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2335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doc

2014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真题

1.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其市城乡结合部炼油厂组织安全检查时,发现该厂进行中的管线支撑和吊架变形严重,有可能发生管线断裂破损,柴油泄漏事故,依据《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该隐患属于( )。

A.一般事故隐患  B.较大事故隐患  

C.重大事故隐患  D.特大事故隐患

【答案】C  【解析】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参见教材P94。

2.某省2003年度发生不期望的机械事件共计6600起,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判断,该省在2003年度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的轻伤事故是()起。

A.20B.580C.1060D.6000

【答案】B 【解析】根据海因里希法则6600/(300+29+1)*29=580。

3.选矿厂振动筛分机是利用多孔工作面的振动将松散物料按颗粒大小分为多种粒级的分机设备。

要提高振动的筛分效果,需要提高筛面的振幅和频率。

使之带来的是振动强度对设备设施、人和环境造成伤害,为防止这种伤害,该厂应当优先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增加操作人员防护用品B.减少振动筛运行时间

C.增加振动筛维修保养频次D.进行振动筛减震设计

【答案】D  【解析】书中75页“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B和C实际意思一样,都是暂时控制措施,无法消除事故根源。

4.为了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某企业根据甲、乙、丙三位职工的从业经验和能力等综合因素分析,对三位职工岗位进行了重新调整,这种调整,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 )。

A.整分合原则  B.能级原则  C.3E原则  D.激励原则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能级原则的概念。

根据甲、乙、丙三位职工的从业经验和能力等综合因素分析,进行重新调整,是能级原则选B。

参见教材P8。

5.某市一金属矿山企业发生一起严重透水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求该市所有金属矿山企业一律停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经安全评估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该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

A.动态相关原则B.监督原则C.行为原则D.能级原则

【答案】B【解析】本题是说一家企业发生透水,全市所有相关企业一律停产排查,符合强制原理监督原则。

6.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创建安全班组达标活动,旨在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张某担任该企业班组组长多年,具有丰富的基层安全管理经验,张某发现在班组内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职工,往往具有感情冲动等性格特征。

根据事故频发理论,针对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可采取的安全改进措施是()。

A.遵章办事,违者严惩B.重点培训,更换岗位

C.加强教育,重点监护D.加强现场安全警示及提示

【答案】B【解析】事故频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7.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五要素,并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的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

下列描述事故发生五要素的选项中,正确的顺序和内容是()。

A.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能量意外释放、事故、伤害

B.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C.人的缺点、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D.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屏蔽失效、事故、伤害

【答案】B【解析】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8.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

A.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B.坚守安全红线,坚持科学发展

C.落实安全责任,保证科学发展D.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

【答案】A【解析】2014安全生产活动月主题: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监督时间逻辑可分为事前、是中和事后三种,下列属于事前监督管理的是()。

A.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B.审批安全生产许可证

C.监察事故责任追究情况D.监察特殊工种的作业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属于事前管理的是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

故选B:

“审批安全生产许可证”正确。

10.某地下金属矿山企业建立了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当地安监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的完好率进行了监测检查,该种监测方式属于()。

A.事情监督管理B.事中行为监察

C.事中技术监察D.事后监督管理

【答案】C【解析】对现场的检查属于事中技术监察。

11.我国对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的单位实施资质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实施定期检验和注册登记。

上述要求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式中的()。

【答案】C【解析】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单位施行许可是市场准入制度、再用的设备实施定期校验和登记是设备准用制度。

12.某化工企业在进行原料储罐检修时,需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

在办理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是()。

A.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B.有毒气体浓度、温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答案】D【解析】化工企业原料储罐内部检修,需要进行的措施为测定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13.某矿山企业根据市场进行扩建,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以该矿山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对该扩建项目进行的安全评价是()。

A.安全预评价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D.安全验收评价

14.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一火电厂新建液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

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过程中产生分歧,下列关于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氨是烟气脱硝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液氨也称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是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法,ACD与题意不符合。

15.某石化企业组织有关安全技术人员对运行中的催化裂化装置存在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隐患进行安全评价,按照安全评价的实施阶段分类,本次安全评价属于()。

A.消防现状评价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意识评价D.安全预评价

【答案】B【解析】运行中的的设备,是安全现状评价。

16.某建筑施工单位在起重机检修过程中,检修工具从高处坠落,砸中一名在起重机下方作

业的建筑工人,导致该工人重伤,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事故属于()。

A.高处坠落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D.物体打击

【答案】C【解析】物体打击是指:

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出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挤压、坠落(吊具、吊重)、

物体打击等。

17.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等单元机械系统的危险和有害运输辨识。

“防火间距”危害因素的辨识属于()单元的辨识。

A.厂址B.总平面布置

C.道路及运输D.建(构)筑物

【答案】B【解析】查阅有关资料,防火间距属于“总平面布置”范畴。

18.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以及等级划分。

下列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三级,一级最高

B.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应当重新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

C.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三级,三级最高

D.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3人以上受伤的,应当重新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

【答案】B【解析】危险源划分4级,10人以上受伤重新评估。

19.某物品存储区占地面积300m*400m。

存储区东北角有一个乙炔仓库,占地的面积20m*20m,存储乙炔1t;西南角库房存放1.1kg氰化钾等危险化学品;存储区西北角为燃料存放区域,占地约为10m*20m,存有汽油3t。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该物品存储区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时可划分为()辨识单元。

A.1B.2C.3D.4

【答案】A【解析】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20.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投入由决策者给予保障。

以下关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对于股份制企业,其安全费用的投入由董事长予以保证

B.对于个体工商户,其安全费用的投入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C.对于个体工商户,其安全费用的投入应由职工承担

D.对于一般国有企业,其安全费用的投入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予以保证

【答案】B【解析】股份制为董事会、个体工商户为投资人,国企为总经理。

21.某危险化学品存储企业为防止油品泄漏后扩散,在已有储罐防火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500立方米的地下收集储槽。

该企业增加的安全技术措施属于()。

A.设置薄弱环节B.隔离

C.避难于救援D.安全监控系统

【答案】A【解析】参考P76页隔离与薄弱环节定义。

隔离是指把被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为危险物质等隔开。

设置薄弱环节是指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

22.某商场为减少火灾可能导致的重大事故损失,拟采取①设置防火墙②增设避难逃生场所③增设排烟风机④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等四种安全措施。

按照安全措施等级优先顺序的一般原则,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答案】C【解析】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措优先顺序为隔离、个体防护、接受少的损失、避难、救援,按此顺序应为③①④②。

23.某专业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申请甲级资质,配备了专职安全评价师30名。

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该机构应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人数是()。

A.3B.6C.9D.12

【答案】C【解析】不少于专职安评师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30*30%=9。

24.某公司的建设项目及安全设施已通过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审核,该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将该项目的产能扩大了一倍,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了重大变更。

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列针对该公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新进行该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的设计,并报原审核部门备案

B.重新进行该建设项目及其安全设施的设计,并报原审核部门审查同意

C.重新进行该建设项目及其安全设施的设计,并报原审核部门备案

D.不需要重新设计,经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后报原审核部门备案(不是原题)

【答案】B【解析】经原审批部门审查同意。

25.某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为甲公司,施工单位为乙公司,监理单位为丙公司,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下列关于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和竣工验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乙公司发现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有错漏的,应当及时向丙公司提出,并要求丙公司修改设计文件B.丙公司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C.乙公司应当在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成后,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D.甲公司应当在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试运行完成后,委托丙公司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

【答案】B【解析】丙公司为监理公司,B是监理公司的职责。

26.根据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下列关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由电梯使用单位负责,维保周期为半个月

B.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不得委托物业服务单位管理

C.情况紧急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

D.使用单位发现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答案】C【解析】电梯维护保养必须取得许可证书。

27.甲公司为一家电梯生产企业,乙公司为一家有资质的电梯维护保养企业,丙公司为一家大型商场。

丙公司从甲公司购置了一部电梯,并与乙公司签订了电梯维护保养合同,委托乙公司负责该电梯的维护保养。

下列关于该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丙公司负责电梯报废后的拆除购置

B.乙公司应建立该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

C.乙公司应至少每月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D.甲公司应对该电梯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改进建议

【答案】A【解析】使用单位建立安全技术档案、B错误;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C错误。

28.某公司是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准备在厂房的二楼加装一条生产线,临时安装了施工外用电梯,用于运送生产线及附属设备,并安装了限速器、制动器及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下列关于该施工外用电梯运行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施工外用电梯安装后,限速器需要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可由施工人员操作

B.施工外用电梯运行至三层和一层时,可用行程限位开关自动摩擦的方法停车

C.限速器、制动器等安全装置必须有专人管理,按规定进行调试检查,保持灵敏可靠

D.作业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将施工外用电梯升至二层,各控制开关扳至零位,切断电源,锁好闸箱门和电梯门

【答案】D【解析】

29.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落实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下列关于“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企业新任用或招录“三项岗位”人员,要组织其参加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后上岗

B.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并经注册的,可以直接申领矿山、危险物品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

C.对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领导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不得重新参加安全培训考试

D.到“十二五”末,我国“三项岗位”人员必须100%持证上岗

【答案】D【解析】查阅该规定,A、B、D均正确,C原文为“对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重新参加安全培训考试”。

30.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甲省某省属机械制造企业位于乙市丙县境内,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工作的管理部门是()。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B.甲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乙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B【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和监督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及所辖区域内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公司、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31.进入夏季,一些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某选矿厂发现排洪渠上游来水量大幅增长,有发生水淹厂房和危及人员安全的风险。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下列关于应急处置措施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暂时停产停业,加强监测

B.暂时难以停产的装置和设施,加强维护和保养

C.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

D.设置警示标识,加强监测

【答案】C【解析】暂行规定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32.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车间,甲车间工件造型合箱、浇铸、打箱清砂等工序,生产过程中存在砂尘、高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乙车间承担工件切割、焊接、打磨加工处理等工序,生产过程中存在电焊烟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丙车间承担工件探伤、涂装等工艺处理工序,生产过程中存在射线、苯系物等职业危害因素。

根据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间噪声是物理因素,乙车间电焊烟尘是物理因素

B.丙车间射线是物理因素,丙车间苯系物是化学因素

C.乙车间噪声是物理因素,丙车间苯系物是生物因素

D.甲车间高温浇铸件是环境因素,丙车间苯系物是化学因素

【答案】B选项看不清,无法整理。

33.依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

下列关于职业病分类及职业危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工尘肺发病人数占尘肺病总人数第一位B.低气压职业危害引起的职业病属于高原病

C.红外线引起的职业病属于电光性眼炎D.激光产生的职业病属于光感性皮炎

【答案】B【解析】红外线引起白内障、激光引起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煤工尘肺应该是第三。

34.某企业为降低烟气脱硝系统安全风险,将使用原料由液氨变更为尿素,依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该企业向申报机关申请变更的时间应在原料变化为尿素的()日内。

A.7B.10C.15D.30

【答案】C【解析】原料变化后15日内。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5.根据《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告知内容的是()。

A.理化特性B.防护措施

C.应急处理D.超限倍数

【答案】D【解析】告知卡内容为: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防护措施四项。

36.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使职工做到“三会”。

“三会”的具体内容是()。

A.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修护品

B.会检验护品、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修护品

C.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D.会检验护品、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答案】C【解析】三会:

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

37.某市近期由于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或使用不规范造成多起事故。

针对这种情况,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一次专项执法检查。

下列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中,错误的是()。

A.甲厂电焊作业人员佩戴绝缘手套

B.乙建筑公司高处作业人员安全带高挂抵用

C.丙变电站工作人员穿防滑鞋

D.丁加油站工作人员穿防静电服

【答案】C【解析】变电站穿防滑鞋。

38.某企业在现场检查时发现佩戴的安全帽有下列情况,为确保安全,必须更换的是()。

A.帽衬与帽壳之间垂直方向的距离在35㎜—45㎜

B.在使用时受到过重击,但并未发帽壳有明显的裂痕和损伤

C.因安全帽表面有污渍对其表面进行清洗,但浸泡时间较长,水温高至45度

D.某编号的玻璃钢安全帽各次检查记录显示技术参数均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答案】B【解析】受过重击必须更换。

39.甲公司委托乙专业制冷公司对其液氨制冷系统进行改造和维护。

乙公司在进行改造维护工作的同时,甲公司的部分生产活动仍然照常进行。

下列关于工作现场安全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于甲公司没有制冷系统改造相关的规章制度,应由乙公司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

B.乙公司应在危险性较大的改造维护区域设置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

C.应由乙公司负责制冷系统改造维护和正常工作的现场协调、管理

D.甲乙双方应清晰界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

【答案】C【解析】甲公司对生产现场安全全面负责、协调管理。

40.甲公司新建办公楼,与乙建筑公司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为确保工期和质量,乙建筑公司将基础工程分包给丙公司,丁监理公司负责该工程的监理。

下列关于施工现场承包商安全管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各方应参照发包工程安全协议的有关要求清晰界定安全管理责任

B.乙公司应在危险性较大的区域设置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

C.甲公司负责丙公司和丁公司的组织管理

D.丁公司负责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答案】C【解析】组织管理是各自公司内部的事情。

4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液氨泄漏致人中毒事故后,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中毒人员和人员疏散,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

A.堵塞液氨泄漏点B.冲洗液氨泄漏点

C.调查液氨泄漏事故原因D.检测周围空气中氨的浓度

【答案】A【解析】堵塞液氨泄露点防止事故扩大。

是重要任务。

42.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典型的响应级别分为3级。

其中三级响应级别是指()。

A.需要跨行政区域协作解决的

B.能被一个部门资源解决的

C.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解决的

D.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答案】B【解析】三级响应是本部门。

43.甲省乙市丙县某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