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379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docx

最新滨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03资料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2011.3

本试卷分第

卷和第

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

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阻塞(sè)逮捕(dǎi)闭门羹(gēng) 乳臭未干(xiù)

B.恪守(kè) 创伤(chuāng)霎时间(shà)叱咤风云(zhà)

C.绮丽(qǐ) 关卡(kǎ)   刽子手(guì)不容置喙(huì)

D.木讷(nè) 皈依(guī)唱主角(jiǎo) 骁勇善战(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接洽信笺顶梁柱草菅人命

B.赎罪租赁仲秋节穷兵黩武

C.对峙窒息打水漂瑕不掩玉

D.偏僻挟制拌脚石刚愎自用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如果成品油价格不及时理顺,会抑制企业生产和进口积极性,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反过来会增加用油者负担,推升价格总水平。

B.2月17日《北京晨报》报道,被禁唱“春天里”的旭日阳刚向汪峰道歉,并将登上央视元宵晚会。

C.从国家伦理看,正如歌曲中所唱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成员退离休后应得到平等回报。

D.由于一些院校的不负责任,很多考生都有报名2小时、候考5小时但考试只用几分钟的“不爽”经历,这让考生及家长们不住地抱怨:

千里奔波而来就是为了排队吗,我们不遭这个罪了行不行?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我市水务局积极争取上级抗旱补助资金1130万元,目前已全部到位。

同时,市水务局领导表示,将进一步多方筹集资金,鼎力支持抗旱。

B.年末去赣中和闽西南,回顾当年红色苏区的蹉跎岁月,领略这片红土地的山水民居秀美风貌,别有一番意义。

C.由于连日的寒冷天气,马啸剑门十八瀑景区内水流成冰,往日潺潺的山溪凝结成洁白的“玉带”,更有宽阔的巨型冰瀑高悬在崖壁之上,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中国著名《山海经》权威、吉林学者宫玉海教授对《山海经》等古籍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究和考证后,最近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新说:

耶稣并非只是宗教或神话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市房屋限购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住房需要,抑制住房投资和投机需求,从而保持基本的供求平衡,以稳定城市住房价格。

B.两年多里,陈云以他特有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意见,对我国70年代对外经济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C.近年来,一些职工出现心理问题,个别职工因心理压力过大出现极端行为,广泛引起社会关注。

D.北京又下雪啦!

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今夜到明天,北京连续出现了降雪天气,这是北京的今年第三场降雪。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太极与中华文化

周来祥

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

“和”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

“和”就像中华文化的“基因”,制约着和规范着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的基本风貌。

举一个最显著的例子,那就是《太极图》,我曾称其为“中华和谐美第一图”。

它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总之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

和谐美不但体现客观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目的的“善”。

“真”是必然的、有限的、相对的,“善”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超越“有限”“相对”和“必然”,又超越“有意”“应然”,才能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

《诗经·文王》讲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最早的讲到了这种境界。

“不识不知”,并不是蒙昩无文,而是指一种超越“必然”、超越“应然”,而又暗合规律的、目的的审美自由的状态。

孔子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是这种境界。

“从心所欲”就是超越“有意”“应然”的无目的;所谓不逾矩,就是符合着“真”的规律和道德的“善”。

孔子在这里把人生与审美结合起来,把人生境界提升到审美自由的境界。

庄子讲的“忘我”“无物”的“逍遥游”的境界,当然更是一种审美自由的境界。

这种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这与西方以真为美的最高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西方自古希腊美学开始,就把美与真结合在一起,柏拉图认为达到最高真理的“理式”就达到了最高的美。

黑格尔是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和集中代表者,他把美归于“理念的感性显现”,使其处于绝对精神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只有经过宗教,到哲学以“无限”的“理性”形式,把握无限的理性内容时,才达到最高真理,真是远远地高于美的。

可以说西方的美学,以真为美,追求最高的真理,是美的最高理想,这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是大异其趣的。

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的中华美学,可以称之为是中和美学或和谐美学,“太极图”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自然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可以称之为“太极美学”,中华文化亦可以称之为“太极文化”。

(《光明日报》2011年2月28日。

有删改)

6.下列对“中华文化”的有关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内涵是“和”,它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制约着和规范着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的基本风貌。

C.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在被作者称为“中华和谐美第一图”的“太极图”中有充分的体现。

D.中华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太极文化”,它有着各种各样的具体体现形态。

7.下列对中华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和庄子讲的“忘我”“无物”的“逍遥游”都达到了审美自由的境界。

B.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

C.西方美学把美与真结合在一起,而且强调宗教是达到美的最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D.中华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和“善”,西方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极图”中的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这是根据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和“和谐之美”而创造的。

B.中华美学认为,只要超越了“有限”“相对”和“必然”,又超越了“有意”“应然”,就可以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

C.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庄子由于都对“太极图”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才能达到审美自由的境界。

D.中华美学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在时间上、空间上渗透于中华文化之中。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

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

“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

”又言:

“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

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

“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帝为诏中外,毋辄论太后时事。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

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覈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更适长山朱氏适:

出嫁

B.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给:

充足

C.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   暴:

揭露

D.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属:

嘱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不可为后世法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范仲淹“为政尚忠厚”的一组是

①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②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③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

④上疏请太后还政

⑤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⑥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很小父亲就去世了,后来到南京求学,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刻苦努力,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终于考中进士。

B.章献太后想要垂帘听政,皇上也没有提出异议,而范仲淹极力劝阻,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太后。

在太后去世后,范仲淹为她说好话。

C.吕夷简执政,安排了很多自己人当官,范仲淹不畏强权,坚持原则,认为应该按照规定,公平公正地选拔任用人才,吕夷简很不高兴。

D.范仲淹力主改革,主张实行新政,提出了许多有力措施,但改革不能循序渐进,铺的摊子又很大,因此有人向皇上弹劾他。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3分)

⑵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4分)

⑶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自嘲

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1)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6分)

①玉不琢,              ;人不学,        。

(《礼记》)

②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问君西游何时还?

___________________。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五、(12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3分)

在一轮轮波涛汹涌的油价大波动中,中国还没来得及从上一次呛水的教训中学会游泳,新一轮预期更严峻的石油危机已经悄悄来袭。

  2月24日,受中东、北非局势刺激,国际油价过去两天连续飙升,纽约原油期货电子盘前日再度上破100美元。

其中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冲至119.79美元,接近120美元。

实际上,1月31日,伦敦市场油价28个月以来首次破每桶100美元后,迄今国际油价已经是屡破100美元,持续上演高位过山车行情。

  “中东和北非的形势过于复杂,如果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倒下,全球可能爆发比1973年更严峻也更加难以控制的石油危机。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比较悲观。

17.请仿照给出的例句,另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例句:

自信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慨然自许,

自信是,

自信是!

18.下面是一位学生在教师节期间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感谢信,其中有多处地方存在毛病,请指出来(填序号)并对其中3处进行修改。

(5分)

张老师:

您好!

今天是您们的节日⑴,惊悉您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⑵,我感到非常高兴⑶。

我觉得有您这样的老师教育我们⑷,是您莫大的荣幸⑸。

敬爱的老师⑹,在这里我代表我的令尊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表示节日的祝贺⑺!

祝您事业辉煌⑻,不辜负我们对您的殷切期望⑼。

您的学生×××

××年×月×日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话的力量

〔前苏联〕巴甫连科

当我感到困难,当怀疑自己力量的心情使我痛苦流泪,而生活又要求作出迅速和大胆的决定,由于意志薄弱,我却作不出这种决定来的时候,——我便想起一个老故事,这是许久以前我在巴库听一位四十年前被流放过的人说的。

这是我的颂歌。

下面就是这篇故事,它已经缩短成能够对任何人叙述的寓言了。

事情发生在四十年前的西伯利亚,在一次各党派流放者秘密举行的联席会议上,做报告的人要由邻村来参加会议。

这是一个年轻的革命家,名气很大,也很特殊,并且是一位前程远大的人。

我不打算说出他的姓名。

大家等他等了很久,他没有来。

把会议延期吧,当时的情况是不允许的,而那些跟他属于不同政党的人却主张他不来也要开会,因为,他们说,这样的天气他总归是来不了的。

天气也实在真是恶劣。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很早,山南光秃秃的斜坡上的积雪被太阳晒软了。

要想乘狗拉雪橇也办不到的。

河里的冰也薄了,发了青,有些地方已经浮动起来了,在这样情形下,滑雪来很危险,要驾船逆流而上也还太早;冰块会把船挤碎的,其实,即使是最强壮的渔夫也抵不住冰块的冲击力。

然而赞成等候的人并没有妥协。

他们对于那个要来的人一向是深知的。

“他会来的。

他们坚持说。

“如果他说过‘我要来’,那他一定会来。

“环境比我们更有力量呵。

前一种人急躁地说。

大家争论起来了。

忽然窗外人声嘈杂,在木屋前玩耍的孩子兴奋起来,狗叫着,焦急不安的渔夫们赶紧向河边奔去。

流放者们也从屋子里走出来。

他们跟前出现一个惊奇的场面。

有一只小船绕着弯慢慢地冲着碎冰逆流而上。

船头站着一个瘦削的人,穿着毛皮短外衣,戴着毛皮耳帽;他嘴里衔着烟斗,他用安详的动作,不慌不忙地用杆子推开流向船头的冰块。

起初谁也没注意,这小船既没有帆也没有机器,怎么能逆流行驶,当人们走近河边的时候,大家才吃了一惊;原来是几只狗在岸上拖着船前进。

这样的事在这里谁都没有试过,渔夫们惊奇得直摇头。

其中一位年长的人说:

“我们的祖先和你父亲在这儿住了多少代,可能谁也没敢这样做过。

当戴耳帽的人走上岸来的时候,他们向他深深地鞠躬致敬:

“到来的这一位比咱们更会出主意。

是个勇敢的人!

”来者与等候他的人握了握手,指着船和河说:

“同志们,请原谅我不得已迟到了。

这对我是一种新的工具,有点不好掌握时间。

实际上是不是这样,或者说人家讲给我听的这个富于诗意的故事中是不是有所杜撰,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因为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关于信任一句话和关于一句话的力量的故事更具真实和更美好的东西了。

(有改动)

19.结合小说开头,说说“我”为什么在“感到困难”“痛哭流泪”时会想起这个老故事。

(4分)

20.第四段中“天气也实在真是恶劣”一句对于表现中心人物有何作用?

(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22.对于这样一位“年轻”而“名气很大”,“特殊”而“前程远大”的革命者不能按时到会,在场的人为何会持不同的观点?

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在海外我们都是一家人

新华社记者刘跃骅 张锰

  当地时间2月26日清晨7时,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异常嘈杂和繁忙,机场候机厅里和广场上聚集着数千名疲惫不堪等待撤离的人,阿尔及利亚、土耳其、埃及……各国的包机频繁起降。

  两百多名中国人也是在机场等待包机的一个群体。

他们当中有石油工人,有餐厅厨师,还有建筑工人和从事冶炼钢铁的技术人员。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说着不同的方言。

不久,他们将一起乘坐中国石油集团的包机飞离利比亚,前往突尼斯。

  中国石油集团下属的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利比亚项目部经理李亚强是这次撤离行动的负责人之一。

他在机场向两名凌晨赶到的黎波里的新华社记者讲述了这次撤离行动背后的故事。

  自利比亚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来,中石油集团在利比亚的勘探和钻探营地相继遭到冲击和抢劫,大部分营地的办公和施工设备都被洗劫一空,工人们的个人财物也遭受损失。

为了保证工人们的人身安全,中石油集团在中国驻利比亚使馆的帮助下,想方设法将中方人员撤离至的黎波里,然后通过包机送出利比亚。

  安全形势的突然恶化使得在利比亚腹地的大量中方人员面临极大的撤离困难。

距离的黎波里1000公里的加迈尔中石油勘探营地的工人只能租用小巴士赶往的黎波里。

“这段旅程太艰难了,有的地方几乎每500米就有军警设卡盘查,还有歹徒沿路抢劫。

1000公里的路,我们跑了整整两天两夜。

”一名工人回忆说。

  虽然营地被洗劫,但是患难之中见真情。

“我们的当地雇员和承包商,还有很多利比亚朋友给了我们太多的帮助,”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利比亚项目部的杨卫东说,“他们保护我们的安全,替我们看守营地,还帮我们疏通关系,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的很多工人根本到不了的黎波里。

  由于日前利比亚的通讯基本陷于瘫痪,在利比亚的中资机构建立了一个QQ群,依靠网络传递消息,相互支援,使馆也通过这个QQ群发布消息,指挥撤离。

杨卫东告诉记者:

“使馆的同志通过再三努力,帮我们简化了离境手续,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那么顺利撤离。

  26日撤离的中石油员工有100多人,包机上还空余了100多个座位。

为了能让更多中国人尽快撤离,李亚强在QQ群里发布了消息,然后几乎24小时守在电脑前面等待消息,终于等来了福楼餐厅23人、三元钢铁15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13人、吉林化建48人……来自天南地北的中国人在动荡之中聚集在一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在海外,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

”李亚强的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中方人员心中都涌动着一股暖意。

(新华社的黎波里2月26日电)

19.这篇报道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20.这篇报道为何用大量篇幅写李亚强讲述的故事?

(4分)

21.这篇报道题目为“在海外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4分)

22.这篇报道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

——泰戈尔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共36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A

D

A

B

D

D

D

A

B

B

答案解析: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逮dài,C卡qiǎ,D角jué)

2.A(B中秋节,C瑕不掩瑜,D绊脚石)

3.A(B引号应改为书名号,C冒号应去掉,D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问号)

4.D(石破天惊:

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A鼎力: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B蹉跎:

光阴白白地过去。

C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5.A(B成分残缺,可在“经济工作”后面加上“经验”;C语序不当,“广泛引起社会关注”应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D不合事理,“今夜到明天,北京连续出现了降雪天气”应改为“今夜到明天,北京将连续出现降雪天气”)

二、(9分,每小题3分)

6.B(应该是“和”制约着和规范着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的基本风貌)

7.D(中华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目的的“善”)

8.D(A“这是根据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和“和谐之美”而创造的”有误,太极图只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B“只要”“就”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超越“有限”“相对”和“必然”,又超越“有意”“应然”,才能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C无中生有)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属:

归属)

10.A(A连词,表原因;B介词,被/动词,是;C动词,到、去/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11.B(①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④表现范仲淹坚持原则,⑤表现里巷之人都很爱戴范仲淹)

12.B(“终于说服了太后”有误,“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范仲淹并没有说服太后)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⑴儿子们以至于要换穿衣服才能出去,仲淹却很安然。

(共3分。

采分点:

“诸子”“易”“晏如”各1分)

⑵太后接受先帝的临终嘱托,调教保护陛下十多年,应当掩饰她的小过失,来保全太后的美德。

(共4分。

采分点:

“遗”“调护”“故”“以”各1分)

⑶等到夷简被罢免,召范仲淹还朝,依靠他处理政务,朝廷内外期望他有所作为。

(共3分。

采分点:

“罢”“倚”“中外”各1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的祖先是邠州人,后迁居江南,就成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母亲改嫁长山朱氏。

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

昼夜不停,冬天很疲惫的时候,用冷水洗脸;食物不充足,以至用稀粥维系生活,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

考上了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