。

2.7冲压成形中的起皱,2.7.1压应力下起皱,在冲压成形时,冲压件形状与模具表面形状密切相关。

在轴对称零件的拉伸过程中,毛坯的外缘周边部分是主要的变形区,通常称作法兰区。

冲压力形成变形区内的拉应力和法兰内的径向拉应力,若此径向拉应力不足以使法兰区产生足够的周向压缩应变,将引起法兰区产生周向压应力,法兰部分发生起皱,如图2.15所示。

如果产生的周向压缩变形不够大时,就会在毛坯的变形过程中产生周向压应力,并引起起皱如图2.16所示,这种发生在凹模口内的起皱常称为内皱。

图2.15拉伸球面时法兰边起皱图2.16拉伸锥面时的内皱,在生产中防止和消除压应力下起皱的措施有:

(1)如果起皱部位在成形过程中始终具有平面或其他规则的形状,有条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对起皱部位施加压力时,可以采用防起皱的压料装置(如压边圈等)增强毛坯的抗起皱能力,使这部分毛坯产生足够大的压缩变形以保证它顺利地完成靠模位移运动。

(2)加大径向拉应力使毛坯的靠模位移部位产生足够的径向伸长,由体积不变条件,在与之垂直的圆周方向必然产生压缩变形,从而使靠模位移运动可以顺利进行,达到防止起皱的目的。

这种办法是曲面形状零件冲压成形时防止内皱的主要措施之一。

2.7.2不均匀拉力下起皱,板料在不均匀拉力作用下也会发生起皱。

如图2.17所示为方形板料毛坯沿对角线方向施加拉力时,在板料中央发生起皱。

作用在方形毛坯对角线上的拉力,对毛坯的总体来说是不均匀的:

在角部的作用比较集中,即毛坯角部的拉应力最大,它所引起的伸长变形及与之垂直方向上的压缩变形也大,图2.17方形板料对角拉伸时起皱,拉力的大小、不均匀的程度、拉力作用点的距离与板材的厚度等因素影响到起皱形成的波纹高度、宽度与长度。

板材的硬化性能影响拉应力不均匀分布的程度,而板材的各向异性影响横向压缩变形的大小,都影响到起皱过程与结果。

2.7.3剪力下起皱,如果作用在冲压毛坯某个部位上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拉力,而且这两个拉力又不处在同一个直线上时,这两个拉力就构成了一对剪力。

板料毛坯在剪力的作用下,如果条件具备也会出现起皱现象。

图2.18所示就是伸长类曲面翻边时,在冲压毛坯的侧壁上出现剪力作用下的起皱。

图2.18伸长类曲面翻边时起皱,剪力作用下的起皱主要发生在薄板大型非轴对称曲面类零件(如汽车覆盖件等)的冲压成形过程。

在这类零件冲压时,由于凸模是三维曲面形状,凹模口部、凹模工作面和压料面多样而复杂,以及拉伸筋的配置等原因,使凹模口内的板料随位置不同而受到不同大小的拉力,产生剪力并引起毛坯起皱。

习题,1.结合图2.2和图2.3,说明圆形坯料拉伸时,若坯料厚度保持不变是何种变形类型?

若板料厚度增加(或减小)是何种变形类型?

并说明理由。

2.为什么拉伸成形既可能属于伸长类变形,也可能属于压缩类变形?

如何区分?

3.从受力状态、材料厚度变化、破坏形式等方面比较伸长类变形和压缩类变形的特点。

4.用“弱区先变形,变形区应为弱区”的规律说明圆形坯料拉伸成形的条件。

5.如何控制冲压过程中的变形趋向?

6.诱发应力是如何产生的?

它对坯料的变形过程有何影响?

7.冲压过程中的破坏有哪几种形式?

如何防止破坏的产生?

8.起皱对冲压过程有什么影响?

如何减轻或消除冲压过程中的起皱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