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612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docx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阳山县第一小学四(7)班郑春燕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行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书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场景。

2、谈话:

同学们,一百米比赛中,我们是如何判断输赢的?

我们所说的快慢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速度,你们想知道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到底什么是速度?

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3、板书课题: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自主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

3、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1)自学课本,大家把79页的内容看一遍。

在森林里一群小动物正在举行竞走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

出示竞走比赛成绩表

(2)猜一猜,谁走得快?

A、对照表格说理:

4和280分别叫什么?

4和240分别叫什么?

3和240又叫什么?

B、教师指出:

要判断谁走得最快?

就要看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走的路程多,谁就快。

C、结合表格:

松鼠与猴子比:

它们的时间相同,松鼠走的路程多,所以松鼠比猴子快;

猴子与小兔比:

它们的路程相同,小兔用的时间少,所以小兔也比猴子快。

(3)比一比:

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松鼠和小兔的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怎样才能比它们谁快?

你们有什么办法?

(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钟各自走了多少米?

即速度)

A、速度的概念:

1时、1分、1秒像这样每时、每分、每秒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

板书:

松鼠每分走:

280÷4=70(米/分)

小兔每分走:

240÷3=80(米/分)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兔走得快。

B、速度单位的写法:

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路程单位,右边是时间单位。

C、速度单位的读法:

80米/分读作:

80米每分

(4)认一认:

速度=路程÷时间

A、教师指出:

小兔平均1分走80米,也就是小兔的速度是80米/分。

B、让学生说说松鼠和猴子的速度。

(5)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演示以下画面,感受速度快慢与单位不同。

A、像这样4千米每时、12千米每分、340米每秒、30万千米每秒,速度快慢不同,所以单位不同。

B、平时下大雨,电闪雷鸣时,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P80第一题。

四、解决“试一试”

1、想一想,填一填。

先说理,再列式,最后说说列式的依据。

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X时间

2、练习。

(1)根据每道算式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4时,速度为60千米/时。

(1)60X4=240(千米)表示求

(2)240÷4=60(千米/时)表示求

(3)240÷60=4(时)表示求

A、速度B、时间C、路程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完成下表。

骑自行车

坐小车

坐动车

路程/千米

60

600

时间/时

4

9

速度/千米/时

60

200

(3)阳山到清远130千米,坐汽车2时可以到达,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五、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强每小时走4千米,走了20千米,他用了多少时间?

2、一列火车速度是105千米/时,从北京到广州坐了23小时,北京到广州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松鼠每分走:

280÷4=70(米/分)

小兔每分走:

240÷3=80(米/分)

猴子每分走:

240÷4=60(米/分)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X时间

 

教学设计

科目:

数学

课题:

路程、时间及速度

课时:

1

设计者:

于志丽

单位:

大名县营镇乡黄庄联办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路程、时间及速度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部分。

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分为四部分: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探索规律。

本节设计的内容在除法一章,属于数的运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什么是速度,速度与什么量有关,怎样求出速度等问题。

而且在探究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关系的过程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对应、数形结合等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路程、时间及速度前后相关内容间的联系

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的感觉到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路程、时间及速度,重点是通过教师逐层递进的引导使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理解“速度”这个较为抽象的含义,能否准确的说出具体的速度表示什么。

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快与、慢,在计算中体验速度的大与小。

而且教师对于如何求速度算理的把握与讲解,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一班共有50名学生,男生25人,女生25人。

他们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过程。

虽然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学习和认识事物时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借助于具体的感性经验。

思维较为活跃,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的提问,对于教师教授的新课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的接受,并能很好的反映在作业中。

只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不好或者个人兴趣问题,在课堂上表现出跟不上教师进度,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也较大。

而且由于思维发展的局限性,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一些规律时如: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时,在课堂上可以很快地接受这些方法,但是对于公式的理解不深,不能在做题中准确的应用和迁移,常常出现混淆的状况。

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掌握程度。

这说明他们在借助具体事例揭示出规律后,没能达到抽象应用的程度,这也是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设计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采用了逐层递进的导入方式及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速度这一抽象概念。

四年级的学生逐渐由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记忆,而且能对记忆系列进行分组和重组,使用想象策略辅助记忆,记忆变得更富有建构性。

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共性在四年级一班的学生身上也有所体现,他们的记忆已经基本上由机械记忆转变为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良好记忆的状态,记忆的手段也由原来的单一的书写方式变得更加的灵活多样。

本节设计对于识记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解决行程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速度=路程÷时间”这一公式需要学生达到良好的识记应用水平。

识记是应用的基础,而理解是识记的前提。

本次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识记,从而熟练的应用这一公式,采用由具体算式对应得出抽象公式的过程。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识记和应用。

五、教法、教具

一、教法

1、激情法

本节课我抓住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利用选动物运动会小裁判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中。

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巧妙的引入“速度”这一抽象概念。

2、发现法

在学生已经初步的了解了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后,教师抓住时机问: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快慢呢?

你能试着解决吗?

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求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来比较。

此外在讲解公式时,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探索出公式,这样能使学生对于公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3、交流法。

在学生探索后有所发现时,及时地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分享,将获得的知识财富转化成为大家的。

4、练习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笔者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

帮助他们突破认知障碍。

同时层次鲜明,难易适中的练习能让生更好的巩固知识。

二、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动物运动会上松鼠,小兔,猴子发生了争执,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是第一名,你能做个公正的裁判员吗?

(二)初步感知关系

1、出示3组信息,进行比较思考他们谁跑的快?

第一组:

松鼠跑了4分钟

猴子跑了4分钟

引导学生明白:

只有时间没有路程,无法比较

第二组:

松鼠4分钟跑了280米猴子4分钟跑了240米

引导学生得出:

时间相同,路程越长,跑得越快

第三组:

猴子4分钟跑了240米

小兔3分钟跑了240米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跑得越快

(三)引导探究

1、出示比较场景,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松鼠4分钟跑了280

小兔3分钟跑了240米

松鼠说自己虽然用的时间长,可跑的远;小兔说自己跑的短,可自己用的时间比松鼠少,两个小家伙到底谁跑的快呢?

2、请学生说说解题的方法,并进一步讲解,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四)感悟新知

1、提问:

上面题目中是通过求什么来比较快慢的?

从而引出其实1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

2、通过计算感悟速度的含义

3、揭示像“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这些时间叫做单位时间。

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出示一些生活中速度的例子,让学生观察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向右倾斜的线、时间单位三部分组成。

讲解速度表示的含义

5、练习:

让学生读一读速度,并说明速度表示什么

6、引导学生经历由算式探究出公式的过程

 

(五)巩固练习

1、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

2、组织学生汇报练习结果

 

(六)小结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一)

认真地听取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

 

(二)

1、仔细地观察两组信息,进行比较

 

2、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

 

(三)

1、认真分析比较场景的信息

2、小组讨论,商讨解题方案

 

3、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

1、通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计算感悟单位时间和速度

2、观察教师出示的速度单位的实例,思考速度单位的构成

 

3、同桌之间互读速度,并说明表示什么。

 

4、通过对应关系说出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

(五)

1、仔细审题,完成填空

2、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3、回答问题,说明自己的想法

 

(六)

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一)

1、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比较场景

(二)

1、通过第1组信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比较快慢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两个量

2、通过递进的方式,先是无法比较,再比较路程相同、时间不同的情况和时间相同、路程不同的情况。

使学生初步的感知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使下面速度含义的引出更加自然

(三)

1、衔接上面的递进比较,出示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比较场景,进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经过小组商定解决方法

 

(四)

1、引导认识“单位时间”的含义,而且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速度的单位是较为特殊的复合单位,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五)

通过练习先考察学生最基础的知识

通过判断对错,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的理解速度的含义、速度的公式,发现比较速度时需要统一单位的问题

(六)

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达到知识的巩固、反馈

七、课后作业(练习)

1、填一填

学校到我家有40千米,我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

则速度是(),时间是(),路程是()。

2、判断

①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

②时间÷路程=速度。

()

③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3、学校离儿童公园320米,小华从学校去儿童公园,原来打算走4分钟,但是每分钟少走了10米,小华实际的速度是多少?

八、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280÷4=70(千米)

240÷3=80(千米)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九、教学反思

在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本节课中:

1、谈话导入。

轻松愉悦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动物运动会“这个环节,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

比较两种动物跑的快慢时,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关注评价。

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