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661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docx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

正己

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只有自己先做好,自己先学习,一切从自身开始,知所先后,则知道也。

我想人生中总有失败,但最重要的是被自己打败,失败不可怕,只要我们自我信任,自我鼓励,内心不消极,我们的潜能总会被激发出来的。

真实的德行才令人佩服,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想要别人尊敬自己,自己首先要尊敬他人,做人要从自身做起,还有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就是责任心,我们之所以懒惰,是我们没有责任心,做事前先向我需不需要,而不是我想不想做,为人处世,就是要责任心。

——高一

(1)班陈芝艳

2015.3.15

 

人之初

人们进孔庙是为了什么?

一开始蔡先生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答案,而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却不好说。

人之处,性本善这在集出场率很高的话,大约能解释这个问题。

孩子生出来,本性都是善良的,有些人变成了社会精英?

那必定是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

蔡先生说教人先教己,若父母都品德不好,那他们又怎么能教出多么优秀的孩子来呢?

停下来想想我们自己,十年二十年后,我们也是为人父母的人,我们要想教出优秀的后代,现在就要从自己做起,养好我们的德行,让时代落后的步伐从我们这一代停止!

——高一

(1)班宋怡婷

2015.3.15

 

弟子规观后感

几天看完《弟子规》,有了很大的感触。

就像视频中蔡老师讲的一样。

慕贤当慕其心。

我们敬慕孔子,不只是只要口头讲讲就可以,主要是懂得孔子那颗至仁至孝的心。

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才懂得以前多次对父母大声说话是不对的,那伤害了父母的心。

那么,如若不能懂得父母对我们至真至爱的心,又如何去做一个孝顺的人呢?

我想,如同蔡老师所说:

“孝悌之至,通子神明,光宇四海,无所不通。

”孝悌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没有孝悌之道常存子心中,那就不能称之为人。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想我会努力践行弟子规中的孝道,从现在开始,真正意义上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最后我想说一句: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高一

(2)班吴梅

2015.03.15

 

弟子规观后感

今天是第一次看弟子规的教学视频,蔡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结合了一些真实的实例,十分具体和形象。

慕贤当慕其心,仰慕,羡慕那些文人就应当先去了解,体会他们的心,他们的言语和举止。

蔡老师讲的监狱里的犯人们的故事令我深有感悟,他们本以为自己早已是社会的垃圾,但监管他们的人将他们捡拾起来细细琢磨的时候,犯人们也深受感动。

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勇于改过,在家书中对亲人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无道无亲,常无善人那些把犯人当做珍珠的人同样使人敬佩。

老师的谆谆教诲,一代又一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有一天,桃李满天下时。

老师该有多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教育的魅力与真谛。

——高一

(2)班杨澌淇

2015.03.15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中有“首孝悌”之说。

子女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在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来回报父母。

然而一件能打动人心的小事何不是最好的选择?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以温火送至父母的心中。

蔡礼旭老师说:

“实实在在做一回人,从孝开始。

”一个人心中怀孝,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是一个会为他人着想的人,在将来的工作中会有出色的表现,只因他有孝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

平常,我们总是觉得父母过多地干涉我们,可那是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成才,为了父母的期盼,我们就是应该用功致学,专心投入。

当父母以你为傲时,便已做到最大的孝。

——高一(3)班张艺霞

2015.3.15

 

承孝

蔡礼旭,他是中华文化礼仪的化身,是中华一个旭日东升的太阳温暖、照亮我们冰封的心。

“诗书礼易文化未得到传播,谁的错?

我们的错!

”我们是一个国家新的希望,有责任有义务来承前启后。

首先从孝道开始,有句话说的好“孝悌之至,同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我的父亲为我做了榜样,可我却不曾明白其中的真正内涵。

这不仅是一个儿子为父亲洗脚解其疲惫,而是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儿子与历经沧桑父亲一种爱的方式,一种感恩回馈。

这样的孝道我不传承谁传承?

“慕贤当慕其心”,不是就如父亲俯身去为爷爷洗脚,而是从心地去模仿。

我虽与父亲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孝可以跨越年龄,让我们成为道友。

——高一(3)班王淑佳

2015.3.15

 

本心

今天听了蔡老师的弟子规讲解,我又学到了许多。

老师讲了许多名言与事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慕贤者当慕其心。

”与“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了。

我们崇敬名人,不应该只仰慕他们的言行举止,更应该崇敬他们的道德素养,因为这才是他们本心的东西。

我们想要被人尊重,被人爱护,那么我们也应该尊重,关爱他人,他人才会反过来尊重、爱护我们。

只有发自内心的行为,才能换回他人真诚的心。

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学习他人,应该学习他人本质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去学习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高一(4)班吴慧娉

2015.03.15

 

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应勿唤。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今天在弟子规中我知道了一位叫王希海的人,他放弃工作,尽心照顾老父亲二十几年。

试问我能否做到这些?

而我又为父母洗过次脚,剪过指甲吗?

甚至对于父母的话听过几回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总认为父母是错的,总是坚持自己的,故而与他们大吵小闹,不能接受他们的教导。

但他们也是为了我好,我也不应该与他们争吵,不应该惹他们生气,要心平气和地沟通,这才是善,是孝。

我们都想做一个善良的人,因而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的谦恭有礼,可是最应该谦恭地对待的人不是父母吗?

孝才能善,百善孝为先。

——高一(4)班马媛

2015.03.15

 

千年不忘的责任

——观《弟子规》有感

百善孝为先。

这是任何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

不管是圣人还是小人都不能逾越这个范畴。

而我在生活都以这个为我做人的原则。

在片中我看到了弟子规正在被监狱中的犯人所学习,它能让犯人省悟到自己的过错并在圣贤的教戒中洗涤着心灵,一心从善。

当老蔡说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正在监狱中复兴时,这不禁让我感到耻辱,泱泱大国,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文化居然是在监狱中复兴,而不是由我们这些在监狱外的人。

文化难道不能由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来复兴吗?

舜乃是帝王,而当他看见犯人被关押时,他居然向犯人道歉并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应由自己来受罚。

这就是他为何能成为帝王的原因。

我们虽不是什么大贤之人,但作为贤人的后代我们理应扛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让中华文化复兴的旗帜插满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中华民族像巨人一般站立起来,让世人瞩目他的雄姿!

——高一(5)班钱佳润

2015.03.15

 

从心

——观《弟子规》有感

幕贤当慕其心。

——题记

本次观看感触如同汹涌的海水,源源不断感觉凡是犯错都的从自己开始反省。

正所谓“君不固,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

”我觉得尧帝的行为真的可以用“人有善源,天必从之”来形容。

他去探望犯人时说道,此人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没管好这个国家,把他放了,把我关进去,正好很好的映证了《大学》中的“千年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圣善。

“欲爱人者,先自爱:

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

”我想这句送给全国的老师也不为过把,今天晚上,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做了检讨,觉得学生没学好是因为自己没教好,不应该放弃学生。

这正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把!

善而言之,言而善之,凡有过之人,都要从反省自己开始。

这样才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实实在在的做一回人。

——高一(5)班彭鑫

2015年3月15日

弟子规观后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第一次听讲师讲中国文化,句句是真理,其中一个海南警方把监狱变成学校对我的震撼最大。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心中都埋藏着善根,只是有时候因为教养不到而走了歪路,老师给监狱的犯人讲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需静听”还说“亲所好,力为俱,亲所恶,谨为去。

”在监狱里的犯人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地听父母的话才走上了与仁义道德相违的路。

听了老师讲了那么多我受益匪浅。

《孝经》中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道”中国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

显然我自我感觉很孝顺,可是还是不够好,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地孝敬父母,让他们温暖,人生有多少个春秋我还有多少个日月同父母在一起,珍惜当下。

——高一(6)班

弟子规观后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若要做人,若要实实在在的做一回人,就要从“孝”开始。

大连的孝子王希海,为了照顾中风的父亲,辞了工作,日夜为父亲从擦洗,使“母亲”也为之感叹;使“医生”为之赞叹。

所叹奇迹般的使父亲多活了二十几年。

《孝经》中曾经提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先于回海,感天动地。

”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对于父母的呼唤,应及时回答;对于父母的问文化,应及时动身去做;对于父母的教导,我们应该恭敬的聆听。

尽量让父母少对我们操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报答他们。

《大学》中曾提到“与爱人,先自爱”所以我们要爱惜自己,爱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高一(6)班

 

我的江南

一说起江南,浓郁的水汽便在唇齿间、空气中弥漫着。

有太多的诗词、有太多的传说,太多太多的渲染,共同造就了那独属于江南的美。

在我的印象里,江南是淡彩的,是在一种虚化的背景里和谐出两种色彩,所以江南总显得十分洁净和雅致,就像是一幅画。

用水墨晕染开的临河房舍有村野之趣,淡淡的墨色衬托出它的宁静与安详,在那河水的尽头,几树桃花正红艳艳的开放着,仿佛要把沿河所有的黑暗都驱逐。

江南是湿漉漉的青石路和拱头桥,是那划入水乡梦境的乌篷船,是那缠绵的雨丝和打在伞上极富有音乐之美的雨声,是那春日阳光明媚的河堤杨柳,是那村妇手上艺术气息浓厚的竹篮,还有那竹篮里的竹笋、藕段。

在中国人心中,江南就是一处桃花源,就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江南充满着柔情,想来,只要是生在江南,不可能不多情不缠绵。

所谓的才子佳人,是江南的天所造,江南的地所设,这里就应是发生梁祝的故事、白蛇的传说和唐伯虎点秋香的三笑姻缘。

江南的温柔、感性和文学,使得江南的印记深刻在文人墨客心中挥之不去,江南的美好更是令无数古今中外人士流连忘返。

江南让人观不尽、道不尽、更写不完它的美。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它永远让人留恋神往。

——高一(7)班彭鑫

2015.3.15

 

弟子规观后感

天下错事千千万万,我们应该责怪谁呢?

做错事的“犯人”,教育他们的老师父母,还是平时和他们一起出入的狐朋狗友?

也许每个人都有责任,也许每个人都能独善其身》但不管怎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虽然他们曾误入歧途,走上歪路,但在监狱里,他们悔过,他们涅槃。

虽是监狱,实是学校。

在那里,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更拒绝了“斗闹场,邪僻事”。

他们改过自新,“重新为人”。

在写家信时,从原本的拍埋怨父母,憎恨父母,到后来的感激父母,敬爱父母。

不可谓变化不大。

是的,也许我们还不成熟,也许我们还不睿智。

但如果我们能严加管束自己,不做错事伤父母之心,不做坏事败社会之德,那么就足够了。

愿天下父母皆请安心,愿社会和平皆请安定。

——高一8班周颖

2015.3.15

 

孝道

百善孝为先。

王希海,他就是一个孝敬的典范,她的父亲因中风差不多成了植物人但他坚持照顾父亲二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都帮父亲换洗床单,因为他觉得父亲已经患病很难难受了,他不想父亲再因为床单的潮湿而感到不适,她的种种行为体现了他对父亲的关爱。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孝敬父母是我们懂得的最基本的道理。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王希海一样,但我们能做到对父母最基本的尊敬,我们的一句问候,一声关心,都能换来父母欣慰的笑容。

我们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个孩子,他们总是想把最好的爱都给我们。

所以我们也要用自己的爱回报他们,我们要常常让他们看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孝敬,无需多么伟大,有一颗平凡的孝心足以。

——高一(8)班徐晓慧

2015.3.15

弟子规观后感

这个视频,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蔡老师所讲述的有关受刑人的故事。

被送入牢狱之中,是因为他们犯下了过错。

我想他们犯下过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人生中,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善可以传播,恶自然也会被传播。

如若一人时时刻刻接受着善的洗礼,那么他心中会出现恶念么?

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过错么?

他犯下了过错,是他的不对,那么我们呢?

我们是否也犯过他那样的过错呢?

“感化他人,要先正己。

”在指责他人之前,我们应该先扪心自问,若你问心无愧,方有权去责备他人之过。

即使是临刑前的人,也有权改过自新,更何况有的人只是犯了些小错。

当他们改正错误之后,便是一个全新的脱胎换骨的人,我们应该以新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高一(9)班胡弯弯

2015.3.15

弟子规观后感

百善孝为先。

孝是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孝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

什么地方最需要中国的文化?

毫不否定的说,那就是监狱。

犯错之人的寄身之所。

何为错?

就是不孝。

有形的监狱是你的居处,而你的父母、亲人则是在无形的牢笼中陪你度过每一个日夜,承受着比你更痛的煎熬。

古有罪人咬母之乳之举,今有犯人怨母之说。

怨何来?

父母之宠,若父母没有过分的宠溺,也应不会有今天吧!

面对父母,我们总是埋怨,怨其没有看管好自己;面对父母,我们总是沉默,恨其不懂自己的心;面对父母,我们总是挑剔,怒其举动丢尽脸面;面对父母,我们总是悔恨,悔当初的无感无恩。

——高一9班金悦

2015.3.15

弟子规观后感

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大声就厉害吗?

“看完视频,此话令我感受极深。

在俺们的身边,这种情况是常有的。

且不说吵架之时,就是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只要不合其意,某些人便会大声斥责,反驳。

实则换来的结果便如视频中所说,只会是“服心不服。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心平气和地交流。

我们生来并无贵贱之分,尽管某些观念在我们心中或许已经根深蒂固,现实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美好,然而只要我们以一颗赤诚的心,放下身份、脾气去诚心交流,那么这些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不管是学生与老师,儿女和父母,朋友与朋友之间都不该“大声“动的放下身份,多一份尊重,那么人与人便可诚心相待,和谐共处,岂不乐哉?

学会做人,先学会好好说话,因为爱。

——高一10班徐鑫

2015.3.17

弟子规观后感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海口监狱中的故事,当他看到监狱中的犯人们在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后,诚心悔改的那颗真挚的心时,他感叹:

要是这些在他们小学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好的教育,那他们的人生大概是截然不同的风景吧。

这一切,都因善缘。

有的人,进了监狱才遇到圣贤的大智慧,可他们早已身为阶下囚;有的人,直到中年,甚至老年才领悟到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他们大都青春不在,“青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半辈子的经历早已磨去了他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斗志,即便心中偶尔会有澎湃大的波浪,但他们逐渐老去的躯体已不再能经历风浪了,而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正值人生最美丽的年纪最热血的青春就如此幸运与圣贤之道相遇难道不该心怀感恩?

——高一10班张豫芳

2015.3.15

 

学文力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力行孝、悌、谨、信、亲仁······这些本分,凭借一味死读书,纵使满腹经纶也是徒增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罢了,又何以徒增烦恼。

学了那么多,最重要的是懂得学以致用。

那种孝悌要由衷的表达出来,付之以实践。

过年

回到老家总不免要和老长辈说说话聊聊天这类的,曾经的我不懂,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就明白了长辈站,我们就应该站,即使他坐下我们也要听其吩咐在座。

与他们说话也要注意声音,贪图清晰更应该学会如何聆听,这就是敬。

当然还有包容,懂得谦让,知道孝顺,清楚信义。

学来实践来时真的有用。

我只愿做一个人,一个拥有情怀,感动他人的好人。

即使我离这还很远,但我也会努力做好一个人

——高一(11)班江斯杰

2015.3.15

 

学文力行

“受感化,懂回头。

”一声啼哭到现在已经过去是七年了,我被带进了一个叛逆期,我开始与自己的父母顶嘴、吵架。

曾几何时,父母的双鬓出现了几缕青丝。

但有一天父亲与我在饭桌前沟通了许久,他问我:

“你以后到底想干什么?

”我呆了,一刹那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父母教,需静听。

”那天我静下心听着这位老父亲的教诲,回头看看才发现自己的一时冲动带给了他们多大的无奈和痛苦,那一刻我哭了,带着所有的委屈哭了出来,我想我需要回头,爱我的人还在等我,不管曾经有多少的冲动。

看完今天的《弟子规》教学视频后,我知道我还来得及,人要学会回头,前方的风景也很美,但与背后的父母给我的爱相比又算什么呢?

这一刻我告诉自己:

只有父母才会倾尽所有爱你!

——高一(11)班朱宇雯

2015.3.15

弟子规读后感

人生在世,要学会看得清楚,看得深远,选择朋友亦是如此,不能只关注外貌而忽略内心。

圣人道:

“与道相交,天荒而地老。

”譬如夫妻间以道义彼此互相感激,那么他们一定可以活得更快乐长久。

人生处事,决不能责怪任何人,教育孩子和指导朋友,不能只用文字和嘴巴,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时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只道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我们不是儒学而是学儒,我们要遵守风范和行谊,不能是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学了孝悌仁义却依旧错不知改,不力学,不成文。

当然,当今社会的人们太意气用事,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人道之:

“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呐。

——高一

(1)班陈芝艳

2015.3.22

 

人生

人生在世要以天下为己任,有博大的心胸去接纳万物。

人不能碌碌无为,要有远大抱负,去实践自己的伟大事业和壮丽理想。

而人生在世能得到一知己也是莫幸不过了。

一知己和自己共讨同趣之事是无憾之事,正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那如何交友也是一门学问。

不应交为钱财的朋友,更不应交为了讨好他人而趣交友,一个正确的朋友将使人终生受益。

以道会友,天荒而地老。

人总有一死。

莫以成败论英雄,死去的只是肉体,而精神将会永久流传。

就像孔夫子,虽然肉体已去,但他的思想却流传千世乃至万世,并使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社会,一个又一个国家,可以温馨,和谐和兴盛。

——高一

(1)班徐珍妮

2015.3.22

 

弟子规读后感

看完这集弟子规之后,虽觉得受益匪浅,但仍有许多疑问。

或许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执,但会不会也同样少了乐趣呢?

当然,不是说争吵是乐趣。

而是说,小争小吵才是真实的生活。

现实中,有几对夫妻能做到真正的互相包容,互相忍让?

但不能说他们不幸福不和谐,不美满?

争执背后是和平与平淡,这个中的滋味只有身临其境的两人能懂得,偶尔的抱怨与争执是生活的调味剂,当然这不是重点,这不是教学的重点,我认为教学视频中所传递的教育思想以及家教的重要性,人无完人,大概就是因为不完美。

所以才不断地追求完美,但也许追逐完美的过程本身就是完美。

——高—

(2)班童高

2015.3.22

 

弟子规读后感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经五千年不衰,那是因为孝悌仁义的德行在代代地传递下去,一代代前贤圣人的品德不断累积传承,成为民族的精神烙印,这种精神才是庇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屹世界之巅的原因

而这种优良的品行的传承却在这个中华经济腾飞的时代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他们去哪里他们从来就在我们的身上,只不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们心灵的明窗早已被金钱利益腐蚀地一干二净。

只留下了人们行尸走肉般的躯壳。

作为这一代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后世子孙的历史巨责,弘扬我中华国威,不单只是靠船坚炮利。

更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才能发扬我大中华之威名。

——高—

(2)班瞿悦

2015.3.22

 

弟子规读后感

一开始进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其实特别不高兴,因为它没有当湖好,去当湖一直是我的理想,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但我现在发现了这所学校的特点就是教学生做人。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胆子很小很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胆子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坏,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会跟父母顶嘴甚至跟他们吵架,跟所有孩子一样,在父母唠叨的时候嫌他们烦,在父母辛苦之后回家的时候也没有一句关怀的话。

关校长和蔡讲师都讲了很多关于孝道的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孝的重要性。

蔡讲师还讲到了交友的方面和注意点,我们要怀着诚挚的不含一点目的性地去交友,也不能太在意朋友的外貌,心里美才是真的美,一定要交善友,益友。

每个星期天都感触颇深。

——高—

(2)班李美

2015.3.22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蒋老师说道: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意思是我们应该学习古之圣人的品德修养再继续传承给自己的后代。

在这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范滂的故事,范滂不愿让别人痛苦而去县太爷哪里接受审判,于是范滂的母亲赶到他身边说:

“自古以来,有圣贤之心和长寿不能同时存在,你就放心地去吧,不用担心我。

”范滂的母亲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帮助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她甚至还会像小时候一样等我睡着了帮我盖被子,可我却时常不明白她对我的苦心,有时还会和她发脾气,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今后我要争取做到控制自己的脾气,因为只有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

——高一(3)李奕伶

2015.3.22

 

看见远方

“人生要看得清楚,看的深远。

”看得远,才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人各有志,志在四方,而智谋远略则能助一臂之力。

若要达到终点,必须要学会寻找到终点的方向,看到远方,沿着道路一路披荆斩棘,就算有绊脚石,也会因为看得深远而坚持不懈。

外国人说,中华民族是历史最悠长的民族,有着相当宝贵而无价的传世文化,却教出了最短视的一代人。

这种话我们听见了是何等羞愧与心酸。

然而我们是否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身的目光短浅,改变其他的民族对我们的遍地看法?

当然要!

因为我们都是中华的龙的传人,是炎黄的子孙,是孔孟的后人!

我们不能让悠悠几千载的历史文化在我们手中葬送!

不能让之在短短的三十年中毁掉!

——高一(3)班张艺霞

2015.3.22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距离

“以利交责,利益交疏;以势交者,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我们的德行言语是最能反映我们气节与品德的,因此我们要内心谦卑,不可骄躁,《礼记》曾说:

“傲不可大,欲不可纵;志不可德,乐不可极。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有权利与义务去学习,而学贵立行,在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各相者,天翻地覆。

各自者,天清地了”;若豪无所有的帮助他人,我们自己也一定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待人礼貌,恭敬,常怀感恩之心,那么你一定是比普通人交高尚,更有气节,更值得他人尊重与学习的君子!

——高一(4)班陈思佳

3.22

 

贵在力行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弟子规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我们时常听到孝悌,常将孝悌挂在嘴边,可又有几次真正做到了孝悌,或许那是在小时候吧,小时候的我们总比现在乖。

可为什么学的知识越多,做的却越差呢?

一位非常有礼貌的中国人竟然被自己的国人怀疑他是中国人吗?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中国人是不可能这么有礼貌的。

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啊!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做到“力行”之字,纵使我们学过许多圣贤之书,可却没有实践,那终究是功亏一篑的。

因此,学《弟子规》,贵在力行!

传承圣贤

——高一(4)班马媛

2015.3.22

 

观《弟子规》有感

两千年前,范滂在当时浊恶的世间保持清廉,保有气节;一千年后,范滂的子孙范仲淹仍旧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