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20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28.《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30.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

.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31.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32.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

方针

32.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

“统治”(kratia)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33.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

这一斗争反映出( 

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于反统一之争 

34.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

诺斯写到: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 

各国间交往密切

35.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5----第48题为选考题,任选一题做答。

多答则按分值最低者计入总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汉

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

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与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一年多。

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

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

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41.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

现代化的启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现代”世界出现了;

第三阶段:

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

第四阶段:

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

第五阶段:

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选做题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

度。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

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

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

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

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

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6 

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

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

)为序的。

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

于是庭长又提议:

可以用一般按

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

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

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

“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

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

他所了

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

……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

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

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2015-2016学年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24----28ADACB29

----33DDCAB34----35AC

40.

(1)变化:

从承认南越国半独立状态到无力解决。

再到最终制度统一。

(3分)

原因:

汉朝社会经济从凋敝到繁荣;

国家治理从汉初的道家无为到儒家的有为;

汉朝政治从分封诸侯王到全面解决诸侯王问题;

北方匈奴的威胁基本解决;

南越国经济发展,分立的趋势明显。

(每点3分,任答4点得12分)

(2)意义:

结束了南越的分立局面;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理;

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每点2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共10分)

41.以英国16---18世纪的历史为例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

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

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

(每点3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共12分)

45

(1)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巩固统治,发展经济。

(每点2分共6分)

(2)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

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

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影响;

加强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推动国家垄断资本形成;

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每点3分,任答3点得9分)

46.

(1)孟德斯鸠:

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

(2分)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

(2分)

托克维尔:

无限制的权利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

(2分)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

崇尚自由;

(2分)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1分)

(2)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立场不同;

(2分)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

(2分)托克维尔德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47.

(1)背景:

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

(2分)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

(2分)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

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

国际惯例;

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原因:

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

(2分)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

(2分)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评价:

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48.

(1)变化:

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

(3分)

原因:

前因:

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

后因:

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2)理解:

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

(3分)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

(3分)影响:

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