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619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docx

天津市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

天津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及答案)

新高考新题目

2009-05-072150

天津市2009届高三六校联考

语文试卷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祈祷  田畴  波涛  踌躇  运筹帷幄

B.胴体  恫吓  洞穴  桐柏  侗族舞蹈

C.呐喊  纳粹  木讷  蚊蚋  方枘圆凿

D.疏浚  皴裂  逡巡  梭镖  怙恶不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情愫    百叶窗  手疾眼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灯芯    座佑铭  稗官野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C.按捺    峨眉山  珠联璧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阔老    喝倒彩  对簿公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B.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意,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D.他们好学,而且常常有奇思妙想,能把不相干的两样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达尔文花费20年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界三大发现之一。

B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中,废墟是昨日的坟墓也是明日的家园,灾难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新生的起点。

C..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D.仅“十一”当天平板电视就卖出千余台,电脑销售近3000多台,冰箱、洗衣机近8000台,手机卖出万余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

                          从华尔街危机看新蒙昧主义的破产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将颠覆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那种弥漫全世界的迷信或思潮究竟是什么呢?

简言之,它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就是一种“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思潮。

新蒙昧主义是相对于旧蒙昧主义而言的。

旧蒙昧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人们思维意识的时代,是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时代。

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无数斗士的不懈努力,欧洲终于摆脱了旧蒙昧主义的统治。

但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应运而生。

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其核心思想是欧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

到20世纪,西方中心论或者说新蒙昧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精英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代表作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

历史终结学说宣称:

“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

基辛格在回顾20世纪的历史时曾宣称,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美国试图依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整个世界的历史,美国要把它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以此来构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蒙昧主义是一个世界现象,已存在数百年了。

其表现方式花样繁多,譬如,国际战略领域推行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政治制度领域推行美国式民主、自由和人权;娱乐领域推崇好莱坞和百老汇等。

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则是“华盛顿共识”。

这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

其基本目的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

一旦世界各国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彻底取消外汇管制、实施完全的浮动汇率,那么,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

美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

历史早就证明,这套完全不顾各国实际的极端政策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了巨大灾难。

当年迫于压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几个亚洲国家,早就与“华盛顿共识”分道扬镳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经验,是对华盛顿共识有力的驳斥。

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而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已将美元霸权的神秘光环席卷而去,新蒙昧主义也已江河日下。

全世界都在反思和批评华尔街模式,重建国际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强大呼声振聋发聩,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狂热推销“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原文有删改)

5.下列对“新蒙昧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是新蒙昧主义最初也最为持久的理念;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代表着人类的前途和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是其理念的核心。

B.新蒙昧主义实际上就是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并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等说法的同义语。

C.新蒙昧主义20世纪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等美国精英狂热鼓吹“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

D.“新蒙昧主义”是从“旧蒙昧主义”脱胎而来的,旧蒙昧主义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前世界各国人民的思维意识被罗马教廷用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的时代。

6.下列对“华盛顿共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一旦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那一套去做,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

这已为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中国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B.“华盛顿共识”是新蒙昧主义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的表现,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顾各国实际而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

C.亚洲的几个国家当年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华盛顿共识”,后来又将其抛弃,因为“华盛顿共识”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了巨大灾难。

D.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力贩卖“华盛顿共识”,其基本目的是要把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左右世界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的“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指的就是“新蒙昧主义”思潮。

B.新蒙昧主义是一个已存在了数百年的世界现象,“全盘西化”思潮曾在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确有大量知识精英和各界人士,深信美国模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C.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虽然给了“新蒙昧主义”致命一击,但是我们批判新蒙昧主义,并不意味着要将美国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以及其他宝贵经验全盘否定。

D.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既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这是对“华盛顿共识”的有力驳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2分,每小题3分)

西湖七月半  (明)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肉相发    歌喉     B.茶铛旋煮       旋转

C.轿夫擎燎    火炬     D.吾辈始舣舟近岸 停船靠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B.其一,小船轻幌/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五类看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0.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认为真正赏月的一组是(  )

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⑥人散“始舣舟近岸”之“吾辈”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

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有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

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

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

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第Ⅱ卷(共117分)

四、(23分)

12、翻译与断句。

(12分)

  ⑴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

①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线部分断句。

(4分)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

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

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淘之汰之沙砾在后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

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

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5分)

①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

《麦琪的礼物》的作

者是美国的        。

②群贤毕至,        。

此地有崇山峻岭,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五、(26分)

(一)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15—17题。

                    海洋酸化——潜在的环境危机

不再仅仅是气候改变的问题了,除了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以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开始改变被称为生命摇篮的海洋的化学成分。

这种海洋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生态和经济学的结果难以预料,但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在7月4日出版的《自然》上,海洋化学学者呼吁加大减排二氧化碳的力度,并采取措施解决海洋酸化问题,以遏制气候进一步恶化。

卡耐基基金会全球生态学部KenCaldeira、夏威夷大学RichardZeebe及两位合著者共同编著了该论文。

在过去两个世纪内,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但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导致海洋的平均PH值((衡量酸碱度指标)降低了大约0.1个单位。

视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的速度,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可以高达0.35个单位。

海洋酸化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严重损害,实验表明,PH值降低0.2——0.3个单位,将干扰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基础生物珊瑚虫以及其它浮游生物的骨骼钙化,因为构成它们骨骼的碳酸钙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

在本世纪中叶,以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代表的珊瑚礁等海洋区域将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

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日光照射的表层水域,也是二氧化碳最易被吸收的水域。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需将PH值下降范围控制在0.2以内。

这是1976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极限值,二氧化碳的减排迫在眉睫。

虽然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的生物反应是不确定的,但海洋的PH值和碳酸盐化合物数量在几百万年内保持稳定——比温度变化稳定得多。

“我们知道海洋酸化会损害珊瑚虫和其他有机体,但是对大多数物种如何被影响,我们没有实验数据做支撑。

”Caldeira说,“实验室内的大部分实验已经完成,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海洋酸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预言的。

”酸化必定会对贝类动物,如贻贝和牡蛎等造成严重危害,对商业捕鱼造成极大影响。

其他的生物倒有可能在新的酸化环境中茁壮成长,但这可能包括是惹人麻烦的“杂草”和致病生物。

二氧化碳对大气的影响已经引起大部分科学家和公众的关注,然而,海洋酸化已经迫在眉睫,将是另一个潜在的严重环境危机。

“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我们不仅在考虑气候因素,也要考虑海洋所受的影响。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抓紧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碳。

”Caldeira说,“虽然二氧化碳的增加看起来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后果,但是这同样意味着珊瑚礁及其他重要海洋资源的损失。

                                   (《环球科学》2008年7月9日)

15.“海洋酸化”的说法,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海洋酸化将是另一个潜在的严重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科学家和公众不仅十分关注二氧化碳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对海洋酸化的趋势也十分关注,并产生了共识。

B.海洋酸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预言的,因此有科学家呼吁要加大减排二氧化碳的力度。

C.以人类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看,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将高达0.35。

D.海洋的PH值比温度变化稳定得多,而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的生物反应也是很确定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8—21题。

(19分)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

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

”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

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

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

”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

”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

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

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

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

“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

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

”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

”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

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

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

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

“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

“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

”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

”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

”我简短地回答道。

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

“琴呢?

”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

“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

“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

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

”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8.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

请具体说明。

(5分)

答:

                                                                 

19.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

(4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答: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答:

                                                             

20.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答:

                                                                 

21.小说第一段说: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6分)

答:

                                                                 

六、(8分)

22..调整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做到各短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分)

  倘若真的能化寂寞为思考,变寂寞为实干,改寂寞为娱乐,那么我们就能精神抖擞,走出寂寞;洗涤心灵,获得新生;变得朝气蓬勃,成就一番大业.

调整                                                             

23.阅读下面文字,从不同角度概括两点结论。

(4分)

美国加州有位女人养了只珍贵的鹦鹉,非常可爱。

但这只鹤鹉有个怪毛病,常常咳嗽,声音浑浊难听:

女主人十分焦虑,带着它到处看兽医。

不料,检查结果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