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774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9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docx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实战》训导手册110123

 

卓越工程师培养(培训)

与应用实践教程

 

课程训导手册

 

郑州大学宫跃如

 

走在前面

根据郑州大学贯彻落实执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指导方针,我们的选修课程组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本书就是为配合课堂教与学特别制定的课程训练手册。

在本课程的训练手册编制中,主编在借鉴过去曾做过的大量专业团队拓展训练方案、具体实施落实学习能力培养及心理行为咨询等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及时的引进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推行试验的核心能力培训工程体系进入所开设的选修课课堂教学中。

形成本课程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和训练科目,以及测评标准和方法。

该系列工程培训的训练方法就是坚持以能力培训为教育导向,坚持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的依据,同时吸收现代国际教育新思想,在能力训练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行为活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技术。

本手册就是结合这些现代教学技巧及中国传统古典教育大家的教育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程课堂教案设计的最终目的,将人的培养与工程类技术教育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校内的课堂学习与课下锻炼实践结合起来,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实践方法,具体的推动和贯彻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实际的教与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课程导论

第一步、了解课程

一、课程目标设计

二、课程主题内容设计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四、考核方案设计

第二步、知识准备

第三步、训练项目

第四步、测评分析

课程导论

第一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目标

第一章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我们如何审读理解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真正含义?

前提:

首先要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培养顽强的精神意志、健全自己的人格精神状态和敢于面对任何困难、迎接一切挑战的勇气。

求学期间形成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学习的愿望来自对知识和能力的渴求,自身具备的自信和素质全部来自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

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对的是全世界,所以,我们要以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理念和方法来看待我们今后要面对的知识领域和所要接受的自我教育,用正常的心态去看待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世界。

用快乐的心情去面对所有的困难甚至是煎熬,那么你自然就会走向光明的未来。

第一节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2010年6月23日,国家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的启动,对全面改革和提高工程类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将培养造就一大批高质量具有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类领域里的领军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对工科类院校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教育部将从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和考核制度、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5个方面推动该计划的实施。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启动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面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面对我国工程科技仍存在较大不足的现状,一项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同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共识,在我国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逐渐达成。

  2004年,以“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的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中国召开。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的声音,“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主题告诉我们“工程师”对于人类的未来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工程教育”对于人类的未来是何等重要。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但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所指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反复分析后,专家们得出结论,造成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的根源在于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和创新机制缺乏活力,关键因素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匮乏。

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教育界、企业界、科技界面前的当务之急。

2006年开始,教育部委托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开展工程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2009年6月—9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到工程院所调研、研讨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2009年9月,教育部组织调研燕山石化、北京地铁等国有大型企业;2009年9月—10月,教育部听取各类高校的建议和意见。

多方筹备、反复论证。

2010年6月,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宣布联合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召开,批准第一批61所参与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

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在校内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学习。

要求在本科阶段四年学习中必须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工作,企业阶段的学习与以往学生到企业实习不同,在企业的学习是联合培养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实习,其实质是以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培养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如何做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借鉴国外著名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概况

产学合作教育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交替在学校学习和在相应领域内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在工作场所的实际经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使课堂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即从理论到实践多次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合作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1906年辛辛那提大学工学院院长赫尔曼·施奈德(Her-manSchneider)首次提出了产学合作教育,他设想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即组织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然后再回到课堂学习。

通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出发点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雇主需要的人才,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能直接进入工作市场。

施奈德将合作教育理论付诸实践,获得成功并被学校认可。

随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实施了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迄今为止,美国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高校已有900多所,约占全美高校的1/3。

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是世界上本科阶段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典范。

滑铁卢大学是加拿大发展最快的一所大学,它始建于1957年,仅数十年便跻身于加拿大最好的大学行列。

在加拿大最权威的教育杂志《麦克林》杂志的排行榜上,它连续15年被评为加拿大最有创造性和总体评价最好的大学。

根据2006年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讨论的“国家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指标,滑铁卢大学排名178名。

在加拿大近年来的大学综合排名中,滑铁卢大学一直稳居前三名。

它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与其办学特色———合作教育体系分不开。

有人甚至说:

“滑铁卢大学真正的王牌不是任何院系,而是它半工半读的合作教育体系。

”滑铁卢大学在创办之初就从美国引入“合作教育”模式,并将其作为办学特色,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建设、改革与总结,滑铁卢大学在合作教育办学方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教育体制。

建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3000多个合作教育用人单位网络,既有中小企业,也有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爱立信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既有加拿大本国的企业,也有国外的企业。

学校的6个学院均构建合作教育与非合作教育并存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立了100多个合作教育项目;2006—2007年,全校全日制本科生21900人,其中12000人参加了合作教育项目。

滑铁卢大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最强的合作教育项目,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产学合作教育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二、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体系的特征

(一)交替式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滑铁卢大学本科阶段的学制共四年零八个月,每学年分为3个学期,每个学期时间为四个月,分别为秋季学期(9~12月)、冬季学期(1~4月)和春季学期(5~8月)。

在学校上课,称为学习学期,在商业、工厂或政府、企业等部门工作,称为工作学期。

滑铁卢大学采用交替式合作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和在商业、工厂或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工作期交替着进行。

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项目分为三种模式(见表1)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企业工作岗位及自愿情况从以上三种模式中任选一种。

除了第三种模式在第一学年可以休学一个学期之外,其他方式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安排上一般都很紧凑,没有寒暑假。

学习与工作在时间上比较平均,两者都有学分要求,同样重要,不可偏废。

合作教育工作是全职工作,每天8小时,每周5天,学生可以用赚得的工资补贴学费、生活费等,完全不需要家庭承担其经济。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勤工俭学,也是学习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二)良好的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滑铁卢大学规定,会计、建筑、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合作教育,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否参加合作教育完全由学生自愿。

实习工作必须与本专业相关。

学生的工作岗位大多数是由学校开发,要经过学生申请和企业面试,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双方满意后学生到企业工作。

学生亦可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但需要有学校认可。

学生的工作除了工资和保险上的差别外,其他方面与长期雇员一样。

学校并不参与雇主对学生的使用和管理,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行为不负法律上的责任。

雇主对学校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承诺,对学生按正式雇员要求,但也考虑到学生背景。

对参加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来说,到企业的工作学习是一门课程,考核合格,方能取得产学合作教育学分。

每个工作学期结束后,学生要完成一份报告,报告通不过学校或者教授的审核不能拿学分。

一个完成了合作教育的本科生毕业时差不多拥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个经验多数学生是在6个学期4~6个不同岗位上获得的。

(三)健全的合作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

滑铁卢大学设有庞大而有特色的合作教育与职业服务中心,现有100余名职员,其主要职责是:

监控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统计数据的趋势,保持并加强和现有用人单位的联系,发展新的合作教育项目;鉴别适合需要的工作岗位,为学生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帮助学生准备工作学期的事项,指导学生前期工作准备,提供职业训练、个人和职业发展的研讨会;安置学生和阶段检查工作;安全法律顾问;为每个学生建立并保存成绩档案;评估分析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为学生创办新企业提供市场、法律、财务、求职等咨询服务。

合作教育与职业服务中心拥有良好的硬件服务设施,建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大楼———TheWil-liamM.TathamCentre,内设设备齐全、可以容纳12~100人进行能力展示报告的厅,有100个可以进行单独面试的小房间,40个可以进行电话或网上交谈的小单间。

合作教育中心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开展各类咨询与辅导活动。

(四)企业和政府主动给予真诚的合作

合作教育计划需要依赖一大批用人单位提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并支付学生的薪酬。

许多企业主动与滑铁卢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

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不仅获得了IBM、北方电讯等大公司的信任,也获得了加拿大国防、核电、军队研究所等要害部门的认可。

这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单位将提供实习岗位视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发现提供实习岗位能够降低企业人才的引入成本与培养成本。

加拿大相关政府还制定了驱动企业接收学生实践的相关政策。

滑铁卢大学所在的安大略省实施的退税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每接收一名学生实践,就可以享受相应的退税待遇,以鼓励企业与学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

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下,企业一般都乐于接受学生实践。

三、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

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高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政府等多方共赢的良性合作机制。

但目前我国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政策、法律保障,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不足,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校的理论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尽管我国与加拿大的国情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滑铁卢大学良好的产学合作教育制度,对于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政府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1.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涉及经济、劳动人事、知识产权、劳动保护、税收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和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健康发展,应结合我国的实际,界定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义务及职责,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减免税收政策、给予企业一定的经费支持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制定有关高等学校、特别是工程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的法律政策(如教学的产业实践环节、工科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营造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2.政府应加大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项资金投入。

国外的经验显示,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对学校的经费支持十分重要。

因为产学合作教育不仅要增加许多工作量,如联系用人单位、组织用人单位对学生面试等,而且要增加许多开支,如联系工作的差旅费、通讯费以及学校相关人员的工作津贴等。

(二)建立企业层面的产学合作教育的内在需求机制

1.企业应转变观念,把参与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当作企业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温家宝总理曾经多次说过,企业和企业家身体中要流淌道德的血液。

道德血液不仅包括诚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担当社会责任。

支持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是企业和企业家应当担当的一种社会责任。

2.产学合作教育会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明显受益。

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可优先选拔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减少企业新进人员的培训时间,降低企业新进人员的培训成本,同时,与学校的密切合作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

(三)建立学校层面联合培养的保障机制

1.学校应成立校企合作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配置符合需要的人员和足够的经费。

应根据学生专业的需要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增进对社会用人单位的了解,将企业单位引导到校企产学合作教育中,同时负责安排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建立、形成和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协调处理校企合作教育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2.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在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时,应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邀请行业、企业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按照产学合作教育的规律制定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3.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按照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

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实践性”课程应该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共同考核和把关。

校内课程也应该按照优化课程体系,精简理论课程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建设。

通过课程形式、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学合作教育的质量。

4.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另一方面,增加校内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采取多种举措鼓励工程教育的教师与企业界紧密结合,如学校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分期分批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丰富工程教育教师的工程经历背景。

同时,制定新的考评政策,对工科专业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考核聘任等环节,加入对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

从国外的卓越计划发展来看:

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

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该计划的计划宗旨是: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工业界,就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面向世界,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面向未来,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第二节国家各级政府部门行动计划

和各高校所采取的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政策支持,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采取措施,破解难题,教育界要加强与工业企业界的合作,高等学校要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

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地区企业参与“卓越计划”,并对本地区参与计划的高校予以重点支持。

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安排,主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支持工程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有关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政策、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为实施“卓越计划”,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国家教育部即将采取的措施:

  教育部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

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

  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

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工程院即将开展的措施

  启动“卓越计划”,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积极支持和配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改革,并围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了相关的咨询研究。

  实施“卓越计划”,需要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携手合作。

为支持计划的实施,工程院推荐了十多位院士,与教育部联合组建“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各方面专家的智慧凝聚到“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之中,确保科学推进“卓越计划”。

住建部采取的措施

住建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卓越计划”给予支持:

  一是与教育部门、行业学协会、企业、高校共同构建土建类专业“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

  三是选择部分通过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参加“卓越计划”的试点。

  四是鼓励建筑企业、勘察设计机构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卓越计划”。

国家首批入选高校: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

教高函[20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现该计划已正式启动。

  在有关高校提出申请、专家组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经审核,现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上述61所高校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